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理论综述.pdf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理论综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理论综述.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非营利组织绩效译佶理论综述夏炜,叶金福,蔡建峰,李正锋(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7 1 0 0 7 2)摘要:对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的准则、指标和方法进行了综述,发现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越来越重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及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的评估方式,同时对评估中的问题和难点进行了分析,得出进一步研究的展望,力图呈现出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的发展趋势。关键词: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评估指标;评估方法中图分类号:砣9 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1 8 4 0 9(2 0 1 0)0 4-0 1 2 0 0 6O v e r v i e wo ft h eN o n p r o f i tO r g
2、 a n i z a t i o nP e r f o r m a n c eA p p r a i s a lT h e o r yX I AW e i,Y EJ i n f u,C A IJ i a n f e n g,L IZ h e n g f e n g(S c h o o lo f M a n a g e m e n t,N o r t h w e s t e r nP o l y t e c h n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X i h n7 1 0 0 7 2)A b s t r a c t:T h i sp a p e rs u m m a r i
3、 z e st h ec r i t e r i o n,i n d e xa n dm e t h o do fn o n p r o f i to r g a n i z a t i o np e r f o r m a n c ea p p r a i s a l,f i n d i n gt h a tn o n p r o f i to r g a n i z a t i o np e r f o r m a n c ea p p r a i s a lp a y sm o r ea n dm o r e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c o m b i n a t
4、 i o nm e t h o do fq u a n t i t a t i v ea n dq u a l i t a t i v ea sw e l la sr e s e ta n dp r o c e s s I ta l s oa n a l y 弛st h ep r o b l e m sa n dd i m c u l t i e si nt h e 印一p r a i s a l,m a k i n gp r o s p e c tf o rt h e f u r t h e rr e s e a r c h,s o 船t os h o wt h ed e v e l o p
5、 i n gt e n d e n c yo fn o n p r o f i to r g a n i z a t i o np e r f o r m a n c ea p p r a i s a l K e yw o r d s:n o n p r o f i to r g a n i z a t i o n;p e r f o r m a n c ea p p r a i s a l;a p p r a i s a li n d e x;a p p r a i s a lm e t h o d s一、前言当前,世界各国非营利组织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组织形式和社会力量,从行业协会、基
6、金会到民办的非营利性教育医疗卫生组织、社会服务、科研机构等,非营利组织的身影无处不在。在我国,随着政府管理方式的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多的非营利组织进入到原来属于政府提供服务或者所忽略的领域,其发展呈现出蓬勃之势。从系统的角度看,社会系统是由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和政府三部分构成,呈三足鼎立之势。但非营利组织管理不同于企业管理或政府部门管理。对于生产私有产品的企业而言,普遍具有利润底线的支撑,其盈亏平衡指标虽不足以衡量企业的整体表现,但却相当有效。对于纯粹提供公共物品的政府部门而言,绩效评估更为侧重于公平性考量。但遗憾的是,缺乏利润底线、生产“准公共物品”的非营利组织,却没有明确、科学的指标评
