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社会统计学及统计软件应用》教学大纲.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09《社会统计学及统计软件应用》教学大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社会统计学及统计软件应用》教学大纲.pdf(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社会统计学及统计软件应用 教学大纲 游正林 编写 社会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328 目 录 前 言.335 一、课程性质:.335 二、编写目的:.335 三、课程简介:.335 四、学时分配:.335 五、考核方式:.336 六、参考教材:.336 七、拓展阅读书目:.336 第一部分 社会统计学.337 第一章 导 论.337 第一节 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337 一、社会研究的定义.337 二、变量定义.337 三、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337 第二节 定量因果分析的基本逻辑.337 一、因果关系的定义.337 二、因果分析的重要性.337 三、定量地检验因果假设的两种方式.338 第三节
2、定量社会研究的基本过程.338 一、通过对理论的演绎建立研究假设.338 二、将有关的概念和研究假设操作化.338 三、设计调查问卷.339 四、设计抽样方案.339 五、实施问卷调查,收集有关的经验资料.339 六、统计分析所收集的经验资料,检验研究假设是否成立。.339 第四节 测量的四个层次.339 一、定类测量(nominal level of measurement).339 二、定序测量(ordinal level of measurement).339 三、定距测量(interval level of measurement).339 四、定比测量(ratio level of
3、measurement).339 第五节 统计学发展简史.340 一、统计学的起源.340 二、国势学派.340 社会统计学及统计软件应用 329三、政治算术学派:.340 四、数理统计学派.340 五、从描述性统计学到推断统计学.340 六、统计分析的类型与本课程的内容安排.340 复习思考题:.340 拓展阅读书目:.341 第二章 描述统计单个变量.342 第一节 变量的分布、统计表与统计图.342 一、变量的分布.342 二、统计表.342 三、统计图(分布图).342 第二节 集中趋势测量法.342 一、集中量数的意义和作用.342 二、算术平均数(均值)(arithmetic me
4、an).343 三、中位数(median).343 四、众数(mode).343 五、众数、中位数与算术平均数的比较.343 第三节 离散趋势测量法.343 一、离中量数的意义和作用.343 二、异众比率(variation ratio).343 三、极差或全距(rang).343 四、四分位差(interquartile rang).343 五、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与方差(variance).343 六、相对变异系数.344 复习思考题:.344 拓展阅读书目:.344 第三章 描述统计两个定类变量之间的关系.345 第一节 相关分析概述.345 一、相关分析的主要
5、内容.345 二、相关分析的类型.345 三、因果关系.345 第二节 列联表的制作.345 一、什么是列联表?.345 二、列联表的制作要求.345 三、列联表中变量的分布.346 第三节 测量变量之间的相关强度.346 社会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330 一、对 22 表.346 二、对任意的 rc 表.346 复习思考题:.346 第四章 描述统计两个定序变量之间的关系.347 第一节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347 一、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347 二、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的基本性质.347 第二节 Gamma 系数.347 一、几个有关的概念.347 二、Gamma 系数的计算方法:
6、.347 第三节 其他等级相关系数.347 一、Somers d 系数.347 二、Kendalls tau 系数.348 复习思考题:.348 拓展阅读书目:.348 第五章 描述统计两个定比变量之间的关系.349 第一节 散点图.349 第二节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349 一、回归的含义.349 二、绘制回归直线的方法.349 第三节 线性相关系数.349 一、线性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349 二、有关回归与 r 系数的几个问题.350 复习思考题:.350 拓展阅读书目:.350 第六章 描述统计定类变量与定比变量之间的关系.351 第一节 方差分析简介.351 第二节 相关比率的计算.35
7、1 复习思考题:.351 拓展阅读书目:.351 第七章 基础概率与概率分布.352 第一节 基础概率.352 一、什么是随机现象?.352 二、概率的含义.352 三、概率的计算方法.352 四、概率的运算.352 第二节 概率分布概述.352 社会统计学及统计软件应用 331一、概率分布的定义.352 二、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总体均值).353 三、随机变量的方差与标准差.353 第三节 二项分布.353 一、两点分布.353 二、排列与组合简介.353 三、二项分布的定义及其概率分布.353 四、二项分布的讨论.353 第四节 正态分布.353 一、正态分布的特征.353 二、正态曲线下
8、的面积.354 三、标准正态分布.354 复习思考题:.354 拓展阅读书目:.354 第八章 概率抽样与抽样分布.355 第一节 概率抽样.355 一、有关抽样的几个概念.355 二、什么是概率抽样?.355 三、概率抽样的基本形式.355 四、概率抽样的意义.355 第二节 抽样分布.356 一、抽样分布的定义.356 二、中心极限定理.356 复习思考题:.356 拓展阅读书目:.356 第九章 参数估计.357 第一节 推论统计概述.357 一、什么是推论统计?.357 二、推论统计的必备条件.357 第二节 参数的点估计.357 一、什么是参数的点估计?.357 二、总体均值与方差的
9、点估计.357 三、衡量估计值好坏的标准.357 第三节 参数的区间估计.358 一、几个有关的概念.358 二、大样本总体均值的双侧区间估计.358 社会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332 三、大样本总体成数(二项总体参数)的双侧区间估计.358 四、大样本二总体均值差的双侧区间估计.359 五、大样本二总体成数差的双侧区间估计.359 第四节 样本规模的确定.359 复习思考题:.360 拓展阅读书目:.360 第十章 假设检验的基本逻辑与步骤.361 第一节 研究假设与虚无假设.361 一、研究假设.361 二、虚无假设.361 第二节 假设检验的基本逻辑.361 第三节 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
