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盈余管理与独立审计质量.pdf
《会计盈余管理与独立审计质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盈余管理与独立审计质量.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会计盈余管理与独立审计质量徐浩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与财务管理系1 0 0 8 7J)【摘要】本文从盈奈管理的角度考察了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质量,发现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鉴别会计盈余管理的程度,这种鉴别的能力与盈余管理的手段有关。相对揉控的经营性应计利润而言,注册会计师在对以操控非经营性应计利润为手段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审计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审计质量。另一方面,审计质量还和盈余管理的方向有关,虽然注册套计师对以增加利润为目的的正向盈余管理行为更加敏感,但是与对负向盈余管理行为的审计比较,并没有体现出更高的审计质量。【关键词】审计意见盈余管理应计利润一、引言财务报告是投资者获取企
2、业信息的重要来源,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但是由于外部投资者与企业“内部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无法直接观测企业的经营业绩,而“内部人”为了谋求自身的收益最大化,在某种程度上会向股东报告扭曲的业绩信息。于是投资者需要独立、公正的第三方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和财务报告重大方面的合法性、真实性和一致性进行检查和验证。在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中,会计盈余是扣除了所有发生的成本后的剩余,它记录了股东的财富变化,成为投资者关注的核心(桑德,2 0 0 0),因而,其真实性、合法性和确认原则的一致性是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关注的重点。实证会计理论提出的三大假设指出,企业的内部人会在某些情
3、况下进行盈余管理,扭曲真实的盈余。盈余管理并不都是违规的或有害的,但是大规模的盈余管理会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给投资者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注册会计师高质量韵审计必须有能力辨析企业的盈余管理现象,并根据其程度提请投资者及相关利益者关注。美国证券市场的安然、世界通讯财务丑闻以及我国的“银广夏”、“郑百文”事件,都与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会计盈余操纵的漠视和无效监督,甚至与管理层勾结舞弊有很大关系,这些事件从实践的角度说明盈余管理对外界判断审计质量的重要性。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试图用中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管理程度来检验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质量。本文主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能在多大程度
4、上鉴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2)对不同的盈余管理手段,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质量是否相同?(3)对不同方向的盈余管理,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质量是否相同?二、文献回顾国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独立审计质量的决定因素。D y e(1 9 9 3)假设审计质量取决于审计成本和诉讼风险之间的平衡,而注册会计师的财富水平、审计准则的要求通过影响审计成本和诉讼风险来影响审计质量。E l i 咖r 和F a l k(1 9 9 6)则指出注册会计师“计划”的审计质量在审计服务年限已知时会下降,而在审计费用越高、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效率越高、审计失败损失越大的情况下审计质量越高。在盈余管理4 4 万方数据和审计质量方
5、面,V a n d e r B a n w h e d e 等(2 0 0 3)对比利时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存在调低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审计中,“六大”(现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高于其他会计师事务所,说明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但是该结论在对调高利润行为的审计中却没有得到验证。随着独立审计在证券市场的地位日益突出,审计质量和盈余管理之问关系越来越引起我国学者的兴趣。李东平等(2 0 0 1)研究1 9 9 9 年和2 0 0 0 年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4 6 家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与存货的变动和审计意见的关系,得出了注册会计师没有针对盈余管理出具非标
6、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对盈余管理的风险考虑不足的结论。夏立军等(2 0 0 1)考察了2 0 0 0 年沪、深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是否在中I 虱证监会规定的“保牌”和“保配”区间,即是否存在所谓“监管诱导性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关系,他们的结论是财务状况较差的公司容易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但是具有边际R O E 的公司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可能性并不比其他公司大,因此在总体上注册会计师没有揭示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审计质量令人担忧。刘霄仑等(2 0 0 3)通过对内地证券市场A 股、B 股会计报表对比和对2 0 家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上市公司报表进行财务分析,得出了中国内地注
7、册会计师独立审计质量较低的结论。上述论文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国内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和审计意见的关系,对以后的研究有一定的启发。但是这些研究对盈余度量或者不够全面仅集中于个别会计科目或者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仅选择了表示盈余管理可能性的变量,没有对盈余管理的程度进行考察,而即便是在高质量的审计中,注册会计师也只是关注重大的盈余管理事项,而无需揭示所有的盈余管理行为。章永奎等(2 0 0 2)在研究中引入了修正的琼斯模型对盈余管理程度进行考量,并在盈余管理程度和审计意见之间建立了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盈余管理程度越大,越有可能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这一研究虽然在盈余管理计量方面比前述研究有了进步,然
