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紧急疏散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分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员紧急疏散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员紧急疏散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分析.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在大型的体育赛事中,观看比赛的观众形成了一个临时性的,缺乏约束力的组织,如何组织全体的观众有序的观看比赛,并且在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能够及时的疏散人群,对于大型运动会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发生紧急事件时。事实上,在过去赛事场馆内发生的事故中,大部分人的死亡不是因为事故本身,而是因为在疏散过程中的互相拥挤、践踏导致大量的群体伤亡。所以,对紧急事件疏散进行仿真预测,可以提前采取更好的措施来解决疏散中存在的问题。个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能量系统,群体内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交互作用,而所谓“群体动力”是指来自集体内部的一种“能源”。群体为满足共同的需要在寻求与确定各种准
2、社会的目标,于是便会出现各种能量的汇聚、冲突、平衡与失衡以及群体行为的趋向和拒斥等现象,这些现象就是群体动力现象,而针对这些群体动力现象开展的实验研究就是“系统动力学”&%。定性仿真(()*+,-*-,./0,1)+*-,23)是以非数字手段处理信息输入、建模、行为分析和结果输出等仿真环节,通过定性建模推导系统的定性行为描述。相对与传统的数字仿真而言,定性仿真技术在处理不完备知识和“深层”知识以及决策等方面有其独到的长处&!。在紧急疏散中,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很难定量地给出一个定值,这时采用定性方法描述不同人、人群之间的交互作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紧急疏散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组成系统动力学(045
3、-/1 643*1,75简称为06)是研究信息反馈系统动态行为的计算机仿真方法。它有效地把信息反馈的控制原理与因果关系的逻辑分析结合起来,面对复杂的实际问题,从研究系统的内部结构入手,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模型实施各种不同的政策方案,通过计算机仿真展示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之间的动态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06研究系统问题的方法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系统整体思考与分析、推理与综合相结合。06模型模拟是一种结构8功能模拟,它最适用于研究复杂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之间动态变化关系。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理论提供了建立紧急疏散动力学模型的重要信息,加上自身的信息、经验,利用反馈控制理论和计算机仿真
4、技术,就可以对模型进行整体仿真和评估。其紧急疏散系统动力学模型组成如图%所示。图%紧急疏散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组成人员紧急疏散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分析张毅邵晨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合肥!9!:)摘要在大型的体育赛事中,观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能量系统,群体内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交互作用。针对能量的汇聚、冲突、平衡与失衡以及群体行为的趋向和拒斥等现象的研究,对系统问题进行分析,明确系统的界限,确定系统的各种变量,建立系统的因果关系图和流图,构建出系统模型。利用定性描述的方法,分析系统整体与局部的反馈关系,写出06方程,并根据数据进行仿真试验和计算,最终得到一个与实际较为相符的预测结
5、果。关键词紧急疏散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定性仿真文章编号%!8;99%8(!#)%!8%中图分类号?9%$!#$%&()#*)%+,&(-+).&/0+12$.3 4$5%$67($2 89)/:)2&;)(=&0$?&(A21B)-/C 07,/37/6/B-$2D E3,./C5,-4 2D 07,/37/*3F?/7G32+2H4 2D AG,3*,I/D/,!9!:)*127)/2:J3-G/+*CH/5B2C-5 1*-7G,/./C4*)F,/37/,5*./C4 721B+/K/3/CH4 545-/1,*3F-G/C/*C/,3-/C*7-,23 2D/DD/7-*3F,3D,+-
6、C*-,23 L/-M/3-G/*)F,/37/$?G/C/5/*C7G,3 B22+,723D+,7-,L*+*37/*3F)3L*+*37/2D-G/3/CH4*3F BG/321/3*2D-/3F/374*3F C/B)+5,23 2D L/G*.,2C 2D B/2B+/,L4*3*+4N/-G/545-/1 O)/5-,23,*3F 723D,C1-G/L2)3F*3F.*C,*L+/2D-G/545-/1,*3F/5-*L+,5G-G/7*)5*+,-4 7G*C-*3F D+2M 7G*C-,*3F 7235-C)7-G/545-/1 12F/+,*3F*3*+4N/-G/D/F
7、L*7PL/-M/3-G/MG2+/545-/1*3F-G/B*C-L4 O)*+,-*-,./1/-G2F,*3F MC,-/2)-G/06/O)*-,23,*3F-/5-*3F 7*+7)+*-/-G/F*-/,*3F C/7/,./*BC/F,7-,23 7235,5-/3-M,-G-G/D*7-*-+*5-$A$+B7#1:)CH/3-/.*7)*-,23,545-/1 F43*1,75,7*)5*+,-4,O)*+,-*-,./5,1)+*-,2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Q:=9;);!=年安徽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作者简介:张毅(%:Q8),男,汉,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
8、动力学系统研究、复杂系统仿真。邵晨曦(%6、定性仿真理论方面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建立紧急疏散模型!$%行为划分根据组织行为学,把紧急疏散中人的行为模式分为个体行为模式、群体行为模式和决策者行为模式。!$%$%个体的行为模式对疏散开始时间影响的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生理缺陷、现场疏散路线熟悉程度、睡眠状态、培训状况、对药和酒的反应、恐慌、信息和经验等。根据发生火灾后对一些幸存者的调查和询问,其对火灾灾情的反应可用图!&(表示。由图!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建筑物内的人员得到事故警报后,只有%)的人会立即取疏散的行动,这也就表明:事故发生后,疏散行动不是在发出警报后立即
9、开始,而是有一段时间的延迟。根据图!,延迟的时间最少为#秒,有的要超过!#秒,对灾情信号不予理睬的人员将会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采取疏散行动。此外,一些学者通过对灾后的幸存者调查和实验模拟统计得出:大于*#岁和小于#岁的疏散开始时间较一般成年人要长,性别对疏散反应时间影响不大。疏散能力有生理缺陷的人与没有缺陷的人相比,有缺陷的人其反应时间要慢,而且在疏散中有可能造成疏散路线的堵塞。对现场疏散路线熟悉而言,人的行为一般表现在路线的选择方面,人员在疏散时,如果在路线的长度相当的情况下,选择熟悉的疏散路线的概率较大,约为选择紧急疏散出口人数的两倍。吃了药或喝了酒的受灾人员疏散反应时间较慢。以上这些研究对
10、疏散计划的制订提供了很重要的基本数据,但都缺乏对几个因素的系统、综合的研究&+(。图!发现火灾到采取疏散行动的时间与人数分布!$%$!群体的行为模式群体行为模式包括人群的交互作用,冲突等。交互作用包括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比如甲和乙有亲属关系,甲从!方向疏散时,那么一般情况下乙也会从!方向疏散。冲突是在疏散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由于人在疏散时都是利已的。当发生冲突时,如果不及时消解,将会对疏散结果造成很大影响。群体行为在紧急疏散中的行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现象,人在紧急疏散中的各种心理和行为可以考虑以下几种因素:(%)群集性。人群是因为有共同关心的问题而聚集在一起,该团体是偶然的、临时产生的,是一个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员 紧急 疏散 系统 动力学 模型 及其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