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评估的文化审视与重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教学评估的文化审视与重构.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发展研究 20103一、两大认识误区:公众质疑本科教学评估的根源本科教学评估制度自2003年实施以来,由于潜藏在高校内的各种教学管理问题开始暴露,因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引发的失范现象频频出现,一些院校、社会公众对本科教学评估的批判声此起彼伏。其实众多的批判都基于本科教学评估的信度和效度,认为其不仅没有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而且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甚至助长了形式主义和造假、腐败等不正之风,破坏了社会的价值体系。诸如此类的质疑都源于政策制订者的认识误区及由此导致社会对该制度的过高期望和对一些失范现象认识上的错位。1.误区之一:良好的条件和规范的过程可以保证结果1我国高教规模的扩张方式和速度是历史
2、罕见的,这是一场在高教领域外发动的高教变革。从1999年到2002年,我国只用三年的时间就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15%,2迈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这种外延扩张的方式使得高教界措手不及,教学条件根本没法保证,教育质量出现下滑。在一片提高教育质量的呼吁声中,教育部提出的本科教学评估制度旨在保证教学质量,并希望通过该制度落实本科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因此,所有的评估指标几乎都围绕保证教学质量及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这一目标而设置。评估指标基本集中在办学思路、队伍结构、教学基本设施、教学经费、专业、课程、质量控制、学习风气、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的考评。3显然,这个假设前提存在认
3、识上的误区,因为它在一开始就奠定了制度的基调,也就是说只要通过制度的实施,我们的教学质量就能得到保证。后来对本科教学评估的批判均源于此。首先,评估指标单一,只注重输入忽视输出,只注重静态指标忽视动态发展,重硬件轻软件都是该假设前提下的必然后果。其次,公众质疑本科教学评估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没有达到保证教学质量的目的也是源于此。因为这项评估制度认为只要确保条件和规范教学过程就可以达到目的,公众会理所当然根据评估制度的目标来评价本科教学是否达到要求。这是政策制订者赋予自己过多的责任的结果。实践证明,良好的条件和规范的过程只是质量保证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除此之外,质量保证还需要学校内部的质
4、量管理。因此,走出这个误区是确保下一轮评估顺利有效进行并完善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前提。本科教学评估的文化审视与重构笮刘叶视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本科教学评估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发现,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公众对评估产生质疑,而办学自主权的缺乏、学术自律机制与质量意识的缺失、过于集权的高教管理体制、单一的高教分类分层系统和资源分配机制是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因此,从集体主义的文化视角来透视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特有的问题,构建以本科教学评估的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意义重大。关键词:集体主义;本科教学评估;文化刘叶/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武汉430074)1 8-本科教学评估的文化审视与重
5、构2.误区之二:本科教学评估导致迎评上的形式主义本科教学评估应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而生,制度建设并不完善,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形式主义是必然的。因为基于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文化,政府为了保证高教的管理效益及投资流向有前途的学校,就要对高校进行分等,按等级和比例投资。这次本科教学评估客观上促成了层次等级的划分,所以每所学校都清楚评估结果的“马太效应”,会不惜一切代价争取一个好的评估结果。另外,本科教学评估对高校来说是不受欢迎的,然而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达到“一定要获得好的结果”这个目标,于是出现了如造假、隐瞒问题和贿赂等各种腐败行为,还出现了十分夸张的迎评场面。我们认为,这种行为并不是本科教学评估导致的,
6、根源是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文化的弊端在高教领域的凸显。二、文化探源:误区与问题背后的原因人类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总是不断深化的,逐步递进与完善的,对本科教学评估的认识也是一样。而对已出现的问题,我们不应该持消极态度,而要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其中的关键是我们要找出形成误区的根源。其实,形成第一个认识误区的原因,一方面与人的认识能力程度大小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政策制订时缺乏调查、决策权高度集中、缺乏利益相关者的博弈等有关。如果决策主体多元,可能就不会形成这个误区。当然,决策权过于集中,归根结底是我国集体主义文化传统根深蒂固。而形成第二个认识误区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传统的集体主义的影响。在这种文化传统下,
