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内涵和路径研究.pdf
《我国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内涵和路径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内涵和路径研究.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收稿日期 2010-03-05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BJY025);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06-0703);湖南省软科学项目(2008ZK3095)作者简介 王善平(1964),男,湖南邵阳人,湖南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从事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宋艳(1984),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湖南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政府审计理论研究。第 25 卷第 5 期2010 年 9 月审 计 与 经 济 研 究JOURNAL OF AUDIT ECONOMICSVol 25,No 5Sep,2010国家审计理论建设专栏我国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内涵
2、和路径研究王善平,宋艳(湖南大学 会计学院,湖南 长沙410079)摘要 国家审计文化建设是国家审计人员的价值观念、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的设计、实施、认同和完善的过程。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路径主要有:把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精髓吸收到国家审计文化建设中、把国家审计制度融入国家审计文化建设中、在绩效考评中落实并完善国家审计文化建设。关键词 国家审计文化建设;东西方文化精髓;国家审计制度建设;审计工作绩效考评 中图分类号 F239 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833(2010)05-0012-07一、问题的提出审计署 2008 至 2012 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提出“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加
3、强审计文化研究”,并将国家审计文化建设作为夯实国家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根基的基础。然而,在我国国家审计文化建设中却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许多审计人员以及从事审计文化研究的学者对什么是国家审计文化建设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有的人常把国家审计文化建设与国家审计文化、国家审计制度等概念混淆在一起,概念上的混乱必然带来国家审计文化建设实际工作的混乱;另一方面,在国家审计文化建设中如何利用好我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精华,如何利用国家审计制度对审计文化建设的强制性的促进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审计工作绩效考评调动国家审计人员的积极性、落实和完善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等问题,实务界和学术界很少有人
4、进行深入研究。大生产条件下的文化都是特定组织为达到特定目标而由某些力量推动形成的先进理念的集合,我们建设国家审计文化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实现国家审计目标的合作成本,把国家审计文化的凝聚力转化为审计工作的动力。这项工作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国家审计人员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国家审计作为专业的“团队活动”,团队成员个体的努力程度很难精确度量,存在个体“偷懒”的空间,防治个体“偷懒”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自我监督力,而建设国家审计文化可以促使国家审计人员提高自我监督力;另一方面,即使在国家审计机关这样一个高素质的队伍中,每个个体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受国家法律、部门法
5、规和所在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约束,作为“理性经济人”,他们既要为社会利益工作,也会努力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国家审计文化在本质上是强调“利他”、“利社会”的,而建设国家审计文化最关键的主体 国家审计人员在本性上却是“利己”的,在建设国家审计文化的过程中就要通过“利他”的文化减少审计人员“利己”的欲望和行为,但是,怎样使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真正对审计人员发挥作用,这是审计理论工作者和各级审计机关应该认真解决而目前尚21未很好解决的难题,我们希望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解决这个难题。二、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内涵国家审计文化建设是与文化、国家审计文化密切相关的基础概念。虽然很多人大声疾呼要建设国家审计文化,但真正能够
6、理解“文化”、“国家审计文化”、“国家审计文化建设”这三个概念的人并不是很多。为理解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内涵,首先要了解文化、审计文化的内涵。(一)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概念,它的内涵非常宽泛,日本学者名和太郎统计“文化”有260 多种定义1。在中国古代汉语中,“文化”的“文”同“纹”,“纹”本指事物表面的纹路,后来引申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它可以折射出人们的意识、意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化”意为“教化”,如中庸“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惟天下至诚为能化”;又如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总之,文化有广义
