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特色项目 -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pdf
《第三部分特色项目 -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部分特色项目 -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设先进大学文化 引领学校发展方向 建设先进大学文化 引领学校发展方向 高校之间的教育竞争、生源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力的竞争。以文化精神和文化理念为核心的大学文化是决定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根本动因。基于这样的认识,大连大学举全校之力开展大学文化建设,以先进的大学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方向,以优秀的文化精神和先进的文化理念、文化模式感染、凝聚、教育师生员工并推动学校的快速发展。学校构建了由文化精神、文化模式、文化理念、文化载体等构成的大学文化体系。文化视角下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和学生工作,使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学校形成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文化氛围和优良校风,走出了
2、一条快速、和谐发展之路。高校之间的教育竞争、生源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力的竞争。以文化精神和文化理念为核心的大学文化是决定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根本动因。基于这样的认识,大连大学举全校之力开展大学文化建设,以先进的大学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方向,以优秀的文化精神和先进的文化理念、文化模式感染、凝聚、教育师生员工并推动学校的快速发展。学校构建了由文化精神、文化模式、文化理念、文化载体等构成的大学文化体系。文化视角下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和学生工作,使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学校形成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文化氛围和优良校风,走出了一条快速、和谐发展之路。一、对文化力的初步认识与
3、文化建设的提出(一)换建迁校 1987 年,大连大学由几所规模小、办学层次低、条件差的学校合并成立。建校之初,四处办学,松散联合,占地和建筑面积严重不足,教师数量紧缺,整体素质不高,连续多年被国家教委公布为不合格学校。大连大学当时的生存危机中也伴随着严重的信誉危机和师生员工的信心危机,正如纪念园主题碑文所述:“八七初创,四地三方,积贫积弱,举步牵强,黄牌示警,系及存亡”。1992 年,学校提出以土地置换方式易地建设新校园的新路,1995 年新校园落成,开创了全国不依赖政府投资,以市场经济思路建设大学校园的先河,一举使大连大学度过生存危机并为后来的发展打下基础。总结换建搬迁的历史,回顾作出和实施
4、这一重大决策过程中的曲折艰难的经历,校党委深深认识到,在发展的一些重大关键时刻,是一种价值观念,一种思想方法,一种精神状态在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它们决定着方向,关系着成败;假如不是我们在 1992 年下定这样的决心,依然消极等待,无所作为,1994 年国家教委正式通知我校减少招生和再过一年停止招生,撤销建制的警告就将成为现实。我们抓住了一次机遇,如何能使我们继续保持这种精神状态?校党委认真总结换建经验,1996 年响亮地提出今后应继续发扬的几个基本认识: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第二、抢先一步,敢为人先;第三、大思路、大动作、大发展。1998 年在发动全校制定校训时,突出价
5、值、责任和观念先行,以“文明”开头,强调我们这样起点低的学校要有不服输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以“自强”为重点,为实现跨越发展、实现自强,要以科学精神和超越意识为思想方法,强调“求是”和“创新”。(二)教师队伍建设 1995 年迁入新校园后,开始了大连大学的第二个发展时期规范教学阶段。摆在面前的突出问题首先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有博士学位的只有一人,正教授只有二十几人),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在规模小、层次低的办学模式下,行政领导长期引领学校发展方向,教师不能真正成为被尊重主体的习惯还很强大。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的努力,引进优秀教师的优惠政策,树立为教师、教学、科研服务的意识都受到许多无
6、形的抵制,许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在各种不同的声音中艰难前进,但同时许多代表了前进方向的认识、理念也在实践中逐渐产生出来并形成体系。1997 年,学校在工作要点中列入加大高层次教师引进力度,实施校内教学岗位实行专业技术职务优先评聘暂行规定办法。1998 年出台大连大学人才引进暂行办法,明确了引进人才的安家费、津贴、科研启动费标准,2001 年在连续组织讨论、由书记和校长分别在校报上谈大连大学发展新阶段的使命,新阶段的目标靠谁来实现,提出实现新阶段任务最基础的工作是教师队伍建设、优秀人才是撑起大学的中流砥柱,是学校发展的主要力量,人才是立校之本等认识。在这些认识基础上,同年成立了校人才引进领导
