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碧桂园学校地理课程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碧桂园学校地理课程标准.doc(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东碧桂园学校地理课程标准 (79年级) 说明:文中楷体字部分为校本内容 第一部分 前 言 一、背 景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南北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中,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在我国,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加速现代化进程。这些都给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挑战和有待探索的新课题。关注全球性问题和我国新世纪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地理课程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对地观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数字地球概念的建立,都为地理课程革新注入了活力。全
2、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 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二、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类智慧圈等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因此,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
3、的规律。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三、基本理念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4、。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
5、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 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四、设计思路1.79年级地理课程是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79年级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2.79年级地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为了体现地理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课程标准对学习顺序不作规定。教材编写者和地理教师可以自行选择教材编写和授课的顺序。例如,可以先教授中国地理,也可以先教授世界地理;“地球与地图”的知识可以集中学习,也可以分
6、散学习。3.地理要素采用单独列出和与区域地理结合两种方式。例如,世界地理的自然部分只列出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等不再单独列出,而是放在地区和国家的学习中,减少内容的层次和难度。无论是中国地理还是世界地理,均大幅度减少部门地理的内容,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理问题和实现区域地理教学目标的内容。4.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分区部分,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而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具体区域的划分和选择由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决定,以增强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例如,本标准规定,必须从世界范围内选择至少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和五个国家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教材编
7、写者和教师可选择非洲(洲)、南亚(地区)、英国(国家)等,也可选择其他大洲、地区、国家。5.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通过79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学
8、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2.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3.知道世界、中国和家乡的地理概貌,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4.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
9、本规律。 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4.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3.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4.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
10、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总体结构的说明如下:(1)内容标准由标准、活动建议等部分组成。(2)“标准”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以行为目标方式陈述。(3)“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4)“说明”是对标准中某些问题的进一步解释。一、地球与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大小内容标准(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2)能说出地球的形状大致是个不规则椭球体。(3)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4)能用绘示意图的方法表明地球长、短轴的变化。活动建议 (1)观察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11、(2)观看有关月食的录像片或计算机课件,利用天文望远镜组织学生观察月食和日食现象。评价方式建议(1)答题式的书面考核。(2)观察、记录学生的活动,并进行分组交流和互评。2.地球的运动内容标准 (1)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2)能用简单的方法证明地球自转及引起的昼夜变化。(3)能用事实说明地球公转现象及引起的四季变化。(4)能用简单的演示说明地球表面不同纬度接受太阳光热是不同的。 活动建议(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评价方式建议(1)口头与书面形式的答题式考核(2)评价学生演示、表达活动的参与程度和水平。3.地球仪
