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设计院剪力墙结构设计综合培训PPT学习教案.pptx
《某设计院剪力墙结构设计综合培训PPT学习教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设计院剪力墙结构设计综合培训PPT学习教案.pptx(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会计学1某设计院剪力墙结构设计综合某设计院剪力墙结构设计综合(zngh)培培训训第一页,共60页。提纲提纲(tgng)(tgng)1 1 1 1、剪力墙结构设计规范要点、剪力墙结构设计规范要点、剪力墙结构设计规范要点、剪力墙结构设计规范要点 1.1 1.1 1.1 1.1 剪力墙截面厚度剪力墙截面厚度剪力墙截面厚度剪力墙截面厚度 1.2 1.2 1.2 1.2 墙肢分类墙肢分类墙肢分类墙肢分类 1.3 1.3 1.3 1.3 底部加强部位高度底部加强部位高度底部加强部位高度底部加强部位高度 1.4 1.4 1.4 1.4 上部结构嵌固端上部结构嵌固端上部结构嵌固端上部结构嵌固端 1.5 1.5
2、 1.5 1.5 轴压比控制轴压比控制轴压比控制轴压比控制(kngzh)(kngzh)(kngzh)(kngzh)1.6 1.6 1.6 1.6 剪力墙墙身分布筋剪力墙墙身分布筋剪力墙墙身分布筋剪力墙墙身分布筋 1.7 1.7 1.7 1.7 边缘构件设计边缘构件设计边缘构件设计边缘构件设计 1.8 1.8 1.8 1.8 连梁设计连梁设计连梁设计连梁设计第1页/共60页第二页,共60页。提纲提纲(tgng)(tgng)2 2、剪力墙结构设计探讨与建议、剪力墙结构设计探讨与建议 2.1 2.1 探讨依据探讨依据 2.2 2.2 目前存在的可优化空间目前存在的可优化空间 2.3 2.3 约束边缘
3、构件约束边缘构件YBZYBZ体积配箍率计入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体积配箍率计入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 2.4 2.4 约束边缘构件约束边缘构件YBZYBZ非阴影非阴影(ynyng)(ynyng)区箍区箍/拉筋做法拉筋做法 2.5 2.5 剪力墙平面外单边搭梁的处理剪力墙平面外单边搭梁的处理 2.6 2.6 短肢剪力墙的配筋建议短肢剪力墙的配筋建议 2.7 2.7 转角窗墙端边缘构件做法建议转角窗墙端边缘构件做法建议 2.8 2.8 关于墙肢纵筋合力点关于墙肢纵筋合力点第2页/共60页第三页,共60页。具体规定详见抗规条及高规条规定。具体规定详见抗规条及高规条规定。高规中仅规定了各种条件下剪力墙的最小厚
4、度。比较之下,抗规中的条文更为细致,除最小厚度高规中仅规定了各种条件下剪力墙的最小厚度。比较之下,抗规中的条文更为细致,除最小厚度外,还规定了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关系。外,还规定了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关系。规定剪力墙最小厚度的目的是保证剪力墙出平面的刚度规定剪力墙最小厚度的目的是保证剪力墙出平面的刚度(n d)(n d)和稳定性能。当墙平面外有与其相交的和稳定性能。当墙平面外有与其相交的剪力墙时,可视为剪力墙的支承,有利于保证剪力墙出平面的刚度剪力墙时,可视为剪力墙的支承,有利于保证剪力墙出平面的刚度(n d)(n d)和稳定性能,因而可在层高及和稳定性能,因而可在层高及无支长度二者中取较小值计算
5、剪力墙的最小厚度。无支长度二者中取较小值计算剪力墙的最小厚度。在抗规中有墙厚在抗规中有墙厚“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XX”1/XX”的规定。的规定。高规为何不规定墙厚与层高或无支长度比值的限制要求,在条文说明中有解释。高规为何不规定墙厚与层高或无支长度比值的限制要求,在条文说明中有解释。高规条第高规条第2 2款款“一、二级剪力墙一、二级剪力墙一字形独立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一字形独立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20mm”220mm”的规定应特别注的规定应特别注意。意。1.1 剪力墙截面(jimin)厚度第3页/共60页第四页,共60页。同同0101版抗规和版
6、抗规和0202版高规相比较,版高规相比较,1010版抗规和高规对剪力墙厚度要求有所版抗规和高规对剪力墙厚度要求有所放宽。放宽。无论何种情况,墙厚均需满足墙体稳定无论何种情况,墙厚均需满足墙体稳定(wndng)(wndng)验算要求。验算要求。无支长度是指沿剪力墙长度方向没有平面外横向支承墙的长度。两端无翼墙和端柱的一字无支长度是指沿剪力墙长度方向没有平面外横向支承墙的长度。两端无翼墙和端柱的一字形剪力墙,只能按层高计算墙厚。形剪力墙,只能按层高计算墙厚。1.1 剪力墙截面(jimin)厚度第4页/共60页第五页,共60页。抗规条规定:抗震墙的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的抗规条规定:抗震墙的墙肢长度不大
7、于墙厚的3 3倍时,应按柱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倍时,应按柱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shj)(shj);矩;矩形墙肢的厚度不大于形墙肢的厚度不大于300mm300mm时,尚宜全高加密箍筋。时,尚宜全高加密箍筋。注:抗规无短肢剪力墙定义及相关规定,多层剪力墙结构设计注:抗规无短肢剪力墙定义及相关规定,多层剪力墙结构设计(shj)(shj)时注意,短肢剪力墙倾覆时注意,短肢剪力墙倾覆力矩比、轴压比、配筋率较高规可以有所放宽,最好事先与审图单位进行沟通。力矩比、轴压比、配筋率较高规可以有所放宽,最好事先与审图单位进行沟通。高规条规定:当墙肢的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不大于高规条规定:当墙肢的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不大