7、价其运作绩效。尤其在我国,非营利组织取得法律地位的历史还极为短暂,因此研究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对于促进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规范运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提高大众接受度和知名度,从而推动其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以往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估理论进行了梳理,力图呈现出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研究的发展脉络与趋势。二、非营利组织理论非营利组织自身的起源、作用和特点决定了非营利组织绩效的形式和特点。对于非营利组织自身的起源和作用等问题,国内外的学者展开了广泛的研究。目收稿日期:2 0 0 9 0 7 2 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 0 5 7 2 0 7 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
8、助项目(N C E T 一0 6 0 8 8 8)作者简介:夏炜(1 9 8 5 一),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管理系统工程;叶金福(1 9 4 7 一),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管理系统工程;蔡建峰(1 9 6 4 一),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管理优化与决策支持、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等;李正锋(1 9 8 1 一),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知识管理。1 2 0 万方数据前,对于非营利组织理论的研究主要有政府失灵理论、合约失灵理论、第三方管理理论、政府一非营利组织关系的类型学以及政府、市场、志愿部门相互依赖理论等。政府失灵理论首先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伯顿韦斯
9、布罗德提出R j。他采用了需求一供给这个传统经济学的分析范式来解释非营利部门为什么会存在。合约失灵理论由美国法律经济学家亨利汉斯曼提出口J。他认为,在提供复杂的个人服务、服务的购买者和消费者分离、存在价格歧视和不完全贷款市场、提供公共物品等制度条件下,都会出现合约失灵现象,如果这类商品或服务由非营利组织来提供,生产者的欺诈行为就会少得多;而非营利组织可以使消费者在无法通过通常的合约方式来监督生产者(即“合约失灵”)时提供另外的一种制度保障。第三方管理理论是由美国公共政策学者、非营利组织研究专家赛拉蒙提出的HJ。他认为,非营利部门研究中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合约失灵理论在对美国的社会现实进行解释
10、时都存在某种程度的局限性,需要从新的角度重新构建更具有解释力的理论。志愿部门作为人类服务的提供者也会因其固有缺陷而产生“志愿失灵”,而政府可以视为是“志愿失灵”之后的衍生性制度。他认为,利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交易成本会比利用非营利组织高得多j。政府一非营利组织关系的类型学是吉德伦、克莱默和赛拉蒙等人提出的理论旧1。他们提出了政府与非营利部门关系的四种基本模式:(1)政府支配模式,政府在资金筹措和服务配送中占据着支配性地位;(2)非营利部门支配模式,志愿组织在资金筹措和服务配送中起着支配性的作用;(3)双重模式,这是处于政府支配模式和非营利部门支配模式之间的一种模式;(4)合作模式,由政府和非营
11、利部门共同开展公共服务,但不是分离的工作。政府、市场、志愿部门相互依赖理论由罗伯特伍思努提出o。他认为,政府、市场和志愿部门之间存在着频繁的互动和交换关系,这包括:竞争与合作、各种资源的交换、各种符号的交易等;当不止一个部门的组织提供相似服务的时候,就存在着竞争关系;当集中不同的资源来共同解决社会问题的时候,彼此之间就是合作关系。在国内,田凯指出,由于中国政府管理服务方式和非营利组织的特殊性,国外基于其政府管理服务方式和非营利组织组织方式的前提所建立起来的非营利组织理论与中国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在分析中国的非营利组织时,需要考虑中国的特殊因素博o。非营利组织的5 种理论都从某个视角对非营利组织的
12、存在做出了解释,它们为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的发展提出了理论基础。在进行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时也需要体现出这样的特点。同时,非营利组织尽管可以从以上5 个理论进行分析,但是在实践中,其类型众多。所以在进行绩效评估的时候,需要根据非营利组织的具体特点,构建合适的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估方法。三、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理论如何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绩效评估,目前的理论研究还处于一个不断探索的阶段。R o b e r tD H e r m a n 和D a-v i dO R e n z 指出非营利组织绩效具有9 个特征:(1)可比较的;(2)多维度;(3)与董事会绩效相关(但如何相关不明确);(4)与管理实践方法的正确
