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分配核算的若干理论问题.pdf
《GDP分配核算的若干理论问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DP分配核算的若干理论问题.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作者简介:杨缅昆,男,仰恩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民核算理论和方法。GDP分配核算的若干理论问题杨缅昆(仰恩大学 福建 泉州362014)摘 要:GDP分配核算的研究,虽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却是一个研究相当薄弱的领域。国内已有的专著和教材,对这个问题的阐述缺乏一种整体上的理论视野,仅仅满足于对GDP分配核算指标的简单诠释,使研究停留在问题的表层。本文试图在探讨收入概念的基础上,就GDP分配核算的逻辑结构,收入核算的生产
2、性原则,以及GDP分配核算与持有资产损益核算之间的关系进行整体上的理论研究,以弥补这一领域研究的不足之处。关键词:GDP分配核算;收入;生产性原则;持有资产损益中图分类号:F27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000-0129/K(2009)01-0012-06倘若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文本进行认真研究,不难发现,SNA的国民分配核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虽然SNA文本从未对此明确指出过。广义国民分配核算是指全社会所有资金流量分配的核算,既包括产品价值分配的核算,也包括资本性的或金融性的资金分配的核算。而狭义的国民分配核算只是指产品价值分配的核算,更严格说,是指GDP价值分配的核算。本文
3、的论述是在GDP分配核算框架下进行的。一、收入概念溯源及其演化在GDP分配核算框架中,收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然而,在国内理论界,几乎所有的文献对收入概念都没有进行认真的界定,似乎收入概念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不必讨论的范畴。其实,收入概念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从西方经济理论看,理论界普遍接受的收入概念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J1R1希克斯提出来的。希克斯认为,所谓收入是指“一个人在保持期末富裕状况像期初一样水平的前提下,一个时期内可以消费的最大数额”1。对于希克斯的定义,有必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一,它是在资产负债存量不变的前提下来定义收入概念的。基于这个原因,在GDP分配核算领域,货币所得和
4、收入是两个不同的指标范畴。前者可以看作个人或机构单位的名义收入,后者才是GDP核算意义上的收入;其二,希克斯在定义中强调的消费,是指经济学意义上的消费,而不是核算学意义上的消费。它是假定所有的收入都用于满足当前的货物和服务的需求,因而是一个潜在意义而不是一个实际意义上的消费概念,显然,其口径要大于国民核算体系中的消费概念。倘若我们将希克斯收入概念的理论定义用更21学 术 问 题 研 究(综 合 版)Academic Research(Integrated edition)2009年第1期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
5、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接近于现实经济生活的公式来表达,那么,收入等于实际消费支出加上期末期初实际资产净值变化。在这里,资产净值是指机构单位的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的差额,表明机构单位所拥有的净资产。期末期初实际资产净值变化包括各机构单位的储蓄、资本转移净值、价格变化引起的持有资产损益,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引起的资本存量变化等内容。在希克斯看来,在本期货币所得中,只有超过期初资产净值的部分才是真正的收入。20世纪50年代,联合国所颁布的SNA,其收入概念原则上采用了希克斯收入概念的定义,但彼此的外延有着较大区别。希克斯的收入概念,是经常性收入和非经常性资
6、本收入的统一体;在SNA看来,经常性收入和非经常性资本收入对企业和个人经济行为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将两种收入混同起来,不利于开展经济分析和进行经济决策。正因如此,SNA将两种不同性质的收入分别在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中进行核算。换句话说,经常性收入属于GDP分配核算的对象,而非经常性资本性收入则属于资金流量的核算对象。因此,相对于希克斯的收入概念,在GDP分配核算框架下,SNA的收入概念是一个狭义的收入概念。它被定义为“住户或其他单位能够在不通过减少现金,处置其他金融资产或非金融资产,以及增加负债来弥补支出的情况下,在核算期内用于货物和服务消费的最大的量”2。将SNA的定义用公式表达,收入概念则等
7、于消费支出与储蓄之和。显然,希克斯的广义收入概念和SNA的狭义收入概念之间的差异在于资本收入因素上,即如果相对于期初资产净值,在期末资产净值内没有发生资本转移、资产存量的其他变化及持有资产损益变化,则SNA的收入概念就会与希克斯的收入概念相吻合。根据以上阐述,不难看出,GDP分配核算框架下的收入概念,可以定义为:“在资产净值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个人、部门或全社会在一定时期创造的价值总和”。从这个定义可以推断,核算意义上的收入与现实经济中的货币所得是两个虽有联系但不相同的概念范畴。一种货币价值能否成为GDP分配核算的对象,必须表现为两种特征:生产性和财富的增长性。首先,收入表现为生产性,即它是
8、本期生产的社会最终产品的货币价值表现。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有许多货币价值不具有生产性。一种是前期生产成果的货币价值在本期的使用,若将其作为收入加以核算,必然会造成重复计算,使本期生产成果人为“虚增”;另一种货币价值与社会产品没有直接的联系,例如金融机构在存贷款过程中所创造的派生存款。由于这部分货币价值的背后并没有实物产品支撑,仅仅是社会纯资金的运动,因而不具有生产性。其次,收入表现为财富的增长性。收入是连接期初和期末财富的中介变量。不论是个人或整个社会,确定核算意义上的收入,其前提是期末资产净值的数量必须大于期初资产净值的数量。如果期末资产净值数量小于期初资产净值数量,那么本期所获得一定数量的货