8、于4 4倍时,宜按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倍时,宜按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shj)(shj)。高规条注高规条注1 1规定: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规定: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于4 4但不大于但不大于8 8的剪力墙。的剪力墙。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条定义:异形柱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条定义:异形柱截面几何形状为截面几何形状为L L形、形、T T形和十字形,且截面各形和十字形,且截面各肢的肢高肢厚比不大于肢的肢高肢厚比不大于4 4的柱。的柱。1.2 墙肢分类(fn li)第5页/共60页第六页,共60页
9、。归纳如下:归纳如下:截面高度厚度截面高度厚度44时,按柱(矩形柱或异形柱)进行设计;时,按柱(矩形柱或异形柱)进行设计;4 4截面高度厚度截面高度厚度88,且肢厚,且肢厚300mm300mm时,按短肢剪力墙进行设计;时,按短肢剪力墙进行设计;截面高度厚度截面高度厚度88,或肢厚,或肢厚300mm300mm且截面高度厚度且截面高度厚度44,按一般剪力墙进行设计。,按一般剪力墙进行设计。注:注:(1 1)以上)以上“截面高度厚度截面高度厚度”取剪力墙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取剪力墙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2 2)矩形墙肢按柱进行设计时,若厚度)矩形墙肢按柱进行设计时,若厚度30
10、0mm300mm,箍筋宜全高加密;,箍筋宜全高加密;(3 3)剪力墙按柱进行设计时,)剪力墙按柱进行设计时,“柱截面每一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柱截面每一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2%”0.2%”的规定往往被忽视,应特别的规定往往被忽视,应特别注意!例如注意!例如250 x800250 x800截面的剪力墙按柱设计,如果端部仅设置截面的剪力墙按柱设计,如果端部仅设置(shzh)(shzh)两根纵筋,则角部两根钢筋两根纵筋,则角部两根钢筋As=250 x800 x0.2%=400mmAs=250 x800 x0.2%=400mm,需至少配置,需至少配置216216方可满足要求。方可满足要求。1
11、.2 墙肢分类(fn li)第6页/共60页第七页,共60页。1.2 墙肢分类(fn li)墙肢分类(fn li)示意图第7页/共60页第八页,共60页。一般剪力墙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竖向相当于箱型悬臂梁,其变形呈弯曲形。剪力墙底一般剪力墙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竖向相当于箱型悬臂梁,其变形呈弯曲形。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是容易屈服的部位,类似框架梁梁端箍筋加密区。抗震设计时,为保证出现塑性部加强部位是容易屈服的部位,类似框架梁梁端箍筋加密区。抗震设计时,为保证出现塑性铰后剪力墙具有足够的延性,该范围内应加强构造措施铰后剪力墙具有足够的延性,该范围内应加强构造措施(cush)(cush),提高其抗
12、剪破坏的能力。,提高其抗剪破坏的能力。抗规条规定:抗规条规定:1 1、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2 2、;房屋高度不大于;房屋高度不大于24m24m时,底部加强部位可取底部一层。时,底部加强部位可取底部一层。3 3、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的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尚宜向下延伸到计算嵌固、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的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尚宜向下延伸到计算嵌固端。端。注: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与地下室顶板标高无关。注: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与地下室顶板标高无关。高规条规定基本同上。高规条
13、规定基本同上。1.3 底部加强(jiqing)部位高度第8页/共60页第九页,共60页。相比相比0101版抗规和版抗规和0202版高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高度有所降低,且明确定义版高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高度有所降低,且明确定义“底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旧规范中,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按墙肢总高度计算,定义略为模糊,比如旧规范中,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按墙肢总高度计算,定义略为模糊,比如(br)(br)以地下室以地下室底板为嵌固端时,墙肢总高度从地下室底板还是顶板算起?抑或从室外地面算起?可能会引底板为嵌固端时,墙肢总高度从地下室底板还是顶板算起?抑
14、或从室外地面算起?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发不必要的争议。1.3 底部加强部位(bwi)高度第9页/共60页第十页,共60页。1.3 底部加强部位(bwi)高度 以实际工程为例:某高层住宅,地上33层,层高2.8m;地下一层,地下室顶板顶标高为-1.300;室内外高差(o ch)0.450m。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从地下室顶板算起,H=2.800 x 33+1.300=93.700m,底部加强部位高度h=93.70010=9.370m,该9.370m为从地下室顶板-1.300算起的高度,实际底部加强部位顶标高为9.370-1.300=8.070。三层顶板标高为8.3508.070,故取底部三层为剪
