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_第6部分充电站监控管理系.pdf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_第6部分充电站监控管理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_第6部分充电站监控管理系.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43.080T 47SZDB/ZSZDB/ZSZDB/ZSZDB/Z深圳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SZDB/Z 29.62010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 6 部分:充电站监控管理系统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ystemPart 6:Charging station supervisor management system2010-05-18 发布2010-06-01 实施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SZDB/Z 29.620101目 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总则.35系统功
2、能构成.36系统技术要求.77系统建设与系统验收.9附录 A(资料性附录)充电站监控管理系统典型结构图(单网结构).11附录 B(资料性附录)充电站监控管理系统典型结构图(双网结构).12SZDB/Z 29.620102前 言为贯彻落实国家节能环保政策,促进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延伸供电服务价值链,指导和规范深圳市电动汽车配套充电设施建设,特制定本指导性技术文件。SZDB/Z 29-2010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分为九个部分:第 1 部分:通用要求;第 2 部分:充电站及充电桩设计规范;第 3 部分:非车载充电机;第 4 部分:车载充电机;第 5 部分:交流充电桩;第 6 部分:充电站监控管理系
3、统;第 7 部分:非车载充电机电气接口;第 8 部分:非车载充电机监控单元与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第 9 部分:城市电动公共汽车充电站。本部分为 SZDB/Z 29-2010 的第 6 部分。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深圳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深圳市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普天海油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深圳市奥特迅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深圳市科陆电子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吴德林、蔡羽、文新民、陆象桢、徐涛、高声敢、余建国、黄志伟、李飞、余南华、蒋浩、
4、王晓毛、孙卫明、柯丽、李涛、邓伟光、张建华、郭彬、邓先泉、傅毅、邵浙海、赵宇、刘金玉、吴志强、王凤仁、李志刚、徐跃飞、雷惠博。SZDB/Z 29.620103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 第 6 部分:充电站监控管理系统1范围SZDB/Z 29-2010的本部分规定了电动汽车充电站监控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应达到的功能要求和技术要求。本部分适用于深圳地区使用的电动汽车充电站监控管理系统。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
5、地通用规范GB/T 9813-2000 微型数字电子计算机通用技术条件GB/T 13730-2002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GB/T 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GB 1628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T 17626.2-2006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2006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2008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2008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6-1999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6、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 17626.8-2006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0-1998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2-1998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DL/T 634-5-104-2009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DL/Z 860.1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l部分:概论DL/Z 860.2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2部分:术语DL/T 860.6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6部分:与变电站通信有关的智能电子设备的配置描述语言DL/T 860.10
7、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10部分:一致性测试DL/T 860.71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7-1部分:变电站和馈线设备的基本通信结构原理和模型DL/T 860.72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7-2部分:变电站和馈线设备的基本通信结构 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CSI)DL/T 860.73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7-3部分:变电站和馈线设备的基本通信结构 公用数据类DL/T 860.74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7-4部分:变电站和馈线设备的基本通信结构 兼容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DL/T 860.81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8-l部分: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映射到MMS(ISO/IEC9
