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U盘版(2011年版).xls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U盘版(2011年版).xl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U盘版(2011年版).xls(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PWH.2.5 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的优先合理使用。评审标准与要点评审要素与方法PWH.2.5.1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的优先合理使用(同MQI.14标准)【达到“C”级】1.有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的规定、计划、具体实施方案及监督体系。2.有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管理规定,并有具体的执行方案。3.对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对象所使用的临床药品(门诊及病房)各前20中国家基本药物所占的比例符合省卫
2、生行部门的规定。4.库存药物中国家基本药物所占比例。【达到“B”级】除达到“C”级的标准外,还应:1.有专门人员定期对医师处方是否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进行督查、分析及反馈。2.定期对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总结、调整,满足基本医疗服务需要,并有可追溯的调整纪录。PWH.3.7 根据统计法与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完成医院基本运行状况、医疗技术、诊疗信息和临床用药监测信息等相关数据保送工作,数据真实可靠。评审标准与要点评审要素与方法PWH.3.7.1根据统计法与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完成医院基本运行状况、医疗技术、诊疗信息和临床用药监测信息等相关数据保送工作,数据真实可靠。【达到“C”级】1.有向卫生
3、行政部门报送的数剧与其他信息的制度与流程,相关人员知晓并执行。2.有保证信息真实、可靠、完整的具体核查措施,相关人员知晓并执行。3.有对报送虚假数据与其他信息问责制,相关人员知晓规定的内容。【达到“B”级】除达到“C”级的标准外,还应:1.对信息产生的流程、报送流程及信息产生质量,有质量监控,并有监管记录。2.对报送流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进行有效改进。3.当地卫生行政或统计部门提供信息显示:1)近三年内未发生统计数据上报信息错误。2)近五年内未出现过瞒报或报送虚假数据现象。PWH.4.5 合理进行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评审标准与要点评审要素与方法PWH.4.5.1制订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计划,且有
4、严格的管理制度及审批程序,有适量应急物资储备,有应对应急物资设备短缺的紧急供应渠道。【达到“C”级】1.有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计划。2.有应急物资和设备的管理制度、审批程序。3.必备物资储备的目录,有应急物资和设备的使用登记。4.有主管的职能部门监管。【达到“B”级】除达到“C”级要求外,还应:1.应急物资和设备有定期维护,确保效期,自查有记录。2.现库存的储备物资至少准备七日量的药品器材,三日量的水与食品、生命复苏设备药品、消毒药品器材与防护用品。3.有主管的职能部门监管记录(问题与缺陷)。【达到“A”级】与供应商之间有应急物资和设备紧急采购的协议。PWH.6.4 依法取得相关资质,并按药物
5、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要求开展临床试验。评审标准与要点评审要素与方法PWH.6.4依法取得相关资质,并按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要求开展临床试验。【达到“C”级】1.有医院提供已经取得相关资质的证明文件,并有专用床位、设施与设备。2。医院能按照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要求开展临床试验。3.医院对研究人员的资质与批准程序有明确规定,要求知晓并做到。1)研究者必须详细阅读和了解试验方案的内容,并严格按照方案执行。2)研究者应向受试者说明经伦理委员会同意的有关试验的详细情况,并取得知情同意书。3)研究者有义务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障受试者的安全,并记录在案。4)研究者负责作出与临床试验相
6、关的医疗决定,保证受试者在试验期间出现不良事件时得到适当的治疗。4.临川试验药品管理。1)临床试验用药品不得销售。2)试验用药品的供给、使用、储藏及剩余药物的处理过程应接受相关人员的检查。3)试验用药品的使用记录应包括数量、装运、递送、接受、分配、应用后剩余药物的回收与销毁等方面的信息。【达到“B”级】除达到“C”级要求外,还应:1.研究者应保证将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合法地载入病历和病例报告表。2.有主管的职能部门的监管,记录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意见。3.研究者接受了申办者派遣的监察员或稽查员的监察和稽查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稽查和视察,有改进意见与要求的记录。【达到“A”级】除达到“
