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收支核算与结转若干问题浅议.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事业单位收支核算与结转若干问题浅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收支核算与结转若干问题浅议.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事业单位收支核算与结转若干问题浅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实施两年多来,在贯彻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和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制度在收支核算和收支结转方面有几个问题似尚待改进。一、关于事业结余制度要求“期末”将与计算事业结余有关的11个收支类科目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科目。这11个科目是:收支类5个科目“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支出类6个科目“拨出经费”、“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销售税金”、“对附属单位补助”和“结转自筹基建”。但在后面的科目说明中,除了“事业收入”和“
2、销售税金”两个科目的余额结转时间规定为“期末”外,其余9个收支类科目的结转时间都是“年终”。明显与前文说法不一。况且,“事业收入”和“事业支出”两科目余额结转时间,一为“期未”,一为“年终”,也不合理。因为一个会计年度可以有几个“期末”,而只有一个“年终”。相互混用,可以导致不同的理解。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又规定,“结余是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金额”。此两条均明确了“期间”概念。制度在“事业结余”科目说明中规定收支结转时间为“期末”是符合准则要求的。建议将与事业结余计算有关的11个收支类科目的余额结转时间均统一为“期末”。二、关于经
3、营结余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年终应将实现的经营结余全数转入“结余分配”科目;如为亏损,则不结转。笔者认为,这样处理,会使事业单位总的结余及事业基金等计算不正确,也会多提专用基金。此外,“经营结余”属动态指标,年末保留余额也不合理。建议:年终无论是经营结余还是亏损,均应将该科目余额全数转入“结余分配”科目。结转后,“经营结余”科目无余额。这样,可避免上述问题,还可使“经营结余”与“事业结余”的结转期保持一致。三、关于专款收支结转事业单位用来核算专项资金的总帐科目有“拨入专款”、“拨出专款”和“专款支出”三个科目。制度规定:“拨出专款”的结转时间为“所属单位报销专款支出时”,“专款支出”的结转时间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事业单位 收支 核算 结转 若干问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