8、506-l和ISO/IEC 9506-2)和ISO/IEC 8802-3GA/T 711-2007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软件系统安全保护等级通用技术指南SZDB/Z 29.3-2010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 第3部分:非车载充电机SZDB/Z 29.620104SZDB/Z 29.8-2010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 第8部分:非车载充电机监控单元与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3术语和定义SZDB/Z 29.1-2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SZDB/Z 29.1-2010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3.1充电站 Charging Station具有特定控制功能和
9、通信功能,将直流电能量传送到电动汽车上的设施总称。3.2充电站监控管理系统Charging Station Supervisor management System指将充电站的充电机、充电车辆、配电设备、视频监视、火灾自动报警及站内其他设备的状态信息、参数配置信息及充电过程实时信息等进行集成,应用微机及网络通信技术,构成完整集中管理系统,实现站内设备的监视、保护、控制、数据记录、安全管理和事故情况下的紧急处理。3.3城市充电网络运营管理中心 Operation Management Center of City Charge Network将城市中的充电站站内数据信息通过网络技术集成形成城市范
10、围的充电设施管理中心,实现对城市充电设施的全局调度、管理、决策和资源的综合组织体系。3.4分层式Hierarchical一种将元素按不同级别组织起来的方式。其中,较上级的元素对较下级的元素具有控制关系。3.5分布式 Distributed指充电站监控管理系统的构成在资源逻辑或拓扑结构上的分布,主要强调从系统结构的角度来研究处理和功能上的分布问题。3.6网元层 Network Cell Level由分布在站内的各类设备单元如单元、配电监控单元、视频监视及处理单元、火灾自动报警等监控装置、网元层功能设备以及站级监控层网络的接口设备构成,完成面向单元设备的监测控制功能。3.7站级监控层Station
11、 Management Level由数据采集、计量收费、配电监控、火灾报警、视频监视、数据管理等功能组件构成,是面向充电站进行运行管理的中心控制层,实现对充电站内业务、设备、电池等数据的监控和管理,提供站内运营的保障。SZDB/Z 29.6201053.8网络管理层 Network Management Level由城市或区域中各充电站的远程数据交互、运营管理、数据维护、安全保障组件联合构成,实现城市或区域充电站网络运营管理功能,管理维护区域内充电站运营数据和综合资源,达到实现运营商事业管理功能。3.9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VPN)为通过一个公用网
12、络(通常是因特网)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是一条穿过混乱的公用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4总则充电站监控管理系统应遵循如下原则:作为运行管理基础设施,有利于实现运行管理职责的区分与配置;有利于全系统的安全、信号采集、事故/故障处理,提高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进一步确保充电的安全性。5系统功能构成5.1系统功能分层结构充电站监控管理系统从三个方面界定充电站的管理,即管理层次、管理功能和管理业务。具体划分见图1。网 络 管 理 层网 络 管 理 层(接 口接 口)站 级 监 控 层站 级 监 控 层网 元 层网 元 层数数据据存存储储数数据据管管理理和和维维护护监监视视和和报报警警控控制制与与操
13、操作作电电能能处处理理与与计计费费视视频频监监控控统统计计与与分分析析制制表表打打印印传 输 管 理传 输 管 理用 户 管 理用 户 管 理运 行 管 理运 行 管 理监控管理业务域监控管理业务域监监控控管管理理功功能能监监控控管管理理功功能能分分层层充 电充 电监 控监 控单 元单 元配 电配 电监 控监 控单 元单 元视 频视 频监 控监 控单 元单 元火 灾火 灾自 动自 动报 警报 警单 元单 元电 池电 池检 测检 测单 元单 元电 池电 池维 护维 护单 元单 元图 1管理系统功能分层结构5.2监控管理层次SZDB/Z 29.6201065.2.1网络管理层应提供网络的管理功能,
14、如数据传输,对多个网元的综合分析、协调功能组成。通过虚拟网络技术(VPN)与城市或区域充电网络运营管理中心连接,达到城市范围充电站运营事业管理。5.2.2站级监控层包括操作一个或多个站内网元的功能,提供配置、性能、安全、故障等管理,由交换机、规约转换器等进行远端操作维护,设备软件、硬件的管理等。宜采用基于 TCP/IP 协议的 10 M/100M 高速以太网作为通信网络。5.2.3网元层由站数据采集和处理单元、单元、配电监控单元、视频监视单元、火灾自动报警单元等网元构成,是充电站监控管理系统的管理目标,实现面向设备的监测控制等基本功能。处于网元层的设备应采用实时、可靠、抗干扰性能好的现场总线或
15、以太网络实现连接。5.3充电站网络管理层功能要求5.3.1数据传输5.3.1.1应实现管理与城市或区域充电网络运营管理中心的数据交互,交互信息可包括充电站设备信息、电池信息、收费信息、业务受理信息、综合评价信息等。5.3.1.2通过虚拟网络接口体系,应实现数据的共享、同步和备份。5.3.2运行管理5.3.2.1可对电池、设备、人员、业务、工作表单、历史操作、综合评价等相关信息的查询方式和统计方式进行配置。5.3.2.2可对站内的运营情况进行评价,也可对本站在城市充电网络中的运营情况进行评价。5.3.3用户管理充电监控系统应具有如下功能:a)应实现对管理员及系统所有用户进行统一身份认证;b)应实
16、现对用户进行严格的访问控制,应确保用户和电池数据信息的安全访问。5.4监控管理功能要求5.4.1数据存储5.4.1.1数据的分类与编码、精度等应符合城市充电网络运营管理系统的格式。5.4.1.2每个数据库和应用软件数据库中的数据点都可按可设定的间隔时间进行周期性保存。5.4.1.3应能自动根据存储空间发出历史数据整理提醒,可自动按照事先约定的规则删除整理。5.4.1.4提供至少 60 天的历史数据缓存,并可恢复至历史数据库。5.4.1.5当已用存储容量达到总容量的 80%时发出告警信息。5.4.1.6存储的数据应包括设备数据、电池数据、业务数据和系统运行支撑数据。5.4.1.7数据内容要求如下
17、:a)设备数据应包括充电机、充电车辆、电能计量设备、配电设备、视频监视设备和安防设备的信息、使用情况、故障事件、故障维修和更换情况等。b)电池数据应包括电池厂家信息、电池参数、电池批次信息、电池充电历史记录、电池电压、电池充放电电流、电池充放电能、电池温度、电池 SOC、故障记录等数据。c)业务数据应包括充电站信息、工作人员信息、充电车辆信息、充电数据、收费数据、视频图像数据、综合评价数据等。d)系统运行支撑数据可包括站内人员角色配置、业务配置、电费配置、统计报表定义等数据。5.4.2数据管理和维护SZDB/Z 29.6201075.4.2.1数据管理数据管理应具有如下功能:a)提供充电站数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动汽车 充电 系统 技术规范 部分 充电站 监控 管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