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2011).pdf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201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2011).pdf(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协会 2011 年年 7 月月 前前 言言 一、编制背景一、编制背景 医院建筑作为医院功能实现的基础与保障,是建立“绿色医院”整体评价体系的起始点和切入点。为全面深入推动“绿色医院”建设工作的开展,中国医院协会组织力量编制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先后于 2009 年 12 月在深圳、2010年 4 月在北京、2010 年 6 月在广州组织召开了关于“绿色医院”评价标准的研讨会,听取了部分医院领导和国内外专家对建设“绿色医院”的建议,在广泛研讨、凝聚共识的基础上拟定了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编制的框架。绿色医院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
2、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合理规划、精心设计、确保功能、遵守流程;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安全、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医院建筑。绿色医院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医院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医院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及国内各级政府普遍重视绿色医院的研究,世界卫生组织和许多国家都在绿色医院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由于世界各国和国内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环境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医院建筑的研究与标准制定也存在差异。中国医院协会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科学合理规划、保障安全、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推动“绿色医院
3、建筑”,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虽然突出了医院特点的“绿色医院建筑”与通常的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在提法有所不同,但内涵相通,具有一致性,是专为医院确定的、具有医院特点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建筑的理念。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资源消耗增长速度惊人,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文化习俗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 400 多亿平方米,预计到 2020 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 300 亿平方米,因此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且十分迫切的任务,医院建筑也是如此
4、。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医院建筑评价体系,对推动医疗事业可持续发展,积极引导和大力发展绿色医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编制原则二、编制原则 建立在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基础之上,突出医院与一般公共建筑的不同点,在满足医院建筑功能需求和特殊要求的同时,实现绿色建筑的基本目标和要求。也就是说,第一,要与现有的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相衔接、相呼应;第二,要突出标准对医院特点的针对性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可操作性,以便于指导医院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应用。主要编制原则包括: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2、重点突出医院的特殊性,贯彻科学、合理地实现安全与四节一环保。3、体现过程控制
5、。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5、系统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三、编制情况三、编制情况 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200563 号的要求,由中国医院协会医院建筑系统研究分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解放军总后勤部建筑设计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地坛医院、北京市医院建筑协会、上海市建筑学会、山西大医院、太原市卫生局、北京北方天宇建筑装饰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睿勤医院建设顾问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洲际资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五洲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编制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借鉴国外同类标准,进行了专题分析研究