7、小组和办公室,大幅度提高了对优秀人才的物质待遇,产生了凝炼这些认识的“只有大楼,不是大学,有了大师,才是大学”、“让每一个人都成功”等文化理念。为创造健康科学的人文环境,让每一个教师、干部都能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发挥自己的才智,2003 年,又提出全校应坚持倡导关心、合作回报社会的精神价值导向和民主、宽容、理性的学术价值导向。这些都促进了全校上下人才观的形成,推动了教师队伍建设相关制度、政策的调整,迅速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三)管理工作 进入新校园后,学校的管理体制也由管理三所独立的单科性学校的模式转变为管理一个统一的多科性大学的模式,干部、教师长期形成的思维习惯、工作方法和教育思想都不能
8、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一些干部还用管理中专的方式管理大学;一些人习惯于照抄照搬,对工作不会深入思考,不会抓住大事,不会推陈出新;一些人忙于事务,忙于眼前,不善于理出思想形成体系,不善于用先进的观念推动工作,不善于为今后的发展设计道路,培育新的生长点。针对这些问题,1998 年,校党委第一次提出注重“工作的思想性、整体性、建设性、群众性”的工作指导思想,1999 年又进一步提出建立先进的“文化模式”和“工作模式”,倡导主体意识,超越意识和契约意识,以改善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提高全体干部的思想水平,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这些,成为大连大学正式形成文化建设思路的先导。为加强这一工作,2001 年,成
9、立“校园文化建设办公室”,统一负责全校文化建设的研究、协调和设计工作。2002 年,在校党代会上正式提出建设先进大学文化的任务,并把大学文化建设与学科建设一起提到重要的战略地位上。二、对文化的全面理解与大学文化认识体系的构建(一)对文化的再认识 全校师生员工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大连大学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二件大事:一是换建,它使学校一举改善了办学条件,使教职工有了安身立命和实现理想的依托;二是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使教师队伍整体实力大幅度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有了快速提升。同样越来越深切认识到的是,换建迁校不只是学校办学地址的迁徙,更首先是大连大学人思想观念变迁的心路历程。没有
10、认识上的统一,何有行动上的一致?没有高端的设想,何能摆脱平庸的行动?没有大思路,何有大动作?“丹青难写是精神”这句话就道出了这个真理。近二十年来,大连大学经历了三次认识的跃迁。建校后的第一个发展阶段,经过多次尝试已证明用常规办法已不能解决学校办学条件问题后,大胆提出“换建搬迁”并历经艰难曲折完成新校园建设,完成了由守成依赖型建设学校向进取经营型建设学校的观念转变,这是认识的第一次飞跃。进入第二发展阶段,觉悟到人才是立校之本。“没有大师,不是大学”,这是认识的第二次飞跃。当学校进入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后,发现有了人才,能不能让他们发挥作用、实现价值、都走向成功,还有许多体制、机制、氛围问题
11、需要解决,“有了优秀的大学文化,才是优秀的大学”,这是认识的第三次飞跃。这三次认识的飞跃都是一个尝试和螺旋式提高的过程,每一次都推动了一次办学实践的突破。这些思想跃迁以及办学实践的突破,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一个大学建立共同的价值、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思维模式和共同的行为方式对学校的发展是多么重要,也让我们萌动了进一步对学校面临实际问题进行哲学思考,进一步对大连大学自己的文化精神进行提练,健全大连大学特有的大学文化体系的想法。(二)大学文化体系主体框架与内涵(略,详见附件一)三、让文化再回到生活中去与大学文化载体的构建(一)让先进的文化融入生活,渗透到所有的活动中,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1
12、党委要成为先进大学文化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党委会要经常“务虚”谈文化;在全校的各种场和谈工作,要先从“高端”文化切入;组织干部、教师研究工作,要求先谈理念和认识;组织各种活动,要求要进行文化设计;党委和各级组织都要从实际工作遇到的问题中进行理性思考,不断提出、完善新的文化理念。2专门机构要成为先进大学文化的研究者和组织者 为保证大学文化建设更加深入进行,校党委先后成立了文化环境建设办公室、素质教育基地办公室、博物馆等专门文化机构;成立了文化建设研究室和学生工作室,发布大学文化建设研究课题;设立党支部创新立项活动,组织吸引党内外干部群众结合单位实际工作进行深层次的文化研究。在校内各类人员的学习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部分特色项目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第三 部分 特色 项目 教育部 高等教育 教学评估 中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