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土壤环境优秀PPT.ppt
《第四章 土壤环境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土壤环境优秀PPT.ppt(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 土壤环境第一页,本课件共有50页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S 土壤在土壤植物动物系统中是输送太阳能的主土壤在土壤植物动物系统中是输送太阳能的主要传递者;要传递者;S 土壤在全球性的能量和物质循环和转化中具有重要土壤在全球性的能量和物质循环和转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意义;S 土壤具有天然肥力和生长植物物质的能力,是人类土壤具有天然肥力和生长植物物质的能力,是人类生存和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生存和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S 土壤是一种农业生产资源和环境要素。土壤是一种农业生产资源和环境要素。一、土壤的定位第二页,本课件共有50页 由于人类大规模的生产、生活等活动,改变了影响土壤发育由于人类大规模的生产
2、、生活等活动,改变了影响土壤发育的生态环境,使土壤本身受到破坏,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土地的生态环境,使土壤本身受到破坏,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贫瘠化等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沙化和贫瘠化等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大规模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实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杀虫剂等,大规模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实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杀虫剂等,使土壤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土壤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关注的土壤环境问题关注的土壤环境问题第三页,本课件共有50页 矿物质3845 有机质512 土壤空隙50 矿物质占固相的9095 有机质占110%二、土壤的组成容积重量第四页,本课件共有50页土壤的形成土壤的形成风化作用风化
3、作用岩石母质土壤成土过程成土过程第五页,本课件共有50页v 原生矿物:来源于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作用的碎原生矿物:来源于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作用的碎屑,其组成和结晶构造没有改变,主要有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类、屑,其组成和结晶构造没有改变,主要有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类、氧化物类、硫化物和磷酸盐类、某些特别稳定的原生矿物;氧化物类、硫化物和磷酸盐类、某些特别稳定的原生矿物;v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化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有所改变,包括简单盐类、次生氧化物、学组成和结晶构造有所改变,包括简单盐类、次生氧化物、铝硅酸盐类矿物铝硅酸
4、盐类矿物1、土壤矿物质第六页,本课件共有50页原生矿物的分解3KAlSi3KAlSi3 3O O8 8(钾长石钾长石)+H)+H2 2O+COO+CO2 2KHKH2 2Al Al3 3Si Si2 2O O1212(高岭石高岭石)+6SiO)+6SiO2 2+K+K2 2COCO3 3非晶质胶体矿物(易变石)非晶质胶体矿物(易变石)过渡矿物(变稳石)过渡矿物(变稳石)稳定黏土矿物(稳定石)稳定黏土矿物(稳定石)次生黏土矿物的合成第七页,本课件共有50页2、土壤矿物质的机械组成土壤矿物质的机械组成 土壤中的矿物质由岩石风化和成土 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或土粒)组成的,它们的直径差异很
5、大:大颗粒由岩石、矿物碎屑或原生矿物岩石、矿物碎屑或原生矿物 细颗粒由次生矿物组成次生矿物组成 土壤矿物粒级分类土壤矿物粒级分类 土壤质地:各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重土壤质地:各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重第八页,本课件共有50页v来源:来源:各种动植物、微生物残体及人畜粪便。各种动植物、微生物残体及人畜粪便。v类型:类型:非腐殖物质非腐殖物质:碳水化合物;有机酸;木质素等。:碳水化合物;有机酸;木质素等。腐殖质腐殖质:结构复杂,是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性质稳定:结构复杂,是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性质稳定的新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形成分两个阶段:首先产生构成的新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形成分两个阶段:首先产生构
6、成腐殖质主要成分的原始材料;将上述原始材料通过缩合与腐殖质主要成分的原始材料;将上述原始材料通过缩合与聚合作用,形成腐殖质的单体分子。聚合作用,形成腐殖质的单体分子。3 3、有机质、有机质第九页,本课件共有50页土壤腐殖质的作用土壤腐殖质的作用v 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 v 促进土壤养分有效化 v 形成土壤结构 v 减轻污染 v 其它第十页,本课件共有50页4、土壤空气、土壤空气v主要成分:主要成分:N2、O2、CO2、水汽等、水汽等v还有:还有:CH4、H2S、H2、PH3、CS2、C2H6、C3H8、C2H4、C3H6、C2H2、Ar、Ne、Rn、各种氮氧化物、各种氮氧化物、高蒸汽压的农药等高