6、,召开了专家研讨会,经反复讨论、修改,最终形成了标准。四、标准简介四、标准简介 标准用于评价医院建筑。标准包括以下八章,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规划、5 建筑、6 设备及系统、7 环境与环境保护、8 运行管理。各指标中的具体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类。其中,控制项为评为绿色医院建筑的必备条款;优选项主要指实现难度较大、指标要求较高的项目。对同一对象,可根据需要和可能分别提出对应于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指标要求。绿色医院建筑的必备条件为全部满足标准中控制项要求。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绿色医院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对医院建筑,原则上以单位为对象进行评价,在其投入使用一年
7、后开始进行。本标准附录为资料性附录。五、编制单位及主要编写人名单五、编制单位及主要编写人名单 主编单位:主编单位:中国医院协会医院建筑系统研究分会 参编单位: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总后勤部建筑设计院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医院建筑协会 上海市建筑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医院 北京地坛医院 山西大医院 北京北方天宇建筑装饰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睿勤医院建设顾问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洲际资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五洲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顾顾 问问:曹荣桂 主主 编:编:徐 伟 副副
8、主主 编:编:于 冬 王铁林 杨海宇 主主 审:审:秦佑国 副副 主主 审:审:李月东 王树峰 谷 建 编编 委:委:孙福礼 杨炳生 孙 宁 曹国庆 辛衍涛 欧阳东 陈 琪 辛春华 王宇虹 王冠军 谢思桃 孔红彬 吕晋栋 曹 海 谢田海 董永青 袁闪闪 郝晓赛 陈 曦 张顿杰 汪 进 姚佳丽 初 冬 1 目 次 1 总 则.12 术 语.23 基 本 规 定.33.1 基本要求.33.2 评价与等级划分.34 规 划.55 建 筑.76 设 备 及 系 统.97 环 境 与 环 境 保 护.117.1 室内环境质量.117.2 室外环境保护.128 运 行 管 理.14本标准用词说明.16附:
9、条文说明.17 1 1 总 则 1.0.1 为贯彻执行国家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规范全国绿色医院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用于评价医院新建、改扩建过程中的建筑和基础设施。1.0.3 绿色医院的建设与建筑评价应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并正确处理其作为城市生命线、确保人的生命安全与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合理规划、精心设计、确保功能、遵守流程、安全配置各类设施、采取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相关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安全高效的使用空间,使之与自然和谐共生,满足医疗功能与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1.0.4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应符合国
10、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标准,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 2 术 语 2.0.1 绿色医院建筑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医院建筑。2.0.2 绿色医院建筑环境 绿色医院建筑环境是指以患者、医务人员及探视者需求为服务目标,由绿色医院建筑室内外空间共同营造的声、光、电磁、热、空气质量、水体、土壤等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2.0.3 可再生能源 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2.0.4 非传统水源 指不同于传统市政供水
11、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和海水等。3 3 基 本 规 定 3.1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3.1.1 本标准着重评价与绿色医院建筑性能有关的内容,实施本标准时,尚应符合经国家批准或备案的有关标准。3.1.2 应以安全、合理、节约、适用、高效的原则评价医院建筑。3.1.3 绿色医院建筑应对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与运行管理进行全过程控制。3.1.4 绿色医院建筑应选用质量合格并满足使用要求的材料和产品,禁止使用国家或地方管理部门禁止、淘汰和限制的材料和产品。3.2 评价与等级划分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 1 规划、2 建筑、3 设备及系统、4 环境与环境保护、5 运行管理
