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铜.pdf
《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铜.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铜.pdf(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附件七:附件七: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铜(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铜编制组铜编制组 2010 年年 11 月月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铜 项目统一编号:项目统一编号:378 承担单位:承担单位:北京中色再生金属研究有限公司 编制组主要成员:编制组主要成员:张希忠、张家源、程士明、王雨春、王云飞、贾丙瑧、李夏蓉 标准所技术管理负责人:标准所技术管理负责人:王宗爽、车飞 标准处项目负责人:标准处项目负责人:谷雪景 目 录 1 项目背景.1 1.1 任务来源.1 1.2 工作过程.1 2 行业概况.2
2、2.1 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概况.2 2.2 行业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概况.4 3 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4 3.1 国家及环保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4 3.2 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及行业发展规划中的环保要求.6 3.3 行业发展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9 3.4 行业清洁生产工艺和污染防治技术的最新进展.11 4 行业产排污情况及污染控制技术分析.14 4.1 行业主要生产工艺及产污分析.14 4.2 行业排污现状.16 4.3 污染防治技术分析.18 5 行业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环境影响分析.21 5.1 本行业涉及的大气有毒污染物.22 5.2 废水中有毒有害污染物.22 6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2
3、4 6.1 标准适用范围.24 6.2 标准结构框架.24 6.3 术语和定义.25 6.4 污染物项目的选择.26 6.5 污染物排放限值的确定及制定依据.28 6.6 其他污染控制指标的确定及制定依据.38 6.7 监测要求.39 7 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相关标准研究.39 7.1 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相关标准.40 7.2 本标准与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同类标准的对比.41 8 实施本标准的环境效益及经济技术分析.43 8.1 达标技术分析43 8.2 实施本标准的环境(减排)效益.43 8.3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46 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铜编制说明 1 项目
4、背景项目背景 1.1 任务来源 再生有色金属行业在本世纪以前由于生产规模不大,发展速度缓慢,没有形成鲜明的行业性质,环保方面参照的标准主要是 1996 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现国家环保部,以下统称环保部)制定了的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0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 5085.15085.3-1996)。环保部后来又于 2001 年制订了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
5、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由于现行标准适用范围广,对再生有色金属行业特点考虑不够,不太符合再生有色行业污染特征。特别是随着我国再生有色金属工业生产工艺的改进和污染治理技术的提高以及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要求日趋严格,现行的排放标准已明显不能适应再生有色金属行业污染防治的要求。为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为完善和协调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为控制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防止其污染物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促进再生有色金属工业生产技术装备和污染控制技术的进步,环保部于 2007 年 7 月下发了关于下达 2007 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环办函
6、2007544 号),将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铜列入 2007 年的环境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之中,项目统一编号 378。该通知明确北京中色再生金属研究所(现更名为北京中色再生金属研究有限公司)为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铜的牵头起草单位。据此,我单位当即成立了编制组,全面开展该标准的制定工作。同时,经过仔细筛选与协调,确定该行业主要生产企业天津大通铜业有限公司、山东金升有色集团有限公司等为参加单位。1.2 工作过程 北京中色再生金属研究有限公司收到关于下达 2007 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环办函2007544 号)后,迅速成立标准编制组并开展标准编制工作。根据
7、国内外再生铜工业布局,主要污染物排放种类,结合我国再生铜工业污染现状,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对照国内外再生铜工业污染控制思路,依据下达任务内容,确定标准控制对象和范围,提出了编制标准的原则、拟采用的方法和技术依据、标准框架的构想、开展 1 的工作内容、工作分工及进度安排等。经一系列前期工作,于 2009 年编制完成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铜 标准的开题报告,并在 2009 年 12 月通过由环保部组织的标准开题评审。开题会会议纪要见附件 1。为使该标准具有科学性,需要深入了解本行业的企业规模、技术设备、污染治理状况,为此,标准编制组在大量调查、筛选的工作基础上,确定 20 家企业为
8、环境调查单位,调查区域涵盖上海市、天津市、江西省、辽宁省、江苏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四川省、云南省、河北省、浙江省等。根据本行业具体特点,标准编制组制订污染源调查技术方案,设计调查表,寄往 20 个 调查单位。为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标准编制组对山东金升有色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大通铜业有限公司、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家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与此同时,标准编制组还查阅、收集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特别是欧盟有关再生铜行业的资料。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调研与分析,标准编制组初步掌握了我国再生铜工业的生产技术状况、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状况,查清了污染物的来源和主要污染因子,以及其对环境的危害,为编制标准
