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计算公式学习教案.pptx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计算公式学习教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计算公式学习教案.pptx(8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会计学1横力弯曲横力弯曲(wnq)时的正应力计算公式时的正应力计算公式第一页,共86页。第1页/共85页第二页,共86页。第2页/共85页第三页,共86页。第3页/共85页第四页,共86页。第4页/共85页第五页,共86页。第5页/共85页第六页,共86页。第6页/共85页第七页,共86页。第7页/共85页第八页,共86页。第8页/共85页第九页,共86页。本章本章(bn zhn)要点要点(1)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2)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正应力强度条件(3)弯曲剪应力(4)弯曲剪应力的强度校核(5)提高(t go)梁弯曲强度的措施 重要重要(zhngyo)概念概念 纯弯曲、非对称梁、横力
2、弯曲、弯曲剪应力、开口薄壁杆件、弯曲中心第9页/共85页第十页,共86页。6-1 概概 述述目录目录(ml)6-2 纯弯曲纯弯曲(wnq)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6-3 非对称梁的纯弯曲非对称梁的纯弯曲(wnq)6-4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正应力强度条件正应力强度条件6-5 弯曲剪应力弯曲剪应力6-6 弯曲剪应力的强度校核弯曲剪应力的强度校核6-7 开口薄壁杆件的弯曲应力开口薄壁杆件的弯曲应力 弯曲中心弯曲中心6-8 提高弯曲强度的一些措施提高弯曲强度的一些措施第10页/共85页第十一页,共86页。6-1 概述(i sh)一、回顾一、回顾 在上一章第二节中,我们曾
3、经讲过,横截面上的剪力Q是与横截面相切的内力系的合力,而弯矩M是与横截面垂直的内力系的合力偶矩,因此,梁横截面上有剪力Q时,就必然有剪应力 ,有弯矩M时,就必然有正应力 ,如下图所示。本章要点:研究等直梁在平面弯曲本章要点:研究等直梁在平面弯曲(wnq)时,梁横截面上这两种应力时,梁横截面上这两种应力 的计算。的计算。QMs s 图61第11页/共85页第十二页,共86页。二、概念二、概念(ginin):1、横力弯曲在梁的各个(gg)横截面上既有弯矩,又有剪力,因而既有剪应力又有正应力的情况,我们就称之为横力弯曲。如图62中的AC和DB段。FFFFFa(+)(-)Q图aaaAB(+)M图图62
4、第12页/共85页第十三页,共86页。2、纯弯曲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yngl)而无剪应力(yngl)的情况,称为纯 弯曲。特点:横截面上只有(zhyu)为常量的弯矩而无剪力。目录目录(ml)第13页/共85页第十四页,共86页。6-2 纯弯曲纯弯曲(wnq)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一、回顾一、回顾 推导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剪应力计算推导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剪应力计算(j sun)公式时,综合考虑了公式时,综合考虑了几何,物理和静力学三个方面的关系。因为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剪应力几何,物理和静力学三个方面的关系。因为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剪应力计算计算(j sun)问题属静不定问题。问题属静
5、不定问题。(一)几何(一)几何(j h)关系:关系:1纯弯曲实验:纯弯曲实验:本节要点:本节要点: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计算同样属静不定问题,求解时同样需综合考虑几何、物理和静力学三方面的关系。用较易变形的材料制成的矩形截面等直梁作纯弯曲试验用较易变形的材料制成的矩形截面等直梁作纯弯曲试验:第14页/共85页第十五页,共86页。实验前,在变形前的杆件上作纵向线aa和bb,并作垂直于纵向线的横向(hn xin)线mm和nn,如图63所示。变形后,我们发现:aa、bb弯成弧线,aa缩短,bb伸长;mm和nn仍为直线,并且仍然与已经成为弧线的aa和bb垂 直,只是相对的转过了一个角度。矩形截面的宽
