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第五单元-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盼》教学设计.docx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第五单元-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盼》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第五单元-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盼》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盼教学设计李易文本分析:本文围绕“盼”字记叙了“我”因为想穿新雨衣,迫切地盼望着一场雨的到来,展现了儿童细 腻、有趣的内心世界,赞美了童真、童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怀念之情。“盼”是文章的中 心,也是情感主线,围绕着盼,作者描写了一系列小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蕾蕾纯真可爱的童心。 教学本课时,教师要围绕“盼”字展开,如“盼”的事例,“盼”的心理,“盼”的环境。让学生 理解作者围绕中心思想安排了哪些典型事例,感受生动、细腻的心理活动,还要注意文中的环境描 写与人物心情之间的关系。学生都有过“盼”的心理,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曾经“盼”的经历去体 会文中主人公的心情,感受童年的快
2、乐。教学目标:1 .会写15个生字,重点理解“斗篷、瓦蓝、预报、理直气壮”等词语。2 .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和重音。3 .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4 .关注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体会文中心理描写的好处。教学重点:了解“我”盼的过程,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安排典型事例的写法。教学难点:根据上下文,透过细腻的描写品味“我”的心理和情感。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会写“袖、篷、缩”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斗篷、袖子、遮盖、油锅”等词语。“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妈妈看穿了 “我”的小心思,因此巧妙地回绝了 “
3、我”。)“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 ”“真的吗? ”(妈妈虽然没有直接揭穿“我”的谎言,却用两 个有力的问句暗示“我”,她已经看穿了 “我”的小心思。所以“我”才会不敢再去看妈妈了。)质疑交流:为什么妈妈已经看穿了“我”的小心思,却不给我穿上雨衣到外面去走走的机会呢? 吃完了晚饭,其实“我”也可以穿雨衣出去转一转,为什么“我”不出去呢?预设:可能有的同学会在课堂上提出这样的疑问。妈妈明明知道“我”很想穿上雨衣出去玩耍, 可偏偏就不答应,还很有技巧地拒绝了 “我”,似乎有点不通情达理。学生提出此疑问很正常。教 师可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惊喜。教师则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解答:第一,文
4、中的蕾蕾六点半要听英语讲座,妈妈肯定不希望她这个时候出去而打乱了学习计划。哪怕还有半个 小时,妈妈更希望她能安静地休息一会儿,再去听讲座。第二,妈妈看出蕾蕾是为了穿雨衣出去玩 耍而说谎,她可能不会纵容女儿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学会说谎,所以不会同意她出门。第三,在 大人看来,雨衣是实用性的工具,妈妈给女儿买雨衣的初衷就是上学或出门时遇雨而穿的。此时既 不是上学,也不需要出门,所以没有必要让她穿上雨衣。第四,为了情节的需要。本文原本是一篇 短篇小说,有情节安排上的需要,需要戏剧性的内容。如果此时写妈妈同意让她出门,那么就没有 后文了,也就写不出这种“盼”的急切以及最终心愿达成的快乐了。这个质疑很有
5、探究的必要,既 可以结合写法来谈,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即生活中学生和家长也会有类似的矛盾。2 .学习第18-21自然段,体会所“盼”成真的快乐。(1)学生自由朗读,画出觉得写得好的词语和句子。(2)分组讨论、交流、发言。预设:引导学生从字词、句子、修辞等方面去思考。生1:我觉得这句话写得特别生动:“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 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我觉得雨不可能是“甜丝 丝”的,作者这样写是因为蕾蕾一直盼着下雨,这下她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她可以穿上雨衣上 学了,所以才觉得连雨都是甜的。即使一个人高兴到了极点,他的心也不可能从嗓子
6、里蹦出来,这 里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蕾蕾激动、兴奋的心情。生2:我觉得第18自然段中的“理直气壮”这个词用得特别好,读到这个词时我都笑出来了, 仿佛看到了蕾蕾得意的神情。她此时肯定在想:这下妈妈再也没有理由拒绝(我)了,(我)心心 念念的雨衣终于可以穿上了。生3:我喜欢课文的最后一段。因为蕾蕾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她的心情特别好,所以她觉得好 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她的雨衣上落。这种感觉非常真实,我有时也会有类似的感觉。三、读写结合,学有所获1 .本文写法特点归纳。过渡:在学习课文时,我们重点从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对话描写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交 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肯定也发现了这三种
