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伯牙鼓琴》.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伯牙鼓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伯牙鼓琴》.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背诵伯牙鼓琴。2 .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 阅读体验。3 .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文化艺术之美。教学重难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诗句大意,感受艺术之美。教学过程一、纵情吟诵识知音1 .读题解题(1)读好课题,强调“鼓”的读音。(2)齐读课题。(3)理解“鼓琴”“伯牙鼓琴”的意思,引导质疑。2 .初读感知。(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2)聚焦难读的句子,扎扎实实读好课文。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2、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铺子 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读好语气词“哉” “乎”,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理解“复”“足”的意思,以词句的理解提升朗读质量。(3)齐读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内容。三、高山流水遇知音.感受语言。课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写出了 “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呢?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日:“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 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日:“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1)理解句子意思,渗透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并用自己的语言补充的古文阅读方法。(2)聚焦“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伯牙鼓琴 小学语文 六年级 上册 第八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