6、度变形后上宽下窄图63y第15页/共85页第十六页,共86页。2.2.平面平面(pngmin)(pngmin)假设:假设:梁在变形前为平面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并仍然垂直于变形后的梁轴线,只是绕截面内的某一轴线旋转了一个角度,这就是弯曲(wnq)变形的平面假设。对上面的实验(shyn)结果进行判断和推理,我们就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假设各纵向纤维之间互不挤压。于是各纵向纤维均处于单向受拉或受压的状态。3.3.单向受力假设:单向受力假设:第16页/共85页第十七页,共86页。4.纯弯曲纯弯曲(wnq)的的特点:特点:靠近凹入的一侧,纤维缩短,靠近凸出的一侧,纤维伸长;由于纤维从凹入一侧的伸
7、长或缩短到突出一侧的缩短或伸长 是连续变化的,故中间一定有一层,其纤维的长度(chngd)不变,这 层纤维称为中性层。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轴;弯曲变形时,梁的横截面绕中性轴旋转。中性层中性层中性轴中性轴中性层中性层yz中性轴中性轴对称轴对称轴o图64第17页/共85页第十八页,共86页。如图63所示:纤维(xinwi)bb的线应变:即:纵向纤维的线应变与它到中性(zhngxng)层的距离成正比z轴截面的中性轴 y轴截面的对称轴 距中性层为y处的纤维变形后的长度 中性层的曲率半径 中性层的曲率半径 相距为dx的两横截面的相对转角(61)第18页/共85页第十九页,共86页。(二)(二)物
8、理物理(wl)关系关系 假设纵向纤维之间不存在相互挤压,那么当应力小于比例极限时,可用单向(dn xin)拉伸时的虎克定律:物理意义:任意纵向纤维的正应力与它到中性层的距离成正物理意义:任意纵向纤维的正应力与它到中性层的距离成正 比,即:在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沿截面高度比,即:在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沿截面高度(god)按直线按直线 规律变化。规律变化。(62)由上式还可看出:当y=0时,即:在中性层上各点处的应力值为零。MMm2n2s sys sLyO1O2r ra2dxn2m2n1m1曲率中心曲率中心Oa2a1yd dq qd dl ld dq qxe2e1图65第19页/共85页第二十页,共86页
9、。(三)静力关系(三)静力关系(gun x):从式 可知:我们虽然知道了正应力的分布规律,但因曲率半径 和中性轴的位置尚未确定,所以仍不能求出正应力,因此我们还有必要考虑静力平衡关系。如图所示:横截面上的微内力可组成一个与横截面垂直的空间平行力系,这样的平行力系可简化成三个内力的分量:N平行于x轴的轴力N MZ对Z轴的力偶矩 My对y轴的力偶矩z(中性轴中性轴)ys sdAdAyxzOM图66其中(qzhng):第20页/共85页第二十一页,共86页。由左半部分(b fen)平衡可得:中性层通过截面形心。中性层通过截面形心。由于由于y轴是横截面轴是横截面的的对称轴,故自然满足。对称轴,故自然满
10、足。第21页/共85页第二十二页,共86页。由(63)其中:是梁轴线变形后的曲率,EIz是梁的抗弯刚度。上式即是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公式。(四)讨论(四)讨论(toln):1.梁的上下边缘处,弯曲正应力达到最大值,分别为:梁的上下边缘处,弯曲正应力达到最大值,分别为:第22页/共85页第二十三页,共86页。式中:Wz抗弯截面(jimin)模量对矩形(jxng)和圆形截面的抗弯截面模量。注:各种注:各种(zhn)型钢的抗弯截面模量可从型钢表中查到型钢的抗弯截面模量可从型钢表中查到矩形:(64)圆形:(65)若梁的横截面对中性轴不对称,其最大拉压应力并不相等,这时应若梁的横截面对中性轴
11、不对称,其最大拉压应力并不相等,这时应分别进行计算。分别进行计算。第23页/共85页第二十四页,共86页。2.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fnb)规律:规律:maxs smaxMs sminMs smin3.公式公式(gngsh)适用范围:适用范围:适用于线弹性范围适用于线弹性范围正应力小于比例极限正应力小于比例极限sp;适用于平面弯曲下的纯弯曲梁;适用于平面弯曲下的纯弯曲梁;横横力力弯弯曲曲的的细细长长梁梁(跨跨度度与与截截面面高高度度比比L/h5),上上述述公公式式的的误误差差(wch)不不大大,但但此此时时公公式式中中的的M应应为为所所研研究究截截面面上上的的弯弯矩矩,即:
