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小学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评估指标.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甘肃省中小学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评估指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中小学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评估指标.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甘肃省中小学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评估指标(试行)发布日期:2009年5月12日 共有 901 位读者读过此文一、评估的背景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了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议同时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要在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推广计算机及网络教育,在全社会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这是党中央为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而采取的重大措施。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题目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
2、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报告。在报告中提出: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要靠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后发优势,也要靠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发展目标,提出本地积极的发展方针、政策、目标和任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速度;鼓励西部地区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有两个:第一,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根据规划,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阶段目标是:2001年底前,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3年底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
3、术必修课。2005年前,所有的初级中学以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并争取尽早在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第二,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目标是用5至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中
4、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具体目标是:2005年前,争取使东部地区县以上、中西部地区中等以上城市中小学都能上网,这些地区的中小学生都能够学会使用网上资源,学习运用基于网络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自主学习;使更多的教师能够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西部地区及中部边远贫困地区的县和县以下的中学及乡镇中心小学普遍建立远程教育接收站,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接收系列的优秀教学课和丰富的课程资源,使这些地区广大中小学生能够接受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2010年前,争取使全国90以上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都能上网,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少数中小学校也可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我国
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还很不平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一定要从当地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制定好中近期发展规划,分地区、分层次地全面推进。在一个地区也要注意以点带面,建好示范校和实验区,带动全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针对我省的实际情况,省教育厅制定了甘肃省十五前期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和甘肃省2002年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二个文件,提出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大决策,根据全省和教育事业十五计划要求,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加强协调,从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划、理论研究及技术
6、研究为前提,以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为基础以提高师生掌握与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为突破口,以建立和完善甘肃省现代教育创新体系为目标,带动新时期我省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统一思想,分级负责;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统一标准,分级投入的基本原则,科学规划、精心实施、加强管理、注重实效的发展方针和通过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指导信息技术在教育的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广汪应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初步构建一个开放并充满活力的,与甘肃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布局结构相对合理并能充分利用备种信息技术资源的,各级各类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和特色鲜明的甘肃省教育信息化体系,培养一批掌握信息技术的
7、、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能适应甘肃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的总体目标。提出了在示范学校建设过程中,不能使其发展成硬件档次的竞赛学校,要在不同硬件层次水平上,以应用效果为前提,分层次在农村小学、乡村、县及地区的各级各类学校中建立一批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示范校,搞一些应用效果好的典型。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由硬件环境建设、软件环境建设、潜件环境建设几个大的部分组成。潜件环境包括:教学管理、教育信息化的思想意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学手段与方法运用,学生信息化能力与意识的发展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必须使各项内容同步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信息化。目
8、前,在我省一大批采用多种技术方案进行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如甘肃省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示范项目、国家计委与教育部信息技术教育试点项目、教育部和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中欧项目、UNDP项目,以及省内各地区、各学校自行实施的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等,将对我省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使信息化环境建设呈现多种态势。但在纷纷而上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在质量、技术、应用功能上却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保证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有效性,探索一些科学、规范、实用的符合不同层次教学需要的环境建设模式,有必要在全省开展中小学校园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的评估导向活动。二、评估目的信息技术教育在我省已经形成了多
9、层次发展的格局,城域网、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卫星宽带及I P数据广播等多种形式的教育信息系统,从技术上、网络建设标准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对于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投资越大,并不能保证教学效益越高。对于不同的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投入的资金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效益,是信息化环境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中小学校园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的评估,将对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硬件、软件、应用等环节的评估结果进行总结,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并从中发现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推广。使甘肃省中小学校园教育信息化能够健康稳步地发通过评估达到以下目的:1.确立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与观念。2.建立
10、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技术标准。3.实现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教学功能。4.开展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中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5.健全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的运行保障体系。6.明确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的范畴。7.规范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无序现象。8.树立成功的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样板或案例,建立100所示范校。三、 评估标准甘肃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省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各级各类学校之间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可投入资金、能够管理与应用信息技术系统设备的人员等都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所以在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化环境建设中不可能采用统一的模式。针对不同的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估,以保证在不同层
11、次的信息化环境中进行相对平等的评估,防止评估活动导致硬件档次的竞赛。标准制定的原则:1.能够促进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开设。2.能够引导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整合的发展。3.能够评价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发展与应用的现状。4.能够针对各级各类不同学校分层次进行标准的制定。5.能够区别硬件档次在不同条件下发挥作用的级别标准(不具备区分学校档次的作用)6.能够适应不同硬件环境建设下相应教育教学功能发挥的标准。7.能够提出指导不同资金投入量的学校所对应的标准。各级标准适用范围:(解释权属甘肃省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标准 评估对象一级标准 独立高中、职业学校、中等师范学校二级标准 高中、职业学校或城市初中三级
12、标准 城镇初中或条件好的城市小学四级标准 乡中心学校五级标准 完全小学(教育部项目校等)六级标准 条件不好的完全小学或村学一级标准一级标准的范围是指经济条件非常好的学校,在进行信息化环境建设中能够投入必要的资金,信息化环境建设项目包括以下内容:硬件建设:1.校园网主干网络:* 具有独立的IP地址,与外部有10M以上接入端口。* 联网计算机在400台以上,纯学生用机生机比达到8-10:1。* 网络设备满足网络规模与网络功能要求。档次选用合理。* 进行了综合布线,且信息点到达教室、办公室、实验室等教学和学习场所,符合综合布线标准。* 根据学校建筑物的布局,主干线选用传输介质正确,实现1000M带宽
13、。* 具有web服务、DNS服务、E-mail服务、VOD或流媒服务,代理服务,资源服务和文件服务功能;服务档次与数 量选择科学,符合网络规范与功能要求。部份服务功能可采用托管方式。*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计算机网络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的数量满足开设信息技术课的需要。* 计算机网络教室可采用多媒体计算机,有盘学生机,也可采用无盘学生机。* 安装有多媒体教学软件(实现广播教学、分组教学等功能) 或在计算机网络教室安装有投影机。* 计算机布局合理。教师备课系统:教师备课系统具有视频、图片、声音等外部媒体的采集与输入设备,系统具有教学软件编辑与制作功能。教室教学环境:教室教学环境是教师在进行学科教
14、学过程中能够使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它可以由以下形式的一种或几种配合构成。* 多功能教室:有投影机、电动慕、中央控制系统、视频展台、计算机等 全套外围设备。* 多媒体教室a:在教室安装有投影机或配备便携式投影机,配备有计算机或为老师配备有笔记本。* 多媒体教室b:利用背投电视或液晶电视与计算机配合组成教室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c: 在教室配备有带VGA接口的电视机和计算机。2.语言实验室语言实验室有听音型语言实验室、视听型语言实验室、多媒体型语言实验室、流动型语言实验室几种。学校安装语言实验室的数量应能够满足学校开设外语课的需要。3.双向控制闭路电视系统双向控制闭路电视系统是直接向学生进行教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中小学 校园 信息化 环境 建设 评估 指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