7、滋养大学的学术自律机制和质量意识的土壤先天不足,大学形成了主要是“他律”的学术环境。大学规模扩张是外部推动的,自身质量保障的主观能动性不够,质量下滑时多数是抱怨,被动地等待政府采取措施,当政府要检查时,就有一大堆质量问题呈现出来。当政府告知学校,检查的结果会影响到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时,采取“超常规手段”获得一个好结果就成为学校的普遍选择。1.“他律”的学术氛围集体主义广泛存在于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中,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既是价值观念也是行为方式。中华民族一直是强调国家和集体利益至上的民族,服从国家和组织是民族的行动准则。尽管对集体主义的认识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发生了变化,但集体主义强调的
8、服从国家安排的思想根深蒂固。集体主义所奠定的学术“他律”氛围一直影响至今,而且仍可能延续下去。在这种文化影响下,个人基本上是一辈子依附于集体,集体利益至上成为其一切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的准则。在高教领域,大学主要是政府办的,既要履行对国家的政治功能,也要履行学术功能,而且学术功能服从于国家的需要。各大学的发展都是在国家既定方针下有序进行,政府根据国家需要确定学校发展的优先顺序从而决定资源分配,制订质量标准并控制学校的教育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要做的就是等待政府的分配并服从安排,教师能做的也同样如此。长此以往,大学就形成了“等、靠、要”的习惯,教师对学术的发展也缺乏主观能动性,这种特殊的集体主义
9、也就积淀成了“他律”的学术氛围。在这种文化土壤里,大学教师普遍缺乏质量意识,大学缺乏学术自律机制。这种情况一时还难以转变,人们已经形成思维定势,他们习惯于服从与等待。所以,由外力推动的高校规模扩张以后,一旦政府要求他们各自定位、办出特色、确保自己的质量时,高校就不知所措。所以在应对本科教学评估时,为确保获得好的评估结果,隐藏学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作假等行为便成为“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高校的理由是要生存。这些都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集体主义文化所致。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源,需要在经济转型期进行文化建设,修正我们的集体主义文化,使之与个体主义融合,形成有利于“自律”的学术机制建立的文化土壤。2.高度集权
10、的高教管理体制集体主义在我国有着深远的政治渊源,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就是中央集权的制度,并且开始严禁私学。自此以后的公学都是政府统一管理,强调学校对于国家发展的工具性,学校服从国家的安排。自秦朝严禁私学以后,到北朝时的中央官学,再到唐朝,一直延续到清末的科举制度,最后到建国前后国立大学的演变史已足以说明传统的集体主义文化对教育的影响。而且这种政府办学的传统在集体主义的土壤里酝酿出了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政府通过对高校的控制与管理来实现教育对政治经济的附属功能。教育变成实现国家政治经济发展这个整1 9-体目标的手段,绝对服从于国家的安排,实现“小我”来为“大我”。因此,接受了这个安排就奠定了集
11、权的高教管理体制长期存在的基础,进而也就接受了政府的控制与管理。3.单一的高教层级系统与分配机制强调等级性也是集体主义的重要特征。为了确保整体利益,集体主义主张优先发展一部分最有前途的人,根据重要性确定先后发展顺序。在中国,这种顺序性发展策略能被很好接受并充分发挥作用,表明了中国人对集体主义文化的认同。接受这种安排实际上就是对个体利益绝对服从集体利益并为之牺牲的默认。反映在高教领域也是一样。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资源极其有限。尤其是在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政府为确保投入的有效性,便根据等级按比例分配资源。于是,他们需要确定高校的等级性,以便分配。本科教学评估中的等级性评估也基于此。
12、另外,政府会通过制订一系列政策来规划高校的优先发展战略,从而满足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如“211工程”,“985工程”均出于此意图。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国等级鲜明的“金字塔”型高教系统。这个系统自下而上依次是民办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普通地方专科学校、普通地方本科学校、地方重点高校、“211”学校、“985”学校,最后是位于塔尖的清华和北大。4这个系统也构成了一切高教改革与决策的制度基础。政府根据国家发展需要统一布署高校的发展,决定政策的倾斜度。在这个制度安排下,高校只能无条件服从。但是这种服从,导致我国高校发展严重趋同高校为了更好地发展,必然会抓住每一次上升的机会,争取更多的资源配置,以登上
13、更高的台阶。在这种氛围里,相互攀比便不难理解了。当政府要求大学各就其位、办出特色时,效果显然不会理想,因为高校已形成等级至上的思维定势,难以安于“现状”。本科教学评估中暴露出的指标单一、一把尺子量所有的学校、学校办学缺乏特色、定位不明确、学校趋同,以及等级性评估导致为争优而造假、贿赂等形式主义问题都源于这个单一的高教层级系统以及由此决定的等级性分配机制。三、文化转型:构建本土化的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传统的集体主义文化也被赋予新的内涵,逐渐由以“集体利益至上”向“集体与个体共同发展”的“新的集体主义”文化转型。因此,需要完善本科教学评估制度,使我国评估
14、文化与“新集体主义文化”相吻合。本科教学评估是构建我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我国的集体主义文化也决定了当前的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应该以本科教学评估这种政府监督为特征的质量监控形式为主体。集体主义文化排斥“各自为阵、自由竞争的完全市场”,因此,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主体的建立应该在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的基础上,植根于集体主义文化并构建以政府监控为主、各方利益相关者共同监督的“非完全市场的博弈形式”。而不是像西方国家那样植根于个体主义文化的第三方监控为主的“完全市场竞争形态”。因此,奠定了我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主体以及明确了首轮评估的问题根源之后,进一步解决传统的集体主义
