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数设置篇.pdf





《参数设置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数设置篇.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Helchan 1 目录目录 SATWE 参数设置篇.4 一、总信息.4 0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4 02.混凝土和钢材容重.4 03.裙房层数.4 04.转换层所在层号.4 05.地下室层数.5 06.嵌固端所在层号.5 07.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5 08.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5 09.地下室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6 10.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6 11.结构材料信息.6 12.结构体系.6 13.恒活荷载计算信息.6 14.施工次序.6 15.风荷载计算信息.6 16.地震作用计算信息.6 17.结构所在地区.7 二、风荷载信息.7 01.地面粗糙度类别.7 0
2、2.修正后的基本风压.7 03.结构基本周期.7 04.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阻尼比.7 05.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8 06.用于舒适度验算的风压、阻尼.8 07.顺风向风振.8 08.水平风体型系数.8 09.特殊风体型系数.8 10.设缝多塔背风面体型系数.8 三、地震信息.9 01.结构规则性信息.9 02.设计地震分组、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9 03.场地类别.9 04.混凝土框架、剪力墙、钢框架抗震等级.9 05.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9 06.中震(或大震)设计.11 07.考虑偶然偏心.11 08.考虑双向地震作用.11 09.振型数.11 Helchan 2
3、10.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活载组合值系数.12 11.周期折减系数.12 12.结构的阻尼比.12 13.特征周期、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用于 12 层以下影响系数最大值.13 14.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相应角度.13 四、活荷信息.14 01.柱、墙设计时活荷载、传给基础的活荷载.14 02.梁活荷不利布臵最高层号.14 03.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15 04.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15 五、调整信息.15 01.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15 02.梁活荷载内力放大系数.15 03.梁扭矩折减系数.15 04.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15 05.实配钢筋超配系数.16 06.连
4、梁刚度折减系数.16 07.中梁刚度放大系数.16 08.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剪力墙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17 09.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17 10.指定加强层个数及相应的各加强层层号.17 11.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17 12.指定薄弱层个数、各薄弱层层号.17 13.薄弱层地震内力放大系数.17 14.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18 15.顶塔楼地震作用放大起算层号及放大系数.18 16.0.2V0 调整.18 六、设计信息.18 01.结构重要性系数.18 02.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18 03.考虑 P-效应.18 04.按高规或者高钢规进行构件设计.
5、19 05.钢柱计算长度系数按有侧移计算.19 06.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19 07.结构中框架部分轴压比按照纯框架的规定采用.19 08.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设计执行高规 7.2.16-4 条.19 09.当边缘构件轴压比小于抗规(6.4.5)条规定时,一律设臵构造边缘构件.20 10.指定的过渡层个数及层号.20 11.柱配筋计算原则.20 12.保护层厚度.20 13.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20 七、配筋信息.21 01.边缘构件箍筋强度:.21 02.墙水平分布筋间距.21 Helchan 3 03.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21 04.结构底部需要单独指定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的层数
