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工艺、质量检测与标准规范全书(第一篇).pdf
《机械设计、制造工艺、质量检测与标准规范全书(第一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制造工艺、质量检测与标准规范全书(第一篇).pdf(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机械设计、制造工艺、质量检测与标准规范全书于馨芝王宁闻济世主编!目录第一篇机械设计制造总论(!)第一章机械设计制造常用资料()第一节常用资料()第二节计算单位和单位换算(!#)第三节常用数学($!)第二章机械系统的组成($)第一节动力系统($)第二节传动系统与执行系统()第三节操纵系统和控制系统(#)第三章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第一节机械设计的类型与基本要求(%)第二节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第四章机械制造工艺分类与过程(#)第一节机械制造工艺分类(#)第二节机械制造工艺过程设计(#)第五章机械制造工艺管理(#()第一节工艺管理的概念(#()第二节工艺管理系统(#()第二篇机械设计(%)第一
2、章机械设计概述(%)第一节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第二节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第三节机构中的摩擦、效率和自锁())第四节机械设计中的强度(&$)第五节机械设计中的摩擦、磨损和润滑(*$)!目录第六节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计算准则(!)第二章机械联接件设计(!)第一节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第二节键、花键、销、形面联接和过盈配合(#%)第三节铆接、焊接和胶接(#&)第三章机械传动设计(#!)第一节传动设计概述(#!)第二节平面连杆机构与凸轮机构设计(#&)第三节摩擦轮传动与螺旋传动设计(#!()第四节带传动和链传动设计()#$)第五节齿轮传动设计()%#)第六节蜗杆传动
3、设计())第四章机械零部件设计()!))第一节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第二节轴承设计(*))第三节轴技术(*&))第四节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设计(*!)第五节弹簧设计(*!$)第五章现代设计方法(%$)第一节现代设计方法概述(%$)第二节创新设计技术(%#*)第三节快速响应设计技术(%#!)第四节智能设计(%)%)第五节全寿命周期设计(%)()第六节并行设计技术(%*#)第七节面向制造的设计(%*)第八节绿色产品设计技术(%$)第九节现代设计技术特点(%&$)第三篇机械制图(%&*)第一章制图的基本技能与方法(%&)第一节制图基本知识(%&)第二节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第三节立体
4、表面的交线(&$#)第四节组合体(&)$))目录第五节轴测图(!#)第二章机件常用表达方法(!)第一节投影的基本知识(!)第二节视图与剖视图(!$)第三节断面、放大图与规定画法(!%)第四节部件的表达方法(!&)第三章标准件与常用件(!&!)第一节螺纹(!&!)第二节常用螺纹紧固件(!$)第三节齿轮(!$%)第四节键和销(!()第五节弹簧(!($)第六节滚动轴承(!()第四章零件图与装配图(%#))第一节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第二节零件图的视图选择(%#)第三节零件图的尺寸标注(%#$)第四节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画法与和零件图(%*))第五节零件测绘(%))第六节装配图上的尺寸标注和技术
5、要求(%)*)第七节装配图中的零部件序号和明细表(%))第八节常见的装配结构与装配体的画法(%)&)第九节看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第五章公差配合与表面粗糙度(%!()第一节表面粗糙度(%!()第二节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第三节公差与配合的基本规定(%()第四节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及标注(%&))第五节形状和位置公差概述(%&)第六节形位公差带的定义(%$#)第七节公差原则和公差要求及其应用简介(%$&)第六章表面展开(%())第一节平面立体的表面展开(%())第二节可展曲面的表面展开(%(!)第三节不可展曲面的近似展开(%($))目录第四篇机械加工机床夹具与刀具(!#)第一章机床传动原理
