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实时操作系统微内核适用性的研究.pdf





《智能变电站实时操作系统微内核适用性的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变电站实时操作系统微内核适用性的研究.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智能变电站实时操作系统微内核适用性的研究智能变电站实时操作系统微内核适用性的研究P r a c t i c a l i t yo fM i c r o k e r n e lA r c h i t e c t u r eO p e r a t i n gS y s t e mi nS m a r tS u b s t a t i o n罗华煜1刘锋2任翔1(1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南臻集团,江苏:南京2 1 0 0 0 3;2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 1 0 0 6 1)摘要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支撑,随着智能电网建设而全面推进,智能变电站对智能设备(1 E D)的性能提
2、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些需求,人们曾试图启用单一内核操作系统、微内核操作系统以及外核操作系统等众多结构的内核作为智能设备操作系统的核心,通过对比分析及机理研究,得出微内核操作系统最适合于智能变电站的应用需求,并给出了一种改进的微内核模型,其综合性能已通过实践检验。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实时操作系统,微内核A b s t r a c tW i t h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d v a n c e m e n tt o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s m a r tg r i d s s m a r ts u b s t a t
3、 i o nr a i s eah i g h e rr e q u i r e m e n tf o r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o fi n t e l l i g e n te l e c t r o n i cd e v i c e(1 E D)w h i c hi sav e r yi m p o r t a n ts u p p o r to fs m a r tg r i p s F o rt h e s ed e m a n d s,l o t so fR T O Ss t r u c t u r eh a sb e e ns t u d y e df
4、 o r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l E D,s u c ha sm o n o l i t h i ck e r n e ls t r u c t u r e。m i c r o k e r n e ls t r u c t u r e a n de x o k e r n e ls t r u c t u r e I nt h el i g h to fr e l e v a n tl i t e r a t u r er e v i e w,t h i sp a p e rp r e s e n t san e wm i r c o k e r n e l
5、s t r u c u r e,w h i c hh a sb e e ni m p r o v e df o r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s m a r ts u b s t a t i o n。a n db e e np r o v e di np r a c t i c e K e y w o r d s:S m a r ts u b s t a t i o n e m b e d d e dr e a l-t i m eo p e r a t i n gs y s t e m,m i c r o k e r n e l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支撑节点,智能变电
6、站是电网基础运行数据的采集源头和命令执行单元,是建设智能电网变电的主要任务和重要环节。通过各类智能变电站标准、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可以看出智能变电站强调通讯标准的一致性及设备的智能化对站内智能设备(1 E D)的实时性、可靠性、网络处理能力、数据和文件处理能力等方面均提出了新的性能要求。目前,主流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大多采用微内核结构,例如Q N X,V x W o r k s 等等。微内核结构带来了操作系统高灵活性和扩展性的同时,也带来操作系统性能的降低。为满足智能变电站的技术需求,对微内核结构做出改进,使其在性能上能满足应用的要求的同时越来越迫切。本文面向智能变电
7、站技术需求,研究了嵌入式实时才做系统微内核的发展与改进,并给出了一个适用于智能变电站应用领域的嵌入式实时微内核系统模型。1智能变电站的应用对实时操作系统性能需求分析1 1 智能变电站应用概述通过各类智能变电站标准、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可以看出智能变电站强调通讯标准的一致性及设备的智能化,随着I E C 6 1 8 5 0 标准的完善及源数据模型的一致化,突破了常规变电站中信息孤岛的约束,站内智能设备(测控和保护装置以及一次设备的就地智能合并单元、操作箱等设备)的测量回路和控制回路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智能设备从结构到功能也发生了诸多改变,例如基于I E C 6 1 8