7、描写方法都不是单独使用的,常常要结合多种描写 方法。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先来总结一下本文的写法特点,然后再来进行几个小练笔的训 练吧!写作特点归纳:(1)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我”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 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形象。(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通过对天气和环境的描写,烘托出了 “我”在下雨前、下雨 时不同的心情。(3)语言精练、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写出了儿童的纯真、可爱。2 .小练笔。(1)出示小练笔要求。小练笔一:不同的心情下,我们看到同一个景物的感觉就会不一样。所以唐代大诗人杜甫才会 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慨。请你用一小段文字描
8、写一处自然景物,在其中融入自己的 情感,即“寓情于景”。小练笔二:文中蕾蕾与妈妈“斗智斗勇”的对话读来很有意思,在有趣的对话中还描写了人物 的神态、动作和心理。你和爸爸妈妈之间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你也来写一组对话,注意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相结合。(2)学生朗读所写片段,集体评议。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1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2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板书设计:略2 .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的特点。3 .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安排材料的。教学难点1 .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2 .把握主要内容,概括文章围绕中心思想写的几件事情。教学过程:
9、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谈话导入,感悟课题。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盼。一个“盼”字带给大家怎样的联想呢? 老师看到“盼”字,脑海里就浮现出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的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 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他盼望的是春天的来临,经过了一个寒冬的人们,对温暖、充满生机的春天 是多么盼望啊!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盼”的经历呢?2 .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盼”的经历。预设:本文的题目只有一个字,但这一个字却极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盼” 的经历,盼生日、盼节日、盼望一次旅行、盼望快快长大,学生通过谈论自己“盼”的经历, 能回忆起当时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为全文的学
10、习奠定感情基调。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 .介绍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铁凝1957年生,当代著名作家,河北赵县人。主要著作有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大 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总计300 余万字。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 学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电影红衣少 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部分作品译成英、法、德、日、俄、 丹麦、西班牙等文字。本文盼最早收录在铁凝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夜路当中,这本书出版于1980年。2 .学生自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
11、勾画生字新词,自学生字新词。3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区别形近字并组词。教师提示易读错字、易写错字,整理特殊结构的词语。(课件出示生字)袖筒斗篷缩着疯了瓦蓝厚墩墩甩打叫嚷吱的酱油蒜鬟炖肉嘴唇蹦出来楼梯需注意的字音:“缩”和“蒜”是平舌音;“甩”和“唇”是翘舌音;“篷” “疯”和“蹦”是后鼻音。需注意的字形:易错字:“唇”是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辨字:篷一蓬嘻一嬉甩一用锅一祸(2)理解词语。教师说词语的意思,学生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拟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窸窸窣窣)用言语、行动逗弄对方借以取乐。(逗引)状态词,形容很满。(满满当当)理由充分,因而说话
12、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理直气壮)(3)整理文中特殊结构的词语。A ABB式:(窸窸窣窣安安静静满满当当瓶瓶罐罐)ABB式:(凉冰冰沙啦啦厚墩墩明晃晃静悄悄甜丝丝)ABAB式(瓦蓝瓦蓝滴答滴答)预设:课文中ABB式词语特别多,读来十分亲切、生动,就像课文中的小女孩在向我们描述她 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种种事物,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这些词语来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4)学生提出自己在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与小组成员交流,全班汇报。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L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交流后进行汇报:课题中的“盼”指的是什么?(盼着变天、下雨,盼着穿上新雨衣。)2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1)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六年级 上册 统编 第五 单元 部编版 语文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