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盈余信息风险评估模型研究述评.pdf
《西方盈余信息风险评估模型研究述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盈余信息风险评估模型研究述评.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收稿日期2007204218修订日期2007206214基金项目本文是上海市教委课题“基于应计利润可靠性的信用评级研究”(编号:06DS075)和上海师范大学立项资助课题(编号:PW606)以及上海市教委课题“管理层舞弊的揭示机制研究”(编号:06SS0101)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王周伟(1969),男,山西闻喜人,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博士后,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学院讲师,从事公司金融、金融工程研究;邬展霞(1970),女,山西五寨人,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博士,上海电视大学金融会计系主任助理、会计专业负责人、副教授,从事盈余信息质量,审计理论研究。第22卷 第4期2007年7月审 计 与 经 济 研
2、 究AUD IT&ECONOMY RESEARCHVol.22,No.4Jul.,2007西方盈余信息风险评估模型研究述评王周伟1,邬展霞2(1.上海师范大学 金融学院,上海200072;2.上海电视大学 金融会计系,上海 200433)摘 要本文主要对盈余信息风险的评估模型进行了述评。应计质量有效地衡量了盈余信息可靠性,而盈余信息可靠性说明了盈余信息的确定性,因此,应计质量可以合理反映盈余信息风险。根据各个模型中应计分离的基本原理不同,本文把外国文献中应计质量的主要评估模型归纳为三大系列:Jones系列评估模型、DD系列评估模型及综合模型,并主要分析了各模型的建模思想和评估效果,最后对未来的
3、研究作了展望。关键词盈余信息风险;应计质量;正常应计;非正常应计中图分类号F235.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4833(2007)0420073206 盈余信息(包括水平、质量、结构、序列等)是公司金融与投资理财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信息之一,而作为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处于同一时期的不同公司或者同一家公司在不同时期的盈余信息质量都具有高低之分。这主要是由于应计会计制度融入了主观判断因素,由于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等因素造成的。作为会计信息质量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盈余信息质量的内涵与外延都应当来自于会计信息质量,即其特征也应当主要包括相关性与可靠性。其中,盈余信息的相关性就主要是指不同盈余指标与公司
4、价值之间的相关关系紧密程度,它反映了盈余信息指标在公司价值市场定价中的作用大小;而盈余信息可靠性主要是指盈余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验证性,它反映了盈余信息的确定性程度大小,也就是对盈余信息风险的大小进行了评估。而如何评估盈余信息风险是公司金融领域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西方财务与金融学者对此作了许多很有价值的研究1,2,本文对相关文献加以述评。一、盈余信息风险度量指标信息风险一般是指同投资者定价决策紧密相关的公司特征信息质量差的概率大小3,盈余信息风险就是盈余信息质量差的可能性大小,也就是盈余信息不可靠的可能性大小。盈余信息可靠性正是从反面衡量了盈余信息风险的大小,即盈余信息可靠性越高,盈余信息风险越
5、小;反之,盈余信息可靠性越低,盈余信息风险越大。在应计会计制度下,盈余是已“赚得”的收入与已发生的费用相匹配的结果,这一盈余结果与以现金流净额表示的盈余之间的差额为应计额。因此,应计质量通过应计利润与各个应计项目或现金流量与财务指标等变量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与相互匹配关系来反映盈余信息可靠性,通过指标设计,它反映了公司金融与投资决策中最为核心的收益结构,与盈余信息风险具有最为直接的联系4。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均已表明,从盈余信息可靠性的特征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盈余信息37详见王周伟、邬展霞的工作文稿:盈余信息风险度量指标研究。七个特性指标的会计信息含义与相互关系等方面综合判断,在这七个盈余信息统计
