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空气过滤器标准20100817.pdf
《高效空气过滤器标准2010081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空气过滤器标准20100817.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高效空气过滤器G B 1 3 5 5 4 一 9 2H i g h e f f i c i e n c y p a r t i c u l a t e a i r f i l t e r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效空气过滤器(以下简称过滤器)的分类、技术要求、质量检验以及产品标志、包装、运输、存放等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常温、常湿条件下送风与排风净化系统和设备用的过滤器。2 引用标准G B 1 9 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 B 3 8 8 0 铝及铝合金板材G B 6 1 6 5 高效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透过率和阻力G B 8 6 2 4 建筑材
2、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 B 1 2 2 1 8 一般通风用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3.199.器。术语 高效空气过滤器 由滤芯、框架和密封垫组成,按G B 6 1 6 5 规定的方法检验,其透过率不高于0.J Y O(即效率不低于9 0 0)或对粒径等于大于0.l u m微粒的计数透过率不高于0.0 0 1(即效率不低于9 9.9 9 9%)的过滤3.2 有分隔板过滤器 其滤芯是按所需深度将滤料往返折叠制成,在被折叠的滤料之间靠波纹状分隔板支撑着,形成空气通道的过滤器。3.3 无分隔板过滤器 其滤芯是按所需深度将滤料往返折叠制成,但在被折叠的滤料之间是用纸带(或线、线状粘结剂或其他支撑物)支撑着,
3、形成空气通道的过滤器。3.4 效率 指过滤器捕集气溶胶微粒的能力,它与透过率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E 1一 K式中:E 过滤器的过滤效率,;K过滤器的透过率,。3.5 多分散 D O P气溶胶 D O P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醋C C 6 H6(0 0 0 C B H)2 的英文缩写,其比重为0.9 8 6 g/c m3。多分散D O P气溶胶是在常温下用压力为1 2 0 -1 8 0 k P a的压缩空气,经由D O P发生器发生的。其质量平均直径约为0.5 j m,折射率为1.4 8 5 3,接近于大气尘的平均折射率。国家技术监督局 1 9 9 2 一 0 7 一 1 4 批准1 9 9 3 一
4、0 3 一 0 1 实施G B 1 3 5 5 4 一 9 23.6 额定风量 在本标准规定的过滤器外形尺寸下,按一定的滤速乘以有效过滤面积,所得的积取整数后的风量,4 分类4.1 按结构分类 按过滤器滤芯结构分为有分隔板过滤器和无分隔板过滤器两类。4.2 按性能分类 按过滤器过滤效率和阻力性能分为A类、B类、C类和D类四类。4.3 按耐火分级4.3.1 1 级过滤器 过滤器全部材料都是不燃性的,不燃性材料应符合G B 8 6 2 4 A级。4.3.2 2 级过滤器 过滤器滤料应为符合G B 8 6 2 4 A级的不燃性材料,分隔板、框架可用符合G B 8 6 2 4 B 2 级的可燃性材料。
5、4.3.3 3 级过滤器 过滤器全部材料可用符合G B 8 6 2 4 B 3 级的易燃性材料。4.4 型号规格4.4.1 型号规格表示方法 a 过滤器外形见外观图(图1),尺寸表示及其顺序按高(H)X宽(W)X深(D)m ma平干姗 一w (a)有分隔板结构(b)无分隔板结构 图1 高效空气过滤器外观图1-滤料;2 一分隔板;3 一框架;4 一纸带(或线、粘结剂、其他支撑物)b.型号规格表示形式如下,代号含义见表 1 oG B 1 3 5 5 4 一 9 2其他规格基本规格一 耐火级别 性能类别一 结构类别 产品名称表1号规格代号序号项目名称含义代号1产品名称高效空气过滤器G2结构类别有 分
