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奥德赛与西游记学习教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奥德赛与西游记学习教案.ppt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会计学1比较比较(bjio)奥德赛与西游记奥德赛与西游记第一页,共28页。O Od dy ys ss se ey y 奥德赛(Odyssey)是古希腊的两大史诗之一,它写的是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返乡的故事,由此丰富地描绘了由氏族社会(shhu)向奴隶社会(shhu)过渡时期希腊的社会(shhu)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两千年来一直被看作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第1页/共28页第二页,共28页。J Jo ou ur rn ne ey y t to o t th he e WWe es st t 西游记是中国(zhn u)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
2、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从而通过塑造孙悟空的艺术形象来宣扬“明心见性”的心学思想,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同时客观上张扬了人的自我价值和对于人性美的追求,反映出作者所处的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现状。第2页/共28页第三页,共28页。两部作品都是通过叙述主人公的惊险经历的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因此在作品演化,形象塑造,象征意义和表现手法以及表达目的等方面都存在(cnzi)许多可比之处。OdysseyOdysseyJourney to the WestJourney to the West第3页/共28页第四页,共28页。一、神化一、神化(shn hu)了的历史了的历史 从奥德赛与西游记的起源(qy
3、un)演化来看,是比较相似的。他们(t men)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事实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民间流传,逐渐被神化、幻化,最终逐渐汇总,从而形成了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样子。第4页/共28页第五页,共28页。Homers IliadHomers Iliad 奥德赛作为荷马史诗的一部分,它的形成过程和流传方式历来都是人们(rn men)关注的焦点。研究荷马史诗的专家们一般认为,奥德赛与另一部史诗伊利亚特记载的是古希腊长期流传的关于特洛伊战争的英雄传说的总汇。第5页/共28页第六页,共28页。公元前十二世纪初期,在小亚细亚的特洛伊发生过一次历时十年之久的部落战争。战争结束后,在小亚细亚和希腊各地的人们用
4、神话形式讲述(jingsh)并歌唱这次战争,颂扬战争中的英雄人物。第6页/共28页第七页,共28页。经过长期传唱,内容逐渐丰富,故事逐渐系统化,加入了许多对众神的描写,到公元前9至8世纪,逐步形成两部(lin b)史诗的规模,而荷马可能是两部(lin b)史诗的最初或最好的综合加工者。由此可见,荷马史诗并不是荷马个人的创作,而是以民间歌谣为基础,由集体与个人智慧相结合而形成,最后由文人学者编定的。HomerHomer第7页/共28页第八页,共28页。OdysseyOdyssey 从内容上看,奥德赛比起历史本身已加入了许多神话的元素。尤其从他海上的遭遇,是以神话隐喻方式表现出来的古代人对自然的斗
5、争,如海神波赛东,女神雅典娜等等,都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而他所以能够战胜天灾人祸,也是同支持(zhch)这种他的众神的帮助分不开的。把众神写入史诗,更增添了史诗的气势,还使主人公奥德修斯的经历更富有传奇色彩,也符合荷马时代人们崇尚英雄的时代精神。第8页/共28页第九页,共28页。Journey to the WestJourney to the West 西游记则取材于唐朝玄奘取经的历史事件。由于这一历史事件带有一定的传奇性,所以理所当然地也就成了俗讲的素材。加之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被不断地增入新的东西而逐渐丰富起来,故事在传播的过程中一直处于增值的状态中。但是,西游记虽然是以取经为主线铺展
6、开的,但它与先前的诗话、杂剧又完全不同,明显地把孙悟空当成了小说的第一(dy)主角,而取经行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唐僧则退到了次要地位。第9页/共28页第十页,共28页。二、个性二、个性(gxng)的塑的塑造造 奥德赛的主人公奥德修斯是一个英勇、顽强、战斗不息(b x)且又智慧过人的英雄形象,也是荷马史诗中奴隶主特征最鲜明的一个英雄人物。他是伊达卡王,又是希腊军中智勇双全的将领,特洛伊城是被他的木马计攻破的。第10页/共28页第十一页,共28页。OdysseusOdysseus 他具有作为奴隶主的各种品质和才干。他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他具有百折不挠的勇毅,虽历尽磨难仍一心要返回家乡;他对爱情专一,
7、抵制住了女神们的种种诱惑最终回到了妻子(qz)身边;他关心下属,同情奴隶,受人爱戴。同时,他也有虚伪狡诈的一面,对不忠的家奴也极其残忍。第11页/共28页第十二页,共28页。OdysseusOdysseus 奥德修斯的海上遭遇,体现出古代人对自然的斗争,尽管在自然威力面前,人的力量是相当(xingdng)渺小的,但他与自然作斗争的冒险经历,说明了人能够靠勇敢、毅力和智慧,最终战胜它们。第12页/共28页第十三页,共28页。OdysseusOdysseus 奥德修斯10年历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同妻儿团聚,把所得(su d)的财富带回家中;回家后又为恢复王位和家产而对“求婚人”进行了残酷报复。奥德修