6、特性指标当中应计质量是盈余信息可靠性最为合理的衡量指标,能够最为准确地反映盈余信息风险。国外主流的应计质量评估都是基于时间序列的,即对于面板数据,应计质量的评估值为公司应计利润分离估计残差 j,t的标准差,其移动计算的时间窗一般为10年。这个标准差越大(或越小),非正常应计评估值波动性越大(或越小),则盈余应计质量越差(或越好),盈余信息可靠性也就越差(或越好),盈余信息风险越大(或越小)。即应计质量评估值与盈余信息可靠性呈负相关,与盈余信息风险正相关。二、盈余信息风险评估模型述评应计质量的评估方法可以归纳为三种:应计利润分离法、具体项目法和分布检测法。纵观大多数研究方法,无论是基于狭义的应计
7、还是广义的应计,应计质量的分离法评估都是先分离出正常应计和非正常应计,然后,用非正常应计的不同数学计算式来评估应计质量,如标准差、绝对值、倒数。这里,之所以采用不同的计算式,更多的是出于经济意义,或者是数据条件的考虑。因此,对于应计质量评估的研究核心在于对应计分离方法的研究。根据各个模型中应计分离的基本原理不同,本文把外国文献中应计质量的主要评估模型归纳为三大系列:Jones系列评估模型、DD系列评估模型及综合模型。其中,Jones系列评估模型着重于操控应计的会计项目的研究,DD系列评估模型着眼于应计利润与现金流的整体匹配,而综合模型则把Jones系列评估模型和DD系列评估模型融合在一起。(一
8、)Jones系列评估模型最早的研究是从Jones系列评估模型开始的。Jones系列评估模型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形成应计的会计项目金额的变动,来揭示形成应计过程中的操控行为。这类研究已经注意到了销售收入、厂房、设备以及固定资产的影响。这个系列模型主要包括截面的基本Jones模型、修正的截面Jones模型、KS模型与KLW模型等。1.横截面的基本Jones模型应计的概念是由Healy在1985年提出的,他用狭义应计概念衡量操控性应计,并以应计额来反映盈余质量。通过对处于美国贸易救济中的公司进行调查,Jones认识到为了获取救济,公司可能实施一些调低报告净收益的行为,比如可能通过操控
9、性应计项目,夸大折旧和摊销费用,虚增产品质量保证、意外事故及回扣所形成的负债,也可能会计提大量的坏账及存货准备金来操控盈余。所以,Jones开始探讨对非操控性应计的分离。确定公司的应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用净利润扣减经营现金流量。应计项目通常定义为公司1年内所有记录的非现金流量经营事项的净成果。因此,应收账款及其变动同存货的变动额一样,都是应计项目,折旧费用作为年度内摊销的财产、厂房及设备成本,是一种负应计项目。另一种是等价法,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得出年度非现金营运资本的变动,再加上折旧费用就得出应计项目总额。在分离操控性与非操控性应计项目时,非操控性应计项目与公司的经营活动有关。例如,如果一个
10、公司受到外来竞争的影响,它的应收款项可能就会降低,同时它不得不延迟流动负债的偿还并且注销掉大量流动性差的存货。这些都属于负应计项目,但不能把它们看作是操控性的项目。Jones利用等价法确定了总应计,然后,从各个样本公司中推算出了回归模型,其中,考虑了基于经营活动收入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之类的非操控性应计和基于财产、厂房和设备等固定资产折旧之类的非操控性应计。由此可见,Jones也是使用狭义应计对不动产、厂房和设备以及销售收入变动额的回归方程的残差即非正常应计来反映盈余被操控的程度。针对美国市场的实证研究表明,截面Jones模型以及修正的截面Jones模型比时间序列模型更能有效地揭示公司的盈余管
11、理,也优于Deangelo模型、Healy模型和行业模型。因此,这种衡量盈余被操控程度的方法被广泛地运用到盈余管理研究中。然而,基本Jones模型在研究使用中受到多方的批评,如公式中应当包含常数项,因为,它可以增加对异方差问题的控制。而其最不合理的是该模型假设所有的销售都是信贷销售,都会受到操控的影响。因此,对Jones模型的这一缺陷进行了改进,形成了修正的Jones模型。2.修正的横截面Jones模型1995年,针对基本Jones模型的局限性,Dechow等对其进行了改进,得到了修正的横截面Jones模47型,又称作调整Jones模型。这一模型对上述主营业务收入变量作了进一步细化,认为应收账
12、款的变动更能准确描述盈余管理,于是调整Jones模型对主营业务收入项目进行了修正。用经过应收账款调整之后的销售收入增量代替原来Jones模型中的销售收入增量,但仍以回归方程的残差表示盈余的质量。3.KS模型在对各应计利润项目与主营业务收入、成本费用以及固定资产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Kang和Sivarama krishnan于1995年提出了时间序列模型(简称为KS模型)。KS模型进一步假设每个公司在当期和上一期间,其销售收入与应收款项、成本费用与存货及应付款项、折旧摊销与固定资产之间的比率保持稳定。这样,公司的应计利润就主要由销售收入、成本费用和固定资产来决定。实证研究表明,这一基于工具变
