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 .会认“鸳、鸯”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等13个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3 .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重点】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 .会认“减” 1个生字,会写“梅、溪、泛、减” 4个字。2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的情 感。3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过程】一、自读课文,读准字音1 .认识三衢山,导
2、入新课。(1)课件出示三衢山风光图片。宋代诗人曾几在游览三衢山后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一一三衢道中。(2)板书诗题,读好诗题。2 .初读古诗,读出节奏。(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读诗,学生评价朗读效果,教师点拨易读错的生字。(3)教师范读,读出节奏。(4)全班齐读。二、走进古诗,寻“三衢”美景对比两幅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说这是一幅有趣的图画。(2)完成思维导图中的“休息”部分。(3)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3 .拓展延伸。(1)师:燕子是春天的使者,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描写它,谁来背一背写燕 子的诗句?(2)师生同背,课件出示诗句。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1 .复习巩固生字
3、。(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以开火车的形式朗读。(2)课件出示本课重点词语,指名读,全班齐读。2 .指导书写。课件出示“掠、偶、尔、沾、倦、闲、纤、痕” 8个字。(1)记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看看哪些笔画需重点注意。(3)教师示范重点字的笔顺及笔画。提醒学生注意:“偶”的最后三笔是竖、 提、点,横画平行等距;“倦”的右上部分只有两横;“痕”的里面是“艮、(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5)写字展评。【教学反思】.荷花【教学目标】1 .会认“蓬、胀”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会写“瓣、蓬”等11个 字,正确读写“荷花、清香”等
4、15个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花瓣儿、花骨朵儿”等儿化词和“莲蓬、衣 裳”等轻声词。背诵第24自然段。3 .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 活的画二.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重难点】1 .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 活的画二2 .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 .会认“蓬、胀、翩、蹈” 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会写“瓣、蓬、胀、 裂、姿、势”6个字。读准带儿化音的
5、词“花瓣儿、花骨朵儿”和轻声词“莲蓬、 衣裳”。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花的美丽。背诵课文笫23自然段,积累优美 的语句。3 .练习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仿写片段。4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L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关于荷花的诗句。(课件出示诗句)课件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2)欣赏荷花:课件出示荷花的图片,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荷花的特点。(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师: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叶圣陶先生一起去赏荷花。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6、)课件出示阅读要求。(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学生自由读课文。归类出示词语,学生认读。(课件出示词语)A.指名读“花瓣儿”“花骨朵儿”,强调儿化音,读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B.正音:“莲蓬”“衣裳”这两个词的第二个字都读轻声。齐读词语。指名读课文。请用课文中的一个短语来形容作者看到荷花后的感受。(一大幅活的画)(3)默读课文,理清顺序。学生默读课文,并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课件出示交流句 式)课件出示;先写,然后写,最后写 0学生交流反馈。明确:先写作者被一池荷花吸引,然后写荷花的形状和姿态,最后写作者的 想象与感受。二、再读课文,想象荷花之美1 .小组合作学习,课件出示学习要
7、求。2 .交流展示。(1)学生交流。(2)根据作者的描述,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学生回答,教师点 拨指导)(3)作者描写了哪三种形状的荷花?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课件出示句子。课件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 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 的。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荷花?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出来?引导学生从“冒”感受荷花顽强的生命力。A.查字典理解“冒”:“冒”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文中应选哪一种? 课件出示:a.向外透;往上升。b.顶着;不顾。c.鲁莽;轻率。B.换词体会作者用“冒”