15、文化带来的问题和构建植根于新集体主义文化且切实可行的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就成为当前一切工作的核心。1.创建学术自律机制新时代的集体主义不再强调个体对组织、国家绝对的服从,强调和尊重个体的正当利益诉求,个体为集体利益作出牺牲应该获得充分的补偿,必要时个人利益应该处于优先发展地位。5新的集体主义主张“只有在集体中,个体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集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集体可以无条件要求个体作出牺牲以成就集体;相反,集体要充分保护和发展个体利益。”6反映在高教领域也是一样,高等教育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高校是一个独立的组织,有自身的发展规律,这个发展规律只有置身于其中的管理
16、人员和教师才能很好地把握,高校又是需要自律的组织,外界只能起到引导监督的作用。所以,为达到集体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应该充分尊重大学的利益,尊重大学的内在发展规律,奠定大学的学术自律基础,树立大学教师的主人翁地位,使其逐步脱离对政府和外界的依赖,并培养对学术质量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以及自律能力,激发教师对教育质量保障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内生出学术自律机制。同时,政府也应清楚自己的责任是宏观调控和监督,切勿越俎代庖。本科教学评估最重要的就是监督学校内部质量保障本科教学评估的文化审视与重构2 0-本科教学评估的文化审视与重构机制的有效性,核心任务是帮助学校创新学术自律机制并有目的有规划地办出特色。如果这
17、样,就能避免首轮评估中出现的问题。2.落实办学自主权新集体主义强调个体与集体的互利,与学术自律机制一脉相承的就是大学的办学自主权。传统的集体主义导致了过于集权的管理体制,在实践中暴露出很多弊端。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使这种集权管理体制失去了活力。落实办学自主权、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呼声越来越大,因为大学要催生出学术自律的机制,需要体制的保障,换句话说,就是要有办学的自主权。因此,政府应逐步下放本属于大学的权力,确保大学按照自己的内在逻辑发展。3.构建“正四面体”型的高教系统传统的集体主义文化导引了单一的高教层级系统,即从下到上的单向流动机制,缺乏稳定性,也不利于大学的多元化生态发展。虽然这种“金字塔
18、”模型有利于政府对高教系统的管理,但是因其违背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而在高等教育规模日益庞大的今天越来越力不从心,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立符合学术发展规律的高教生态系统是解决当前高教发展问题的关键。对此,笔者就高教发展的规律及承载的职能,尝试性地提出植根于我们集体主义文化的“正四面体”的高教生态系统模型。从几何图形的稳定性来看,“金字塔”模型实际上是一个正四棱锥,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我们把高教系统比作金字塔仅仅只截取了它一部分的特征,那就是从下到上递进的层级结构,不同类型的高校位于不同的等级地位,从下往上高校的数目依次递减,地位依次上升,正好能模拟我们当前精英主义影响下等级分
19、明的高教系统。但是这个仿真金字塔的高教系统并不符合高教发展的规律,底部的三条边分别表示什么?高校的职能怎么反映?每一类型的高校天生被赋予不同的地位级别,当然这也代表着国家的精英教育理念,但是类别就代表层级吗?这是我国高教当前无法健康持续发展的桎梏所在。其实,类别本身并不应赋予等级之分,每一类型的高校都应在自己的领域内自由发展,并有向上流动的空间。而且,基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之间的相互促进与制约的特殊关系,在高校的分类和定位中,每一所大学都应力争体现三大职能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但各自应有所侧重。不同的侧重,构成不同的类型(见下图)。7如图所示,以正四面体底的三条边为底的三个面分别代表以教学、
20、科研和社会服务为导向的院校,也就是分别侧重教学、科研或社会服务职能的学校,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形成三大类院校,分别是以教学为导向的教学型大学,主要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才;以科研为导向的研究型大学,主要是以学术为主导,产出理论知识;以服务为导向的职业型院校,也就是教学服务型大学,主要是应用知识,服务社会。每一类型的院校由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办学的水平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水平等级,它们通过竞争实现层次的跃迁,这既保证了同类学校的互相竞争和特色办学,也便于政府的管理。正四面体的每一个内三角形的三条边都代表这一层次的各种类型的大学,它们都是平等的,因为类别本不应该有等级之分。这种模型确保了每一类型院校都可以
21、向上流动的机制,奠定了院校多元化发展的政策基础。下一轮的本科教学评估若能按照这种分类对高校进行分类分层监督,很多问题将迎刃而解。(编辑陈 霞)参考文献1冯向东.高等学校定位:竞争中的抉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2曹如军.对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的深度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6).3肖兴安.我国本科教学评估政策的历史演变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4赵炬明.精英主义与单位制度对中国大学组织与管理的案例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1).2 1-56谢加书,李怡.集体主义的新阐释及其社会作用方式J.学术论坛,2009,(1).7刘献君.建设教学服