6、隔 板结构,见4.1 条Y无 分隔 板结构,见4.1 条W3性能类别按效率、阻力 高低分四 类,见5.4.1 条和5.4.2 条A,B,C,D4耐火级别按结构 耐火程度 分三级,见4.3 条1,2,35基本规格表 2,3 中每一编号代表一种规格4,5,6,.o.96其他规格当表 2 中深度为 2 2 0 m m时S当宽度为表 2 数值 1.5 倍时Z当宽度为表 2 数值 2 倍时K 标注示例:G Y-A-3-6 表示A类有分隔板过滤器,3 级耐火,外形尺寸6 0 0 X 6 0 0 X 1 5 0 mm,额定风量 1 0 0 0 m3/h;而G Y-A-3-6 K S的“6 K S 则表示外形
7、尺寸为6 0 0 X 1 2 0 0 X 2 2 0 m m,额定风量为3 0 0 0 m 3/h a4.4.2 规格 a 有分隔板过滤器 见表2,当深度为2 2 0 mm时,其相应额定风量比表中数值增加5 0;当宽度尺寸加大5 0 或1 倍时,则其相应额定风量也比表中数值增大5 0 或1 倍。b 无分隔板过滤器 见表3,当宽度尺寸加大5 0 或1 倍时,其相应额定风量比表中数值也增大 5 0 或1 倍;但7 号和7 号以上规格的宽度尺寸不得加大。G B 1 3 5 5 4 一 9 2表 2 有分隔板过滤器规格规格代号外形尺寸,m m额定风量 m3/hHWD44 004 001 505 0 0
8、55 005 001 507 5 066 006 001 501 00 077 007 001 501 50 088 0080 01 502 00 099 009 001 502 50 0表 3 无分隔板过滤器规格规格代号外形尺寸,m m额定风量 m3/hHWD44 0 04 0 08 06 5 055 0 05 0 08 01 0 0066 0 06 0 08 01 50 077 0 07 0 08 02 0 00880 08 0 08 02 5 00990 09 0 08 03 0 005 技术要求5.1 墓本要求5.1.1 过滤器的技术条件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纸和技术
9、文件进行生产。5.1.2 外观要求 a 过滤器框架表面无明显污染物,无凹凸、疤痕、破损,涂料层无不均匀及剥落。b.滤料、分隔板无明显损伤。c 密封胶齐整无裂纹,沿滤料和分隔板浸润高度不大于5 m m,5.1.3 外形尺寸偏差的允许值如下:a 端面 边长大于5 0 0 m m的,其偏差为。、一3.2 m m;边长小于等于5 0 0 m m的,其偏差为。、一1.6 m m,b 深度 深度尺寸的偏差为1.6 mm O o c 对角线 过滤器每个端面的两对角线之差,当对角线长度大于7 0 0 mm时,其公差应小于等于4.5 m m;当对角线长度小于等于7 0 0 m m时,其偏差应小于等于2.3 m
10、m.G B 1 3 5 5 4 一 9 2 d 垂直度 框架端面与侧面应垂直,其偏差不应大于士3 0,e 平面度 过滤器端面及侧板平面度不应大于1.6 m m;两端面平行度偏差应小于等于1.6 m m,f 分隔板的偏斜度 滤芯分隔板和褶纹应垂直于框架的上下端板,其偏差应小于等于士6 m m,5.2 材料要求5.2.1 滤料 a 透过率和阻力性能应满足同类过滤器性能要求;b 抗张强度:纵向不小于0.3 0 k N/m,横向不小于0.2 0 k N/m;。1,2 级过滤器的滤料应为不燃性材料,其可燃物成分应不大于7 写;d 其他性能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e 厚度应均匀,滤料中不应含有硬块,表面不应
11、有裂纹、擦伤、针孔、色斑等。5.2.2 分隔板 a.1 级过滤器可采用铝箔等不燃性材料,铝箔应符合G B 3 3 8 0 规定。b.2,3 级过滤器可采用 1 2 0 g/m2 的胶版印刷纸或表面经浸胶处理的纸隔板以及耐温不低1 几5 0 的塑料板。5.2.3 粘接剂和密封胶 粘接剂的剪力强度和拉力强度应高于滤料强度,密封胶应保证过滤器阻力达 1 0 倍初IR.力条件 卜 i行时不开裂、不脱胶并具有弹性八级过滤器的密封胶和粘接剂应采用与明火接触后能自熄的材料。5.3 结构要求5.3.1 滤芯 有分隔板滤芯的滤料缩入分隔板的端头不小于 3 m m,滤芯分隔板缩入框架端面约 5 m m。分隔板应平
12、行于框架中心线,分隔板与中心线倾斜偏差不大于6 m m,且不得发生突变性偏差。无分隔板滤芯的滤料和支撑物不得超出框架,所有支撑物都应成一直线,该直线应平行于框架的上下 端板,偏离平行线最大不超过 6 mm,5.3.2 框架5.3.2.1 框架的四个角和拼接处不得松动,粘结剂和密封垫不应开裂,滤料在框架中不应松动和变形、当过滤器边长(高度或宽度)小于等于5 0 0 m m时,框架边宽宜为1 5 m m;当边长超过5 0 0 m m时,框架边宽应为2 0 m m,5.3-2.2 框架应具有足够的刚性和整体稳定性。框架材料采用钢板:过滤器边长(高度或宽度)小于等于5 0 0 m m时,框架板厚度不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效 空气 过滤器 标准 2010081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