8、的精妙。思考“冒”是否可以换成其他词语,为什 么?引导学生抓住“才、全、花骨朵儿、饱胀”,体会荷花的姿态美。(4)齐读第2自然段。(5)语言训练: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二(6)迁移运用。默读第2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把荷花写活了。学生交流,相机出示课件。课件出示:作者仔细观察,展开合理想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写出了荷花不同的姿态。小练笔:选一种喜欢的植物,仿照第2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学生练写。学生交流,分享展示。三、品读课文,想象荷叶之美1 .作者除了描写荷花,还写了什么?(荷叶)作者是怎么样描写荷叶的?(荷 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
9、的大圆盘)(1)读句子,识记多音字“挨”,并用它的另一种读音组词。(2)理解“挨挨挤挤”。师:“挨挨挤挤”写出了荷叶的什么特点?(多、密)换成“密密麻麻”好吗?(3)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4)你从“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中读出了什么?(荷叶的颜色美、数量 多、形状大)2 .荷叶是挨挨挤挤的,那荷花是怎么出来的?(引导学生体会“冒”字的生 动)3 .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4 .试着背诵第23自然段。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1 .课件出示“瓣、蓬、胀、裂、姿、势”6个字。(1)观察生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注意观察“瓣、蓬”的结构。(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讨论。
10、瓣:两边长中间短,3个部分要写得窄长,中间的“瓜”字的长撇和捺分别穿 插到两个“辛”字下面。蓬:上下结构,“什”扁长,走之的捺耍写舒展。2 .教师示范重点字的笔顺及笔画。3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4 .写字展评。第2课时【课时目标】1 .会写“仿、佛、随、蹈、止” 5个字。2 .能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背诵第4自然段。3 .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填空,导入新课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叶圣陶爷爷笔下一池的荷花是“一大幅 活的画”,现在我们一起回忆一下那美好的画面。读一读,填一填。(课件出示练
11、习题)课件出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 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 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 也很美。2 .按课文内容填空,背诵第23自然段。3 .叶圣陶爷爷观赏到了这么美的荷花,他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起走进课 文看看吧!二、朗读课文,感受想象之趣1 .品读感悟,指导朗读。(1)这么美的荷花,叶圣陶爷爷是怎么发现的呢?画出文中写作者发现这一 池荷花的句子。(2)闻到清香后,作者是怎么做的?从“赶紧
12、、跑”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指名读,全班齐读。2 .交流想象,探寻写法。(1)作者看着这么美丽的一池荷花,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呢?(自己 变成了荷花)(2)交流反馈。引导学生理解“仿佛”。(3)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作者仿佛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仿佛看到一位白衣荷花仙子,在风中翩翩起舞。仿佛看到一池的荷花在风中舞蹈。仿佛看到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仿佛看到小鱼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4)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想象中的美好情景。(5)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出美好幸福的感觉。鼓励学生谈感受。(6)第4自然段最后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省略了作者想象的画面)如果 你变成了荷花,还会有
13、哪些小动物过来告诉你些什么呢?(7)讨论交流: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比喻、拟人、想象)(8)交流反馈。三、回到现实,感受美好1 .齐读第5自然段。2 .思考:“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荷花的美让“我”陶醉)3 .拓展阅读:正因为荷花这么美,所以很多作家对其赞不绝口。(1)学生交流赞美荷花的文章。(2)拓展延伸,课件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片段。4 .比较阅读:朱自清与本文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将荷花写活的?(激发学生热 爱大自然,感受美好景物)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1 .课件出示“仿、佛、随、蹈、止” 5个字。师:观察生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2 .观察生字在用字格中的位置,
14、交流讨论。(引导学生结合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进行识记)3 .教师示范重点字的笔顺及笔画。提醒学生注意:“蹈”右下部分“臼”的笔 顺为:撇、竖、横、横折、横、横;“随”双耳旁的竖是垂露竖,“有要写得窄 瘦,为走之让出空间。4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5 .写字展评。【教学反思】4.昆虫备忘录【教学目标】1 .会认“录、凡”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蚂二2 .默读课文,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3 .激发对昆虫的探究欲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 .谈话激趣。(1)课件出
15、示昆虫图片。师:昆虫是这个地球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群体,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地 球的每一个角落。你听,草丛里有蟋蟀在唱歌;你看,花丛中有蝴蝶在捉迷藏; 掀起一块石头,蚯蚓在地下造宫殿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它们,你想到的 是什么呢?(2)板书课文题目(昆虫备忘录),齐读课文题目。2 .研读课文题目。(1)备忘录是什么?(备忘录就是能够帮助我们记忆的图片、表格或文字等)(2)课文中的这份备忘录记录了哪几种昆虫?(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 我们一起把它们请出来吧。(课件出示这四种昆虫的图片)学习多音字“蚂3 .学习阅读提示。(1)默读阅读提示,了解略读课文的阅读要求。(指名说)(2)师:通过课前预
