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C颗粒增强钢基表面复合材料的组织均匀性_中国粉体网.pdf
《TiC颗粒增强钢基表面复合材料的组织均匀性_中国粉体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iC颗粒增强钢基表面复合材料的组织均匀性_中国粉体网.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书书书第31卷第4期2 0 1 0 年4 月材料热处理学报TRANSACTIONS OF MATERIALS AND HEAT TREATMENTVol.3 1No.4April2 0 1 0TiC 颗粒增强钢基表面复合材料的组织均匀性李祖来,蒋业华,羊浩,周荣(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650093)摘要:为了优化自生 TiC 颗粒增强钢基表面复合材料的工艺参数,利用真空实型铸渗方法制备了自生 TiC 颗粒增强钢基表面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了自生 TiC 颗粒增强钢基表面复合材料的组织均匀性。结果表明,从基材和复合层间的界面到复合层表面,TiC 颗粒尺寸逐渐增大,圆整度逐渐变差,
2、其中 Ti-C-20 wt%Fe 体系复合层中 TiC 颗粒的尺寸增长量(由 1 m 增长到 2 3 m)明显小于 Ti-C 体系(由 1 2 m 增长到约 10 m)。与 Ti-C 体系相比,Ti-C-20 wt%Fe 体系制备得到的复合层中元素分布、硬度和 TiC 颗粒的体积分数较均匀,在复合层相同位置上 TiC 颗粒较小,圆整度较好。关键词:表面复合材料;自生 TiC 颗粒;组织均匀性;真空实型铸渗中图分类号:TB3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6264(2010)04-0001-05Structure homogeneity of in-situ TiC particles r
3、einforcedsteel-based composite materialsLI Zu-lai,JIANG Ye-hua,YANG Hao,ZHOU Rong(Faculty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 650093,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processing parameters of TiC/Fe composite materials,in-situ TiC particle
4、reinforced steel-basedcomposite coatings were prepared by vacuum evaporative pattern casting(V-EPC)infiltration process,and the structure homogeneity of thecomposite materials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ze of TiC particles increases and the spheroidization degree decreasesfrom int
5、erface of composite layer and the steel substrate to surface of the composite layer.The size of TiC particles in the composite layerfor Ti-C-20 wt%Fe system(1 m to 2 3 m)is smaller than that for the Ti-C system(from 1 2 m to 10 m).The distribution of Tiand Fe element,volume fraction of TiC particles
6、 and hardness are more homogeneous in the composite layer for Ti-C-20 wt%Fe system.Compared with Ti-C system,a finer size and higher degree of spheroidization of TiC particles in the composite layer can be obtained for Ti-C-20 wt%Fe system.Key words:surface composite materials;in-situ TiC particle;s
7、tructure homogeneity;vacuum evaporative pattern casting(V-EPC)infiltration收稿日期:2009-04-29;修订日期:2010-02-0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871048);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8130);云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07y40602)作者简介:李祖来(1977),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耐磨材料及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E-mail:lizulai 。通讯作者:蒋业华,E-mail:jiangyehua 。自蔓延高温合成(SHS)铸渗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备金属基表面复合材料的新方法。
8、它将SHS 涂层技术与铸渗工艺结合,用铸渗的方法引燃SHS 反应,使在金属表面能够形成原位合成的金属 陶瓷涂层 1-4。该工艺将传统的铸造技术和材料表面复合强化技术相结合,一次成型,在铸造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浇注及凝固时所产生的余热,不仅能够降低能耗、简化工序,还能够实现表面合金化,提高铸件的耐磨、耐热、耐蚀等性能。这种方法不需要专用的处理设备,具有操作简单、生产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目前,在 SHS 铸渗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普通铸渗、离心铸渗等方面 5-6,对真空实型铸渗(V-EPC)自蔓延反应涂层研究较少 7。本文借助自蔓延高温合成(SHS)的机理,利用真空实型铸渗(V-EPC)方法制备自生