6、NSW、配筋率.21 八、荷载组合.22 九、地下室信息.22 01.土层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 M.22 02.外墙分布筋保护层厚度.22 03.扣除地面以下几层的回填土约束.22 04.回填土容重.22 05.室外地坪标高.22 06.回填土侧压力系数.22 07.地下水位标高.22 08.室外地面附加荷载.23 十、生成 SATWE 数据文件及数据检查.23 十一、计算控制参数.23 01.层刚度比计算.23 02.地震作用分析方法.23 03.线线方程组解法.24 04.吊车荷载计算.24 05.生成传给基础的刚度.24 Helchan 4 SATWE 参数设置参数设置篇篇 一、总信息
7、一、总信息 0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 存在某个角度使得地震作用(风荷载)在这个方向作用时结构的地震反应最为剧烈。当这个角度大于 15时需要输入这个值来考虑最不利作用方向的影响。先取 0,计算完成后查看“周期 振型 地震力”文件看角度是否大于 15,如果大于就返回到此处填写。不建议填写,即使在 wzq.out 输出的地震作用最大方向角度大于 15。因为回填此角度后整个图形会旋转这一个角度,影响识图,构件配筋也要按“考虑该角度”和“不考虑该角度”两次计算结果做包络设计。且旋转后的方向不一定是用户所希望的风荷载作用方向。所以出现这个角度大于 15时将“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角”填写
8、到“斜交抗侧力构件夹角”栏,这样程序可以自动按最不利工况进行包络设计。也就是说填入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后需要人为考虑比较输入和不输入这个夹角的配筋情况进行从严配筋,填入此角度也会影响风荷载计算配筋;而“斜交抗侧力构件附加地震角度”输入后不需要人工干预,程序自动根据最不利地震作用计算配筋和风荷载作用下配筋自动计算比较。出现地震作用最不利方向角又需要人工处理的原因是程序计算配筋是按两个主轴方向考虑,出现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角我们不考虑的话,可能相差比较大。一般情况下都小于 15,也就是填写 0 就可以了。02.混凝土和钢材容重混凝土和钢材容重 荷规附录 A 混凝土:一般需考虑抹灰、装修等所以 框架结
9、构:25.526 框剪:2626.5 剪力墙:26.527 采用轻质混凝土时可根据情况适当减小。钢材:容重为 78,一般不需要修改,但是对于钢结构工程考虑到建筑装修荷载、钢构件加劲肋、连接节点及高强度螺栓等附加重量及防火、防腐及外包轻质防火板的影响,此处的值往往是刚才容重乘以 1.041.18 的放大系数,即 8293。03.裙房层数裙房层数 裙房层数:裙房包含地下室。裙房地下室 1 层地上 2 层时填入 3。此参数主要是作为带裙房的塔楼结构剪力墙底部加强区高度的判断依据,按规范要求加强区取到裙房屋面上一层。高规(4.8.6)(10.6.4)对于有裙房的结构要采取相应加强措施,该参数的加强措施
10、仅限于剪力墙加强区。程序没有对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及塔楼与裙房连接处的其它构件采取加强措施,需要设计人员人为加强。此参数的目的,作为底部加强区高度的判断。具体底部加强区的判断和采取措施需设计人员自行确定核对。见高规剪力墙加强区的相关章节。04.转换层所在层号转换层所在层号 转换层所在层号按照 PMCAD 楼层组装的自然层填写。例如不带地下室的建Helchan 5 筑第一层为柱子,第二层用剪力墙,那么转换层所在层号就是 2。填写此参数后,程序自动按高规10.2 针对两种结构通用设计规定。对于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还会自动执行此结构类型的相关条文规定。包括 10.2.6,10.2.16,10.2.17,
11、10.2.18,10.2.19。对于水平转换构件和转换柱的设计要求,用户需要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对构件属性进行指定,程序便自动执行相应的调整。如 10.2.4 条、10.2.7 条、10.2.10 条。高位转换:转换层位臵以嵌固端起算,(转换层所在层号-嵌固端所在层号+1)3。转换层无论刚度比如何都要指定为薄弱层,程序不自动默认设臵需人工指定。在调整信息中指定。05.地下室层数地下室层数 与上部结构同时参与内力分析的地下室部分层数。地下室层数影响风荷载、地震作用计算、内力调整底部加强区判断等众多内容。是一项重要参数。程序结合此处的地下室层数和层底标高判断楼层是否为地下室,如设臵为 4 则层
12、底标高最低的四层判断为地下室。当地下室局部层数不同时,应按主楼地下室层数输入。06.嵌固端所在层号嵌固端所在层号 如果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部位时输入(地下室层数+1);如果在基础顶面嵌固时嵌固端所在层号为 1。嵌固端的位臵影响底部加强区部位的确定;以及其它要求:抗规6.1.3-3条、6.1.10 条、6.1.14 条、高规3.5.2-2。注意特殊情况下嵌固端的取定。07.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 对于尺寸较大的剪力墙,程序要将其细分成一系列小壳元,为确保精度和计算量不至于过大,要求小壳元边长不得大于给定的限值。一般情况下取初始值 2.0,框支剪力墙 1.5-1.0 ;取 1 时足
