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信道的统计模型及其模拟方法.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移动通信信道的统计模型及其模拟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通信信道的统计模型及其模拟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移动通信信道的统计模型及其模拟方法广州通信研究所叶家孺摘要:在移动通信 中,系统的最佳设计方案与信道特性 密切 相关,对信道模型的研究是进行 移动通信系统和模拟设 计的依据。本文概 述了移动通信信道模型研 究的进展。对 典型的统计模型进行了论述,并给出 了在移动通信来统设计和试验 中进行信道模拟的方 法。一、概述陆地移动通信由于受地形、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衰落机理是非常复杂的。但移动通信业务通常采用vHF、U H F频段,在这些频段内的最大波长只有1 0米,比起通信区域 内的建筑物、树林、山丘等物体的线度小得多,故传播主要以反射或散射为主由于这 一原因,人 们很早就认识到可用反散射传播的特点描
2、述移动接收信号。196 4年,JF.浇,泣 n n a利用这一特点解释了接收信号的统计特性。他假定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一排近似平行的房屋侧面的反射,反射波与直射波互相干涉形成驻波,移动台在驻波场中运动,从而使接收信号产生衰落。该模型的理论计算与某些环境的传播测量 的结果相符,但该模型仅适用于 一 反射波与直射波迭加的场合,有较 大的局限性。1968年,R.H.c扭r k。提出了一种新的散射模型。该模型假定:(l)接收信号来自N条水平传播的垂直极化的入射波,这N条入射波有相等的幅度。(2)各入射波的入射角和初相在 0,2司均匀分布。c l二k。据此模型分析了衰落信号的包络特性、相位特性、相关函数
3、和功率谱一23一密度。证明:衰落包络功率谱密度主要分布在两倍的最大多 卜勒频偏以内。但在进行理论分析和实测结果比较后发现仍有较大的误差。原因在干该模型假定各入射波分量是水平传播的。很明显,这样的假设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市区。1979年,Tor.Au l in提出了 一个修正模型川,他的模型基本上是aa rk e模型的推广。但纠正 了a a rke模型中假设的缺陷。即假定各入射分量不一定是水平传播的。使得修正后的模型更接近移动通信传播的实际情况。上述模型都是 针对基地台对移动台的电波传播而提出的。198 6年,A.5.Akki和F.Ha比r提出T一个适用于城市及郊区局部区域的移动台对移
4、动台通信信道的统计模型川。并用这个模型 导出了接收信号包络和相位的概率密度时一空相关函数和复包络的功率谱密度本文首先论述基地 台对移动台通信信道的统计模型(T or.Au l in修正模型)和移动台对移动台通信信道的统计模型伍.S.A从i与F.Ha掀模型),然后介绍在移动通信系统设计和试验中进行信道模拟的方法。二、移动通信信道 的统计模型式中叭是载波角频率,.是波长。上 式中用(x。、y。、:。)=(1/eo s夕、Fs i。,:。)代入,得:1.基地台对移动 台通信信道的统计模型(l)接收信号的包络与相位的统计特性假定移动台在x oy平面内运动,平均速度 为v,与x oy平面 夹角为丫。另外
5、,再假定环境中存在N个均匀散射体,基地台发射的信号为:s。(t)Aco s(诚t十中),到达接收机的第n条入射波分量如图1所示。、氏分别为相对于x一z平面和x一y平面的入射角,各入射波对应的幅度和初相分别 为C。和叭。参数、氏、C n、叭都是随机变量且彼此独立。叭在O,2司内均匀分布。、氏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分别为P式)和P。()。E(t)=T。(t)eo s哪一T.(t)云几田多=刀(t)e o。哪+0(t)(3)其中、.声、少月任尸0了、了Te(公)2,.(t)万=刀口.c os(叭十口.).,1N=刃口.玩(叭t+久)二l2兀v,、。味=不丁伪s、Y一 嘶,仁哪n.,N2几z。._一不亡s
6、ln队十叭n=l,2,(6)(7)第n个分量波振幅C。,相位少R(t)=了T若(t)十衅(t)(8)e(t)=t an一毛(t)/T c(t)由中心极限定理知:当N足够大时,T c(t)和毛(t)为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那么R(t)服从瑞利分布,即:尸(。)二粤。一:,/2。:口1(9)图1在石维空间中的一个分童波式中研一v八v/从。s氏镇 fl v/久4朋in队入,。.气兀/乙一ar CSlnZeo sZ氏一1一(八/v),一1一(八Zv)!flv/久e以妇.(1 7)如果队一O,即入射波是在同一平面传播的情况,得:。(f)=Fa。(;)=+:)+兔)E。_=,二卜棍COSOTZ(13)f旦.