12、 内容标准(1)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2)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并正确判定其所在的东西半球与南北半球。活动建议(1)用乒乓球或其它材料制作小地球仪模型。(2)到地理园进行实地观察。评价方式建议地球仪操作和使用形式的考核说明:“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一项,旨在通过该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二)地图内容标准(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2)会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查找到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并根据比例尺进行简单计算。(3)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4)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5)根据需要选择常用
13、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6)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活动建议(1)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2)实地踏勘并绘制校园、社区等小区域的平面草图。(3)组织一次使用地图寻宝、定向行军等活动。(4)在地图上查找地名,并选择到达该地点的最佳交通路线。评价方式建议(1)使用地图的书面考核(2)通过室外或野外使用地图的实践活动考核(3)在活动中同学间互评(4)阶段性小测验 说明:“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一项,只要求学生知道电子地图光盘、公共场所设置的电子查询系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卫星云图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4、二、世界地理(一)海洋与陆地1.海陆分布 内容标准(1)运用地图和数据比较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3)能在地图上指出四大洋以及主要的海、海峡、岛屿和半岛的地理位置。活动建议(1)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 (2)开展七大洲、四大洋拼图游戏。评价方式建议(1)组织拼图比赛等活动,认识各洲大陆轮廓特征及各洲相互位置关系。(2)分析地图和资料的答题式书面考核。2.海陆变迁 内容标准(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活动建议(1)可使用计算机软件模
15、拟演示大陆漂移。(2)讲述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故事。评价方式建议分析地图,查找与本节内容相关的资料,谈谈自己的认识,对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说明:“知道板块构造学说”一项,侧重于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的培养。(二)气候1.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内容标准(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4)能看懂所在地区的“大气质量日报” ,并能根据“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级别”合理安排户外活动。 活动建议(1)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并做记录,
16、讨论当地天气情况,并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2)可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气象台站或大气环境监测站。评价方式建议(1)分析天气和气候图等资料,描述、解释简单的天气和气候现象。(2)给出相关资料或让学生搜集资料并绘图,评价学生的活动水平与绘图水平。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内容标准(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3)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4)能收集和整理近期天气资料,并对天气状况做出简要分析。(5)能使用各地气温和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
17、和降水量柱状图,并据此描述该地气候的冷热和干湿状况。活动建议 利用已建立的气象园地,使用常用的测量仪器进行气温、降水和风向等观测;或将每天从广播、电视节目中记录的天气资料绘制成图表。3.主要气候类型 内容标准(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及主要分布规律。(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以及气压系统和风向等对气候的影响。(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活动建议(1)收集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照片,分析判断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2)观看有关录像,讨论不同气候条件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3)利用的许多学生多次去外地或出国的有利条件,描述对不同地区气候的
18、感受。评价方式建议(1)读图、分析地图和资料的答题式书面考核。(2)展示资料及讨论形式的口头考核。说明:天气符号和天气图,是指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出现的常用天气符号和简单天气图。要求学生从世界气候分布图上指出主要气候类型,培养读图能力以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三)居民1.世界的人口内容标准(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2)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3)用实例说明世界人口是在不断迁移的。活动建议组织学生调查自己的家庭或所在社区有关人口的情况,并将收集到的资料绘制成图表,在课堂上举行有关人口问题的辩论会。评价方式建议(1)通过调查活动考核分析图
19、表资料的书面考核;(2)分析地图的答题式书面考核;2.世界的人种 内容标准(1)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2)用事例说明人种无优劣之分。活动建议让学生查找或使用教师提供的有关各主要人种的资料进行讨论。评价方式建议(1)通过调查活动考核分析图表资料的书面考核;(2)分析地图的答题式书面考核;3. 语言和宗教 内容标准(1)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2)利用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讲述英语等在世界广泛传播的原因,鼓励学生一定学好英语。(3)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
