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四十三下鉴赏诗歌的形象练习.pptx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四十三下鉴赏诗歌的形象练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四十三下鉴赏诗歌的形象练习.ppt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会计学1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四十三下鉴赏诗歌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四十三下鉴赏诗歌的形象练习的形象练习第1页/共38页学生作业及点评学生作业及点评第2页/共38页1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望秦川望秦川 李李 颀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松。客有归欤客有归欤叹叹,凄凄其霜露浓。其霜露浓。注:注:这是这是诗人晚年官场失意,离别长安,回家途中诗人晚年官场失意,离别长安,回家途中写的诗写的诗。五陵:指长安城郊西汉五个皇帝的陵墓。五陵:指长安城郊西汉
2、五个皇帝的陵墓。这首诗的前四句和后四句所描写景物的特点不尽相同这首诗的前四句和后四句所描写景物的特点不尽相同诗人在诗中是想诗人在诗中是想创造一种什么样的意境创造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一种什么样表现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的心情?请试作简述。请试作简述。答案:答案:前四句描写的景象前四句描写的景象明净、壮丽,明净、壮丽,后四句描写后四句描写的景物的景物萧索、寒冷。诗人以萧索、寒冷。诗人以“乐景乐景”衬衬“哀景哀景”,营造出冷落、凄清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去官归家途营造出冷落、凄清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去官归家途中的怅惘心情。中的怅惘心情。第3页/共38页参考答案点评:参考答案点评:答案的答案的三个环节三个环节是
3、完整的,表达上层次清晰,是完整的,表达上层次清晰,简洁规范。简洁规范。答题规范:答题规范:前四句描写的前四句描写的景象景象明净、壮丽,后四句描写的明净、壮丽,后四句描写的景景物物萧索、寒冷。(萧索、寒冷。(第一步第一步)诗人以)诗人以“乐景乐景”衬衬“哀景哀景”,营造出冷落、凄清的,营造出冷落、凄清的意境意境(第二步第二步),),表现了作者去官归家途中的表现了作者去官归家途中的怅惘心情。怅惘心情。(第三步第三步)提示提示:充分利用题干信息,:充分利用题干信息,“前四句后四句写景前四句后四句写景不尽相同不尽相同”,告诉我们描述景物方向)。,告诉我们描述景物方向)。第4页/共38页 2 2阅读下面
4、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野望野望 王王 绩绩东皋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长歌怀采薇。注:注:东皋:在诗人的家乡附近。皋:水边高地。东皋:在诗人的家乡附近。皋:水边高地。采薇采薇: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纣。武王克殷,二人不食周粟,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纣。武王克殷,二人不食周粟,隐居隐居于首阳山,采薇草而食,及饥且死而作采薇歌。其词于首阳山,采薇草而食,及饥且死而作采薇歌。其词曰: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登彼西山兮
5、,采其薇矣。”诗的中间两联从不同角度描写了薄暮中所见景物,诗诗的中间两联从不同角度描写了薄暮中所见景物,诗人人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诗人的心情如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诗人的心情如何?答案:答案:这是一幅山乡秋景图,有远景(这是一幅山乡秋景图,有远景(“树树树树”、“山山山山”),有近景(特写:),有近景(特写:“牧人驱犊牧人驱犊”、“猎马带禽猎马带禽”,有,有色(色(“秋色秋色”),有光(),有光(“落晖落晖”),有静态(山和树),),有静态(山和树),有动态(有动态(“驱犊返驱犊返”、“带禽归带禽归”),描绘出一幅山乡田),描绘出一幅山乡田园牧歌图,渲染一派和平安谧的气氛。写出了诗人无聊、园牧歌图