9、币所得,就不能完全作为核算意义上的收入。需要扣除用于抵补期末资产净值数量小于期初资产净值数量的差额。例如,某人年初股票价值100万元,假定该股票年收益率为10%,投资者每年的收益为10万元。这部分货币所得无疑是投资者的本期收入。但是,如果投资者本年欲购买一套公寓,价格为25万元。投资者将手中25%的股票抛掉,得到25万元。根据希克斯的收入定义,投资者在股票交易中所获得的货币所得就不能看作是本期收入,它只不过是不同资产的一种转换,即投资者以自己的金融资产转换为固定资产,而资产总额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核算的逻辑关系在GDP分配核算框架下,国民分配是由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组成的。初次分
10、配是指生产过程内部对所生产的货物和服务产品价值的分配,更严格地说,是对社会最终产品价值的分配;而再分配则是指生产过程之外的价值分配。在SNA,相对于GDP的生产和使用核算,GDP的分配核算似乎更难把握。它不仅表现为总量指标多,而且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复杂多样。为使读者对复杂的GDP分配核算有一个总体把握,我们借助下面的GDP分配核算逻辑关系示意图(图1)加以说明。312009年第1期 杨缅昆:GDP分配核算的若干理论问题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图
11、1GDP价值分配核算示意图 众所周知,增加值是GDP价值分配的最初来源。因此,GDP分配核算,首先要将生产核算中各活动部门或产业部门所创造的增加值进行重新组合,转换为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从而形成初次分配核算的逻辑起点。逻辑终点则是各机构部门所获得的原始收入。从图1可知,在初次分配过程中,财产收入是连接机构部门增加值和原始收入的重要中介变量。所谓财产收入,是指拥有土地、资金及无形资产等非生产资产的机构单位或个人为其他生产者提供这些资产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根据该定义,因持有股票、债券而获得的红利、利息,因存款和贷款而获得的利息,因出租土地而获得的地租,以及因专利、商标、版权等无形资产取得的特许权
12、使用费,在性质上都属于财产收入。而对那些因使用他人土地、资金以及无形资产等而发生的各种货币支付则称为财产收入的支出。在这里,我们将其简称作财产支出。从历史上看,1968年的SNA曾将财产收入与支出定性为再分配收支。例如,金融部门的利息收入由于是再分配收入,就不能作为生产性收入而成为GDP的组成部分。1993年的SNA则改变了传统做法,将财产收入定性为生产性收入,不过,按照SNA的规定,财产收入不是增加值的独立构成要素,而是原始收入的组成部分。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财产收入是各经济主体所创造的营业盈余的转化形态。由于每一经济实体在计算增加值时,在营业盈余项目中已包括需要支付给其他经济实体的财产收入
13、,如果将其他经济实体取得的财产收入计入增加值,从全社会看,必然导致GDP的重复计算。例如,甲企业购买乙企业债券,每年可得到利息100单位的财产收入;同时,又向丙企业租用土地,每年需支付60单位的财产收入,故其财产收入净额为40单位。将该企业的增加值与所计算的净财产收入相加,便得到该企业通过初次分配所获得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完成,意味着再分配核算开始。尽管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同时进行的,并不存在严格的逻辑次序。但从核算角度看,将国民经济分配划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部分,是对现实经济生活中复杂的分配活动的一种抽象,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机构部门的原始收入便成为再分配核算
14、的逻辑起点,而终点是机构部门最终获得的可支配收入。在各机构部门的原始收入过渡到可支配收入的过程中,转移收支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中介变量。转移收支又称为经常转移收支或现期转移收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其一,转移收支是单方面且无偿性收支的一种别称。在初次分配过程中,收入是以等价交换形式取得的,表现为生产要素与货币的交换,因此收入是双方交易的结果。而再分配过程中,转移收支则表现为单方面,即接受者并不需要为对方提供任何生产要素;同时,收入的所有权发生了转移,接受方也不需要在未来偿还。其二,与资本转移不同,在一定期间内,经常转移收支是经常性的,且不管来源如何,其去向都是为了本期消费。而资本转移不是经常性的
15、,其目的在于进行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的投资。经常转移收支是发生于生产过程之外的收支,是生产性收入或原始收入的重新分配。根据1993年SNA,经常转移项目主要有以下几大类:收入税、社会保障缴款、社会福利补贴以及其他经常转移项目等。从图1我们还可发现GDP分配核算在整个核算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是连接GDP生产核算与GDP使用核算和资金流量核算的中间环节。因为,作为GDP分配核算的最终总量指标可支配收入,一方面表现为购买各种消费品的资金来源而进入GDP使用核算账户;另一方面表现为本期收入剩余各机构部门的储蓄而进入资本核41学 术 问 题 研 究(综 合 版)Academic Research(Int
16、egrated edition)2009年第1期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算账户,从而形成资金流量核算的逻辑起点。可见,在SNA国民分配核算框架中,我们所要考察的对象是生产领域的增加值,如何通过分配和再分配转化为原始收入和可支配收入。在不考虑对外经济要素的情况下,由于某一部门的财产收入与转移收入与另一部门的财产收入的支出和转移收入的支出对应相等,因此,从全社会看,财产收入净额与转移收入净额是零。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可以建立如下恒等公式:社会增加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DP 分配 核算 若干 理论 问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