20、化传统。活动建议搜集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筑的图片资料,配合地图进行展示。评价方式建议(1)用撰写小论文的形式考核;(2)展示资料进行讨论,记录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行为表现;4.世界的聚落 内容标准(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能欣赏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活动建议收集聚落景观图片,辨别某一景观及其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评价方式建议(1)分析地图和景观图片的答题式口头考核;(2)展示资料进行讨论,记录、评价学生参与情况;(3)撰写小论文,检查完成情况并进行评价 ;(四)地区发展差异1.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21、内容标准(1)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2)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活动建议搜集能反映世界上不同国家发展水平的资料,进行比较并开展讨论。 评价方式建议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资料列表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性;展示资料,以中国为例,讨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观察记录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2. 国际合作 内容标准(1)能用事实说明当代国际社会充满各种矛盾,但“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的主题。(2)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 活动建议(1)参加商品博览会,以某项商品为例,说明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2)结合本地的资源优
22、势,讨论本地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外商进行合作?3.重要的国际组织 内容标准能说出联合国、国际红十字会、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性质以及在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活动建议从报刊中剪辑有关联合国及其下属组织的活动信息,通过板报、小报、讲授等形式进行展示和交流。评价方式建议(1)答题式书面或口头考核(2)进行一次阶段性测验或知识竞赛(五)认识区域1认识大洲本专题通过对大洲的介绍,了解七大洲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概况,帮助学生以对比的方式认识和研究大洲地理。内容标准(1)能运用地图分析各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面积和大陆轮廓。(2)能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分析比较各大洲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及相互关系。(3)运用
23、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4)运用实例说明某大洲在社会与经济发展水平上是不平衡。(5)任选一大洲进行案例研究 。活动建议 (1)分组准备某一大洲的资料,整理归纳后,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 (2)收集整理其他大洲的资料,并与所学的大洲进行对比。 (3)结合热点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并开展讨论。评价方式建议(1)分析地图和资料,进行答题式书面或口头考核。(2)展示资料及讨论形式的口头考核。(3)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资料,经过讨论,完成各大洲比较表,对组员参与情况和各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认识地区与以往地理课程不同,本专题采用案例学习方法,通过对世界一些地区的探究,帮助学生把
24、握地区地理的认识和学习方法,了解该地区的自然、经济和人文特色以及地区之间的差异和区间联系。 (1)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5)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6)举例说出某一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7)说出某一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8)
25、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9)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活动建议 (1)模拟一次暑期出国旅行,选择旅游路线,说出经过的主要国家和城市,描述可能见到的景观。 (2)以极地科学考察为主题,出一期墙报,或者举办一次科普报告会,或者观看录像片。 (3)结合历史等课程,利用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探讨国家名称和版图的变化。 3、认识国家(1)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
26、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4)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5)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6)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7)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8)用实例说明某一国家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9)举例说出某一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活动建议(1)观看介绍某一国家地理概况的录像。(2)讨论某一国家特有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例如,展示澳大利亚特有的野生动物袋鼠、树袋熊、针鼹、鸭嘴兽等图片,讨论为什么这些动物
27、惟独生活在澳大利亚。(3)进行一次针对某一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自救演习。(4)通过角色模拟讨论有关问题。例如扮演政府官员、热带丛林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成员、开发商等角色,讨论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5)通过搜集材料等方式,了解华人与华侨对所在国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6)选择某一主题,从互联网上下载有关资料,制作计算机演示文稿,并在全班演讲。3南亚内容标准(1)运用地图指出该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所包括的八个国家并通过绘制从喜玛拉雅山至印度洋的地形剖面图,显示三大地形区之间的差异。(2)利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明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3)能运用地图和学过的知识,举例说明
28、影响自然地理因素对南亚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兴修水利、发展灌溉的重要作用。(4)运用有关资料说明南亚有众多的民族和宗教,以及当代人口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5)运用图片和资料等,说明“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经济和文化特色。活动建议针对印度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问题,组织一次辩论会:正方辩题为: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印度人口增长率将上升;反方辩题为: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印度人口增长率将下降 评价方式建议(1)绘制简易南亚地形剖面示意图,进行检查和评价(2)分析地图和资料的答题式书面考核(3)展示资料及讨论形式的口头考核(4)撰写小论文式的书面考核4西亚与北非内容标准(1)在地图上指出西