16、习,你发现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往学过的课文最大的区别 是什么?(课文由四篇短文组成,每篇短文都有小标题)(3)观察小标题:作者是根据什么来拟写这些小标题的?(“复眼”是根据 蜻蜓和苍蝇的特点拟写的,“花大姐”是根据瓢虫的外形拟写的,“独角仙”和“蚂 蚱”是根据它们的名字拟写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课件出示: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不会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你发现了这些昆虫的哪些秘密?用“”画出来。2 .通读课文,检杳字词。(1)课件出示字词。课件出示:备忘录 凡是距离款款黑绸膜翅瞎益虫约 黑斑(2)指名读词语,教师相机正音;再以开火车的形式读,全班齐读。3 .交流问题。(1)
17、你发现了这些昆虫的哪些秘密?(明确:昆虫的秘密其实是它们的一些 特征)(2)教师出示表格,引导学生完成备忘录。(课件出示表格)昆虫名称蜻蜓、苍蝇瓢虫(别名:花大姐)硬翅为朱红,像瓷漆似的;硬翅上有黑色 小圆点,并且有定数。独角仙蚂蚱(别名:挂大扁儿)先解决课文的字词问题,扫清阅读障碍。通过完成表格,既使学生对课文内 容有了整体的把握,也拓展了备忘录的形式。三、合作交流,品读感悟1 .你喜欢哪种昆虫?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或语段读一读。2 .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3 .以“花大姐”为例,学生交流在“花大姐”这一部分中最感兴趣的内容, 朗读句子。课件出示: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
18、折好它的黑绸衬裙一一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 严丝合缝。4 .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画面,理解作者用“款款、黑绸衬裙、膜翅、 严丝合缝”这些词的用意。5 .播放瓢虫匕舞的视频。提问:视频中的瓢虫和你们想象的是一样的吗?6 .再读描写“花大姐”的句子。7 .归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归类,明确作者是通过“花大姐”的名字、 飞行、外形、种类来进行叙述的。8 .指导学生将信息梳理成表格式备忘录。(课件出示备忘录)9 .小结学法:我们通过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把它读准确,然后想象画面, 就能形象具体地感受小昆虫的可爱。四、运用学法,想象画面1 .自学课文:用想象画面的方法读懂自己最感兴趣的句子。
19、2 .小组交流汇报。(1)交流“复眼”。课件出示:“复眼”,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想象:你觉得“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是什么样的?想象画面:你觉得蜻蜓可以看到什么样的画面?印证想象:观察课文插图,和自己的想象一样吗?想象:如果你自己有一对复眼,会怎么样?小结写法:特点+想象。(2)交流“独角仙”。课件出示: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它的甲壳多为深 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这家伙,是昆虫里的霸王。梳理内容:这句话主要写了 “独角仙”的什么特点?(外形特点)想象理解:你想象中的“霸王”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交流)体会特点。课件出示:独角仙的力
20、气很大。北京隆福寺过去有独角仙卖。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 的小车,它拉着就走。想象画面:你能想象独角仙是怎样拉泥制的小车的吗?小结写法:名字+样子+特点+想象。(3)交流“蚂蚱”。课件出示:河北人把尖头绿蚂蚱叫作“挂大扁儿”。我挺喜欢“挂大扁儿”这个名字。 内容梳理:为什么把蚂蚱叫作“挂大扁儿”?1 .课件出示思考提示。课件出示:诗人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他沿途看到了什么?在课本上用画出来。请画出诗人游玩的路线。诗人游三衢山时的心情是怎样的?2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1)游玩的时间。诗人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梅子黄时”是指什么时候?拓展诗句,
21、理解“梅子黄时”。课件出示:三旬已过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起风。一一苏轼舶越风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一一赵师秀约客师:“梅子黄时”本是多雨的季节,可是诗人出行正好碰到了一一日日晴。(2)游玩的路线。展示学生画的游玩的路线。结合诗句“小溪泛尽却山行”判断路线是否正确。师:“泛”和“尽”分别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借助课文注释,说说这句诗的意思。三、再读古诗,品“游三衢”之情1.借助插图,想象画面。(1)图文结合,想象美景。边读古诗边看插图,说说诗人在游玩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理解“绿 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鹏四五声”)补白想象画面。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诗人在游玩的路上看到
22、 了什么样的美景。(2)运用关联词说话。你能用一组关联词把这两句诗连成一句话,展示诗人游玩中看到的美景吗?(课件出示句子)课件出示:课件出示:还有一种“土蚂蚱”,身体粗短,方头,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这种蚂蚱, 抓住它,它就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顶讨厌。理解“顶讨厌”。小结写法:名字+样子+不喜欢的原因。五、创意制作,拓展延伸1 .学了这篇课文,课后你想做哪种昆虫的备忘录?想做成什么样的?2 .课件展示不同形式的备忘录。3 .搜集资料,为自己感兴趣的昆虫做一份备忘录,布置教室昆虫角。4 .写作迁移。(1)作者是怎样把小昆虫记录下来的?(2)选择两三种熟悉的小昆虫,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篇题为昆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人教部编版 小学 三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一 单元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