10、362 一、第一类错误.362 二、第二类错误.362 复习思考题:.363 拓展阅读书目:.363 第十一章 总体均值与成数的假设检验.364 第一节 大样本单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364 第二节 大样本单总体成数的假设检验.365 第三节 大样本二总体均值差异的假设检验.365 第四节 大样本二总体成数差异的假设检验.365 复习思考题:.365 拓展阅读书目:.366 第十二章 总体中两个变量是否相关的假设检验.367 第一节 列联表的检验(卡方检验).367 一、卡方检验的前提条件.367 二、卡方检验的基本过程.367 三、对卡方检验的进一步讨论.367 四、以值为基础的相关性测量.3
11、67 第二节 等级相关系数的检验.368 一、对 Gamma 系数的检验.368 二、对 Somers d 系数的检验.369 第三节 线性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的检验.369 一、对数据的要求(检验的前提条件).369 二、对回归系数的检验.369 三、对线性相关系数的检验.369 第四节 一元方差分析的检验.370 社会统计学及统计软件应用 333一、对(因变量)数据的要求.370 二、对回归系数的检验.370 复习思考题:.370 拓展阅读书目:.370 第十三章 详尽分析.371 第一节 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类型.371 第二节 引入检验变量后原有关系的变化.371 第三节 详尽分析的基本步
12、骤.371 复习思考题:.372 拓展阅读书目:.372 第十四章 变量分析的局限性.373 第二部分 统计软件(SPSS)应用.374 第一章 统计软件 SPSS 简介.374 一、SPSS 的安装与启动.374 二、SPSS 的窗口.374 三、SPSS 的运行方式.374 四、SPSS 的帮助系统.374 五、系统参数设置.374 拓展阅读书目:.374 第二章 问卷数据录入与编辑.375 一、在数据窗口直接输入问卷数据.375 二、在 syntax 窗口编辑程序录入问卷数据.375 三、问卷数据编码的方法.375 四、定义和重新定义变量名.375 五、数据的保存.375 六、数据清理(
13、先讲排序法:datasort cases).375 七、数据文件的合并(data Merge files).375 八、在单元格中编辑数据.375 九、变量的插入与删除.375 十、问卷(cases)的插入与删除.375 复习思考题:.375 第三章 单变量描述统计.377 一、频次统计.377 二、描述统计.377 复习思考题:.377 拓展阅读书目:.377 社会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334 第四章 数据管理与数据变换.378 一、对变量值重新编码.378 二、定义缺失值.378 三、通过计算形成新变量.378 四、数据的拆分.378 五、选择某部分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79 复习思考题:
14、.379 拓展阅读书目:.379 第五章 双变量分析:定类变量定类变量.380 复习思考题:.380 拓展阅读书目:.380 第六章 双变量分析:定序变量定序变量.381 复习思考题:.381 拓展阅读书目:.381 第七章 双变量分析:定类变量定比变量.382 一、平均数分析(Means)过程.382 二、单样本 T 检验.382 三、独立样本 T 检验.382 四、配对样本 T 检验.383 五、单因素方差分析.383 复习思考题:.383 拓展阅读书目:.383 第八章 双变量分析:定比变量定比变量.384 复习思考题:.384 拓展阅读书目:.384 第九章 详尽分析.385 复习思考
15、题:.385 拓展阅读书目:.385 社会统计学及统计软件应用 335前 言 一、课程性质: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共 72 课时。二、编写目的:为了规范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考核范围。三、课程简介:本课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占50课时)讲授社会统计学,其内容主要包括单变量描述统计、双变量描述统计、概率与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详尽分析等。本部分的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讲授的重点是如何在定量社会研究中应用统计方法,而不是详谈每种统计方法的数理逻辑。第二部分(占22课时)讲授统计软件SPSS的应用,将首先讲授问卷数据的录入与编辑、数据清理和数据变换,然后,再讲授如何利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
16、其涉及的统计分析内容与第一部分相同。本部分的教学全部在机房进行,教师先讲解并示范操作,然后,学生亲自上机练习。四、学时分配:本课程共 72 课时,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授社会统计学,占 50 学时,第二部分讲授统计软件 SPSS 的应用,占 22 课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章序 教学内容 课时第一部分 社会统计学(50 课时)第一导论 4 第二描述统计单个变量 4 第三描述统计两个定类变量之间的关系 3 第四描述统计两个定序变量之间的关系 3 第五描述统计两个定比变量之间的关系 4 第六描述统计定类变量与定比变量之间的关系 2 第七基础概率与概率分布 4 第八概率抽样与抽样分布 4 第九参数
17、估计 4 第十假设检验的基本逻辑与步骤 4 第十总体均值与成数的假设检验 4 第十总体中两个变量是否相关的假设检验 6 社会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336 第十详尽分析 3 第十变量分析的局限性 1 第二部分 统计软件(SPSS)应用(22 课时)第一统计软件 SPSS 简介 1 第二问卷数据录入与编辑 4 第三单变量描述统计 2 第四数据管理与数据变换 4 第五双变量分析:定类变量定类变量 2 第六双变量分析:定序变量定序变量 1 第七双变量分析:定类变量定比变量 3 第八双变量分析:定比变量定比变量 2 第九详尽分析 1 串讲,答疑,完成作业 2 五、考核方式:考试,其中,平时成绩(作业、出勤
18、、课堂表现等)占 20%,期末闭卷考试占 80%。六、参考教材:卢淑华:社会统计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周皓(编著):统计基础和 SPSS 11.0 入门与提高,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年。七、拓展阅读书目:李沛良: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年。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年。张文彤、闫洁(主编):SPSS 统计分析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阮桂海(主编):数据统计与分析SPSS 应用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Agresti,A.and B.Finlay 1997,Statistical Met
