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七单元-廖兴华伯牙鼓琴教学设计部编六年上.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七单元-廖兴华伯牙鼓琴教学设计部编六年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七单元-廖兴华伯牙鼓琴教学设计部编六年上.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伯牙鼓琴教学设计自贡市沿滩区沿滩第二小学校廖兴华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伯牙鼓琴。2、运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3、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欣赏,知音难觅的情感。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朋友间知音难觅的情感。教学难点:能结合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引出课题。1、游戏:我来比划你来猜。老师手势比划成语“七上八下”,让学生猜出谜底,引出“知音” 一词。2、简介“知音” 一词的由来,引出课题“伯牙鼓琴”。3、释题。(1)指名学生简介“伯牙”。(2)理解“鼓琴”的意思。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画出节奏线。2、
2、出示画了停顿节奏的古文,学生对照修改,自行练读。3、指名学生朗读。4、分男女同学读。5、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三、初解知音,理解课文。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指名学生说,大屏出示。(1)借助注释 (2)联系上下文(3)看图理解(4)查阅资料2、小组合作学习。(1)出示活动要求:运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组内讨论古文意思。找出你们认为重要的语句,在全班进行交流。(2)全班展示:老师重点指导: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四、品读课文,感悟知音。1、你从哪句话感受到子期是伯牙的“知音”?(1)方古琴而志在太山,
3、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2)朗读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想象补充:伯牙当时已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了,那么,他的琴音一定不止表现了高山流水, 想象一下,他的琴声还可能表现哪些场景?3、倾听着如此美妙多变的琴声,钟子期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想象补充:伯牙鼓琴,志在太山,钟子期日:“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伯牙鼓琴,志在一一,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4、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子期不幸去世了,伯牙心情如何?你从哪个词语感受到了? 他为什么不复鼓琴?5、指导朗读: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五、积累背诵,拓展延伸1、师:课文虽然很短,但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2、配乐朗读:后人感动于伯牙和子期之间的情谊,根据这个典故编写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 让我们在乐曲声中再次朗读课文。板书设计:伯牙鼓琴伯牙鼓琴心有所想子期听之了然于心知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六年级 上册 统编 2023 更新 第七 单元 廖兴华伯牙鼓琴 教学 设计 部编六年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