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尺度钢纤维混杂增强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pdf
《不同尺度钢纤维混杂增强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尺度钢纤维混杂增强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http:/ 不同尺度钢纤维混杂增强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不同尺度钢纤维混杂增强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1李淑进 吴科如同济大学 混凝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092)email: 摘摘 要:要:研究了用微细钢棉纤维以及中等直径钢纤维混杂增强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纤维体积分数一定的情况下,混杂纤维体系对于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的改善作用优于单一直径纤维,不同尺度的纤维混杂对于提高水泥基材料的抗折强度和断裂韧性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胶集比是影响混杂纤维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S/B 越大,最优纤维混杂体系中所需中等直径钢纤维的体积分数也应越大。两种不同直径的钢纤维混杂对于提高水
2、泥基复合材料的断裂能及断裂韧性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关键词:关键词:纤维尺度;混杂效应;水泥基材料;集胶比;力学性能 1引言 1引言 混凝土是当今建筑工程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然而,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普通混凝土结构还存在自重大、耐久性差以及加固费用高等方面的问题。为了全面提高工程结构的质量和施工工艺,研究新型、高性能的水泥基材料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纤维增强是提高水泥基材料韧性的最有效措施,目前多数研究工作都是基于采用单一尺度纤维增强的情况1。水泥基材料具有多层次性的特征,应掺入不同尺度的纤维与基体各结构层次相匹配2,从而达到从整体上优化纤维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的目的。混
3、杂纤维水泥基材料是在优化的基体中掺入不同品质和不同尺度的纤维,在不同层次上对水泥基体进行强化、韧化3。其目的是同时利用各种纤维的材料特性以及不同尺度纤维之间的协同增强作用4,5。通过纤维混杂的方式,用中等和较大直径的纤维代替部分微细纤维,不仅可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而且因纤维总体积分数较低,拌合物的工作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可以说,它是对传统的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变革6,7。本文采用两种不同直径的钢纤维钢棉纤维和中等直径钢纤维混杂增强水泥基材料。通过常规抗折强度试验和三点弯曲试验,研究了纤维单一直径纤维和不同直径纤维混杂对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为探索新型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开辟
4、了一条新的途径。2原材料与试验 2原材料与试验 2.1 原材料及配合比 2.1 原材料及配合比 本试验所用胶凝材料为水泥与硅粉(质量比1:0.11)的混合物。水泥(C)采用宁国海螺牌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各项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微硅粉(Si)的比表面积为20m2/g,平均粒径为0.1-0.2m。集料(S)采用细度模数为2.8的中砂,表观密度为2.56g/cm3。通过掺高效减水剂(FDN)调整拌和物的流动性。拌合用水(W)为自来水。本文采用两种长径比基本相同而直径不同的钢纤维:长度为3.5mm,等效直径为50m的钢棉纤维(SF1);以及长度为13mm,直径为0.2mm的微钢纤维(SF2)
5、。各种纤维的物理性能指标见表1。1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20004020)-1-http:/ 表1 钢纤维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纤维种类 密度(g/cm3)直径(m)长度(mm)长径比 抗拉强度(MPa)弹性模量(GPa)SF17.8 50 3.5 70 850 210 SF27.8 200 13 65 1000 210 表2 试验配合比 编号 C Si W S SF1SF2C0.5-1 1.5-C0.5-2 1.0 0.5 C0.5-3 0.75 0.75 C0.5-4 0.5 1.0 C0.5-5 0.3 1.2 C0.5-6 0.9 0.1 0.35 0.5-1.5
6、 C1.0-1 1.5-C1.0-2 1.0 0.5 C1.0-3 0.75 0.75 C1.0-4 0.5 1.0 C1.0-5 0.3 1.2 C1.0-6 0.9 0.1 0.35 1.0-1.5 C1.5-1 1.5-C1.5-2 1.0 0.5 C1.5-3 0.75 0.75 C1.5-4 0.5 1.0 C1.5-5 0.3 1.2 C1.5-6 0.9 0.1 0.35 1.5-1.5 C2.5-1 1.5-C2.5-2 1.0 0.5 C2.5-3 0.75 0.75 C2.5-4 0.5 1.0 C2.5-5 0.3 1.2 C2.5-6 0.9 0.1 0.35 2.5-