8、斯为维护个人私有财产,为维护个人权利、荣誉而进行的斗争,体现了人的个人意识的觉醒,体现了人们为个人荣誉和个人理想而战甚至献身的时代精神。奥德修斯回家第13页/共28页第十四页,共28页。OdysseusOdysseus 然而奥德修斯之所以能够返回家园,更多依靠的是神的力量,波赛东利用自己的力量使他受阻于归返的路上,而他又在雅典娜的帮助下克服各种困难,回到妻儿身边,这种对神的依靠,体现(txin)了古希腊人古朴的哲学观于人文意识,更体现(txin)处带有宗教宿命论色彩的“命运观”。第14页/共28页第十五页,共28页。Journey to the WestJourney to the West
9、虽然西游记在主观上是想宣扬回归良知的心学思想,可实际反倒在客观(kgun)上弘扬了人的自我价值和对于人性美的追求。从这一点来看,西游记与奥德赛确有异笔同工之处。第15页/共28页第十六页,共28页。Journey to the WestJourney to the West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特点首先是始终保持着鲜明的桀骜不驯的个性特点,即使是在取经路上,他还是表现出反对束缚、尊重自我和向往自由(zyu)的强烈的个性精神。第16页/共28页第十七页,共28页。Monkey KingMonkey King 但取经时的孙悟空毕竟还肩负协助唐僧西天(xtin)取经的崇高使命,为此他吃尽千辛万苦,排
10、除万难,一心以事业为重,即使被唐僧误解,赶回花果山,仍“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这点与古希腊众英雄们的追求非常相似。第17页/共28页第十八页,共28页。Monkey KingMonkey King 孙悟空在取经路上展现出来的胆识与智谋,又使他具有了大智大勇的英雄精神,它与前两种性格特征结合,呈现出独特的光彩,显然,这与智勇双全的奥德修斯又有几分相似。而孙悟空也因此成了有个性、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性美的象征,他那种英雄风采,正是明代中后期人们所普遍追求的一种人性美,正如奥德赛中英雄形象也是那个(n ge)时代所崇拜的英雄主义的人性美一样。第18页/共28页第十九页,共28页。三、悲剧三、悲剧三
11、、悲剧三、悲剧(bij)(bij)意识与喜意识与喜意识与喜意识与喜剧元素剧元素剧元素剧元素 荷马史诗通过描写人与命运的冲突,表现了古希腊文学与文化中的悲剧意识。荷马认为,除了神以外,人生还受到另一种超自然的力量(l ling),即命运或“命限”的制约。对命运,荷马一般不像对神址那样进行人格化的描述。尽管凡人一般不能通过祈祷挣脱命运的束缚,但至少从理论上来说,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命运是可以被冲破或超越的。第19页/共28页第二十页,共28页。OdysseusOdysseus 可事实上,凡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便已受到命运的摆布,带上了死亡的阴影。荷马描写过热烈的喜庆场面,但更多的是表现人的苦难,揭示
12、人生的局促。即便是王者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包孕悲愁的种子。就像奥德修斯,虽然在特洛伊战争(zhnzhng)以及归返途中终免于一死,但业已历经艰险,九死一生。第20页/共28页第二十一页,共28页。Journey to the WestJourney to the West 西游记则是“以戏言寓诸幻笔”,中间穿插了大量的游戏笔墨,使全书(qun sh)充满着戏剧色彩和诙谐气氛。这种戏言,无关乎作品主旨和人物性格的刻画,只是为了调节气氛,增加小说的趣味性。第21页/共28页第二十二页,共28页。Journey to the WestJourney to the West 如果说荷马史诗的悲剧意识是
13、反映了当时“宿命论”的人文意识,那么西游记的诙谐(huxi)在增加趣味的同时,同样体现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并通过戏言进行讽刺。同时,西游记通过人神的一些市井话的描写,更拉近了神与人之间的距离,神,也被风趣的戏笔淡化为了人。此外,西游记最终的大团圆结局更是与荷马史诗的悲剧意识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别。第22页/共28页第二十三页,共28页。参考书目参考书目 荷马著荷马著王焕生译王焕生译荷马史诗荷马史诗(h m sh(h m sh sh)sh)奥德赛奥德赛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1997 第23页/共28页第二十四页,共28页。参考书目参考书目吴承恩著吴承恩著西游记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1990第24页/共28页第二十五页,共28页。参考书目参考书目袁行霈主编袁行霈主编(zhbin)(zhbin)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四卷第二版第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005 第25页/共28页第二十六页,共28页。参考书目参考书目郑克鲁主编郑克鲁主编(zhbin)(zhbin)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上)(上)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006 第26页/共28页第二十七页,共28页。第27页/共28页第二十八页,共28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