15、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同时满足“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底部两层和墙体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的要求。第10页/共60页第十一页,共60页。1.3 底部加强部位(bwi)高度 规范条文“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的底板或以下(yxi)时,底部加强部位尚宜向下延伸到计算嵌固端”的重点是“向下延伸”,即不影响底部加强部位的顶标高。按上面例题,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基础底板时,则底部加强部位延伸到-5.500,但顶标高8.350不变。第11页/共60页第十二页,共60页。1.4 上部结构(jigu)嵌固端 所谓嵌固端,即结构在强震作用下,可能首先发生屈服,出现塑性铰的部位。对于有地下室的高层住宅,究竟
16、取地下室顶板还是基础底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一直存在争议。即便设计把嵌固端设置在基础底板,地下室周边地基土的约束刚度也是客观存在的,对上部结构形成一定的“嵌固”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审图单位提出分别以地下室底板、顶板为嵌固进行上部结构包络设计,有其合理性。从经济性分析,以地下室顶板为嵌固,地下室不属于底部加强部位,对于抗震(kngzhn)等级三级及以上的剪力墙结构,不需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但为满足层间刚度比要求,地下室剪力墙面积需有所增加,二者优劣难以简单判断。一般当地下室层高低于地上一层较多时,才具备以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的可行性。第12页/共60页第十三页,共60页。1.4 上部结构(j
17、igu)嵌固端 当遇到地下室上部结构若干单元(dnyun)之间设置变形缝时,如条件许可,宜以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满足嵌固条件后,各塔楼地上单元(dnyun)分别计算,计算结果清晰准确。否则应按多塔楼及单塔楼模型分别整体计算,构件取包络配筋。在进行一个小区的设计时,取地下室顶板还是基础底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同等条件下所有单体的处理方法应该统一。第13页/共60页第十四页,共60页。1.4 上部结构(jigu)嵌固端 刚度比要求:高规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整体计算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与首层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2。高规条文说明:计算地下室结构楼层侧向刚度时,可考
18、虑地上结构以外的地下室相关部位的结构,“相关部位”一般指结构外扩不超过三跨的地下范围。楼层侧向刚度比可按本规程附录条公式计算。查附录条公式,该刚度比为等效剪切刚度比。当上下层(xicng)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致时,与折算抗剪截面面积和层高有直接关系。抗规中对刚度比的相关规定见条第2款。其条文说明中对“相关部位”的定义为“地上结构周边外延不大于20m”。上海抗规对刚度比的相关规定见条第2款:地下室为一层或两层时,地下一层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1.5倍;当地下室超过两层时,地下一层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地下室周边宜有与其顶板相连的抗震墙。第14
19、页/共60页第十五页,共60页。1.4 上部结构(jigu)嵌固端第15页/共60页第十六页,共60页。1.4 上部结构(jigu)嵌固端构造要求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结构构件相关(xinggun)要求如下:抗震等级确定详见高规条及抗规条第2款规定。构件构造要求详见高规条、条,及抗规条规定。第16页/共60页第十七页,共60页。1.5 轴压比控制(kngzh)抗规条附注中解释到:墙肢轴压比指墙的轴压力设计值与墙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其条文说明中说明“计算(j sun)墙肢轴压力设计值时,不计入地震作用组合,但应取分项系数1.2”。高规条附注中解释
20、到:墙肢轴压比是指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承受的轴压力设计值与墙肢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控制剪力墙轴压比的轴力设计值N=1.2(恒荷工况下轴力标准值+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活荷工况下轴力标准值)。组合值系数详见抗规表。第17页/共60页第十八页,共60页。1.5 轴压比控制(kngzh)第18页/共60页第十九页,共60页。1.6 剪力墙墙身分布(fnb)筋 截面厚度bw400mm双排配筋;400mmbw700mm三排配筋;bw700mm四排配筋。分布筋配筋率、直径、间距等要求详见高规条,以及抗规及条。比较特殊之处有以下两点:抗规条附注“高度小于24m且剪压比很小的四级
21、剪力墙,其竖向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应允许按0.15%采用”。抗规条第3款有“竖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的规定,在高规中无此书面要求。抗规条针对框架(kun ji)-抗震墙结构,有“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的规定。按规范,理论上一般剪力墙结构墙体分布筋最大间距为300mm,实际工程中最大间距一般控制在200mm。(注:2012年设计思路)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重要性前面已经介绍了,作为增强措施,该部位水平分布筋间距一般为150mm。此外视总楼层数不同,顶部12层水平分布筋间距也会加强至150mm,作为一道顶箍,对屋面温度应力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注:2012年设计思路)第19页/共60页第二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设计院 剪力 结构设计 综合 培训 PPT 学习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