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2023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 .会认“昼、耘”等6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 晓” 4个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3 .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时目标】1 .会认“昼、耘” 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 3个字。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3 .理解古诗
2、四时田园杂兴(其三H一)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 感情。【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猜读诗题1 .单元导读。课件出示冰心的话: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 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2 .导入课文题目。(1)谈话导入:古时候,儿童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今 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三首。(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古诗三首)【设计意图】利用表格的形式,找出三首古诗的异同,让学生一目了然, 利用古诗中描绘的情景指导学生注意捕捉生活中某件事的某一个瞬间,了解由面 到点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写小练笔,意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读写结合。【教学反思】2.祖
3、父的园子【教学目标】1 .会认“蚱、啃、樱”等1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晃”,会写“蝴、 蚂、蚱”等14个字,正确读写“蝴蝶、蜡蜓、蚂蚱”等11个词语。2 .默读课文,了解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在园子里做了什么。3 .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阅读链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默读课文,感知“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 处。【教学重点】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 .会认“蚱、啃、樱”等1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晃”,会写“蝴、 蚂、蚱”等1
4、4个字,正确读写“蝴蝶、蜻蜓、蚂蚱”等11个词语。2 .默读课文,感知“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 之处。【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 .谈话导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 的最深刻的记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小女孩向我们讲述的她的 童年往事,这个小女孩叫萧红。2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祖父的园子)3 .过渡:萧红为什么会对祖父的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她 一生魂牵梦萦的园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 么?2 .检查字词学习
5、。课件出示第一组:蚂蚱蜻蜓蚂蚱蚌壳第二组:樱桃谷穗倭瓜第三组:拔草铲地割草第四组:圆滚滚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1)指名分组读,教师相机正音。(2)引导发现:你发现这几组词有什么特点?3 .重点指导“樱、承、瓢、逛” 4个笔画较多的字。(1)指导写“樱”字。(学生观察一老师范写一学生练写)(2)指导写“承”字。最后两笔不要连写。(3)指导写“瓢”字。右边是“瓜”,不要写成“爪”。(4)指导写“逛”字。注意不要漏掉“L”。4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小组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 子里发生的趣事)三、走进园子,感受美景1 .教师引导:作者记忆中的园子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跟
6、随作者一起走进这 个园子。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哪几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园子中的景物。(1 3自然段)2 .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指名学生回答)3 .全班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概括。课件出示动物多: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颜色美:蝴蝶一一白、黄、红中带着金粉;蜻蜓一一金;蚂蚱一一绿形态美:蜜蜂一一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胖乎乎、圆滚滚、像小毛球似 的4 .教师小结:作者在这段对园子的描写中,不仅写了好看的,还写了不好 看的,不仅写了昆虫的色彩还写了昆虫的样子,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个五彩缤 纷、丰富多彩的园子。齐读第1自然段,共同感受这幅五彩缤纷的画面。(齐读)5 .祖父
7、的园子是一个大花园!仅仅只有这些小昆虫吗?(联系下文可知还 有天上飞的,地上长的,果然是样样都有)四、走进园子,感知趣事1 .默读课文第416自然段,说说“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栽 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浇水)2 .这六件事都体现了一个什么字?(乐)还体现了一个什么词?(自由)3 .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祖父的园子不仅景色美,样样都有,而且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 和自由,难怪“我”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第2课时【课时目标】1 .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阅读链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细读课文,趣中品
8、乐1 .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六件事,是哪六 件事?(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浇水)2 .浏览课文第416自然段,想一想“我”在园子里做的哪一件事最有趣, 为什么?抓住关键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全班汇报交流)(1)预设一。课件出示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 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 反而把它踢飞了。哪几个词让你感到特别有趣?(东一脚西一脚、瞎闹、踢飞了)老师先指名学生表演这几个动作,再指名学生回答:你在瞎闹时的心情 怎样?(板书:快乐)指名学生读出这份快乐。教师小结:踢出的是