7、B”级的标准外,还应:自上周期评审至本次评审期间,医院至少用三项临床试验的案例,说明前述“1、2、3”三项标准要求执行的情况。HS.3.1 合理配置急诊资源,人力配备经过专业培训、胜任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配置急救设备和药品。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评审标准与要点评审要素与方法HS.3.1.1急诊科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达到“C”级】1.急诊科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1)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救护车科直接抵达急诊科。2)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半径短。3)有醒目的路标和
8、标识,与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相关连接的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当清楚明显。4)根据急诊患者流量和专业特点设置留院观察床位。5)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6)有急诊通信装置(电话、传呼机、对讲机)。7)急诊科仪器设备及药品配置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标准。2.在申请评审前已基本符合。3.有必要的主管的职能部门(医务处、护理部)监管。4.随机抽查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履职要求。【达到“B”级】除达到“C”级要求外,还应:1.急诊科有单独的区域,医疗区和支持区(医技与药房)在同一层面。2.有记录证实管理职能部门执行监管的责任。【达到“A”级】除达到“B”级的标准外,还应:1
9、.有定期监管检查的结果(问题与缺陷),有持续改进的事实。2.以申请评审前的事实与记录,证实能认真贯彻与执行医院所制定各项文件要求。HS.3.1.4急诊抢救工作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主持与负责,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提高急诊分诊能力。【达到“C”级】1.急诊(含抢救)服务流程由明文规定。2.有明确的各部门职责分工与服务时限要求。3.急诊抢救工作由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主持与负责。4.连贯部间断的急诊服务,至少做到:1)医院凡已经设置的临床专业科室均应提供“24小时7天”连贯不间断的急诊服务。2)药学部门应提供“24小时7天”连贯不间断的急诊服务。3)医学影像(普通放射、CT、MRI、
10、超声等)部门应提供“24小时7天”连贯不间断的急诊服务。4)临床检验部门应提供“24小时7天”连贯不间断的急诊服务。5)输血部门应提供“24小时7天”连贯不间断的急诊服务。6)介入部门应提供“24小时7天”连贯不间断的急诊服务。7)医疗器械部门应提供“24小时7天”连贯不间断的急诊服务。5.在申请评审前已执行。6.有必要的主管的职能部门(医务处、护理部)监管。7.随机抽查主管的职能部门人员知晓履职要求。【达到“B”级】除达到“C”级要求外,还应:1.有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医师承担本专业急诊工作。2.有记录证实管理职能部门执行监管的责任。【达到“A”级】除达到“B”级的标准外,还应:1
11、.有定期监管检查的结果(问题与缺陷)。2.对检查监督结果(问题与缺陷)有持续改进的事实。3.在申请评审前已执行一年。HS.3.5 开展急救技术操作规程的全员培训,实行合格上岗制度。评审标准与要点评审要素与方法HS.3.5.1仪器设备及药品配置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标准。【达到“C”级】1.仪器设备及药品配置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标准。2.保障急救用的仪器设备及药品处于随时可用的完好状态。3.有仪器设备及药品应急调配支持的制度与流程。4.在申请评审前已执行。5.有必要的主管的职能部门(医务处、护理部)监管。6.随机抽查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履职要求。【达到“
12、B”级】除达到“C”级要求外,还应:1.有纪律证实管理职能部门执行监管的责任。2.有定期监管检查的结果(问题与缺陷)。3.对检查监管结果(问题与缺陷)有改进的事实。HS.5.3 保障各类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参加人员的权益,强化参保患者知情同意。评审标准与要点评审要素与方法HS.3.1保障各类参加基本医疗保障人员的权益,强化参保患者知情同意。【达到“C”级】1.医务人员知晓本医疗保障相关规定。2.医务人员维护参保人员的权益,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相关信息。3.对于基本医疗保障服务范围外的诊疗项目事项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达到“B”级】除达到“C”级要求外,还应:优先推荐基本医疗、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不断提
13、高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的应用比例(用数据说明业绩)。【达到“A”级】除达到“B”级的标准外,还应:开展临床路径管理与单病种质量监控,未参保人员提供标准化诊疗服务。(用数据说明业绩,或是本省医保标杆或先进单位)见MQI.4标准。HS.6.3 对医护人员进行知情同意和告知方面的培训,主管医师能够使用患者易懂的方式、语言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并履行书面同意手续。评审标准与要点评审要素与方法HS.6.3.1对医护人员进行知情同意和告知方面的培训,主管医师能够使用患者易懂的方式、语言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并履行书面同意手续。【达到“C”级】1.有对医务人员进行维护患者权益和履行知情同意以及告知方面的培训。2.