13、够。08.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计算周期比、位移比建议勾选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内力分析和配筋时遵循真实性不要勾选。高规5.1.5 条:“进行高层建筑内力与位移计算时,可假定楼板在其自身平面内为无限刚性。”如果设定了弹性板或楼板大开洞,在计算位移、周期等控制参数时,应该勾选将弹性楼板强制为刚性楼板参与计算以满足规范要求的计算条件;计算完成后应去掉此项选择,以弹性楼板方式进行配筋和其他计算分析。如果没有定义弹性板或楼板大开洞,一般不选择此项,避免出现异常情况。对于错层或带夹层的结构,总是伴有大量跃层柱,如果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所有跃层柱将收到楼层约束,造成计算结
14、果失真。Helchan 6 09.地下室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地下室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10.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 也就是考虑楼板对梁的约束。整体计算时比如看周期比、位移比的时候才用刚性楼板假定,刚性板对梁肯定有约束作用,应该勾选。内力及配筋就算时不应该简单采用不勾选,要采用抗震概念设计的方法来设计。(补充:对周期、构件内力特别是连梁内力的影响等)11.结构材料信息结构材料信息 结构材料信息影响到不同规范、规程的选择 12.结构体系结构体系 不同的结构体系程序按照规范要求对结构进行调整,条文选择、分配地震作用等。13.恒活荷载计算信息恒活荷载计算信息 这
15、是竖向荷载控制参数。不计算恒活荷载:仅用于研究分析;一次性加载:多层结构、钢结构和有上传荷载(如吊柱)的结构。模拟施工加载 1:适用于多高层结构;模拟施工加载 2:仅可用于框筒结构向基础软件传递荷载(不要传递刚度)模拟施工加载 3:适用于多高层无吊车结构,更符合工程实际情况,推荐使用。14.施工次序施工次序 如果采用广义楼层概念建立模型可能打破楼层号由低到高的排列次序。此时需要人为指定施工次序。很容易出错,尽量少用。15.风荷载计算信息风荷载计算信息 风荷载计算控制参数。一般考虑计算水平风荷载就可以了。特殊风荷载主要用于多层钢结构,还要配合特殊风载体型系数。16.地震作用计算信息地震作用计算信
16、息 地震作用控制参数 不进行抗震设防的地区,符合抗规(3.1.2)(5.1.6)条规规定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但要符合抗震措施要求。因此此类结构选择“不计算地震作用”后仍然要在“地震信息”页中指定抗震等级以满足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计算地震作用:抗规(3.1.4)(5.1.6)计算竖向地震:抗规(5.1.1)(3.3.2)(10.2.6)(10.5.2)不计算地震作用:设防烈度 6 度以下(6 度甲类建筑和 6 度类场地的高层建筑除外)计算水平地震作用:设防烈度 7、8 度地区的多高层建筑;6 度甲类建筑;6 度类场地的高层建筑。Helchan 7 计算水平和规范简化方法竖向地震:抗规5.3.1
17、高规4.3.23、4(大跨度、长悬臂、高烈度区);10.2.4(转换);10.5.2(连体);计算水平和反应谱方法竖向地震:高规 4.3.14(大跨度、连体、长悬臂)。17.结构所在地区结构所在地区 根据所在地区选择 二、风荷载信息二、风荷载信息 01.地面粗糙度类别地面粗糙度类别 ABCD乡村走向城市;根据建筑所在地合理取用;用于计算风压高度变化系数。02.修正后的基本风压修正后的基本风压 按荷规附录 E.5 按 50 年一遇根据所在地查得。但不小于 0.3。高规4.2.2 规定“对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 1.1 倍采用。”(规范指高度大于 60 米
18、的建筑)对于部分风荷载敏感建筑应考虑地点和环境的影响进行修正:比如沿海地区、强风带等在规范规定的基础上放大 1.1-1.2 倍。当 100 年一遇风压资料没有时,可近似将 50 年一遇的基本风压乘以 1.1 增大系数。03.结构基本周期结构基本周期 主要用于计算风荷载中的风振系数z,SATWE 给出的结构基本周期是按 高规的简化公式计算的。框架:T1=(0.08-0.1)n 框剪、框筒:(0.06-0.08)n 剪力墙、筒中筒:(0.05-0.06)n n 为结构层数。经验:6 度区 40 层 4.7 秒(0.12N);7 度区 40 层 4.0 秒(0.1 N);8 度区 40 层 3.2
19、秒(0.08N)。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与受外力相关,外力越大,需要的刚度越大,周期越小。周期查看刚度是否符合经验。周期相对经验值偏小刚度太大减墙优化。三种取值方式:规范近似公式手工计算输入;程序简化初始值;完成一次计算后,将计算书 wzq.out 中的结构第一第二平动周期值输入重算。04.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阻尼比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阻尼比 与结构基本周期相似,也是用于风荷载脉增大系数z的计算。荷规7.4.2 新建工程进入 SATWE 后程序自动对其赋值: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0.05;有填充墙钢结构:0.02;无填充墙钢结构:0.01。Helchan 8 05.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承载力设