7、1.5 注:表中水泥、硅粉、水和砂的数值为原材料质量比,纤维的数值为纤维的体积分数。本研究方案采用集胶比(砂胶质量比)分别为0.5、1.0、2.0和2.5等4组配合比基准配合比。掺单一直径钢纤维的体积分数为1.5,将两种不同直径纤维混杂体系视为用粗纤维代替同等体积分数的微细纤维,而保持纤维的总体积分数为1.5,可分为4种纤维混杂的情况,具体试验配合比列于表2中。2.2 试件制作及试验方法 2.2 试件制作及试验方法 所有试件均采用机械搅拌、振动成型,制作尺寸为 40mm40mm100mm 的试件。先将试件放入标准养护箱养护 24h,脱模后放入养护池养护 28d。抗折强度采用 DKZ500 型电
8、动抗折试验机进行测量,结果取 3 个试件的平均值。弯曲韧性试验亦采用同等尺寸的试件,-2-http:/ 试验前两天将试件从养护池取出,按试验要求用切割机在试件的跨中切口。试件的韧带高度为 20mm,切口宽度为 2 mm。采用三点弯曲加载法研究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的断裂性能。使用的加载设备为AG-25TA 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加载模式采用等应变控制。参照 ASTM C1018 的试验标准,加载速率保持为 0.02mm/min。荷载和试件跨中挠度分别通过荷载传感器和位移计测量,通过这种试验方法,最后获得了稳定的弯曲荷载-跨中挠度全曲线。3 试验结果与讨论 3 试验结果与讨论 3.1 纤维混杂水泥基材
9、料的抗折强度 3.1 纤维混杂水泥基材料的抗折强度 本文得到的纤维水泥基材料的抗折强度试验结果见图 1。67891011121314151600 01.5%0.5%1.0%0.75%0.75%1.0%0.5%1.2%0.3%1.5%0VSF1VSF2 S/B=0.5 S/B=1.0 S/B=1.5 S/B=2.5抗折强度/MPa图 1 集胶比变化与纤维混杂水泥基材料抗折强度的关系 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与基准配合比的试件相比,单一直径纤维和混杂纤维水泥基材料的抗折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集胶比分别为 0.5、1.0、1.5 和 2.5 的试件,用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的抗折强度提高的幅度分别达到了
10、9.0%19.6%,8.2%38.9%,16.0%44.1%和21.5%104.3%。当 S/B 较小(如 0.5 和 1.0)时,两种直径的纤维分别单掺及混杂对水泥基复合材料抗折强度的影响并不大。而且,用中等直径纤维代替微细纤维,水泥基材料的抗折强度还有降低的趋势,并且中等直径纤维代替微细纤维的比例越大,抗折强度降低的幅度也越大。当 S/B 较大时,情况正好与此相反,S/B 增大到 1.5 和 2.5 时,随着中等直径钢纤维代替微细钢纤维比例的提高,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随之得到显著提高。而且,随S/B不同,最大抗折强度所对应的最优纤维混杂比也不同,S/B越大,最优纤维混杂体系中所需中等直径钢纤
11、维的体积分数也越大。对于S/B为 0.5 时,单掺 1.5%微细钢纤维SF1试件的抗折强度最大。S/B等于 2.5 时,单掺 1.5%中等直径钢纤维SF2的试件抗折强度出现最大值。而对于S/B为1.0和1.5的情况,最佳的纤维混杂比(VSF1/VSF2)分别是(1.2%1/0.3%2)和(0.75%1/0.75%2)。试验结果说明,随着S/B增大,中等直径钢纤维对水泥基材料抗折强度的改善作用逐渐增强。在本文的实验条件下,当S/B大于 1.5,用中等直径钢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的抗折强度-3-http:/ 要优于微细钢纤维。已有的研究8认为,纤维的抗折增强效应与水泥基体的结构层次具有匹配性。微细纤维
12、对于水泥净浆的增强效应大于中等直径的纤维,纤维增强砂浆的情况则与此相反。不同S/B水泥基材料的结构层次存在差异性,S/B很低的水泥基材料的结构层次接近于水泥净浆,提高S/B则在复合材料中引入的集料-浆体界面数量越多,其性质与水泥净浆的差异也越大,因此,在纤维混杂体系中所需中等直径钢纤维的体积分数也相应较大。3.2 抗折强度混杂效应 3.2 抗折强度混杂效应 为了评价混杂纤维体系对水泥基材料增强与增韧作用的增益程度,我们定义了不同直径纤维混杂的混杂效应系数,计算方法为:hR)1(332211h L+=VSVSVSVSRh 式中,为纤维混杂效应系数;V为混杂纤维的总体积分数;为混杂纤维水泥基材料的
13、性能指标;为纤维单掺水泥基材料的性能指标;为混杂纤维体系中某一直径的纤维体积分数,且有hRhS iSiVVVVV=+L321。它是混杂纤维相对各种直径纤维对复合材料增益作用总和的比值。若按此式计算的混杂系数大于 1,表明不同直径的纤维混杂为正混杂效应,并且,混杂系数越大则纤维混杂对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的增益也越大。根据本文得到的抗折强度结果,按(1)式计算出了纤维混杂效应系数(见图 2)。0.50.60.70.80.91.01.11.21.31.42.51.51.00.5RhS/BSF1(1.2%)/SF2(0.3%)SF1(1.0%)/SF2(0.5%)SF1(0.75%)/SF2(0.75%
14、)SF1(0.5%)/SF2(1.0%)图 2 抗折强度纤维混杂效应系数 由图 2 中的数据可见,当 S/B 为 0.5 时,试件 C0.5-2 和 C0.5-3 的纤维混杂效应系数均大于 1,而试件 C0.5-4 和 C0.5-5 的纤维混杂效应系数小于 1。这说明,当 S/B 小于 1.0,用中等直径钢纤维取代部分微细钢纤维,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可能出现负的混杂效应。而 S/B为 2.5 时,情况正好与此相反,混杂纤维体系中中等直径钢纤维的体积分数应取较大值(不小于 0.75%)。而且,S/B 从 0.5 增大到 2.5,最大纤维混杂效应系数对应的中等直径纤维的体积分数分别为 0.3%、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不同 尺度 纤维 混杂 增强 水泥 基材 力学性能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