9、泥土和种子,可飞出去的 却是快乐!(2)预设二。(课件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想象“我”铲过的地是什么样的?(该铲的没铲,不该铲的却被铲掉了)想象“我”铲地的动作是怎样的?(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教师小结:边读边想象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发现!以后要多运用这种学习 方法。(3)预设三。课件出示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 把水往天空-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把水往天空一扬”中,这一扬,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把自己淋湿了,像只落汤鸡。我感受到了她的自由畅快。指导朗读。教师小结:作者扬起的不仅是水,更是她的无忧无虑。(4)预设四。(课件出示课文第1
10、3自然段)作者想吃黄瓜就吃黄瓜,想追蜻蜓就追蜻蜓,想捉蚂蚱就捉蚂蚱,真是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一切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自 由)指名学生读出“我”的自由。(轻松自由的语气)3 .教师小结:不管是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还是浇水,作者都 是在瞎闹、乱钩、乱闹。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自由快乐的。课件出示这是一个()的园子。全班同学一起回答“这是一个自由快乐的园子”。二、研读课文,笑中悟爱1 .引导思考:为什么“我”可以在园子里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 瞎闹呢?(因为祖父对“我”的宠爱)2 .引导交流:你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祖父对“我”的宠爱呢?(全班学
11、 生交流)3 .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来体会祖父对“我”的爱。文中还有一个细节描写, 即“祖父大笑起来”,从笑中,我们完全明白了: “我”在这园子里拥有的快乐 和自由,都是源自祖父的爱。(板书:爱)4 .在呼兰河传中,作者是这样回忆祖父的笑的。课件出示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让我们把目光停留在祖父的这张和蔼可亲的笑脸上,发挥你的想象,用 “当的时候,祖父笑了”来说一句话。课件出示当我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把菜种都踢飞的时候,祖父笑了!指名学生仿照例句说话,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5 .祖父这一次又一次的笑,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祖父对“我”浓浓的爱, 这爱就组成了一首爱的小
12、诗。课件出示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浇菜,我也浇菜(1)齐读这首小诗。你发现诗句有什么特点吗?(“我”都是跟在祖父后 面,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2)这首诗还没有写完,帮老师完成这首小诗。(学生练习写诗,老师相机指导)(3)指名学生读自己写的诗。说说作者为什么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样的句 子呢?(作者是在一次次地回味着祖父的爱)6 .在一遍遍的反复中,作者在一次次地回味着祖父的爱,祖父的爱就像那 涓细流,静静地滋润着作者,悄悄地在作者的心中流淌。此时,你感受到这是一 个什么样的园子呢?课件出示这是一个()的园子。全班同学
13、一起回答“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三、品读重点,感悟表达1 .正因为“我”在这园子里享受着快乐、自由,享受着祖父浓浓的爱,所 以“我”看这个园子时,就感到这园子有一种特有的魅力。(课件出示课文第 17自然段)(1)自由读第17自然段,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这园子特有的魅力是什么?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2)师生接读。师引读: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生接读: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师引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 自由的。生接读: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 朵花,就
14、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 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 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 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2 .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课件出示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 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1)指名学生读这句话,想一想作者当时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作者的内心是自由快乐的)(2)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从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画
15、上横线,和同 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学生互相交流)(3)仿照这些拟人句写一写。3 .作者萧红曾在呼兰河传中这样写道:课件出示因为我感受到的是自由快乐,所以我看什么都是自由和快乐的。教师小结:这种借其他的景物来写自己心情的方法就叫作借景抒情、寄情 于物。以后我们也可以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来描写景物。四、阅读链接,再悟情感1 .作者在园子里可真是快乐、自由、无拘无束啊!读了2 .故乡住着她的许多亲人,可呼兰河传这本书开篇却写道:呼兰河这 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为什么“我”只说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呢?(因为 只有祖父带给“我”无限的快乐自由,无限的爱,所以“我”只怀念自己的祖父)3 .无论呼兰河有多
16、少人,“我”都已经淡忘了,唯一记得的只有祖父。只 要回忆起祖父,“我”就回忆起快乐、自由和有祖父疼爱的童年生活,“我”的 心中就充满了温馨、幸福。于是作者萧红写下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呼兰河传。 她在这本书的结尾部分这样写道:呼兰河这小城里边(课件出示呼兰河传 结尾部分)(1)学生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体会?(体会到作者对 祖父、对园子深深的怀念之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 .课外阅读:快去读一读呼兰河传吧,相信你读完后一定能真正走进 萧红的内心,会对萧红的童年生活以及她对祖父深深的怀念之情有更深刻的体会。【教学反思】3.月是故乡明【教学目标】1 .会认“徘、徊、渺”等15个生字,