13、运用有关,但不是简单的“最佳实践”方式;(5)是一个社会性的构建过程;(6)没有一个普遍性的最佳实践可以应用于所有的非营利组织董事会和管理之中;(7)组织反应是一个组织层面的绩效衡量方法;(8)区分不同类型的非营利组织是非常重要和有用的;(9)分析的层次性在研究和理解绩效上造成了差异一1。P a t r i c kK e n i s 认为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应从三个维度进行考察:政治(P o l i t i c s)、衡量(M e a s u r e m e n t)、实践(P r a c t i c e)。其中政治代表评价准则(C r i t e r i o n)的拟定程序,衡量代表准则的可操
14、作性与可测量性,实践是指准则实施的情况。政治是非营利组织引入绩效评估准则的一种程序,由于不同的非营利组织有着不同的使命,其评价准则存在着不同的选择依据,准则选择也是一个多方选择和权衡的结果。他同时指出了评估的方法与准则的区别。1 绩效评估指标从非营利组织评价的准则出发,国内外不同的学者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分别从不同视角提出了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所需要考虑的指标。其中主要有“3 E”评估法、“3 D”评估法、A P C 理论、以结果为基础的绩效评估模式、平衡计分卡(B S C)以及其他学者提出的多种指标体系。“3 E”评估法即经济性(E c o n o m y)、效率性(E f
15、f i c i e n c y)与效果性(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1 1 1 。由于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所追求的价值理念(如:平等、公益、民主等)和“3 E”评价法单纯强调经济性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因此后来又加入了公平(E q u i t y)指标,发展为“4 E”。经济、效率与效果是政府、企业与非营利组织普遍关注的问题,从“3 E”的角度出发评估非营利组织有助于非营利组织绩效的提高。但是这种评估导向过分关注组织的经济、效率与效果,忽略了实施项目组织自身的能力建设,或者忽略了问责的要求,其结果是项目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组织本身却缺乏持续的发展能力,甚至出现了一
16、些滥用资源或腐败的现象。“3 D”评估法是指诊断(D i a g n o s i s)、设计(D e s i g n)与发展(D e v e l o p m e n t)。“3 D”评估理论的优势在于它特别注重通过评估提升非营利组织自身的能力建设,通过评1 2 1 万方数据估帮助非营利组织不断学习与完善。“3 D”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3 E”法的不足,然而这一评估理论也有其局限性:难以定量,更多是定性方面的评估;难以在不同组织之间进行比较;由于难以比较,因此也无法根据评估的结果实施奖罚。A P C 理论是清华大学副教授邓国胜提出来的一种绩效评估指标体系2 1。他结合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特点和实际
17、调查情况,分析了“3 E”理论和“3 D”理论的不足以及“顾客满意度”理论在中国实际运用中的缺陷,提出了从问责(A c c o u n t a b i l i t y)、绩效(P e r f o r m a n c e)和组织能力(C a p a c i t y)三个方面对非营利组织进行评估。组织能力评估的功能在于促进非营利组织自我生存与发展能力的提高、促进非营利组织达成组织使命。以结果为基础的评估模式(O u t c o m e B a s e dE v a l u a-t i o n),则是重视参与者在行为和思想上的改变,其中包含参与者在知识、态度、价值、技能、行为、生理条件与地位等方面的
18、获益与变迁。M a r t i n 和K e t t n e r(1 9 9 6)从效率(E f f i c i e n c y)、质量(Q u M i t y)与效果(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三个方面来讨论以结果为基础的绩效测量,并形成系统模型框架(如图l 所示),认为产出可测量效率,质量是对达到一定品质的产出的衡量,而结果则是对最终绩效结果的衡量。囱l 绩效测量的系统模型资料来源:M a r t i n 和K e t t n e r,1 9 9 6以结果为基础的评估采用个人和组织相结合的评估机制。以个人作为参考点的评估反应的是个人的表现和价值,以组织作为参考点的
19、结果评估所反映的是组织绩效与效率的层面。以结果为基础的评估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任何一个实施方案所带来的影响,而且评估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协助非营利组织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改进非营利组织的工作绩效。平衡计分卡(B a l a n c e dS c o r eC a r d,简称B S C)最初产生在企业界,是由美国著名管理会计学家R o b e r tSK a p l a n 和复兴方案公司总裁D a v i dPN o r t o n 于1 9 9 0 年提出的。其核心思想在于立足于企业的战略规划,通过对创造企业未来良好业绩的驱动因素的分析和衡量,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等四个维度综合