13、量法建立的盈余管理模型比时间序列的Jones模型以及修正的横截面Jones模型更能降低各种错误。由于时间序列模型在中国股票市场还不适用,夏立军等人将其调整为截面模型5,并将其内在假设变为:在同一行业内,不同公司具有类似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和应付账款周转率,并加入主导变量长期投资,以反映投资收益项目对应计利润的影响。4.KLW模型Kothari、Leone和Wasley于2005年提出了与公司经营业绩相匹配的操控性应计计量模型(Perform2ance2Matched Discretionary Accrual Measures,简称为KLW模型)。其建模思想体现为:Jones模型和调整Jon
14、es模型只是试图控制当期业绩,但是,来自经济常识的直觉、现有的盈余、现金流量和应计模型及其实证研究的证据都表明,应计额与公司的当期及以前多期的业绩相关。因此,需要控制当年、上年的资产收益率,即控制以前年度公司业绩对操控性应计的影响,并且匹配盈余业绩的变量采用资产收益率(ROA)。使用ROA作为衡量业绩的控制变量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从定义看,来自资产的盈余等于资产的收益,一定层次上衡量了业绩;另一个是在股票异常收益和公司异常业绩的研究中使用这一变量后结果更有解释力和检验力。根据这一思想,Kothari、Le2one和Wasley在调整Jones模型中加入了控制变量资产收益率(ROA),提出了KLW
15、模型。实证检验表明,与传统模型相比,业绩匹配模型可以提高操控性应计分离模型的可靠性。与业绩相匹配能够有效识别由公司业绩驱动的盈余管理,特别是在某些特殊事件(如再融资)发生前后或匹配的控制样本公司都存在类似行为的时候,它能够预测与业绩相关联的操控性应计以及由其他动机(如薪酬合约、迎合分析师的预测等)产生的操控性应计。因此,业绩匹配模型评估的操控性应计表示非正常应计,而不是所有盈余管理造成的总操控性应计。由于它是用来识别出于业绩管理考虑的盈余管理成分,使用业绩匹配模型来消除与业绩相关联的操控性应计评估模型中不适当假设是非常合适的,而且对业绩的控制并没有过度纠正与业绩相关的应计。(二)DD系列评估模
16、型1.DD模型应计是对现金流量的跨期调整和确认,因此调整后的盈余能更好地计量公司业绩。然而,应计常常要借助于假设和主观估计,这些假设和估计所带来的偏差会在未来的现金流中得以纠正。这种估计误差和随后的修正就构成了噪音信息,降低了本期应计额的真实性作用。应计质量将随着这种估计误差的增大而降低。因此,应计质量是营运现金应计额配比实现为营运现金流量的程度。通过建立模型检验营运资本的应计额,就可以揭示应计质量和公司特征之间的关系。根据这一建模思想,Dechow和Dichev于2002年把本期应计与上一期、本期和下一期的营运现金流(Cash Flows from Operations,简称为CFO)匹配起
17、来,提出了著名的DD模型。研究表明,利用现金流与应计之间的匹配关系,DD模型能够揭示出应计质量和公司特征之间的关系。同时,DD模型也能揭示出应计与盈余质量的关系。McNichols肯定了DD模型的设计思想:应计是对未来现金流量实现水平的估计,而不管在报告形成过程中有无管理层干预。因此,本期应计和相邻会计期间现金流量的不匹配能反映出公司面临着不确定的经济环境条件、公司经理对会计估计的不擅使用,或对应计的操纵。然而,DD模型的局限性也是不可忽视的。首先,它假定上一期、下一期的现金流量都反映在本期应计中,这就要求每一期的应计估计系数是个关联系数,但递延税项、折旧等会计项目会有提前或滞后,因此该模型并
18、不完全适用。其次,DD模型中关于盈余质量的定义不同于Comiskey和Mulford于2000年提出的定义,其定义同期现金流量大于收入或收益,则是高质量的;反之,是低质量的。而DD模型中的定义只要估计误57差的方差相等,就有相同的盈余质量。再者,DD模型假设估计误差是相互独立的,并没有考虑总应计是怎样受到操控性应计的影响。然而,Healy发现操控性应计与非操控性应计在管理前盈余低于盈余目标时不相关,在管理前盈余高于盈余目标时负相关;Demski和Frimor发现代理报偿的分离使得操控金额与管理前盈余并不是线性关系;McCulloch和Black发现,管理层为了平滑非操控性应计从而平滑收益时,操
19、控与非操控性应计将负相关。实证研究也显示,操控性应计估计与盈余业绩是相关的。理论与实证证据都说明,包含管理层操控动机比应计模型更有意义。最后,DD模型的研究中忽略了销售收入和PPE的变化在形成本期应计时的重要影响,它们会超过营运现金流量的影响,在横截面DD模型的回归中增加这些变量能显著提高其解释力,从而减少评估误差。2.损失及时确认类模型与BS模型Ball和Shivakumar于2005年提出了基于损失及时确认的非正常应计模型,下面简称为BS模型。该模型认为损失及时确认是财务会计报告质量的重要属性。因为及时的损失确认增加了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特别是对于公司金融、公司治理和债务契约。这些行为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 盈余 信息 风险 评估 模型 研究 述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