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 细胞的代谢.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 细胞的代谢.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 细胞的代谢.pptx(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会计学1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 细胞的代谢细胞的代谢1.(2011 年重庆卷年重庆卷)下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他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两组幼苗在KNO3溶液中的鲜重变化第2页/共67页A3 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B6 h时,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C12 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第3页/共6
2、7页【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看出,3 h时,甲、乙两组幼苗的鲜重均低于初始萎蔫鲜重水平;植物根系对K、NO的吸收从实验之初即已开始;从图示信息可看出,12 h后,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鲜重水平,而乙组幼苗可能由于失水过多而死亡。第4页/共67页2.(2011 年江苏卷年江苏卷)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A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B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C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D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B第5页/共67页【解析解析】叶绿体中
3、主要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a、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四种色素在进行色素分离时,在滤纸条上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答案答案】B第6页/共67页3.(2011 年江苏卷年江苏卷)某种铁线莲的根茎可作中药,有重要经济价值。下表为不同遮光处理对其光合作用影响的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遮光比例(%)叶绿素a/b叶绿素含量(mg/g)净光合速率(molm2s1)04.82.18.0105.32.39.6305.22.48.9504.42.65.2704.12.92.7903.33.00D遮光90%
4、时,铁线莲不进行光合作用 A.适当的遮光处理,可提高其干重B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C叶绿素a/b可作为其利用弱光能力的判断指标第7页/共67页【解析解析】由表格数据信息可知:随遮光比例的增大,叶绿素a/b在0%10%间增加,在10%90%间减小;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加;净光合速率在0%10%增加,大于10%后逐渐减小;植株干重在0%10%增加,大于10%后逐渐减小。【答案答案】AC第8页/共67页4.(2011 年新课标全国卷年新课标全国卷)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
5、势如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物质A是 C3化合物化合物第9页/共67页【解析解析】一个CO2和一个C5结合生成两个C3,细胞中C3合物的含量是C5化合物的2倍,A的相对浓度高于B,所以A是C3化合物。当外界CO2浓度下降时,A的含量迅速下降,也可判断出A是C3化合物。第10页/共67页(2)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的浓度比A的低,原因是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浓度升高的原因是 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C3化合物的含量是化合物的含量是C5化合物的化合物的2倍倍 当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浓度突然降低时,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
6、减慢,导致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5化合物积累化合物积累第11页/共67页【解析解析】一个CO2和一个C5结合生成两个C3,细胞中C3化合物的含量是C5化合物的2倍。外界CO2浓度下降,C3化合物的还原正常进行,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但是CO2的固定减慢,所以C5化合物积累。第12页/共67页(3)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的浓度将比B的(低、高)高高【解析解析】虽然外界CO2浓度低,但暗反应达到稳定时,各种化合物的比例不变,细胞中C3化合物的含量是C5化合物的2倍。第13页/共67页(4)CO2浓
7、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 (低、高)其原因CO2浓度低,暗反应的强度低,所需浓度低,暗反应的强度低,所需ATP和和H少少 低低【解析解析】外界CO2浓度低,通过固定生成的C3化合物少,相应的C3化合物还原需要的光反应产物即ATP和H也少。第14页/共67页5.(2011 年安徽卷年安徽卷)保水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及水肥利用率。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保水剂和氮肥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材料用具:相同土壤基质栽培的小麦幼苗若干,保水剂,氮肥等。方法步骤:第15页/共67页选取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若干,平均分为A
8、、B、C三组,分别施用适量的保水剂(60 kghm2)、氮肥(225 kghm2)、保水剂(60 kghm2)氮肥(225 kghm2),置于相同的轻度干旱条件下培养,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在小麦灌浆期选择晴朗无风的上午,于10:0011:00从每组选取相同数量的叶片,进行CO2吸收量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均值)如下表:第16页/共67页实验结论:适量的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小麦光合作用强度(1)请指出上述方法步骤的缺陷并改正:组号CO2吸收量/molm2s1叶绿素含量/mgg1 A 10.66 3.07 B 13.04 3.02 C 15.91 3.05 步骤步骤没有对照组,应另设
9、一组不施保水剂和氮肥作为对照组;步骤没有对照组,应另设一组不施保水剂和氮肥作为对照组;步骤取材方法不科学,选取的叶片还应取自植株的相同部位取材方法不科学,选取的叶片还应取自植株的相同部位第17页/共67页(2)如不考虑方法步骤中的缺陷,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分析,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提高了CO2吸收量的原因可能是。(3)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大于、等于、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理由是。光合作用强度可通过测定CO2吸收量,也可以通过测定释放量计算。提高了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含量与活性提高了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含量与活性小于小于 实验测得的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量是光合作
10、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与呼吸作用实际消耗量与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之差释放量之差 O2第18页/共67页【解析解析】(1)对照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因此实验中的步骤缺少空白对照组;步骤选取的叶片应取自植株的相同部位。(2)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含量及活性,叶绿素的含量等。由实验数据信息可知,保水剂与氮肥配施能提高CO2吸收量的原因是提高了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含量与活性;光合作用实际消耗CO2量净光合作用吸收CO2量呼吸作用产生CO2量。第19页/共67页(1)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有氧
11、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 乙醇含量过高、培养液的乙醇含量过高、培养液的pH下降下降 6.(2011 年江苏卷年江苏卷)下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第20页/共67页6.(2011 年江苏卷年江苏卷)下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3)在T1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多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多(4)某同学在
12、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D点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 和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取样时培养液未摇匀,从底部取样、未染色,统计的菌体数包含了死亡的菌体取样时培养液未摇匀,从底部取样、未染色,统计的菌体数包含了死亡的菌体 第21页/共67页【解析解析】(1)AB段酵母菌数量迅速增加,其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因此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C段由于乙醇浓度显著升高,所以该段呼吸方式有无氧呼吸,BC段酵母菌数量有所上升,故有有氧呼吸。(2)从图示看酵母菌数量在C点处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有:葡萄糖的迅速减少,乙醇含量的增加,另外随酵母菌代谢活动的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溶解于培养液,使培
13、养液pH下降,也会抑制酵母菌的繁殖。第22页/共67页【解析解析】(3)由图示可知,T1T2时段葡萄糖迅速减少,主要是因为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以及此时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多。(4)在统计液体培养基中酵母菌数目时,在取样前需对培养液振荡摇匀后取样,同时为防止死亡菌体对计数的干扰,需在计数前对菌体进行染色处理。第23页/共67页考点考点1 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及影响因素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及影响因素1.判断方法第24页/共67页2影响运输速率的因素(1)(1)物质浓度物质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第25页/共67页(2)O2浓度浓度(3)温度 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有关酶的活
14、性,因而影响物质运输速率,低温会使物质跨膜运输速率降低。第26页/共67页【例例1 1】某科学家在研究细胞膜运输物质时发现有下列四种关系,分别用四种曲线表示:第27页/共67页在研究具体的物质X时,发现与曲线和相符,试问:细胞膜运输物质X的方式是()A主动运输 B自由扩散C内吞 D外排【解析解析】图显示该物质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图显示,物质X运输方式应为主动运输。【答案答案】A第28页/共67页【变式题变式题1 1】下图示植物根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吸收K+与某些条件之间的关系(纵坐标表示吸收速率,横坐标表示某个条件,假定其他条件均为理想状态)。则a、b、c三幅图的横坐标表示的条件,对应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 细胞的代谢 高考 生物 二轮 复习 专题 细胞 代谢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