7、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及其成果的总和,主要指既存在于人们的行为中、又存在于人们的精神和物质产品中的构想、信念、观念和世界观所组成的系统2,站在这个角度上,文化显然包含了“文明”。但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及其成果3,这里的文化包括制度和精神两个层面,它不同于“文明”,文化可以产生出文明来,文明却不一定能产出文化来4。至于一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谈论到的文化往往只包括精神层面的东西,如指某人的文化水平5。笔者是站在狭义文化观的视角研究国家审计文化建设问题的。我们认为:(1)在认识和建设某种文化时,要把它与人的本性紧密联系起来;(2)文化不同于文明、文物和文
8、字,文物和文字只是展现文化的载体和工具,并不是文化本身;(3)文化是关于特定群体、组织的文化,当群体、组织内各成员在理念、职业道德和行为规则等方面达成共识时,才能称该群体、组织有了自己的文化。综上,我们推演出文化的三个基本特性:(1)共享性。特定群体、组织的文化是该群体、组织内所有人或大多数人共同的经营理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结晶。特别是其中的经营理念、价值标准,只要能称之为文化的,就一定是深入人心的。大家会自觉地甚至下意识地认同、维护这种文化,能按照文化的要求规范自己和周围的人什么样的事情可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个体行为总在自己的意识引导与在他人的监督下,这也是专家说“文化管人”好于“制
9、度管人”,“制度管人”又好于“人管人”的原因,即文化具有降低组织交易成本的功能。(2)积淀性。文化不是做几场报告、喊几句口号、制定几项制度就可以形成的,需要组织内具有号召力的人积极倡导,形成规范,通过引导甚至强制的办法,使全体人员自觉地甚至被迫地努力配合,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步积累,不断改进,最后才能形成比较完善、比较稳定的组织文化。某种文化一旦形成,要彻底改变,也非常不容易。(3)无法完全复制性。群体、组织文化总是服从于一定目标的,是该群体、组织内的多数人员在合作与竞争中磨合而成的具有共识性的经营理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不同群体、组织之间,无论在目标上,还是组织内的个体和组织生存与发展环境等
10、方面,都存在重大差异,所以任何群体、组织都不能完全照搬、复制其他群体、组织的文化。(二)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内涵国家审计文化应具有与国家审计工作特色有关的价值观念、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我们研究了2004 年2009 年发表在审计研究 和中国审计报 上与审计文化内容有关的研究成果,表 1 描述了部分研究成果。从表 1 可以看出,当前关于国家审计文化的研究存在一些缺陷,有的概念并不是国家审计文化的核心内容,如“尊严”,这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并不为国家审计人员与国家审计机关所独享;有些概念之间存在包容关系,比如“依法”与“执法”,“独立”与“廉洁”、“公正”,“奉献”与“进取”,“求实”与“客观”、“
11、严谨”等5-7。表 1审计文化内容分布频数内容依法奉献独立公正执法求实廉洁客观进取证明严谨尊严次数10119988877662根据文化的基本特性与国家审计的使命和专业特色,我们认为“依法、独立、奉献”能较好地体现我国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本质特征。第一,依法。国家审计审什么,如何审,如何根据31审计证据通过职业判断决定审计结论,都必须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在促进国家政策措施的落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市场秩序以及国家经济与财产安全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依法”是国家审计不可动摇的基本理念。第二,独立。从本质上说,国家审计的对象是国家公共资源与公共权力的运行情况与效果,要承
12、受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和威胁,审计不独立将难以完成国家审计使命。“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人员发现财务报告问题并愿意披露这种问题的联合概率”8。审计的“独立性”由以下三种成分构成:(1)经济上与精神上都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与个人。国家审计报告之所以具有法律效应,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们的独立性。我国三种审计类型在独立性方面强弱不同,国家审计总体上要强于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因为国家审计有财政资金保证,不需要从被审计单位获取任何经济利益。社会审计要向被审计单位收取审计费用,在审计中往往受到来自被审计单位的干扰。内部审计的权与利都全面受制于所在单位,独立性自然最弱。(2)有专业胜任能力。从表面上看,这一点似乎与独
13、立性无关,但国家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团队活动,没有一定的专业胜任能力是无法发现被审计单位错弊并提出建设性的审计意见的,从而容易屈服于被审计单位的利益诱惑、压力或威胁,这些都会影响到审计的独立性。(3)客观。能够独立地查出问题,只是国家审计工作的第一步,能否将查出的问题客观公正地披露出来,工作上的独立性是至关重要的。审计人员必须以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做支撑,实事求是地、审慎地进行职业判断,给出审计结论。因此,“客观”实际上是独立性的最终表现。“独立”是国家审计自始至终都必须坚守的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第三,奉献。国家审计是维护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崇高事业。一方面,现实中的国家审计人员获得的个
14、人利益小于他们的付出,有时甚至要面临不法分子的威胁和伤害;另一方面团队成员的努力程度很难精确衡量。在这种情况下,若每个队员都认为反正奉献不奉献也计算不出来,都缺乏奉献精神,审计工作势必效率低下,甚至难以为继,团队活动就难以实现揭露舞弊、打击犯罪、保护经济社会安全的目标。因此,“奉献”是每个国家审计人员应有的价值取向。综合以上对文化、审计文化的研究可以看出,审计文化建设就是在审计工作和审计环境中不断设计、实施和完善并建立在“依法、独立、奉献”基础之上的审计人员共享的价值观念、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审计事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审计文化建设乃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会受到当时经济基础、社