20、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 高规4.2.2 规定“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 1.1 倍采用。”部分高层建筑可能在风荷载承载力设计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需要采用两个不同的风压值,因此 SATWE 增加了此项。也就是说用户只需按照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取风压值,程序在进行风荷载承载力计算时将自动按此放大系数进行放大计算。结构对风荷载是否敏感是否需要提高基本风压,规范没有明确规定。设计人员自行确定。(可以这样判断:60 米以上敏感,以下不敏感)06.用于舒适度验算的风压、阻尼用于舒适度验算的风压、阻尼 高规 3.7.6:房屋高度不小于 150m 的高层混凝土结构应满足舒适度要求
21、。SATWE 根据高钢规 5.5.1 条进行风振舒适度验算。验算结果在 wmass.out 文件中输出。验算舒适度需要用到风压和阻尼与之前的风压和阻尼可能不同所以单独列出。验算风振舒适度的阻尼:0.01-0.02,程序默认取 0.02。风压则默认与风荷载计算的基本风压取值一样。07.顺风向风振顺风向风振 荷规8.4.1:高度大于 30m,高宽比大于 1.5 的房屋以及基本自振周期 T1大于 0.25s 的高耸结构,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产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08.水平风体型系数水平风体型系数 结构立面变化较大时不同区段内的体型系数可能不一样,程序限定的最多可取三段。程序计算风荷载时自动扣除地下室
22、高度,因此分段时只需考虑上部结构,不用将地下室单独分段。体型系数根据 高规 4.2.3 取值。圆形 0.8;V 形、Y 形等很不规则的:1.4。也就是最小值 0.8,最大值 1.4。09.特殊风特殊风体型系数体型系数 如果总信息选中了“计算特殊风荷载”或者“计算水平和特殊风荷载”则此项可调。与计算水平风荷载相同,只是此处程序自动识别迎风面背风面,要填写各区段迎风面背风面侧风面的体型系数。挡风系数是考虑多塔等情况,考虑楼层外轮廓并非全部是受风面积。系数为1 表示全部外轮廓为受风面积;小于 1 表示有效受风面积占外轮廓的比例。10.设缝多塔背风面体型系数设缝多塔背风面体型系数 对于设缝的多塔结构,
23、缝隙两边的墙体不受或很少受风荷载影响,程序在计算风荷载时通过此参数对背风面风荷载进行修正。按实际情况输入背风面的体型系数,初始值为 0.5,该值取 0 表示背风面不考虑风荷载影响。与此参数相配合在“多塔结构补充定义”中应在平面图上指定结构的风荷载Helchan 9 遮挡边(背风面)的确切位臵。三、地震信息三、地震信息 01.结构规则性信息结构规则性信息 程序内部不起作用,程序按照不规则处理。按不规则选择即可。02.设计地震分组、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根据建筑所在地由抗规附录 A 查得。03.场地类别场地类别 由地勘报告根据抗规4.1.6 取得。
24、04.混凝土框架、剪力墙、钢框架抗震等级混凝土框架、剪力墙、钢框架抗震等级 此处指定抗震等级则全楼所有构件起控制作用指定初值。某些个别构件需要另外指定的可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指定。抗震等级根据抗规6.1.2、高规3.9.3-4 确定、抗规8.1.3。注意:表中查得的抗震等级是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具体取值见抗规3.9 抗震设防: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不低于重点设防类(乙类);商业建筑人流密集的大型多层商场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二三级医院的门诊、医技、住院用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05.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 抗震措施抗震等
25、级与抗震构造措施抗震等级很可能不一样。可能提高可能降低。场地类别影响此处。高规3.9.7 抗规3.3.2:建筑场地为类时丙类建筑允许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场地好);3.3.3:场地为和时,对于地震加速度为 0.15g 和 0.30g 的地区,宜分别按 8 度(0.20g)和 9 度(0.40g)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场地差);抗规 6.1.3-4 条对于甲乙类建筑按规定提高一度确定其抗震等级且房屋高度超过表6.1.2 相应规定上限时,应采取比一级更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高度超限)11G329-1 Helchan 10 Helchan 11 06.中震(或大震)设计中震(或大震)设计 该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参数设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