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探索.doc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探索.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探索 一、专题的提出背景及意义 1、作文是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体现,能全面展示学生的个性和多方面的知识。既体现了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又体现了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和阅读水平的高低,最能代表一个人的语文水平。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第四学段(7-9年级)中关于“写作”的要求有: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
2、富表达的内容。 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3、而
3、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的实施现状是什么样的呢? 第一、教师方面。 作文教学缺乏系统的指导性、实用性、针对性、随意现象普遍,多年延用“开头点题”、“首尾呼应”、“详略得当”、“紧扣中心”等等一系列大而不当的概念,其结果是:学生只有模糊的印象,学生一到临场就发现,老师平时讲的这些概念全用不上,只好搜肠刮肚,凑够六七百字完事。 “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作文教学模式仍在教学中大面积应用,这种模式既不合乎教学规律,让学生丧失学习的主体地位,也不合乎写作规律,使学生丧失作文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再次,也不符合心理规律,削弱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与动机。 第二、教材资料。 重课文案例和综合性学习的案例,关于作文的教学案例寥
4、寥无几,甚或就是几十篇作文加上简单点评凑成一本作文选,这些的作文选发挥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匮乏了。 第三、学生方面。 参加过中考的作文改卷的老师都有个共识:有个性、有特色、有亮点,文采飞扬、才气横溢的作文固然有,但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几乎是千人一面,没有自己的特色,有的甚至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地胡扯一通,真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主题越来越远,不知所云,让人“临表涕零了”。无病呻吟,内容空虚,词不达意,味同嚼蜡,别字连篇的惨不忍睹的低幼化作文也是屡屡可见,更有甚者,不少考生竟荒唐到抄袭试卷上的短文以敷衍了事!我们总结一下,学生主要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生活体验少; 文化积淀薄; 技能训练不到位
5、。 二、新课程标准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作文教学。 基本要点及核心要素。 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与实施建议中有如下要求: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6、 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生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这应该是我们的作文教学目标,从发展的观念看,是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去着实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专题运作的基本方法及要求。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拥抱生活,让题材鲜活异常。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习作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们认为,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让学生的写作反映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他们的个性魅力,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应向生
7、活开放,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亲近自然,步入社会,为他们提供丰富中多彩的广阔认知天地,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如参观访问,浏览风光,调查研究,亲身体验,以激发学生的观察热情。当然,在各种与生活密切接触的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有意识的一个启发者、点拨者。帮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观察,体验生活,丰富脑海中的生活积累。 案例1:一个家长讲的故事 主题:亲人的关爱无所不在。 案例2:学生生病请求回家 主题:师爱总在平凡之处体现。 案例3:老师手指划伤继续上课,学生互相借面巾纸 主题:许多微小藏有博大,短暂蕴育着永恒。 案例4:放发试卷或书本 主题:点点滴滴, 一言一行见精神。 结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8、,而缺少发现法罗丹。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以一颗敏锐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分感动,走进生活发现美,描绘生活展示美,让他们时时记住,我手写我心,一切都来源于生活,一切又都要回到生活,但需要注意的是生活不仅是需要观察,更重要的是在观察时触到内心深处的共鸣。精彩的文章就在于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发现不一样的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体现独特的视角,言人之所未言,发人之所未发,写出个性。 一句话:生活作文化,作文生活化。 2、腹有诗书气自华。 大量阅读,传承文化精髓。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由于文化积淀少,所以写出的文章就缺乏文采
9、,语言干瘪无味,思路狭窄,缺乏典型性和代表性,显得非常粗糙,我戏之为“乡土气息浓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课外阅读的组织的指导,丰富学生的知识,使课内课外的互相促进(关于这一点,标准里面有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摘背精彩句段,从古今中外的古代优秀的文化典籍,精品美文中汲取营养。这一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对文章的评价鉴赏要作适当的指导:如怎样欣赏文章的语言、结构、思想,教给阅读的方法:读开头和结尾,读过渡与照应,读修辞句子,读特色段落,读思路章法等。 检查要落实,生检师检随机进行。 时间要落实,做到每周一次,每天抽10分钟对摘抄内容进行诵读。 内容要多样化,不要限制,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程 标准 作文 教学 探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