7、上一一一三一一一“v了不不五丙户t01flv/入(15)其它e(T)E,r c(t).T.(t十下)一艺E几你o s(哪+氏)51。(、(tm,n欲1+,)+氏)E。_一邪sn(4,假定(6)式中的在O,2司内服从均匀分布,则有:该式和aa rk e模型推导的结果一致,故c l a rke模型 只是To r.Au l i n模型 的一 种特殊情况.对于式(17)和式(18),当f一v八时,A。(f)c o,而A(f)为有限值。可 见T or.A nli n模型比oa rk e模型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图2给出了。(f)和(f)(人=100)的比较情况。,愉奶火会令,梦,弃普。(,)一孕,。(粤生e
8、。,);,(,),乙J人e(丁)二0(15)山上八1,口式中J 0()是第一类零阶贝塞尔函数。亨一架为多卜 勒角频率。假定入射波的方位角日服从余弦分布:(a)A(f).(b)A(f),(队,100)困2包络功率错相 比较p,“,丁”2一、1川 镇 儿镇司2其它(16)2.移动台对移动台通信信道的统计模型其中几为余弦分 布的边界角。将式(16)代入式(15),求其付氏变换,得到 正交分量T。(t)和T,(t)的功率谱密度:A(f)=Fa(;)=一2 5一(l)接收信号包络与相位的统计特性如图3所示,设移动接收机R:和发射机叽分别以速度v,和v:运动,发射机相对于接收机的运动方向的角度为e 0,考
9、虑一个在接收机万位角上 的角增量阮,信号能量到达这个角增量所包含的散射体和反射体。假定发射信号是R冰0 u(t)e种。,由于在方位角a l j上的角增量加内的散体物和反射体的作用,接收信号由下式给出:e:(t)一R。习.、u(t一;,)e j(。+。+。,)(卜。)。()一 凡习,。U(一,。)全1创(气+“,.+“,。)(一、t)、可取t。与t。+TM之 间的任何值,t。的路径时延,介是信道的多径扩展。中心值(均值)用T j表示,即T,=T。+6T。、,对所有 的k(20)是最短时延的(19)(21)式中第K个散射 体其中值:6、是从中心值测量到 的时延差。假定对所有的k,6、簇l/B是合理
10、 的,B是U(t)的标准带宽。这样导出近似U(t一T.:)二U(t一T j一6:,)=U(t一毛),所以。(t)=R.习A田(t一;)。,(。+。.,+、)(卜、卜、图3在实际环境中移动台对移动台通信的情形式中A i第K条路径的接收信号幅度,T i k是路经的时延。发射机运动引起的第k条路径的接收信号的多 卜勒频 移。由式叭匕=(2:/劝V o s(a、一e 0)得到,式中鲍是图3中第k条路径相对于接收机运 动方 向的 角度。由于接收机运动引起的第k路信号 的多 卜勒 频 移。叻(2:八)v lca al i 七,式 中灿的值在(al,一如/2)续灿(匈+a/2)的范围内。L角增量加内包含 散
11、射体和 反射体的数目。由于假定a非常小,对 所有 的k来说,吸可取崛=吻=(2:/、)v,eo s a n。(19)式可重写成(2 2)式 中叭=(。+。1.+咖:)6毛,并假定。O TM在(0,2:)内均匀分布。发射机运动引起的多卜勒频移吻可用单个随机变量。:。表示,即对所有k而言,C桩=(月为吻=2,/凡FZeo s aZ(23)甸是概率密度函数为P(甸)的随机变量,式P(22)变为、(t)=R.u(t一:。)e,、+。:,+、.,(一、)名*e 一、盆一生(24)假定所有的幅度A:中,没有一个是 占主导地位 的,那么对较大的L,应用中心极L限定理,总和名彻e 一,可写成L刃月砂一解=尹留
12、J州(25)式中r i是瑞利分布的随机变量,峨在0,2:均匀分布。式(2刁)可重写为:炳(t)=R式。u(t一:.)e,仁(、+“、.+、)(卜、)+呵(26)一26一该式是基于方位 角伪。上的角增 量h a内的散射体和 反射体而接收到的信号。现在假定接收到的信号来自n个方位角,总的接收信。:(:)一R.习Q(a,:)e 一二(、+)e,(、+)!类似地,输出(接收到的)信号可写成:(3 1)号由下式给出:Ner(t)一艺e。(t)e J仁“。+。1.+、。)(,一,)+城=R。名r.u(t一:,)e.()=R一H(f,)叫(“o+“)(27)比较式(31)和式(2 8)得到:定义Q(a,t)
13、=,尸(,。+、)+气(28)H(f,:)艺Q(al。,。)e 一,(、+Q,、(33)如果 发射信号。(t)=R.U(t)沙0 t,接收信号可写成:式中e,(t)=凡F(公)e,叼(34)尹一喊一(。+吻i)毛那么er(t)二R。名Q(a,;,t)u(t一:)e,。(卜、,1.1(29)Q俩,口被定义为一个复高斯过程,该过程是在方位角叭;士加/2接收到的信号包坛彝径向频率蜘和。是独立的多卜勒频移,由下式给出:式中U(t)和v(t)分别是发射和接收信号的复包络。v(t)与信道的低通转移函数有关:Vt)一犷_U(1)H(fl,t)一dfl(35)V(f:)是u(t)的付立叶变换。如果u(r)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移动 通信 信道 统计 模型 及其 模拟 方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