22、务型大学兼论高等学校分类J.教育研究,2007,(7).本科教学评估的文化审视与重构Cultural Review and Reconstruction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EvaluationLiu Ye(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74)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system-level and operation-level problems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23、 evaluation,this paperconcludes that the misunderstanding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fact that the public have doubt about evaluation,and the deepreasons are the lack of school autonomy and academic self-regulatory mechanism and quality awareness,the overly centralized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
24、tem and single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ource allocationmechanism.All these have close relations with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ollectivism in china.Therefore,studying the specificproblems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evaluation from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 of co
25、llectivism has great significance on theconstruction of localization ex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Key words:undergraduate teaching evaluation,collectivism,culture云南省全面改革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制度云南省教育厅确定从2009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据介绍,当地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将由省教育厅制定统一的考试标准、统一考试科目、统一考试时间,统一发布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蓝皮
26、书,并根据质量评价与监测的需要建立抽考制度。考试结果既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又是评价学校办学质量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由基本素质和个性发展评价指标构成,评价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并在同学互评和学生成长记录的基础上,展开集体讨论,强调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初中学生的发展状况,其评价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的必要条件,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在2009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实施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上,2012年起云南省将全面推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改革制度,各项招生录取结果将进行分类公示并接受监督。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择优统
27、招办法,即以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依据,按照“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根据学生志愿,择优统招。其次,进一步完善“定向择优生”录取机制。即根据一级普通高中学校的公费学位招生总数,划出一定比例的指标,根据各初中学校的毕业生人数和办学水平,定向分配到各初中学校,按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和学生志愿择优招生。2012年,全省各州市优质普通高中学校“定向择优生”录取比例不低于30。再次,鼓励各州市积极探索划出一定比例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指标,由初中学校推荐保送生、特长生,由高中阶段学校自主录取;最后,各州市以及面向全省或跨州市招生的高中阶段学校,结合各自实际制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实施方案,向社会公布并组织实施。为创造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良好环境,从2010年起,云南省将取消全省统一组织的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取消不利于素质教育、违背教育公平原则的加分政策,并从2010年起在各州市推行“定向择优生”录取办法。来源:新华网2010-01-18!2 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