9、提供了较为详实的基础资料。2 行业概况行业概况 2.1 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概况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我国再生铜的生产起步较早,目前已是世界上再生铜的主要生产国之一,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生产技术也比较成熟。我国的再生铜产业自 2003 年以来,产量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我国再生铜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目前在我国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已形成了 3 个重点废铜拆解、加工和消费区,并已形成了从回收、进口拆解、分类、加工利用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并形成广东南海、清远,浙江台州、宁波、永康,天津静海等以进口废杂铜为主的加工利用地区以及山东临沂、湖南汩罗、河南长葛
10、、辽宁大石桥等以回收国内废杂铜为主的集散地 20 多处。我国再生铜企业结构呈金字塔型,2005 年废铜利用量在 10 万吨以上的只有 2 家;510万吨的有 3-5 家。年利用量在 1 万吨以下的小型再生铜企业在我国占有较大的比列。最近几年,我国再生铜产业发展迅猛,规模较大的企业产能进一步扩大,数个 10 万吨以上的项目正在建设中。2 我国近几年再生铜产量增长迅速,近 6 年产量如表 1 及图 1 所示。表表 1 我国近我国近 6 年再生铜产量年再生铜产量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阴极铜产量(万吨)183 219 260 300 348 379 再生铜产
11、量(万吨)42.6 62 74.4 101.5113.6 119.6再生铜占阴极铜比例(%)23 28.3 28.6 33.8 32.6 31.5 0204060801001201402003年-2008年再生铜年产量(万吨)图图 1 我国近我国近 6 年再生铜产量柱状图年再生铜产量柱状图 再生铜的原料是各种废杂铜,目前国内废杂铜回收占总利用量的 35.4%,进口占 64.6%。我国从 90 年代开始进口含铜废料,进口量逐年增加。以实物量计 1995 年突破 100 万吨,2000年突破 250 万吨,进入 21 世纪年进口量均保持在 300 万吨以上。2008 年中国共进口含铜废料 557.
12、7 万吨(实物量),比 2007 年减少了 0.1%。中国在今后十年中再生铜技术市场将非常活跃,传统的熔炼设备将得到改进,预处理技术将进一步提高,环境治理成效显著,产业升级速度加快。再生铜工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的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该行业的发展,需要行业的自律,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需要政府制定长期稳定的政策,创造良好的环境,使该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3 2.2 行业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概况行业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概况 2007 年全世界废铜回收利用量为 603.1 万 t,占精炼铜产量和消费量的 36%和 34%。工业发达国家再生金属产业规模大,再生金属循环使
13、用比率高。目前,世界铜的回收利用率达到当年消费量 30%50%,日本、美国、德国、法国、瑞典等发达国家再生有色金属已占其消费量的 50%80%。许多国家对铜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再生铜来满足,美铜消费量居世界首位,2007年其再生铜(含直接应用的废铜量)占本国精炼铜产量和消费量的 88%和 45%。日本国内铜资源缺乏,其再生铜(含直接应用的废铜量)产量约占其本国精炼铜产量和消费量的 92%和 99%。其余像德国、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均占有很大比例。发达国家对废杂铜的利用途径与我国基本相同,即低档次的废铜生产阴极铜,高档次的废铜直接生产铜线杆、铜材和铜合金。废铜主要来自铜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产
14、生的废料(新废料)和工业及民间产生的铜及含铜废料(旧废料)。旧废料如废旧变压器、电动机、电缆、电线、铜零部件。回收的废杂铜需经两步处理,第一步是预处理,发达国家很重视废杂铜利用之前的预处理,即在熔炼之前,将废铜之中的非铜物质最大限度的分离出,避免这些杂质在熔炼过程中产生污染;第二步才是提炼金属,将金属杂质在熔渣中除去。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再生铜生产工艺是卡尔多炉、艾萨/澳斯麦特炉、倾动炉、永久阴极电解的废杂铜先进处理工艺流程。如德国精炼公司(NA)所属的胡藤维克凯撒工厂(HK)采用艾萨炉熔炼低档次废杂铜,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废杂铜精炼厂;日本的同和矿业(株)采用奥斯麦特技术处理低品位废铜
15、。以上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最大优势就是在熔炼过程中有烟气的二次燃烧过程,提高了烟气温度,使二噁英类污染物得到分解,避免对环境的污染。3 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 3.1 国家及环保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 2007 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国家环保“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以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尽快改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加强“三废”防治。遵循“协调发展,互惠共赢;强化法治,综合治理;不欠新账、多还旧账;依靠
16、科技,创新机制;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到 2010 年,除了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项主要污染物要比 2005 4 年消减 10%以外,国控断面劣五类水质的比例要降低 4 个百分点,控制在 22%以下,而三类水的比例要提高两个百分点;在空气质量方面,二级天数超过 292 天的城市要超过 75%。预算的底线是:环保投入要超过 GDP 的 1.35%。并把保障城乡人民饮水安全列为首要任务。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再生有色金属必须加大发展力度,并提出了“抓好三个一批”的重点工作,即抓一批重大技术、抓一批重大项目、抓一批重点企业和园区,列入发展循
17、环经济的重点。我国政府对再生铜产业发展的调控政策是:大力支持金属再生行业的发展,对再生金属企业和园区给以政策支持,“十一五”时期再生铜消费要从目前占铜消费 21%提高到 35%,提高其集约化经营程度,推动园区发展,提高装备技术工业水平,改善环境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针对再生有色金属行业提出:”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废纸、废旧金属、废旧轮胎和废弃电子产品等回收利用。推动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制糖等行业实施循环经济改造,形成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在重点行业、领域、产业园区和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发展黄河三角洲、三峡库区等高效生态经济。”国
18、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中对于有色金属行业(包括再生有色金属)的要求如下:”以占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65%以上的国控重点污染源为重点,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制度,加快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促使工业废气污染源全面、稳定达标排放,实现增产不增污。工业炉窑要使用清洁燃烧技术,以细颗粒污染物为重点,严格控制烟(粉)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开展新一轮的除尘改造,推广使用高效的布袋除尘设施。继续抓好煤炭、钢铁、有色、石油化工和建材等行业的废气污染源控制,对重点工业废气污染源实行自动监控。继续开展氮氧化物控制研究,加快氮氧化物控制技术开发与示范,将氮氧化物纳入污染源监测和统计范围,为实施总量控制创