15、会经济关系等多方面的制约,反映一种时代的精神9。审计文化又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延续性,新旧时代之间、不同国家之间的审计文化,不是割裂的,总是在相互联系与相互学习中前进、发展和完善的。三、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路径我国国家审计文化属于我国文化的亚文化。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和当代西方文化会通过对每个国家审计人员的影响而影响到我国的国家审计文化建设,它们的影响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在国家审计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吸收传统文化和当代西方文化中的精髓;要利用制度对文化的影响力,把国家审计制度融入国家审计文化建设中;为调动国家审计人员对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要在绩效考评中落实、完善国家审计文
16、化建设。(一)把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精髓吸收到国家审计文化建设中国家审计文化建设可以促使国家审计人员在国家审计团队活动中自我约束、加强合作。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改革开放又引进了大量的国外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冲突和交融中影响着我国国家审计文化的建设。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和法家文化影响较大,其中,儒家的“仁”、“中”、“和”观念影响最大,也最深远,它们对审计文化建设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儒家文化中的“仁”的核心思想是“仁者爱人”。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现代社会,“仁”对人们的影响是要求人们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尊重和保护他人的
17、合法权益,不能不顾一切地追求自我利益,至少要做到在“利己”的同时也能“利他”。但在社会生活中并非人人都能做到“仁者爱人”。人的本性有自私自利的一面,加之外界生存环境的不确定性、人们获得的信息的不完整性和不对称性,因此,几乎每个人都是“理性有限的机会主义者”10。在国家审计实践中强调“仁”,不是要求国家审计人员对假公济私和违法乱纪现象包庇纵容、仁慈有加,而是强调国家审计41人员在面对困难、利益与荣誉时,要处处替自己的同事或同行着想,不搞以自我为中心,如果要实现自己的目的也是通过利他实现利己。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都在追求自身价值,在国家审计文化建设中强调“仁”,对稳定和团结国家审计队伍、提高国家审
18、计团队合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儒家文化中的“和”强调如下两点:一是“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二是尊重对方、服从大局,但不等于没有主见,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是要求人们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有主见且相互信任、不损人、舍小家为大家。儒家所讲的“人和”就是指组织内部的人员在相互信任与必要怀疑之间达成一种复杂均衡11。实践证明,毫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是虚假的、脆弱的、不可持续的,是没有战斗力的,所以在国家审计文化建设中要崇尚“树君子”而“弃小人”的“和”。“和”的理念有利于国家审计机关在宏观决策和利益分配等重大事项上大力推行民主,实现“知无不言,言无
19、不尽”,有利于形成和完善严谨的管理制度并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有利于国家审计人员弘扬无私奉献和团结协作精神。儒家文化中的“中”是教育人们自觉地把自己培养成为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努力实现“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理性与感性”、“内与外”的合一,共创“致中和”的“太平和合”。现实生活中,“中庸”可以理解为言行“适当”,既不“懦弱”,也不“鲁莽”,而是“勇敢”;既不“吝啬”,也不“奢侈”,而是“慷慨”等。在国家审计文化建设中,我们要积极利用好“中庸之道”,避免和减少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国家审计人员与审计对象之间的矛盾对立和激化。以上主要论及儒家文化对我国国家审
20、计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儒家文化对国家审计人员也有消极的影响,比如,包容假公济私者和违法乱纪者,甚至帮助违法违规者逃避审计监督和法律法规的制裁;“只讲情面,不讲原则”的“和稀泥”,个人收入分配中搞“大锅饭”;毫无原则地盲从人情和权威,把人情和权力凌驾于法律法规之上等。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吸收儒家文化精髓、建设国家审计文化时要特别注意防止的问题。儒家文化对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影响固然很大,西方文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日益深入,西方文化特别是以英美国家文化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不断渗透到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对我国国家审计文化建设发挥着积极的和消极的作用。在积极作用方面,西方
21、的“民主法制意识”、“效率优先观念”日益渗透到国家审计队伍中,对国家审计人员形成“依法”、“独立”的审计文化思想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西方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同时又对国家审计人员依法审计、独立工作、无私奉献等观念产生干扰。受西方的“经济人假定”理论影响,一些国家审计人员认可每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一些审计人员中也出现牺牲社会利益、追求自身或小团体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如随意简化审计程序、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好处、隐瞒被审计单位的不法行为、与被审计单位合谋等,这些都加大了国家审计人员培育“依法、独立、奉献”精神的难度。此外,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对维护国家审计队伍的团结和严格执法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国家 审计 文化建设 内涵 路径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