14、医务人员掌握告知技巧,采用患者易懂的方式方法进行医患沟通。3.对手术、麻醉、高危的诊疗操作、特殊的诊疗计划(如化疗)或输血、使用血液制品、贵重的药品、耗材等履行书面知情同意手续。【达到“B”级】除达到“C”级要求外,还应:1.患者或家属对医务人员的告知情况能充分理解。2.医院建立完整的知情同意告知规范并得到严格执行。PSG.1.2 在诊疗活动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重点)评审标准与要点评审要素与方法PSG.1.2.1 在诊疗活动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
15、的操作。(*重点)(详见本章附件31)【达到“C”级】1.有制度规定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时患者身份确认方法和核对程序。2.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3.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让患者或其家属陈述患者姓名。4.各临床科室、药房(含中药、西药房)、输血科、检验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含CT、MRI、放射治疗、超声、核医学等部门)、理疗科及针灸室、供应科、特殊检查室(心电图、脑电图、内镜等部门)等都必须有严格的查对制度(详见本章附件31)。5.执行“查对”制度正确率7
16、5(至少抽查是个诊疗单元)。【达到“B”级】除达到“C”级要求外,还应:1.定期检查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时黄这身份确认方法和程序是否正确,可查到6个月以上的记录。2.定期检查查对制度的落实情况。【达到“A”级】除达到“B”级的标准外,还应:1.对不足之处有改进措施并落实有成效。2.执行“查对”制度正确率95(至少抽查十个以上的诊疗单元)。附件312.药房(含中、西药房)(1)调剂处方时查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2)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
17、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评价中对达到“a”的说明评价中对达到“d/e”的说明改进意见与建议PSG.2.1 在住院患者的常规诊疗活动中,应以书面方式下达医嘱。评审标准与要点评审要素与方法PSG.2.1.1按规定开具完整的医嘱或处方要素。【达到“C”级】1.制度规定医嘱开具的格式和要求,并于实际执行一致。2.对模糊不清,有疑问的医嘱,有明确的澄清流程。3.门诊处方合格率80%。4.住院用药医嘱合格率80%。【达到“B”级】除达到“C”级要求外,还应:1.对医嘱开具的规范化有监督机制,并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2.实例表明有医嘱书写改进措施,并有成效
18、。【达到“A”级】除达到“B”级的标准外,还应:1.门诊处方合格率95%。2.住院用药医嘱合格率95%。PSG.5.1 对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的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要求,并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评审标准与要点评审要素与方法PSG.5.1.1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达到“C”级】1.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的使用管理制度。2.有制度规定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19、、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的存放区域、标识和贮存方法85%。3.随机抽查相关员工知晓管理要求,并遵循。【达到“B”级】除达到“C”级要求外,还应:1.医务处、护理部、药剂科有监管记录,有改进措施(至少可查及六个月的记录)。2.全院同意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的存放区域、标识和贮存方法95%。PSG.5.1.2对高浓度电解质,听似、看似等易混淆的药品有严格的贮存与识别要求。【达到“C”级】1.有制度规定高浓度电解质、化疗药物等特殊药品的存放区域、标识和贮存方法。2.对包装相似、听似、看似的药品、一品多规或多剂型