8、5 0-9-2 的采样值传输以及基于G O O S E 报文传输的网络继电保护跳合闸命令执行以及联闭锁信息通讯。1 2 对操作系统的稳定性要求在智能变电站中,装置间通过数字信号互联,各类信息报文“稍纵即逝”,一旦保护装置“错过”联闭锁信号,极有可能发生拒、误动;而智能操作箱一旦“错过”G O O S E 报文,必然会发生拒动。所以,智能装置的稳定与可靠对智能变电站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这对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3 对操作系统实时性的要求I E C 6 1 8 5 0 标准规定:智能装置问的数字信号传输,需要限制在4 m s 内完成(装置到装置的信号传输);而根据继电保护
9、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对保护整组动作时间的规定,考虑到整组动作时间中包含了信号的转换、传输、接收和解析的时间,为保证整组动作时间不至降低,在进一步缩短动作判别时间的同时,也需要尽可能缩短装置对网络报文的转换、传输、接收和解析的时间。目前业界通常认为:一次完整的信号传输应被控制在5 0 0 p,s 内完成。所以,为实现快速可靠的网络报文通信,嵌入式操作系统必须具备更高的实时性。1 4 对操作系统多优先级多任务的处理能力要求与传统变电站的应用相比,除了过程层,站控层均采用网络通讯外,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还规定了继电保护之间的联闭锁信息、失灵启动等信息宜采用G O O S E 网络传输方式,这
10、需要智能装置同时对多个网络端口的数据报文进行处理和分析,这对操作系统多优先级多任务处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1 5 对操作系统跨平台可移植性的要求嵌入式硬件的发展十分迅速;同时,根据智能变电站内不同的功能需求,各类智能装置将采用不同的硬件平台。为保证操作系统的稳定可靠性,要求嵌入式操作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跨平台可移植性。2 微内核技术的发展微内核(M i c r o k e r n e l)是指将必需的功能(如进程管理、任务通信、中断处理、进程调度)放在内核中,而将那些不是非常重要的功能和服务(文件系统、内存管理、网络通信、设备管理等等)作为内核之上可配置的部分。这样,整个操作系统就是由提供一些基
11、本服务机制的微内核加上一些服务进程构成,、系统的各个万方数据工业控制计算机2 0 1 0 年第2 3 卷第1 2 期系统调用和服务都是由内核发消息到不同的服务进程,服务进程执行相应的操作,然后以消息的方式返回内核。由于嵌入式操作系统必须具备的特点,使微内核体系结构在嵌入式操作系统领域受到广泛关注,这主要是因为微内核体系结构应用在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中具有以下特点:1)结构精简。嵌入式系统一般属于专用系统,因此存储空间通常有限,而微内核精简的体积使开发人员免去了裁减单体内核时所投入的精力,可以方便地将微内核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也便于维护。2)便于扩展。微内核体系结构将系统必须的
12、功能保留在核内,而将其它功能以“客户端”形式在核外扩展,这样当需要对操作系统扩展新功能时只需要将重点放在核外“客户端”程序的开发上,而不需要对内核做过多修改甚至无需修改。3)稳定性强。微内核结构精简,内核中功能较少,发生系统崩溃的几率大大减少。由于其它功能模块以“客户端”形式挂接在微内核外,即使功能模块发生故障也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瘫痪,因而大大提高了系统整体稳定性。4)便于移植。微内核清晰的体系结构便于移植人员对硬件访问接口进行改写,从而降低了操作系统在不同硬件平台之间移植的难度,减少了移植的工作量。3 微内核技术的不足和改进3 1 微内核技术的不足微内核结构的操作系统较传统单内核结构操作系统更
13、具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但是系统划分的粒度越精细必然会造成系统整体性能的下降。这是因为在微内核结构中只保留了进程管理、进程调度等几项最基本的功能,其它的功能都是以内核服务进程的形式放在内核之外。这样,应用程序要获得内核的服务就必须先发消息给内核,然后内核再发消息给服务进程,执行得的结果按相反的顺序返回给调用的应用程序。基于消息机制的体系结构导致了频繁的进程切换和消息数据的拷贝,从而增加了系统的额外开销。3 2 微内核性能的改进1)I P C 进程间通信机制的改进。I P C 通讯代价是影响微内核操作系统实时性的主要原因,所以应尽量采用轻量级的消息传递方式,同时考虑到消息传递,特别是重量级在进程间传
14、送时的通信代价,可以采用直接传送的方式,另外还要尽可能考虑采用其他技术。如调度处理、消息缓冲处理等等,用来减少I P C 的代价。2)单一地址空间。采用单一地址空间的微内核操作系统,指针和数据共享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单地址空间使得操作系统在进行进程切换时,不需要进行进程虚拟空间的切换,使得进程通信时,也不需要在不同地址空间之间拷贝数据,从而解决了进程通信影响效率的问题和进程地址空间的切换问题。因此,通过采用单地址空间,可提高微内核操作系统的效率,从而解决系统效率运行不高的问题。但是单一地址空间具有上述优点的同时,也会带来未被保护内存的重入访问的危险,这一隐患可通过相关内存保护机制得以避免。3)中
15、断延迟的处理和优化。实时操作系统中最关心的是中断延迟。造成中断延迟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因为内核在执行某些临界区代码时必须关中断,防止对于某些公共数据结构的多重访问;二是有可能系统正在处理更高优先级的中断,导致当前中断得不到响应。另外,从系统检测到有中断产生到执行中断服务程序,还必须进行保存现场、从中断向量表跳转等一系列的工作,这也需要一部分时间。因此,为了减小系统的中断延迟,提高系统的实时性能,微内核在中断处理上可通过优化临界区代码,中断堆栈,多种语言接口等方式优化中断处理的实耐性能。3 3 微内核结构的改进1)混合内核(可扩展内核技术)。混合内核是解决微内核设计性能问题的另一个方法,即扩大微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智能 变电站 实时 操作系统 内核 适用性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