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痢疾防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猪痢疾防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痢疾防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猪痢疾防控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猪痢疾又被称为猪血痢,是由猪痢疾螺旋体感染引发的 一种严重的肠道传染性疾病,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养殖周 期变长,饲料利用率下降,给生猪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性疾病,是国际市场与贸易中需要重 点检疫的项目。猪痢疾在我省各市州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为更加科学的指导我省猪痢疾的防治工作,保障全省畜牧产 业持续健康发展,经甘肃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申请,甘 肃省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审推荐上报,甘肃省市场监 督管理局将其列为2022年第2批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编 号2022-T-058o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为甘肃省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
2、中心。二、制定本标准的意义猪痢疾是以大肠黏膜卡他性、出血性及坏死性炎症、腹 泻、黑占液性或黑占液出血性下痢为特征的猪肠道传染病。本病 呈世界性分布,一旦侵入猪群,长期存在不易根除,仔猪的发 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育肥猪患病后生长速度下降,饲料利 用率降低,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猪病疾于1921年 在美国首先被发现,但直到1972年才证实该病的病原为螺旋 体。1978年,我国在上海口岸从美国进口的商品猪中首次检 验诊断出该病,从此在国内不断被发现。猪痢疾的传染源主 要是病猪和带菌猪。病猪和带菌猪排出的类便中含有大量病 原,污染饲料饮水、食槽等用具及猪圈环境。不同年龄品种 的猪均易感,育肥猪最
3、为敏感。消化道是唯一感染途径,四季 均有发病,散发,流行。全省14个市(州)都有不同程度的 发生。我省猪痢疾防控虽经多年努力,但由于长期以来全省 没有制定出台较为科学规范的猪痢疾防控技术规范,预防、 控制措施不统一、不科学,中小型养殖场硬件条件不达标, 饲养管理粗放,人员管理不严,病死猪隔离和无害化处理措 施不到位,加之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的滥用,严重影响了猪痢 疾的预防与控制,导致防控效果不佳。鉴于目前我省猪痢疾防控形势,做好养猪场猪痢疾防 控,制定猪痢疾防控技术规范,是实现猪痢疾保持无疫,达 到消灭目标的重要技术保障,也是我省生猪产业持续发展的 客观要求,不仅为我省猪痢疾防控工作提供标准化操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痢疾 技术规范 编制 说明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