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完全信息的价格歧视研究_陈咸奖.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基于不完全信息的价格歧视研究_陈咸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不完全信息的价格歧视研究_陈咸奖.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收稿日期】2 0 0 5-0 9-1 4【作者简介】陈咸奖(1 9 7 0-),安徽含山人,经济学硕士,安徽工业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组织、博弈论。基于不完全信息的价格歧视研究陈咸奖(安徽工业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马鞍山2 4 3 0 0 2)【摘要】价格歧视理论研究存在一些不完善或缺陷,文章重新界定了价格歧视的概念,深化了对价格歧视实施的前提条件的认识。重点分析了不完全信息对价格歧视的影响,并基于不完全信息考察了现实中的价格歧视策略,指明了价格歧视理论研究的未来方向与工具。【关 键 词】价格歧视;市场力量;不完全信息;博弈【中图分类号】F 7 1 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1 0 0 4-2 7 6 8(2 0 0 7)0 1-0 0 5 8-0 2生产力研究N o.1.2 0 0 7专 题 研 究+生产力研究,N o.1.2 0 0 7专 题 研 究现实的市场中,通常买者与卖者不可能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即具有不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通常也意味着博弈方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不完全信息的存在使厂商实施价格歧视的条件发生变化,并最终影响厂商关于是否、如何实行价格歧视等的决策。本文主要分析不完全信息对价格歧视的影响,以推动和丰富基于不完全信息的价格歧视研究。一、价格歧视的内涵与主要类型(一)价格歧视的内涵价格歧视的概念有很多种表述,不同的学者看法也并不完全
3、一致,要准确定义价格歧视并不容易,正如泰勒尔在所著 产业组织理论 一书中的表述:“要想出一个让人满意的价格歧视定义非常不容易,粗略地说,当两个单位的同种商品对同一消费者和不同消费者售价不同,我们就可以说生产者实行了价格歧视”。为了研究的方便,笔者给出价格歧视的定义如下:价格歧视是指一家厂商出售同一商品时,对不同消费者或对同一消费者不同购买数量或不同购买顺序,收取不同的价格,且价格差别并不反映产品质量和成本的差别。理解这一定义应该把握如下三点:其一,价格歧视的实施者必须是同一卖者,同一商品不同卖主索取不同价格称为价格分散;其二,必须是同一产品;其三,索取不同的价格并不反映产品质量和成本的差别。(
4、二)价格歧视的类型庇古(P i g o u,1 9 6 3)将价格歧视主要区分为三种不同类型:(1)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以买者愿意为每一单位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向买者销售每一单位的商品。一级价格歧视也被称为完全价格歧视。(2)二级价格歧视,一般是指垄断厂商对同种产品的不同数量或不同“数量段”制定不同的价格,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自选。(3)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在销售同一种商品时,把消费者分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分别收取不同的价格,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群构成不同的市场。三级价格歧视要求在需求价格弹性小的市场上提高价格,在需求价格弹性大的市场上降低价格。二、实施价格歧视的前提条件现实生活中,价
5、格歧视的现象常见,可以说每一个消费者都遭遇过价格歧视。例如打电话,一天的不同时段的价格差异很大,乘车有零票和月票的区别,旅游景点门票价格有淡季与旺季之分。我们的问题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承受价格歧视,如此不公平的行为为何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一般来说,厂商成功地实施价格歧视至少应该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厂商具有一定的市场力量。即厂商有能力将价格定在边际成本以上(不完全竞争),也就是说企业面对的是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厂商提价时并不丧失所有的消费者。具有市场力量并不等于市场必须完全垄断,而是有垄断力量即可。当产品具有特色时就有垄断力量,如公园之间差异非常大,相互之间就不能完全