6、(!$)第一节机床的运动(!$)第二节机床的传动系统(!)第三节常用传动机构(!#)第二章机械加工机床(!%)第一节车床(!%)第二节铣床(!)第三节磨床(!&)第四节齿轮加工机床(!()第五节钻床(!)!)第六节镗床(%)第三章数控机床(#)第一节数控机床概述(#)第二节数控机床的坐标系(#()第三节*+,-#.型立式加工中心(#)第四节数控车床和车削中心(%/)第四章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与夹紧($#)第一节机床夹具及作用、分类与组成($#)第二节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第三节工件的夹紧(()第五章机床专用夹具(/#)第一节车床夹具(/#)第二节钻床夹具(/)第三节镗床夹具(()第四节铣
7、床夹具()$)第六章刀具材料())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高速钢()#)第三节硬质合金()()第四节陶瓷())第五节超硬刀具材料()#)第六节新型刀具材料的发展方向()#)第七章各种切削刀具()#$)第一节车刀()#$)(目录第二节钻头(!#)第三节铰刀(!$%)第四节铣刀(!&)第五节丝锥(!%)第六节滚刀(!%)第五篇机械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技术(!#()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与力学性能(!#$)第一节金属的晶体结构(!#$)第二节金属的力学性能(!))第二章钢铁及其合金(!*))第一节结构钢(!*))第二节工具钢(!$)第三节常用铸铁(()#)第四节合金铸铁(())第五节低合金钢与合金钢(()$
8、)第三章有色金属(()%))第一节铝及其合金(()%))第二节铜及其合金(()%*)第三节轴承合金(()#%)第四章非金属材料与复合材料(()()第一节高分子材料概述(()()第二节高分子材料(()&)第三节陶瓷(()*))第四节复合材料(()*)第五章钢的热处理(()*)第一节钢的退火与正火(()*)第二节钢的淬火(()!()第三节钢的回火(()()第四节钢的化学热处理(()#)第六章典型零部件的热处理((%)第一节齿轮的热处理((%)第二节滚动轴承热处理((&)第三节弹簧的热处理((%)%目录第六篇机械制造工艺(!#)第一章铸造工艺(!#!)第一节铸造方法分类、特点及应用(!#!)第二节铸
9、造工艺设计(!#$)第三节铸件缺陷及防止措施(!%!&)第二章锻压工艺(!%!$)第一节锻压方法的分类、特点及应用(!%!$)第二节热锻(!%&)第三节冷锻与温锻(!%()第四节冲压(!%))第三章焊接、切割与粘接工艺(!%*#)第一节焊接方法分类、特点及应用(!%*#)第二节气焊(!%&)第三节电弧焊(!%)第四节埋弧焊(!%()第五节气体保护焊(!)!)第六节等离子弧焊(!(&)第七节电渣焊(!(%)第八节电子束焊(!())第九节激光焊(!($)第十节压焊(!(*)第十一节钎焊(!$)第十二节金属材料的焊接(!$)第十三节焊接应力与变形(!*%)第十四节焊接质量检验(!*)第十五节切割(!
10、%)第十六节粘接(!()第四章切削与磨削(!*)第一节切削与磨削方法及其设备工作精度(!*)第二节车削(!#))第三节钻削与镗削(!)&$)第四节铣削(!)!&)第五节刨削、插削与拉削(!)!))第六节磨削(!)!*)第七节精整和光整加工(!)%)$目录第八节螺纹加工(!#$)第九节齿轮加工(!%#)第十节难切材料的切削加工(!%&)第五章特种加工(!)第一节特种加工的分类、特点及应用(!)第二节电火花加工(!#)第三节电解加工(!(!)第四节激光加工(!())第五节超声加工(!&)第六节快速原型制造(!&*)第七节精密切削加工(!)()第八节精密磨削加工(!(!()第七篇机械表面处理技术(!
11、(*)第一章热喷涂技术(!(&!)第一节热喷涂技术原理与特点(!(&!)第二节热喷涂工艺方法(!(&*)第三节常用热喷涂材料(!())第四节热喷涂技术的应用(!($)第五节热喷涂涂层质量评定(!($%)第六节热喷涂技术的新进展(!($()第二章电镀技术(!($&)第一节电镀的基本原理与工艺(!($))第二节常用单金属电镀(!(*&)第三节合金电镀(!&%)第四节非金属电镀(!&))第五节电铸成型技术(!&$)第六节电镀层的质量评价(!&!)第七节电镀的发展趋势(!&!#)第三章化学镀技术(!&!)第一节化学镀的基本原理(!&!)第三节化学镀镍基合金(!&)第四章电刷镀技术(!*)第一节
12、电刷镀基本原理及特点(!&%!)第二节电刷镀工艺(!&%$))目录第三节摩擦电喷镀技术(!#!)第五章镀膜技术(!$)第一节等离子轰击渗扩处理(!$)第二节离子镀(!%#)第六章高能束技术(!&!)第一节激光合金化(!&!)第二节激光熔覆(!())第三节激光熔凝、激光上釉及其他激光工艺(!$)第八篇机械设计制造信息技术(!$!)第一章面向$!世纪的信息化制造(!$))第一节信息化制造的趋势与基本管理(!$))第二节信息化制造的结构与关键技术(!$)第二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第三节计算机图形软件和数据库(!*)第四节传统的数字控制(!$
13、)第五节机床的数控技术(!*)第六节计算机数控(+,+)(!*)第七节直接数字控制(-,+)(!)第八节数控编程及数控加工(!%)第三章基于网络的设计制造(!&!)第一节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第二节基于 01234132 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第四章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第一节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566)的基本概念(!%$!)第二节+566 与企业信息集成(!%$&)第三节制造业信息化过程中+566 系统的作用与特点(!%*()第五章敏捷制造与虚拟制造(!%*))第一节敏捷制造(57)(!%*))第二节虚拟制造(87)(!%*&)第九篇机械控制技术与系统(!%