6、,渲染一派和平安谧的气氛。写出了诗人无聊、感伤的心情。感伤的心情。第5页/共38页答题规范:答题规范:中间两联从中间两联从不同角度不同角度描写了薄暮中所见景物(描写了薄暮中所见景物(利利用题干信息用题干信息),有),有远景远景(“树树树树”、“山山山山”),),有有近景近景(特写:(特写:“牧人驱犊牧人驱犊”、“猎马带禽猎马带禽”,有色有色(“秋色秋色”),),有光有光(“落晖落晖”),),有静态有静态(山和树),(山和树),有动态有动态(“驱犊返驱犊返”、“带禽归带禽归”),),描绘出一幅山乡田园秋景图描绘出一幅山乡田园秋景图,(,(第一步第一步)渲染一派和平安谧的气氛。(渲染一派和平安谧的
7、气氛。(第二步第二步)“无相无相识识”、“怀采薇怀采薇”(利用原诗句利用原诗句)透露出诗人无透露出诗人无聊、感伤的心情。(聊、感伤的心情。(第三步第三步)第6页/共38页3 3阅读下面阅读下面两首诗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然后回答问题 于易水送人一绝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古人,诗中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君明主。注:古人,诗中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
8、贤君明主。这两首诗这两首诗一为送别,一为抒怀,题材不同,但意境同一为送别,一为抒怀,题材不同,但意境同样壮阔样壮阔。请就此说说你的看法。请就此说说你的看法。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两首诗虽然题材不同,但意境壮阔,激荡胸怀。骆诗的两首诗虽然题材不同,但意境壮阔,激荡胸怀。骆诗的“昔时昔时”、“今日今日”上下千年,慷慨激昂之情溢于言表;陈上下千年,慷慨激昂之情溢于言表;陈诗的诗的“前不见前不见”、“后不见后不见”、“天地之悠悠天地之悠悠”则把时间则把时间的绵长、空间的辽阔编织成一个广袤无垠的抒情背景,意的绵长、空间的辽阔编织成一个广袤无垠的抒情背景,意境更显苍茫遒劲。境更显苍茫遒劲。第7页/共38页参
9、考答案点评:参考答案点评:答案的答案的三个环节三个环节基本完整,但层次不够清晰,基本完整,但层次不够清晰,可加以规范。可加以规范。答题规范:答题规范:骆诗的骆诗的“昔时昔时”、“今日今日”上下千年,陈诗的上下千年,陈诗的“前前不见不见”、“后不见后不见”、“天地之悠悠天地之悠悠”则把时间的则把时间的绵长、空间的辽阔编织成一幅广袤无垠的时空背景,绵长、空间的辽阔编织成一幅广袤无垠的时空背景,(第一步第一步)两诗慷慨激昂之情皆溢于言表;()两诗慷慨激昂之情皆溢于言表;(第二第二步步)两诗虽然题材不同,但意境皆壮阔(题干信息)两诗虽然题材不同,但意境皆壮阔(题干信息)、皆显苍茫遒劲,激荡胸怀。(、皆
10、显苍茫遒劲,激荡胸怀。(第三步第三步)第8页/共38页游月陂游月陂 程颢程颢程颢程颢n n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n n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n n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n n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4、问: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理解诗歌理解:月光照在陂堤上,我四处徘徊,北面是耸入云中的百尺楼台。秋天一来,万物都变得萧条零落,姑且趁着水边向晚的凉意,举杯畅饮。水里的云影悠闲地相互照映,林中泉水在静谧中流淌。世事变化无常何必计较,只要逢佳节便要与友朋相约再来游玩。第9页/共38页情感把握得不太准第10页/共38页简
11、单抓了几个意象,没有具体描绘景第11页/共38页1没有描绘图景 2诗句理解不准确,情感没把握第12页/共38页没有对诗歌图景具体描绘,氛围概括的较准,没能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第13页/共38页既没有描绘图景,又没有体现情感第14页/共38页1把握情感不能局限于一两句,而是要从整体上去体会2意境型鉴赏不能只是逐句分析,要规范第15页/共38页字迹清晰,答题规范,准确第16页/共38页规范,准确第17页/共38页规范第18页/共38页游月陂游月陂 程颢程颢程颢程颢n n5 5、问: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问: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二轮 专题 复习 四十 鉴赏 诗歌 形象 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