20、衡量和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之所以得名“平衡计分卡”,是因为它平衡兼顾了战略与战术、长期和短期目1 2 2 标、财务和非财务指标、滞后和先行指标、内部和外部指标等诸多方面。P a u lN i v e n 在2 0 0 3 年提出了为公共机构而设计的平衡计分卡图表(N i v e n。2 0 0 3),为非营利组织提供了更为完整的绩效评估方法(如图2)。与以前所提到的营利组织的不同点在于,非营利组织重视“组织使命”的达成,因此使命被置于平衡计分卡的最顶层。为达到组织使命,非营利组织必须同时重视“财务捐赠者”和“顾客”,并加强内部流程、促进员工的学习、成长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圈2 非营利机构平衡计分
21、卡资料来源:P u a lR N i v e n(2 0 0 3)美国学者S t u f f l e b e 锄DL 于1 9 6 5 年创建了S t u f f l e b e a m 评价框架。它包括背景评价(C o n t e x tE v a l u a t i o n)、输入评价(I n p u tE v a l u a t i o n)、过程评价(P r o c e s sE v a l u a-f i o n)、结果评价(P r o d u c tE v a l u a t i o n)四个方面。结果评价的目的在于测量、解释、判断一个方案的成就,作为绩效评价的参考,目标在于确定一
22、项特定方案是否值得继续实施,或重复实施,或扩展到其他场合实施。西奥多H 波伊斯特从一般项目工作逻辑模型出发,提出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的指标:资源指标、工作量指标、产出指标、生产力指标、效率指标、服务质量指标、效果指标、成本一效益指标和客户满意度指标引。王锐兰提出了一个基于财务、过程、政治、服务和其他绩效的评估框架(王锐兰,2 0 0 5)。他提出,财务管理透明度越高,则管理者灰色收入越少,寻租现象越少,则非营利组织绩效愈高;政治活动能力和空间越广阔,获得的社会资本就越多,则非营利组织绩效就愈高;服务态度和产品质量越高,消费者满意度越高,非营利组织整体绩效越高;运作过程越高效、成本越低,则非营利组
23、织绩效越高。因此,他把财务绩效、政治绩效、服务绩效和过程绩效视为决定非营利组织绩效的关键要素。张培莉、张爱民基于V B M 框架的视角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提出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的三个层次:影响,评价组织的使命影响;结果,衡量作业的结果;动因,衡量万方数据组织的能力0 1 4 。总的来说,非盈利组织绩效评估指标的发展体现了两个特点:(1)从大部分是定量指标的评估到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评估。比如从“3 E”理论到“3 D”理论,再到A P C 理论和平衡计分卡理论,其中3 E 理论只包括经济性、效率性与效果性的评估,侧重于经济和定量方面;而3 D 评估法则包括了比较全面的、更重视非营利组织发展状况的
24、定性指标,但缺乏定量指标进行比较,无法根据评估的结果实施奖罚。因此,邓国胜提出了A P C 理论。A P C 理论同时兼顾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的平衡,其中绩效指标中包含定量的指标,而问责和发展能力指标则更多的是一种定性的指标。平衡计分卡理论同时也涉及到非盈利组织绩效评估的4 个维度:使命与顾客、财务、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除了财务指标偏向于定量之外,其他指标主要是从定性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从整体和战略的角度来分析和评价非营利组织的绩效。其他学者如M a r t i n 和K e t t n e r,S t u f f l e b e a m 等都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注重定量与定性指标平衡的指标
25、体系进行绩效评估。总之,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已逐步从重视经济效益等定量指标向重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能力、社会影响等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转变。(2)从注重结果的评估到结果与过程兼顾的评估非营利组织的特点决定了其绩效评估不能像营利组织那样以单一的经济利润指标作为评估的标准。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比营利组织绩效评估复杂得多5|,它需要从多维度而不是单一的指标维度进行分析。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研究容易发生过于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和过于重视过程而忽视结果两种错误的评估方式。前一种错误在于只注重经济效率、效益和结果的评价,而对于非营利组织的服务过程考察得不够,而且也没有提升非盈利组织发展能力的指标,会造成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非营利 组织 绩效 评估 理论 综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