19、hod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third edition).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Bohrnstedt,G.W.and D.Knoke 1988,Statistics for Social Data Analysis(second edition).Itasca,Illinois:F.E.Peacock Publishers,Inc.Capon,J.A.1988,Elementary Statistic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Belmont,California:Wadsworth Publishing
20、 Company.Glenberg,A.M.1996,Learning From Data:An Introduction to Statistical Reasoning(Second edition).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Rosenberg,M.1968,The Logic of Survey Analysis.New York:Basic Books.八、编写时间:八、编写时间:2008 年 12 月。社会统计学及统计软件应用 337第一部分 社会统计学 第一章 导 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定量因果分析
21、的基本逻辑、定量社会研究的基本过程、测量的四个层次、统计学的发展简史和统计分析的类型。第一节 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 一、社会研究的定义 是指以经验研究(empirical research)的方式寻求有关社会世界的问题的答案的活动过程。所谓“经验研究”指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如听、看、触摸等)来收集资料的研究方式。以这种方式收集的资料称为“经验资料”(empirical data)。经验资料又有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之分。如果是定量资料,我们就可以对它们进行统计分析。二、变量定义 统计分析主要是和变量(variable)打交道,以致于有的学者(H.Blumer,1956)干脆称这种分析为“变量分析(v
22、ariable analysis)”。所谓“变量”,就是被调查者所具有的可以变化的某个属性/特征(attribute,attitudes and actions)。这里所说的“变化”,是指在被调查者群体中,不同的被调查者在某个特征上具有差别(变化)。三、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 如果用变量语言来表述社会研究的目的,那么,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描述变量的特征,从而发现它有什么变化;二是解释变量为什么会变化,其主要任务是建立所测量的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第二节 定量因果分析的基本逻辑 一、因果关系的定义 简单地讲,如果 X 是 Y 的一个原因,则意味着 X 的变化引起(produces)Y 的变化。因果
23、分析的基本逻辑是拿一个变量的变化与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进行比较。在因果分析中,可以把变量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是那种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常用 x 来表示;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则是那种被其他变量引起变化的变量,常用 y 来表示。二、因果分析的重要性 探讨社会现象(或不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通过研究因果关系不但可以建立系统化的、有效的关于社会世界的知识,达到认识社会世界的目的,还可以为政策干预社会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338 社会发展过程提供科学依据,以便预测、控制人类的某些社会行为(但好的预言并不一定
24、依赖于因果关系,只需相关关系即可)。李景汉认为,社会调查的最大使命,是发现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三、定量地检验因果假设的两种方式 1、实验法:通常用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在最简单的实验研究中,研究者首先将研究对象分为各方面的特征都相同的两个小组(一般采用随机分配的做法来分组),即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研究者给予实验组以实验刺激,再观察和测量它产生的结果,并与没有接受实验刺激的控制组的结果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之间出现了差别,则认为这种结果上的差别是由实验刺激上的差别(接受与不接受刺激)引起的。2、横剖式的调查研究法(cross-sectional survey research):用于社会研究活动中
25、,它使用标准化的调查问卷(包括结构性访谈)、从取自某个调查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一个时间点上的关于两个以上变量的数量化资料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首先,它的调查对象和分析单位都是一个一个的人,且至少调查两个以上的人,对每个人所询问的问题也至少在两个以上,以便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它收集资料的工具是标准化的调查问卷。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三个:一是便于被调查者回答;二是很容易将被调查者的回答资料(通过编码)转换为数字形式,从而使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成为可能;三是便于进行比较分析。再次,它只收集一个时间点上的资料,也即要求所有被调查者在同一个时间或者大体上在同一个时间回答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统计学及统计软件应用 09 社会 统计学 统计 软件 应用 教学大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