29、亚和北非的范围和所包括的主要国家。(2)说明地处两大洋及“三洲五海”之间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的国际战略地位以及北回归线横贯南部,对气候的影响。(3)运用地图和图表资料说出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分布和蕴藏特点,生产、输出和运输情况。(4)举例说明石油开发对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优化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5)能了解和尊重阿拉伯民族及伊斯兰文化习俗,并运用收集的资料说明中东复杂的民族和宗教问题对政治的影响。 活动建议收集有关最新世界石油产量及贸易,石油出口国组织与石油价格变动的资料,绘制相关统计图表,并运用地图展开讨论。评价方式建议(
30、1)填图练习,检查完成情况并进行评价(2)分析地图和资料的答题式书面考核(3)展示资料及讨论形式的口头考核(4)撰写小论文式的书面考核 5欧洲西部内容标准(1)能根据资料在欧洲地图上找出欧盟各成员国及其首都。(2)能举例说明“经济一体化”给欧盟各成员国带来的利益。(3)收集图片资料等,讲述欧盟国家的文化景观、旅游胜地,并分析其国际旅游业发达的主要原因。(4)通过案例研究任选一国,说明欧盟国家在因地制宜发展经济、调整传统产业结构以及保护资源与环境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活动建议在班级组织一次模拟接待英国中学生访问团活动评价方式建议(1)分析地图和资料的书面考核(2)以小组为单位,以了解各国文化和保护
31、资源、环境的案例为主题开展演讲或其他形式的活动,观察、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3)撰写小论文,检查完成情况并进行评价(针对五、六两部分的内容,综合进行一次) 6极地地区内容标准(1)能运用资料说明极地气候的主要特点,分析南极洲比北极地区更加寒冷的主要原因。(2)举例说明极地地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以及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3)说出极地探险和考察对海空航线开拓和科学研究的价值,以及我国极地研究的成就。(4)根据南极大陆蕴藏丰富煤炭资源的地理事实,运用地图和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猜想。 活动建议(1)收集有关图片资料,举办一次我国科学家极地考察的展览。(2)请我国极地考察科学家做一次极地考察的科
32、普报告或观看极地考察的录像片。 评价方式建议(1)展示资料及讨论式的口头考核。(2)开展以极地考察为主题的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水平。(3)通过填注地图进行考核。 7东南亚内容标准(1)能根据资料在亚洲地图上找出东南亚各国及其首都。(2)能利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对比说明热带雨林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的差异,并解释热带雨林气候区对流雨的形成与发展过程。(3)会运用地形图说明中南半岛入海大河上下游的地形、水文特征以及与首都等大城市分布的关系。(4)运用地图和资料,用案例说明地理因素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任选一国)。(5)能举例说明东盟的建立对当地经济的影响以及发展中国家要改变不利的贸
33、易地位,应积极加强“南南合作”和开展“南北对话”。 活动建议在地图上找出近现代我国沿海大批居民去“南洋”谋生的大致路线,并列举事实说明华人和华侨对“南洋”开发做出的巨大贡献。 评价方式建议(1)通过拼图活动考核东南亚国家的分布(2)分析地图和资料的答题式考核(3)观察学生在搜集东盟相关资料及讨论活动中的表现(六)认识国家与以往课程不同,本专题不再面面俱到地介绍很多国家的地理知识,而是通过对一些国家的案例研究,把重点放在训练学生通过收集、利用各种文字、音像资料等进行国家地理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借鉴别国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治理环境及协调人地关系的经验和教训。1、日本内容标准(
34、1)能在地图上找到日本及日本的四大岛屿,并正确描述其地理位置。(2)能运用地图和资料解释日本多山地形、海洋性季风气候形成的条件,并归纳出日本作为东亚岛国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3)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地震的原因;运用地图并联系日本的自然和经济条件解释日本工、农业分布的特点和原因。(4)能运用适当的资料说明日本近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以及对外贸易在本国及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5)描述日本的风土民情和文化特色,并运用适当的资料举例说明中日文化联系的历史渊源以及西方文化对近现代日本文化的影响。 活动建议(1)组织演示突发地震火灾等灾害和意外事故时,为维护人身安全采取
35、紧急自救措施。(2)调查当地有哪些从日本进口的产品以及是否有出口到日本的产品,讨论中日贸易的特点。(3)在课堂上组织一次赴日本的模拟旅游活动评价方式建议(1)分析地图和资料的答题式书面考核(2)展示资料及讨论形式的口头考核(3)分组对日本战后的经济发展进行讨论、辩论或演讲,并进行互评或自评(4)撰写小论文式的书面考核2俄罗斯内容标准(1)能运用地图说明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以及境内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特点和地域差异。(2)能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俄罗斯工、农业和运输业的主要特点以及近几十年来东部开发成就。(3)能从收集图片、资料等入手,介绍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生活习俗。(4)
36、能举例说明中国与俄罗斯的相互关系以及发展友好睦邻关系的意义。活动建议模拟俄罗斯旅行:暑假期间从内蒙古满洲里出境,乘国际列车经莫斯科抵达圣彼得堡,请讲述沿途所经过的主要城市及自然景观变化。评价方式建议(1)填图和分析地图及资料的答题式书面考核。(2)展示资料及讨论形式的口头考核。(3)撰写小论文式的书面考核。3美国内容标准(1)能在地图上指出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以及英、法等国地名带来的影响;能通过查找交通和时区图或美国时区时差表,换算成所在时区的标准时间。(2)能运用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外来移民大量汇集对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3)能根据自然条件、资源特色和技术创新等,分析
37、美国农业地区生产专业化和三大工业区域的形成与发展。(4)能根据美国交通和城市图,说明发展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运的价值,以及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群与水资源、海运及内河航运条件等的相互关系。(5)会描述现代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和性格习俗。 活动建议在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学生分组搜集相关资料,利用PowerPoint 制作课件,并在全班进行演讲和讨论 评价方式建议(1)分析地图和资料的答题式书面考核(2)展示资料及讨论形式的口头考核(3)分组进行演讲或讨论,考核学生的参与情况(4)读图讨论形式的考核 4巴西内容标准(1)运用地图、图片、数据资料等说明巴西自然地理特征。(2)利用地形图和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分析