12、即:目录目录第24页/共85页第二十五页,共86页。6-3 非对称梁的纯弯曲非对称梁的纯弯曲(wnq)前面讨论的是梁上的弯曲力偶作用于纵向对称面内的情况;下面讨论,当梁没有这样的纵向对称面时,或着虽然(surn)有纵向对称面,但弯曲力偶并不作用于这一平面时的情况。图67第25页/共85页第二十六页,共86页。如图(a)所示:Y、Z轴横截面的形心主惯性(gunxng)轴X轴梁的轴线(zhuxin)My、Mz对y轴、z轴的力偶矩1.公式(gngsh)推导:第26页/共85页第二十七页,共86页。假设中性(zhngxng)轴 n-n的位置尚未确定,可据上节中的同样方法可得:(当中性轴与Z轴重合时,)
13、变形后,中性层的曲率半径 现取m-m截面的左半部分为研究(ynji)对象。由平衡条件可得:第27页/共85页第二十八页,共86页。中性轴必然通过截面形心。(由于(由于y 和和z是形心主惯性轴,故是形心主惯性轴,故Iyz=0)中性轴与Z轴重合,亦即中性轴垂直于Me的作用平面。平面弯曲的正应力公式(66)第28页/共85页第二十九页,共86页。二、结论:二、结论:对于非对称的实体梁,只要弯曲力偶作用对于非对称的实体梁,只要弯曲力偶作用(zuyng)于形心主惯性平于形心主惯性平面内,则中性轴与这个平面垂直,弯曲变形也发生在这个平面内,平面弯面内,则中性轴与这个平面垂直,弯曲变形也发生在这个平面内,平
14、面弯曲的结论仍然成立,用于上面完全相同的方法还可证明,当外力偶矩的作曲的结论仍然成立,用于上面完全相同的方法还可证明,当外力偶矩的作用用(zuyng)平面,平行于实体梁的形心主惯性平面时平面,平行于实体梁的形心主惯性平面时(xy)平面弯曲的结论平面弯曲的结论仍然成立。仍然成立。目录目录(ml)第29页/共85页第三十页,共86页。6-4 横力弯曲横力弯曲(wnq)时的正应力时的正应力 正应力强度条件正应力强度条件 工程上常见的弯曲问题多为横力弯曲,此时梁横截面上除有正应力外还有剪应力,按弹性力学的分析结果,在有些情况下,横力弯曲的正应力分布规律与公式(62)完全相同。在有些情况下虽有差异,但当
15、跨度L与截面高度之比大于4时,公式(62)的误差也非常微小,故用纯弯曲的正应力计算公式用于横力弯曲正应力的计算,也有足够的精度(jn d),可以满足工程上的要求。一、横力弯曲一、横力弯曲(wnq)时的正应力计算公式:时的正应力计算公式:(67)第30页/共85页第三十一页,共86页。二、强度二、强度(qingd)条件:条件:注:注:有时 并不发生在弯矩最大的截面上,而根截面的形状有关。拉压强度(qingd)相等材料:拉压强度(qingd)不等材料:强度条件的作用:a、强度校核:b、截面设计:c、确定梁的许可荷载:第31页/共85页第三十二页,共86页。例例例例6161:两矩形截面梁,尺寸和材料
16、:两矩形截面梁,尺寸和材料:两矩形截面梁,尺寸和材料:两矩形截面梁,尺寸和材料(cilio)(cilio)的许用应力均的许用应力均的许用应力均的许用应力均相等,但放置如图相等,但放置如图相等,但放置如图相等,但放置如图(a)(a)、(b)(b)。按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确定两。按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确定两。按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确定两。按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确定两者许可载荷之比者许可载荷之比者许可载荷之比者许可载荷之比 P1 P1P2P2?解:解:分析:该题的关键:两种梁的最大弯曲正应力分析:该题的关键:两种梁的最大弯曲正应力(yngl)相等且相等且 等于许用应力等于许用应力(yngl)。第32页/共8
17、5页第三十三页,共86页。由弯曲(wnq)正应力计算公式第33页/共85页第三十四页,共86页。例例例例6262:主梁:主梁:主梁:主梁ABAB,跨度为,跨度为,跨度为,跨度为l l,采用,采用,采用,采用(ciyng)(ciyng)加副梁加副梁加副梁加副梁CDCD的方法提的方法提的方法提的方法提高承载能力,若主梁和副梁材料相同,截面尺寸相同,则副梁高承载能力,若主梁和副梁材料相同,截面尺寸相同,则副梁高承载能力,若主梁和副梁材料相同,截面尺寸相同,则副梁高承载能力,若主梁和副梁材料相同,截面尺寸相同,则副梁的最佳长度的最佳长度的最佳长度的最佳长度a a为多少?为多少?为多少?为多少?解:解:
18、分析:关键在于何为最佳,对于该题最佳就是两梁最大弯曲分析:关键在于何为最佳,对于该题最佳就是两梁最大弯曲应力同时应力同时(tngsh)达到最大。达到最大。第34页/共85页第三十五页,共86页。主梁主梁AB的最大弯矩的最大弯矩副梁副梁CD的最大弯矩的最大弯矩由由即即得得例例 63:已已 知知 16号号 工工 字字 钢钢 Wz=141cm3,l=1.5m,a=1m,=160MPa,E=210GPa,在在梁梁的的下下边边缘缘C点点沿沿轴轴向向贴贴一一应应变变片片,测测得得C点点轴轴向向线线应应变变 ,求求F并并校校核核梁梁正正应应力力强强度。度。第35页/共85页第三十六页,共86页。CNO.16
19、FAB解:解:第36页/共85页第三十七页,共86页。例例例例6464:图示梁的截面:图示梁的截面:图示梁的截面:图示梁的截面(jimin)(jimin)为为为为T T形,材料的许用拉应力和许用压应形,材料的许用拉应力和许用压应形,材料的许用拉应力和许用压应形,材料的许用拉应力和许用压应力分别为力分别为力分别为力分别为tt和和和和cc,则,则,则,则 y1 y1 和和和和 y2 y2 的最佳比值为多少?(为截面的最佳比值为多少?(为截面的最佳比值为多少?(为截面的最佳比值为多少?(为截面(jimin)(jimin)形心)形心)形心)形心)分析:关键在于何为最佳,对于该题最佳就是梁危险截面上最分
20、析:关键在于何为最佳,对于该题最佳就是梁危险截面上最大弯曲拉压应力同时大弯曲拉压应力同时(tngsh)达到许用应力。达到许用应力。解:解:第37页/共85页第三十八页,共86页。例例64:图示外伸梁,受均布载荷作用,材料:图示外伸梁,受均布载荷作用,材料(cilio)的许用应力的许用应力 =160MPa,校核该梁的强度。,校核该梁的强度。第38页/共85页第三十九页,共86页。解:由弯矩图可见解:由弯矩图可见(kjin)该梁满足该梁满足(mnz)强度条件,安全强度条件,安全第39页/共85页第四十页,共86页。思思思思61616161:图示三种截面梁,材质、截面内:图示三种截面梁,材质、截面内
21、:图示三种截面梁,材质、截面内:图示三种截面梁,材质、截面内maxmaxmaxmax、maxmaxmaxmax全相同全相同全相同全相同(xin(xin(xin(xin tn)tn)tn)tn),求三梁的重量比。并指出哪种截面最经济。,求三梁的重量比。并指出哪种截面最经济。,求三梁的重量比。并指出哪种截面最经济。,求三梁的重量比。并指出哪种截面最经济。思思6262、简支梁受均布荷载,在其截面的下边缘贴一应变片,已、简支梁受均布荷载,在其截面的下边缘贴一应变片,已知材料知材料(cilio)(cilio)的的E=200GPaE=200GPa,试问该应变片所测得的应变值应为,试问该应变片所测得的应变值
22、应为多大?多大?第40页/共85页第四十一页,共86页。思思思思63.63.63.63.图示木梁,已知下边缘纵向图示木梁,已知下边缘纵向图示木梁,已知下边缘纵向图示木梁,已知下边缘纵向(zn xin)(zn xin)(zn xin)(zn xin)总伸长为总伸长为总伸长为总伸长为 10 mm 10 mm 10 mm 10 mm,E=10GPa E=10GPa E=10GPa E=10GPa,求载荷,求载荷,求载荷,求载荷F F F F的大小。的大小。的大小。的大小。思思6464、我国营造法中,对矩形截面梁给出的尺寸比例是、我国营造法中,对矩形截面梁给出的尺寸比例是 h:b=3:2h:b=3:2
23、。试用弯曲正应力强度证明:从圆木。试用弯曲正应力强度证明:从圆木(yun m)(yun m)锯出锯出的矩形截面梁,上述尺寸比例接近最佳比值。的矩形截面梁,上述尺寸比例接近最佳比值。目录目录(ml)第41页/共85页第四十二页,共86页。6-5 弯曲弯曲(wnq)剪应力剪应力 从上节的分析知道:横力弯曲时,梁截面上既有弯矩又有剪力,因而截面上既有剪应力(yngl),又有正应力(yngl)。在弯曲问题中,通常情况下,正应力(yngl)是强度计算的主要因素。但在某些情况下,例如跨度短而截面高的梁,腹板较薄的工字梁等,有时也需要计算弯曲剪应力(yngl),下面就分别按截面的形状来讨论。一、矩形一、矩形
24、(jxng)截面截面梁梁q(x)F2F1d(x)x(a)xyzyQdxxhbmm1Pn1n(b)第42页/共85页第四十三页,共86页。1、如图所示:关于横截面上剪应力的分布(fnb)规律,我们作以下两个基本假设:横截面上各点剪应力的方向(fngxing)都平行于剪力Q剪应力沿截面(jimin)宽度均匀分布,即离中性轴等距的各点的剪应力相等。如图所示:根据上述假设,在距中性轴为y的横线pq上,各一点的剪应力 相等,且都平行于Q。再由剪应力互等定理可知,知,在沿pq切出的平行于中性层的pr平面上,也必然有与 相等在沿pq切出的平行于中性层的pr平面上,也必然有与互等定理可的 。第43页/共85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弯曲 应力 计算 公式 学习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