7、蒸汽压的农药等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50页jNaNa+、K K+、MgMg2+2+、CaCa2+2+、Cl Cl-、NONO3 3-、HCOHCO3 3-等离子等离子j有机物有机物j各种有机的、无机的污染物各种有机的、无机的污染物 5、土壤溶液、土壤溶液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50页6、土壤剖面形态、土壤剖面形态v覆盖层覆盖层(A(A0 0)v淋溶层淋溶层(A)(A)v沉积层沉积层(B)(B)v母质层母质层(C)(C)v风化层风化层(D)(D)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50页二、土壤的物理性质二、土壤的物理性质 1、土壤的种类、土壤的种类 土壤根据矿物质颗粒的大小(砂粒径土壤根据矿物质颗粒的大小(砂粒径1
8、 10.050.05毫米,粘土粒径毫米,粘土粒径0.0010.001毫米)可以分成三类:毫米)可以分成三类:v砂质土壤砂质土壤含砂粒含砂粒50507070,土壤疏松,通气性好,土壤温度,土壤疏松,通气性好,土壤温度升高得快,透水性强,保水保肥性差。较宜种植薯类、花升高得快,透水性强,保水保肥性差。较宜种植薯类、花生、谷子、果树等。生、谷子、果树等。v粘质土壤粘质土壤含粘土粒含粘土粒30304040,土质粘重,保水保肥力强,通透性,土质粘重,保水保肥力强,通透性差,有机质分解缓慢,宜种水稻。差,有机质分解缓慢,宜种水稻。v壤土壤土含砂粒含砂粒2020左右,含粘粒左右,含粘粒3030左右,通透性持
9、水性较好,左右,通透性持水性较好,保肥供肥力也较强,适宜栽种的作物范围很广。保肥供肥力也较强,适宜栽种的作物范围很广。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50页15 2、土壤的地带性、土壤的地带性 水平地带性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即土壤地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按纬度方向逐渐变化的规律。产生的原因是太阳辐射在球形地表分布不均,造成不同纬度上热量的差异,从而引起温度、降水等气象要素自赤道向两极呈规律性变化,与此相应地引起生物、土壤呈带状分布。垂直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经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是山地土壤随海拔高度不同而变化的规律,是在水平地带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区域地带性区域地带性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50
10、页16 v 土壤中的矿物质颗粒,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以单粒状态存在,而是互相粘聚或者被胶结成大小、形状、性质不同的土片、土块、土团甚至团聚体。v 结构类型:块状及棱块状,柱状及棱柱状,片状,单粒结构及团粒结构。3、土壤的形态结构、土壤的形态结构 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50页17 形成机制v土粒的粘聚土粒的粘聚 粘粒的凝聚作用粘粒的凝聚作用 有机质的胶结作用有机质的胶结作用 难溶性化合物的胶粘作用难溶性化合物的胶粘作用 水膜的粘结作用水膜的粘结作用v土壤结构的成型土壤结构的成型 生物作用生物作用 干湿交替干湿交替 冻融交替冻融交替 耕作作用耕作作用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50页 土壤结构:土壤颗粒(包括
11、单独颗粒、复粒和团聚体)的空间排列方式及其稳定程度,孔隙的分布和结合的状况。有利于植物根系活动,通气、保水、保肥、抗暴雨侵蚀、防止水土流失等就是土壤结构良好(土壤颗粒小、土粒细、粘结力强,有利于形成复粒)。土壤孔隙系统包括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大量粒间孔隙包括大孔隙(非毛管孔隙):不能吸持水分,易通气、脱水,占1/52/5为宜小孔隙(毛管孔隙)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50页19 4、土壤环境特性v土壤胶体 土壤胶体的结构:v胶核二氧化硅,氧化铁铝,次生硅酸盐,腐殖质 v决定电位离子层胶核表面分子解离成为离子,或从溶液中吸收某种离子而成 v补偿离子层 v胶团间溶液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50页20 5、土
12、壤胶体种类 土壤无机胶体 含水氧化硅胶体,含水氧化铁铝胶体,水铝英石,粘土矿物 v土壤有机胶体 v有机无机复合体 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50页=巨大的表面积和表面能=电荷性质=分散性和凝聚性土壤胶体性质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50页6、土壤的吸附作用p生物吸收p机械吸收p物理吸收p化学吸收p物理化学吸收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50页7、土壤的离子交换作用l阳离子交换胶核.Mn+nNH4 胶核.nNH4+Mn+致酸离子:致酸离子:H+、Al3+盐基离子:盐基离子:盐基饱和土壤盐基饱和土壤 盐基不饱和土壤盐基不饱和土壤 盐基饱和度盐基饱和度l阴离子交换第二十三页,本课件共有50页24 8、土壤酸碱性、土
13、壤酸碱性(1)土壤酸度 (2)土壤碱度 来源于CO32-与HCO3-的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盐类 碳酸盐碱度和重碳酸盐盐度的总称为总碱度(3)土壤缓冲性 主要与土壤有机胶体与粘粒含量有关,另外各种弱酸也具有缓冲性。第二十四页,本课件共有50页9、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土壤氧化还原状况 土壤是一个氧化物质和还原物质并存的体系。由于土壤所土壤是一个氧化物质和还原物质并存的体系。由于土壤所处条件不同,其溶液中氧化态物质与还原态物质的相对浓处条件不同,其溶液中氧化态物质与还原态物质的相对浓度不同。度不同。主要氧化剂:主要氧化剂:O O2 2、NONO3 3-和高价金属离子和高价金属离子 主要还原剂:主要还原剂:
14、有机质和低价金属离子有机质和低价金属离子第二十五页,本课件共有50页26 第二节 土壤的污染一、土壤污染的概念与特点一、土壤污染的概念与特点 1 1、概念概念: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2 2、特点特点:v 隐蔽性与滞后性隐蔽性与滞后性v 累积性与地域性累积性与地域性v 不可逆转性不可逆转性v 治理困难而周期长治理困难而周期长 3 3、判断标准判断标准: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下降。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下降。第二十六页,本课件共有50页 二、土壤污染源二、土壤污染源 1 1、工业污染源、工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章 土壤环境优秀PPT 第四 土壤环境 优秀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