38、亚马孙河水量丰沛的原因,能解释巴西东南部沿海和巴西高原成为人口主要聚集地的原因。(3)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4)利用所给资料,说明巴西工业、农业生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5)运用资料说明巴西居民以印欧混血人种和黑白混血人种为主,通行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的历史原因,并通过收集图片资料等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以及文化、艺术、体育风采。 活动建议组织学生扮演政府官员、巴西居民、世界环保组织成员等角色,通过角色模拟活动,讨论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评价方式建议(1)分析地图和资料的答题式书面考核(2)展示资料及讨论形式的口头考核(3)读图讨论形式
39、的考核(4)展示资料及讨论形式的口头考核(5)撰写小论文式的书面考核(6)就认识国家这一单元进行阶段性小测验5、澳大利亚 内容标准(1)能在地图上找太平洋三大群岛、新西兰南北二岛、新几内亚岛、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2)能运用地图和资料解释澳大利亚三大地形区的特征、植物和气候呈半环状分布的特征的成因。(3)能运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澳大利亚具有独特的动植物的原因。(4)运用地图及资料分析澳大利亚发达的养羊业、工矿业的自然条件。学会分析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原因。(5)能运用适当的资料说明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的原因以及对外贸易中和中国的贸易关系。(6)通过对澳大利亚利用自然条件
40、和资源优势发展工农业生产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因地制宜,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活动建议(1)调查在澳大利亚生活、学习的亲戚朋友,了解有关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结合网上查找资料,完成一份有关澳大利亚风情的调查报告。(2)在课堂上组织一次赴澳大利亚的模拟旅游活动评价方式建议(1)分析地图和资料的答题式书面考核(2)展示资料及讨论形式的口头考核(3)讨论分析澳大利亚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经济的重要性。(4)撰写小论文式的书面考核说明:(1)本单元通过从世界范围内选学部分大洲、地区、国家,认识所学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2)教材从世界范围内选择一个大洲、五个
41、地区(例如南亚)和五个国家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3)在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中,所选择的洲-地区-国家的组合,是根据本校学生将来的出国动向而确定的,目的是通过教材的学习,为学生将来到国外学习生活打下基础。(4)安排学习不同尺度的区域地理,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三、中国地理(一)疆域与人口内容标准1.疆域与行政区划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熟悉各省级行
42、政区的轮廓形状、地理分布和相互位置关系。(4)说出我国行政区划的分级设置情况,并说出学校所在地的三级行政归属2.人口与民族 (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运用有关地图说明我国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地域分布特征。 (3)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4)说出我国人口的总数,并与世界上一些国家进行人口数量的比较,说明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5)说出我国人口数量居前十位的少数民族,并说明他们的地域分布。活动建议:(1)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差,并以此来说明我国经度与
43、纬度跨度大;分析我国相对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具体位置。 (2)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 (3)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4)观察所在地区过往车辆牌照上的省区简称。 (5)了解本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状况。(6)检查学生收集少数民族的资料情况。(7)撰写小论文式的书面考核。要形成的思想与观念:(1)无论从国土面积,还是就人口而言,我国都是一个地广人众的泱泱大国。(2)我国与诸多国家接壤或隔海相望,在确保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搞好睦邻友好关系是十分重要的。(3) 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地域分布具有显著的不平衡性,它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构成重大影
44、响。(4) 我国是一个由多民族构成的大国,必须搞好民族团结,建设和睦的民族大家庭。要养成的态度与情感:(1)了解祖国概貌,增强国土意识。(2)养成尊重兄弟民族的情感。(3)加深对计划生育国策的理解。评价方式建议(1)描绘我国的基本轮廓图。(2)围绕标准进行书面测验(3)学生拼图竞赛方式的考核(4)观察评价学生描图、绘图及口头表达情况案例1:为了了解祖国之大,可以联系亲身感受或经历,用讲故事、朗诵等形式去说明“幅员辽阔”;可以通过开展“海岸万里行”“陆疆万里行”的模拟活动,感受伟大祖国的无比壮阔;可以通过查阅地图,进行面积对比,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的面积与整个欧洲的面积差不多,来说明我国的面
45、积广大。案例2:在进行行政区划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相关的活动,并在活动中熟记学校所在地区以及主要亲友所在地的邮政编码和电话区号。案例3:在运用有关地图说明“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生态学的观点,深入浅出地介绍人口的环境超载量的概念,要讲清我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格局主要受到自然条件严重制约的道理,从而使学生认识“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不等于“不合理性”。但同时要点出这一格局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内容标准1.自然环境 (1)运用中国地形图,指明地势的三级阶梯、分界线和主要地形的分布大势,并用自己的话总结我国的地势、地形特征。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合实际说明我国季风的成因、冬季风与夏季风的基本特征。能用具体资料说明我国主要气候的特征,并根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大势等地理因素讨论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3)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说出长江与黄河的源头、主要支流、所经省区和注入海的名称,说明这两条大河对于所在流域乃至全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地图上指明主要的外流河、内流河以及京杭大运河,并联系所在地区的河流情况,说明江河对于我们生活、文化的影响。2.自然资源 (1)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