20、药物的存放有明晰的“警示标识”85%。3.随机抽查相关员工知晓管理要求、具备识别技能。【达到“B”级】除达到“C”级要求外,还应:1.医务处、护理部、药剂科有监管记录,有改进措施(至少可查及六个月的记录)。2.对包装相似、听似、看似药品、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物做到全院统一“警示标示”95%。PSG.5.2 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有转抄和执行者签名确认。评审标准与要点评审要素与方法PSG.5.2.1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有转抄和执行者签名确认。【达到“C”级】1.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有转抄和执行者签字。2.有钥
21、匙审核处方或用药医嘱的制度。对于住院患者,应由医师下达医嘱,药学技术人员统一摆药,护士按时发药,确保服药到口。3.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按药品说明书应用。4.制定静脉用药调配与使用操作规范及输液反应应急预案。5.正确执行核对程序85%。【达到“B”级】除达到“C”级要求外,还应:1.建立药品安全性检测制度,发现严重、群发不良事件应及时报告并记录。2.临床药师为医务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知识,做好药物信息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3.正确执行核对程序90%。4、各科质量管理小组对“查对”制度执行情况每年至少开展两次以上全科追踪活动,并有记录。【达到“A”级】除达
22、到“B”级的标准外,还应:1.正确执行核对程序95%。2、医务处、护理部对“查对”制度执行情况至少开展两次以上全院追踪活动,并有记录。PSG.10.2 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如身份识别、手术部位确认、药物使用等。评审标准与要点评审要素与方法PSG.10.2.1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如身份识别、手术部位确认、药物使用等。【达到“C”级】1.有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规定,尤其是患者在接受介入或手术等有创诊疗前、或使用药物治疗前、或输液输血前,有具体措施,与执行的流程。2.鼓励患者向药学人员提出告知我安全用药学的信息。PSG.5.1.2对高浓度电解质,听似、看似等易混淆的药品有
23、严格的贮存与识别要求。【达到“B”级】除达到“C”级要求外,还应:1.职能部门定期检查医务人员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2.随机抽查门诊与住院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的情况。3.根据检查结果,有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并有成效。MQI.1.1 有医院质量管理组织,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和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等。定期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记录质量管理活动过程,为院长决策提供支持。评审标准与要点评审要素与方法MQI.1.1.1有健全的医院质量管理组织。【达到“C”级】三级医院院级质量管理组织应当包括:
24、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和护理管理委员会等。【达到“B”级】除达到“C”级要求外,还应:开展第三类医疗技术与器官移植的医院必需设立伦理委员会。【达到“A”级】除达到“B”级的标准外,还应:设置医师手术、介入、麻醉与有创操作资格授权与考评组织。MQI.1.1.2各委员会人员构成合理,管理职能明确。【达到“C”级】1.医院对各委员任由结构、职数、任期与产生办法等有明确规定。2.有关记录与批准文件。【达到“B”级】除达到“C”级要求外,还应:1.管理职能区分明确,不重叠与交叉。2.组成人员能知晓其职责。3.负责人不兼职,其组成
25、人员兼职不超过三个。4.有定期改选记录。MQI.1.1.3委员会有会议制度,各委员会每年至少开会2次以上,并有会议记录。【达到“C”级】委员会有会议制度,各委员会每年至少开会两次以上。【达到“B”级】除达到“C”级要求外,还应:1.有回避制度与程序。2.有会议记录组成人员。3.每次出席者至少为三分之二以上。PSG.10.2.1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如身份识别、手术部位确认、药物使用等。MQI.1.1.4各委员会应定期研究一定时期内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保障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取得良好效果。【达到“C”级】1.每次会议有主题,会前能告知组成人员。2.能按程序落实回避制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级 综合医院 评审 标准 盘版 2011 年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