12、共五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3.2.2 进行绿色医院建筑评价,应先评审是否满足控制项的要求。参评的控制项全部满足要求。3.2.3 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等级划分按表3.2.3 确定。表 3.2.3 划分绿色医院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 一般项数(共 35 项)等级 规划(共 6 项)建筑(共 6 项)设备及系统(共 10项)环境与 环境保护(共 7 项)运行管理(共 6 项)优选项数(共 33 项)2 2 3 2 2 3 3 5 4 3 10 4 4 7 5 4 22 4 3.2.4 对一般项、优选项,逐条进行达标通过判定,判定结果分为通过、不通过、
13、不参评三种。对有多项要求的条款,各项要求均满足时方能评为通过。3.2.5 当本标准中某条文不适应建筑所在地区、气候、建筑类型、医院功能及建设规模等条件时,该条文可不作为参评项,参评的总项数相应减少,等级划分时对项数的要求可按原比例调整确定。3.2.6 绿色医院建筑的评价原则上以完整的医院全部建筑为对象。3.2.7 对医院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和运行两个阶段,设计阶段在施工图完成后评价,运行阶段的评价在运行一年并达到设计规模后进行。3.2.8 处于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医院建筑,可比照本标准对其规划设计进行评价,参评项数调整同 3.2.5 条调整确定方法。5 4 规 划 控制项 4.0.1 医院
14、建设策划阶段应具有明确的医疗功能需求指标。4.0.2 医院建筑设计前应编制详尽、清晰的设计任务,应明确表达拟建医院建筑的医疗功能量化需求,提供需求平衡的面积分配比例。4.0.3 医院内所有建筑物的建设均需依据医院总体规划进行。在生命周期内,规划具有适应未来变化和发展的灵活性。预先设定合理的场地开发容量和强度(包括预留用地的规模)。4.0.4 医院的总体规划设计要最大限度地使用被动策略来减少对化石燃料能源的需求。合理选择建筑的主朝向,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季有利于自然通风。建筑采光通风设计、建筑与地理环境的有机结合等需采取相应措施。传染病院、医院传染科病房、焚烧炉等应
15、考虑城市常年主导风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设置足够的防护距离。如用地无法相互避让,应在适当的防护距离处设置绿化隔离带。4.0.5 建筑场地选址无地质灾害、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严重电磁辐射危害及有害物质和引发火灾与爆炸等的危险源。4.0.6 场地选择以利用现有城市基础设施、利用已开发土地为前提,尽量避免使用未开发土地和占用农田。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维持场地内有价值的原生态和地形地貌或建后予以恢复。4.0.7 医疗设施应保护和改善现场既有的自然环境,从而为病人、医护工作者以及探访者提供健康的环境。4.0.8 施工过程中制定并
16、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各种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医院改扩建项目制定施工期医院运营方案并评估施工期影响。一般项 4.0.9 医院主要建筑体形系数符合国家批准或备案的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规6 定。4.0.10 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 的规定。病房楼、宿舍等居住类用房不宜紧邻城市主干道,如条件不许可,应增加隔声措施。4.0.11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在寒冷和严寒的多风地区,医院主要患者出入口宜考虑设置遮风候车设施;在夏热冬暖和夏热冬冷地区,医院主要患者出入口宜考虑设置遮阳候车设施。4.0.12
17、避免建筑物周边大面积铺装硬地。未被设备占用的平屋顶,铺设绿化屋面或使用高反射率材料屋面至少占到可计算屋面面积的 50%。坡屋面应设置屋面下的通风层或高反射率屋面材料。4.0.13 绿化物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且采用包含乔、灌木、草相复合的绿化。4.0.14 医院应合理选址,尽量减少工作人员和患者的交通需求。场地交通组织合理,在主要建筑入口和公共交通站点之间修建人行通道。优选项 4.0.15 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对已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4.0.16 有条件地利用保持了原使用性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并纳入规划项目。4.0.17 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大于等于
18、40%。4.0.18 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医院建筑的急救部出入口,采取急救车入室设计。4.0.19 有事先划定的场地,必要时供搭建临时医疗场所使用。4.0.20 改扩建医院总体规划时,应保证拟拆除的建筑物主体结构已达建筑耐久年限后方可考虑拆除。7 5 建 筑 控制项 5.0.1 医院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要严格执行医院建筑安全的国家标准。5.0.2 围护结构(外墙、外门窗、屋顶)热工性能满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5.0.3 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第 5 章的规定,手术室、ICU 等特殊区域可不满足第 5.3.26 的规定。5.0.4 不对周