14、#)第一章控制技术概论(!%#&)%目录第一节综述(!#$)第二节控制方式(!%&)第三节控制系统(!%$)第二章可编程控制器与控制仪表(!$)第一节可编程控制器(!$)第二节控制仪表(!$()第三章电气控制线路与液压控制回路(!$)#)第一节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旋转控制线路(!$)#)第二节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第三节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控制线路(!$!*)第四节三相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线路(!$!)第五节三相异步电动机转速控制线路(!$()第六节方向控制回路(!$(&)第七节压力控制回路(!$(#)第八节速度控制回路(!$&))第九节多缸顺序动作回路(!$&%)第四章控制技
15、术(!$&$)第一节模拟控制技术(!$&$)第二节数字控制技术(!$#)第三节模糊控制(!$)第五章顺序控制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数控系统(+,+)(()()第六章过程控制系统(()!)第一节过程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第二节单回路控制系统(()()第十篇机械制造检测技术(()*&)第一章机械检测量具(()*#)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长度测量(()*)第二章角度与锥度检测(())第一节角度的术语及定义(())第二节角度的检验(()!)第三节圆锥的基本参数(()&)$目录第四节圆锥角度的检验(!#$)第三章螺纹检测(!#)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普通螺纹标准(!%
16、&)第三节其他螺纹标准(!$)第四节外螺纹测量(!&)第五节内螺纹测量(!&!)第六节圆锥螺纹测量(!&(#)第七节丝杠测量(!&$))第四章表面粗糙度检测(!&*&)第一节表面粗糙度的评定(!&*!)第二节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允许值的选用(!&*)第三节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第四节表面粗糙度的检测(!&))第五章形位误差检测(!&)$)第一节形状误差的检测(!&)$)第二节位置误差的检测(!&)第六章切削刀具检测(!&%*)第一节钻头主要检验项目的测量(!&%*)第二节铰刀主要检验项目的测量(!&)第三节圆拉刀主要检验项目的测量(!&)第四节丝锥主要检验项目的测量(!&!)第五节滚
17、丝轮主要检验项目的测量(!&))第六节立铣刀主要检验项目的测量(!)第七节三面刃铣刀主要检验项目的测量(!&)第八节圆柱铣刀主要检验项目的测量(!&)第九节半圆铣刀主要检验项目的测量(!)第七章机械制造工艺检测(!()第一节铸造的检验(!()第二节锻造的检验(!&!)第三节焊接的检验(!&%)第四节表面处理的检验(!()第五节热处理的检验(!$*)第八章检测新技术(!)*)第一节新型传感技术与应用(!)*)&目录第二节三坐标测量机(!#)第三节自动检测技术(!$%$)第十一篇机械设计制造相关标准规范(!$%&)目录第一篇机械设计制造总论第一章机械设计制造常用资料第一节常用资料一、字母表!汉
18、语拼音字母大写小写名称拼音汉字注音大写小写名称拼音汉字注音大写小写名称!拼音汉字注音#$%阿&()街*+,+!诶思-.,玻诶/00,科诶122,!特诶344,雌诶56,6诶勒788!乌9:,得诶;,!物诶?)鹅AA,讷诶BCC%!蛙DE,E诶佛FGG喔HII(!希JKK,哥诶LMM,坡诶NOO%!呀PQQ%哈RSS(8邱TUU,!资诶V(衣WX%X阿儿注:!Y 名称栏内的汉字注音是按普通话的近似音,二字以上的要连续读。ZY“=”只用来拼写外来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第一章机械设计制造常用资料表!#!希腊字母正体斜体大写小写大写小写英文名称(国际音标注音)正体斜体大写小写大写小写英文名称!(国际
19、音标注音)!$%&$(%)#$#$*+*,+$!%&%&-.%$-/$0#(1/23$/!)*)*4$55$6(5#+75/897*7+5$/29#*!,-,-6.%0$6.%0$././&/&$/!01,101.&3/%7*.&3/%#*232397 97+!4545:.0$:/$0#67673/45$3/45#!8989.0$/$0#:;:;0$+0$+!=,=?+&3/%7*,+$&3/%7*!AA,70$/7+0#BC,CBC,C&/)$/!DE,FDE2$&$2(GHFG8/2$/!IJHI%$5-6$%(56#KLJK&3/&3/$!MNLM5+5,+$OPNO75.4$;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设计 制造 工艺 质量 检测 标准规范 全书 一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