9、 TiC 颗粒增强钢基表面复合材料,研究 Ti-C和 Ti-C-Fe 两种体系制备得到的复合层中自生颗粒圆整度、大小和分布,讨论 Ti、Fe 两种元素在复合层中的均匀性,对复合层进行显微硬度测试,为该类复合材料的工艺参数优化和实际应用提供依据。1试验材料及方法基材选择为 45 钢,自蔓延高温合成(SHS)反应体系选择 Ti-C-xFe 系统,利用真空实型铸造过程中材料热处理学报第 31 卷的金属液渗透作用和传递的热量点燃反应,使得体系中的钛和碳原位生成 TiC 增强颗粒,最终形成 TiC 颗粒增强钢基表面复合材料。该表面复合材料的具体制备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预制块的制备:预制块由钛粉
10、、碳粉和钢粉组成,其尺寸分别为 300、400 和 100 目,纯度分别为99.0%、97.1%和95.0%,按照各粉末的不同质量配比(质量比为 80 20 的钛粉和碳粉;质量比为 64 16 20 的钛粉、碳粉和钢粉)在球磨机上混和6 h,然后利用自制模具压制预制块,预制块的致密度为 55%,尺寸为 30 mm 4 mm;2)汽化模的制备:EPS 泡沫模样尺寸为 30 mm 50 mm,内浇道为 15mm 15 mm 30 mm,直浇道为 30 mm 30 mm 140mm;3)预制块的预置和涂料的涂挂:用 3 wt%的聚乙烯醇(PVA)水溶液作为粘结剂将预制块粘贴在泡沫模样上,涂挂消失模专
11、用耐火涂料,然后放入 50 烘箱中烘烤 2 h,待全部烘干后,粘结浇注系统;4)造型、浇注:采用 40 70 目石英砂干砂造型,抽真空浇注,浇注温度为 1650 ,浇注前、后的真空度分别为0.066 MPa、0.060 MPa;5)冷却清砂。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自生 TiC 颗粒的分布,对复合层不同位置进行 EDS 能谱分析。采用 HVS-1000A 型硬度计进行维氏硬度测试。2试验结果及讨论2.1两种反应体系自生 TiC 颗粒的形状和尺寸图 1 为 Ti-C 与 Ti-C-20 wt%Fe 两种体系复合层不同位置的组织(复合层厚度为 4 mm,从距基材与复合层的界面 0.5 mm 处至复合层表面
12、每隔 1 mm 为一位置),可以看出在两种体系制备的复合层中,从界面到复合层表面,TiC 颗粒的尺寸呈增大趋势,圆整度逐渐变差。对于 Ti-C 体系,在靠近界面的 TiC 颗粒(图 1(a)比较细小,大部分颗粒尺寸为 1 2 m,复合层中部的 TiC 颗粒(图 1c、e)尺寸有较大变化,大部分颗粒在 5 m 左右,在复合层表面的 TiC 颗粒尺寸(图 1g)则更大,部分 TiC 颗粒尺寸能达到 10m 左右。此外,颗粒圆整度也有很大变化,在靠近界面处呈细小圆球状,中层开始出现边角,呈不规则形状,在复合层表面呈多棱角、不规则形状,圆整度较差。对于 Ti-C-20 wt%Fe 体系,靠近界面的 T
13、iC 颗粒细小(图 1b),大部分 TiC 颗粒只有 1 m 左右,有的颗粒更加细小。在复合层中部 TiC 颗粒(图 1d、1f)的尺寸有所增加(约 2 m),而从中部到复合层表面,其尺寸并没有较大增长,TiC 颗粒(图 1h)尺寸也只有 2 3 m。在靠近界面处和复合层中部,自生 TiC颗粒呈光滑的圆球状,而在复合层的表面有部分颗粒呈现出尖角和棱边。由以上分析可知,两种体系 TiC 颗粒形貌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仍存在一些差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在复合层相同位置,Ti-C-20 wt%Fe 体系的TiC 颗粒要比 Ti-C 体系细小的多;2)Ti-C-20 wt%Fe体系复合层中 Ti
14、C 颗粒的尺寸增长量(由 1 m 增长到 2 3 m)明显小于 Ti-C 体系(由 1 2 m 增长到约 10 m);3)从整体上看,Ti-C-20 wt%Fe 体系得到的 TiC 颗粒较 Ti-C 体系圆整。在自生颗粒的产生过程中,自蔓延体系的碳热反应 Ti+CTiC 是复合层形成的主要热源。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复合层各部分发生自蔓延反应所释放热量的能力相当,由此自生 TiC 颗粒的长大程度应该也相差不大,但试验结果表明处于复合层不同位置的 TiC颗粒的尺寸和形貌却大不相同,这是因为在复合层形成的过程中,母液(45 钢)在负压的作用下,渗入预制层中,包围在 Ti、C 元素周围减弱其相互扩散的能
15、力,颗粒生长的阻力加大,颗粒变的细小而圆整。从界面到复合层表面,母液的铸渗能力逐渐减弱,进入复合层母液的量也逐渐减少,复合层表面的 TiC 颗粒在长大过程中受到母液的约束较界面附近小,尺寸较大,而且多棱角,而进入界面附近的母液较多,TiC 颗粒受到母液的约束力较大,所以尺寸较小,而且比较圆整。对于 Ti-C-20 wt%Fe 体系,预制块中事先加入的20 wt%钢粉被高温熔化后进入复合层与母液熔合,降低了钢液在复合层中的质量梯度,所以从界面到复合层表面,自生 TiC 颗粒的尺寸变化较小。而用 Ti-C体系制备的复合层,其中的钢液完全依靠母液的铸渗,在整个复合层中钢液的铸渗能力由内到外逐渐减弱,
16、质量梯度较大,所以自生 TiC 颗粒尺寸的变化也较大。两种体系得到的 TiC 颗粒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异,究其原因,是因为预制块中钢粉在复合层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稀释剂的作用。有研究指出 8,随着稀释剂(为钢粉)含量的增加,SHS 反应生成的颗粒相尺寸随之减小,而且都呈球状。Ti-C 体系制备表面复合材料时,反应体系中没有钢粉的参与,整个体系的反应温度高,停留在液态的时间长,Ti 能充分扩散,有利于 TiC 的充分生长。相反,在 Ti-C-20 wt%Fe2第 4 期李祖来等:TiC 颗粒增强钢基表面复合材料的组织均匀性图 1两种反应体系复合层不同区域的组织(a)Ti-C 体系距界面 0.5 m
17、m 处;(b)Ti-C-20 wt%Fe 体系距界面 0.5 mm 处;(c)Ti-C 体系距界面 1.5 mm 处;(d)Ti-C-20 wt%Fe 体系距界面 1.5 mm 处;(e)Ti-C 体系距界面 2.5 mm 处;(f)Ti-C-20 wt%Fe 体系距界面 2.5 mm 处;(g)Ti-C 体系距界面 3.5 mm 处;(h)Ti-C-20 wt%Fe 体系距界面 3.5 mm 处Fig.1Microstructure of different regions in the composite layer for two reaction systems(a)0.5 mm fr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TiC 颗粒 增强 表面 复合材料 组织 均匀 中国 粉体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