6、替代。第二,需求曲线显性。即要求厂商能够确切地了解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对消费者意愿价格有完全的信息,厂商具有充分的信息才能根据消费品的不同意愿价格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一般而言,意愿价格高低也有一定规律,收入高的消费者较收入低的消费者意愿价格高,如小镇的医生看病,往往对富人索要高价,对穷人索要低价。男人比女人意愿价格高,先生们买菜常常缺斤少两、质次价高。第三,厂商要有能力限制顾客之间的转卖套利行为。即厂商能够成功地分离市场,以低价购买商品的消费者没有可能再以高价卖出。若存在中间套利者,则价格歧视策略便会失灵。中间套利者存在的前提是顾客了解价格歧视的相关信息,如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以低价获得
7、商品?哪些顾客被索取了高价?如果顾客对这些信息一无所知,则根本不会有转卖套利行为。可见,造成顾客的信息不对称(不完全)是厂商防止转卖的重要思路与可行措施之一。另外,如何防止转卖,丹尼斯卡尔顿在现代产业组织 中也提出了许多措施,如:(1)服务;(2)担保;(3)掺杂;(4)高额交易费用;(5)合约补救。总之,只有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条件,价格歧视才能成功。三、不完全信息对价格歧视的影响分析根据前面对价格歧视的内涵、类型与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的分析,我们发现除了厂商必须具有一定的市场力量外,信息在价格歧视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首先,以上分析表明,造成顾客的信息不对称(不完全)是厂商防止转卖的重要思路与可行
8、措施之一。当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难以充分了解,而卖者所掌握的产品价格的信息比消费者多时,可能导致在原本可以形成竞争价格的领域出现垄断价格。即消费者信息有限会导致较高的价格。因此,厂商可以通过制造信息混杂来获得利益,因为这可以使消费者的信息减少。而获取信息的搜寻成本妨碍了消费者购买低价商品,有利于厂商价格歧视策略的成功实施。其次,因为需求曲线显性在实践中不可能,它是买卖双方在讨价还价中逐渐显露出来的,是双方博弈的结果。现在我们来进一步分析。首先,我们从厂商角度分析。理论分析表明,厂商可无成本实行价格歧视时,一般会导致利润增加,这一利润增加量我们称之为价格歧视的潜在利润。但是,厂商无论是实行一级、二
9、级还是三级价格歧视,都必须具有一些必要信息,如实行一级价格歧视时,厂商需要知道买者愿意为每一单位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如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时,厂商需要了解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以及知道应该向谁索取高价,向谁索取相对的低价;即使对二级价格歧视,厂商也必须知道人群中的需求分布。一级和三级价格歧视都是直接对人的,要求垄断者能够区别不同的消费者。现实中,通常对厂商来说,与消费者有关的商品需求信息是不完全的,即厂商存在不完全信息。通常,厂商只知道消费者具有不同的需求偏好,但不能确定谁属于哪一类,不知道每一位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的最高支付意愿。不完全信息通常也意味着博弈方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与生产者
10、永远是一对不可协调的矛盾。消费者总是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希望以尽可能低的价格买到一定质和量的水平,而生产者总想让消费者尽可能多地从口袋里掏出钱来,但它又不能用市场之外的非法律手段侵害消费者权益。因此,厂商不可能或不可能无成本地获得实行价格歧视所必须的信息,也即不可能无成本地实行价格歧视。现实中,厂商可能采取某些行动来获取相关信息,如对每一个顾客讨价还价,并通过讨价还价判断每位顾客的购买意愿,从而收取不同的价格。当厂商不可能无成本地获得实行价格歧视所必须的信息,什么情况下厂商会实施价格歧视呢?当获取相关信息并实施价格歧视的成本超过实施价格歧视的潜在利润时,厂商无动力实施价格歧视。而当获取相
11、关信息并实施价格歧视的成本低于实施价格歧视的潜在利润时,厂商才有动力实施价格歧视。可见,获取消费者意愿价格等相关信息并实施价格歧视的成本,以及实施价格歧视的潜在利润是现实中厂商进行价格歧视相关决策的重要参考变量。实践表明,一般来说,获取每一位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的最高意愿支付价格的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或成本非常高,所以一级价格歧视在现实中非常罕见。当然,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结合博弈论的机制设计理论与显示原理等最新成果,获取这方面信息的成本是有望大幅下降的。三级价格歧视,厂商需要获取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的信息,获取该信息的成本一般要远低于获取每一位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的最高意愿支付价格信息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不完全 信息 价格 歧视 研究 陈咸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