17、读准1个多音字“燕”。2 .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 念之情。3 .搜集一些思乡的古诗,和同学交流。【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 之情。【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吟诵古诗,导入课文题目1 .引导吟诵: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月亮。自古以来,月亮 就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古人最爱用诗词吟诵月亮,你们想到了哪一首诗?2 .学生吟诗。(课件出示吟诵月亮的诗句)3 .导入课文题目:吟诵月亮的古诗可真不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表 达思乡之情的散文月是故乡明。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月 是
18、故乡明)4 .简介作者。月是故乡明这篇散文是季羡林爷爷写的,季羡林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 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吧。(课件出示季羡林的资料)5 .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散文,走进季羡林爷爷的内心世界。二、初读课文,感知往事和经历1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 句子做上记号。2 .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1)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再齐读。(2)读准多音字“燕”。(课件出示词串)课件出示燕京燕园燕山姓燕指名学生认读。3 .学生自主阅读。(1)课件出示阅读提示。课件出示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抒发了哪些内心感受? (2)学生
19、自主阅读。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在文中做批注。4 .全班交流,感知往事和经历。(1)引导交流: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指名交流)(2)引导概括: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简要概括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 历吗?(板书: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做梦)三、再读课文,感悟作者内心1 .引导交流:作者写了哪些地方的月亮?2 .品读描写外国月亮的部分。课件出示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 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 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 欢。(1)指名朗读,交流:你有什
20、么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又是怎样的?(2)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描写外国月亮的语段,学生读“我”的内心感 受。3 .品读描写北京燕园月亮的部分。教师引导:北京燕园的月亮又是怎样的呢?谁来读一读?课件出示我现在年事已高,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 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 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 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引导交流: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作者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 师生合作朗读。4 .品读描写故乡月亮的部分。(1)默读课文: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
21、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 个平凡的小月亮。季羡林爷爷心中故乡的小月亮又是怎样的呢?在文中找出描写 故乡的月亮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2)指名学生朗读。(课件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指名学生读,评价,再齐读。5 .教师小结:外国的月亮再美,北京的月亮再好,我永远忘不掉故乡的小 月亮。对比之下,故乡的小月亮究竟好在哪里呢?(指名学生说)6 .师生在配乐中朗诵课文。7 .教师小结:季羡林爷爷走出了鲁西北那个小村庄,走出了国门,但没有 走出那植根心底的爱国情结;他走进燕园,走上了大学的讲台,但没有走出那融 入生命的乡土情结;他走上了社会的高层,步入了人生的辉煌,但没有走出那刻 骨铭心的平民情结。季羡林爷爷即使
22、功成名就,即使身在他乡,依然对自己的故 乡念念不忘。四、回读课文,感悟表达1 .感悟写法。作者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情感的亲疏深浅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凸显出来, 故乡的小月亮为什么那么美,除了亲切而温馨的回忆外,作者还通过与其他场景 进行对比来表现:从济南到北京,一直说到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见过的月亮都 美妙绝伦,但在作者看来,哪一处的月都不及故乡的,月始终是故乡的明。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 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1)仿照这句话写一个对比句。(学生练习写对比句,老师相机指导) (2)展示台上展示写得好的对比句
23、。2 .季羡林爷爷已经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对那个小山村念念不忘呢?(因为 那里有季羡林爷爷童年的快乐和美好的回忆,那里是他的故乡)3 .作者只记得那些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吗?除了记得在故乡发生的事, 他还记得故乡的什么?(他还记得故乡的景色,比如故乡的水)4 .在作者心中故乡的水又是怎样的呢?(指名学生回答)课件出示5 .猜读诗题。(1)教师引导:童年生活历来总是诗人笔下最美的一幅画卷,诗人范成大将带领我们感受什么样的儿童生活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四时田 园杂兴(其三十一)。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2)教师引导:猜猜诗题的意思。读了诗题,你会有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人教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第一 单元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