19、造条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实现废旧电子电器的规模化、无害化综合利用。对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严格监管,防止产生二次污染,严厉打击废物非法进出口。在确定钢铁、有色、建材、电力、轻工等重点行业准入条件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要求,新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准入条件和排放标准。已无环境容量的区域,禁止新建增加污染物排放量的项目。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规,加大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把淘汰落后作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重点发展废品回收利用,高效冷却节水,报废汽车、废旧轮胎、废旧家电、电子废物和尾矿再利用等。”5 3.2 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及行业发展规划
20、中的环保要求 我国再生铜工业在最近几年发展很快,但总体看该行业的发展极不均衡,一些小型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发展,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助长了该行业的不公平竞争。为此,国家发改委于 2006 年颁发了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对整顿污染严重的小企业,规范该行业的环境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再生铜工业起步较晚,环境立法工作严重滞后,该行业至今还没有统一、规范的环境标准。由于没有环境标准,再生铜企业在进行环保设施的设计与建设时,无标准可依,同时在生产中很难实现对环境的有效管理,有关部门对该行业实施环境管理和监督过程中也缺少必要的科学判断依据和检测标准,严重影响了该产业的环境保护工作。为加
21、快有色金属工业的结构调整步伐、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搞好总量调控、加强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实施大集团战略,实现有色金属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国家颁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 年本)、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对再生铜发展提出了相关要求。对再生铜工业的相关产业政策要求如下: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十一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到 2010 年,再生铜产量达到200 万吨,占铜消费量的 35%。建设年利用废杂铜 10 万吨以上的再生铜企业 5 家,年利用废杂铜 3-10 万吨的再生铜企业 20 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
22、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五”期间,我国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的进展。在资源消耗和污染物产生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减缓,部分流域、区域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部分城市、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工业产品的污染排放强度有所下降。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必需清醒地看到,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不断产生,一些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已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日益严重,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五分之一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三分之
23、一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给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必需引起高度警醒。“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大多超额完成,但环境保护指标没有完成,主要是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2005 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比 2000 年增加了 27%;化学需 6 氧量仅减少了 2%,均未完成削减 10的控制目标。环境污染严重,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局部和全局的关系;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不加快调整产
24、业结构、不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环境污染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三是环境保护执法不严,监管不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并形成“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错误观念。国家为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有效地控制污染物排放,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是:“在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使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规划目标中对
25、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做出要求,而再生铜工业污染物包括上述两种污染物。“规划”特别在加强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上有明确要求。任何新、改、扩建项目必须满足环保要求。本标准的制定并实施,可促进再生铜工业生产技术装备和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改变经济增长粗放的模式,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制订再生铜工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确保再生铜工业全面实施“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极其必要的。另外,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也对再生有色金属行业提出了要求: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再生资源利用量提高到金属总量的 40%左右。目前,再生有色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再生 有色金属 工业 污染物 排放 标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