19、边城市环境及建筑产生光污染(包括白天和夜晚)。5.0.5 不对周边环境及建筑物产生噪声、废气、废水污染,应做到高空排放和有效遮挡。5.0.6 不对周边建筑及病房楼产生日照遮挡,应满足国家及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的日照设计标准。5.0.7 医院建筑特别是病房楼与周边的建筑物之间不能产生视线干扰,其间距应大于等于 20 米。5.0.8 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满足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0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查限量GB 6566 的要求。5.0.9 应按国家相关规定设置合理建筑空间以集中接收、回收或安全处置危险材料,如医疗垃圾、致病传染性物质、有毒物质、放射性物质等;放射性诊区的建筑设计应有辐
20、射线的安全使用和防护。一般项 5.0.10 医院建筑应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至少 20%的建筑面积应安排在地下建造,减少开发覆盖面积。5.0.11 医院设计中体现人性化设计因素并适当增加休闲等候空间。建立与自然界联系的休息空间,至少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 5为病人、访者和工作人员提供和自然环境直接联系的休憩场所。5.0.12 医院建筑室内空间应有系统的安全措施,防止和避免出现人员的伤害。8 5.0.13 医院建筑室内装修材料的选择要求达到坚固、结实、耐用。医院建筑内隔墙面材、门垭口、门和墙柱阳角的面材可抵抗水平冲击的破坏。墙面材应使用具有耐久性、耐擦洗性、耐消毒性和抗菌性面材。5.0.14 应采取措施
21、防止建筑的非结构部分对安全的影响。避免因自然灾害和其它突发事件的破坏造成功能失灵、人员伤害、通道阻塞。5.0.15 病房室内及走廊采用弹性地板降噪或具有其他降噪措施。优选项 5.0.16 医院建筑至少 70%以上车辆应停放在地下或机械停车。5.0.17 采用屋顶绿化、植物遮阳等生态手段降低建筑能耗。5.0.18 医院建筑的外围护墙体应做到经久耐用,寿命周期大于等于 25 年。其外饰面材料提倡使用循环材料。采用耐久性好、抗腐蚀性强的建材和构件,考虑材料与建筑使用寿命的匹配性。5.0.19 医院建筑采用框架结构体系,满足功能上的发展变化。5.0.20 医院建筑选用钢结构。9 6 设 备 及 系 统
22、 控制项 6.0.1 除手术室等特殊区域外,不采用空气电加热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调系统的热源。6.0.2 建筑用能设备应满足国家规定的能效限定值,变电设备应满足国家规定的损耗限定值。6.0.3 建筑设备及系统应满足国家、地方和有关部门关于安全的法规、标准和规定。6.0.4 对医院建筑内的设施设备及悬挂物采取固定措施,特别要对急诊室、监护病房、手术室等关键区域中与建筑连接的无影灯、吊塔、影像设备、抢救设备和生命支持设备进行重点防护。6.0.5 医用气体系统应根据医疗流程的不同选择建造,其安全性应符合国家医用气体工程建设规范的要求。6.0.6 除特殊场所外,照明功率密度值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
23、标准GB 50034 中的有关规定。6.0.7 自备给水水源选取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经处理后应符合国家饮用水水源标准。6.0.8 医疗用水系统应符合工艺要求,满足国家和有关部门标准或规定。一般项 6.0.9 建筑供电、供水、供气、供热、供冷应按用途和区域进行分项计量。6.0.10 建筑设备选择应适合设计负荷和部分负荷运行需要,并通过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对设备及其系统进行一般性的节能运行调节。6.0.11 按照国家标准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9577,使用能效至少达到 2 级的电制冷空调冷水机组,按照国家标准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9576,使用能效至少达到
24、3 级的单元式空调机。6.0.12 设置完善的蒸汽凝结水回收利用系统,对可回收的凝结水回水率达到75%以上。10 6.0.13 采暖通风空调系统竣工验收前应进行风、水系统平衡调试和设备调试,并有正式调试检测报告,性能参数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6.0.14 10/0.4kV 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不高于国标规定的能效限定值,且变配电室内设置功率因数自动补偿装置和功率因数表,功率因数补偿值应满足国家相关规定或当地供电部门要求。6.0.15 变配电所位于负荷中心附近。6.0.16 采用节水器具,以节约水资源。采用水质分级供水,保证各类用水水源水质。6.0.17 在满足医疗流程和功能的前提下,分区域
25、、分时间段实行有效的人工照明控制。6.0.18 设置信息化系统,实现医疗数据网络传输。优选项 6.0.19 所采用的节能和节水等技术,实施前均已经过寿命周期技术分析评价,判断为合理使用。6.0.20 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根据需求调节人工光源。按建筑面积计算,该系统的使用率不低于 30%。采用高效节能的光源、灯具和电器附件。6.0.21 采用有利于院内物流细分的技术手段和设备系统。6.0.22 水资源缺乏地区,合理利用雨水回收系统进行绿化灌溉。6.0.23 采用可再生能源热利用的设备系统,并且利用量不低于全部生活热水用热量 10%或全部采暖、空调能耗的 5%。6.0.24 有条件的地区利用室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绿色 医院 建筑 评价 标准 20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