8、而修正的琼斯模型直接运用于横截面数据导致模型解释能力较弱,调整后的R 2 仅为4,说明盈余管理的计量还比较粗糙。另外,由于该研究选取的样本集中在1 9 9 8 年,而1 9 9 8 年与之后的市场环境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对结论的普遍性产生影响。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对修正的琼斯模型进行了再修正,提高了将其运用于横截面数据时的解释能力,调整后的R 2 上升至1 1 以上,使盈余管理的计量更加准确、客观;(2)进一步研究了盈余管理的操作手段和方向对独立审计质量的影响,这对于我们更好地判断审计质量、了解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从而提高审计质量有一定的意义。三、研究假设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来看,由于投
9、资者做出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来源于上市公司报告的会计盈余信息,盈余管理的规模增加会加大对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误导程度,因此被投资者雇用来鉴证财务报告真实性的注册会计师面f 临的诉讼风险(w a l l s,1 9 9 4)会变大,高质量的审计应当能够识别这种风险的程度,并且通过审计意见来减小这一风险。由此,我们认为高质量的审计能够鉴别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虽然就个体而言,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以下简称非标准意见)并不都是针对盈余管理行为的,但是在大样本统计中,从整体上看,两者之间应该存在着相关关系:注册会计师倾向于对盈余管理程度高的企业发表非标准意见,而在低质量的审计中,审计意见不能反映盈余管理的程度。
10、我们的第一个研究假设是:H 1:盈余管理程度较大的公司被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可能性大。会计盈余为经营性净现金流与应计利润之和。其中,经营性净现金流是很难操控的,而应计利润则与选用的会计政策密切相关。应计利润可以分为经营性应计利润和非经营性应计利润(w i l s o n,1 9 8 7),经营性应计利润与营运资本的变动有关,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非经营性应计利润则通常是在企业的资产交易或其它与当期经营无关的活动中产生。与此对应,公司实现盈余管理的途径也有两条,一是在日常4 5 万方数据的经营活动中操纵产品的收入和成本,二是通过一次性的非经营活动来操纵最终的净利润。前者的鉴别依据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
11、企业内部,鉴证性弱,注册会计师除了需要掌握公司大量内部财务信息外,还需要相_ 荧的技术知识和环境信息,因而对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要求较高,而后者的鉴别则较多依赖于鉴证性较强的外部文件。故而,本文提出的第二个假设是:H 2:当公司操控非经营性应计利润时,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较高,即以调控非经营性应计利润为手段进行盈余管理的公司更容易被出具非标准意见。盈余管理可以有两个方向:正向的盈余管理以调高利润为目的,而负向的盈余管理会调低利润。不同的盈余管理方向带给注册会计师的诉讼压力是不同的。H a y n(1 9 9 3)指出由于存在企业清算价值的底线,投资者对坏消息的反应比好消息弱,由此推断,投资者较少因
12、为坏消息改变投资决策,故而在对负向的盈余管理的审计中注册会计师面临的诉讼风险比正向盈余管理小。另外,负向的盈余管理更容易从会计稳健性的原则上寻找合法的理由和借口。以上原因导致注册会计师对正向盈余管理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因此本文的第三个假设是:H 3:独立审计对盈余管理的鉴别质量在正向盈余管理方面较负向盈余管理高。四、样本与数据为了排除不同的上市地点对公司行为的影响,我们仅选择在上交所的上市公司,另外,因为对I P O 的公司审计与通常的年报审计不同,因此我们只选择上市时间超过一年的公司。这样,本研究采用了1 9 9 7及以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1 9 9 8 年2 0 0 1 年年
13、报数据,其中剔除在研究区问内因暂停上市等原因造成主营业务停滞的公司8 家,共得到3 6 2 家上市公司合计1 4 4 8 个样本。我们按照中国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代码的第一位字母将样本划分为1 3 个行业。从样本公司获得的审计意见类型来看,1 4 4 8 个样本中被出具标准意见的有1 1 6 0 个,占总样本的8 0 1 1,被出具非标准意见的有2 8 8 个,占总样本的1 9 8 9,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意见的比例在1 9 9 9 年后有下降的趋势。五、盈余管理的计量如第一部分提到的,企业净利润由经营性现金流量和应计利润总额两部分构成,其中具有较强可操控性的是应计利润部分(陆建桥,1 9
14、 9 9)。净利润的另一种分解途径是将其分解为营运资本和非经营性应计利润(w 出o n,1 9 8 7),比较这两者净利润分解方式,我们可以得到经营性应计利润为营运资本与经营性现金流量之差。即:眦=肥一c 阳N o A L=N E N o c其中:们C=c A 一“O A L=N O c C F o其中,T A L:应计利润总额;N E:净利润;c F O:经营性净现金流;N O A L:非经营性应计利润;N O c:净营运资本;c A:流动资产;c L:流动负债;O A L:经营性应计利润。应计利润包括了由内部人操控的部分和非操控的部分。在盈余管理程度的计量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对非操控应计利润
15、的估计。学界有大量的文献讨论操控会计盈余的计量模型。近来应用比较多的是琼斯模型和修正的琼斯模型(J 0 n e s l 9 9 l,D e c h o w l 9 9 5)。琼斯模型假设应计利润中非操控部分是销售收入变动和资本支出的函数,并且这一函数关系对同一公司来说在时间序列上是稳定的。修正的琼斯模型则认为销售收入中的一部分也是可以操控的,因此,非操控的应计利润应该和现金销售相联系。这两个模型直接应用在中国盈余管理研究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我国的股票市场公司重组、购并活动频繁,故而假设上市公司会计盈余时间序列的性质不变是不合理的,另外,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有限,使用时间序列模型面临着数据不足
16、的困难。出于上述考虑,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延用了修正琼斯模型的思想,即假设公司现金销售收入、总资4 6 万方数据产规模、长期资产水平值和增量是影响非操控应计利润的重要因素;其次,我们对修正的琼斯模型的假设进行了再修正:我们假设在同一时间内,非操控应计利润与现金销售收人和资本支出之间函数关系对同一行业中的不同公司是相同的。这一假设的合理性来源于处于同样市场环境下的同行业企业商业信用政策和使用的资产性质是相似的。我们用各年度各行业子样本平均销售收入变动及行业平均长期资产水平值和增量作为控制行业因素的变量,用年度哑变量来控制时间。另外,我们还将所有的变量除以总资产以解决横截面数据的异方差问题。非操控
17、性应计利润总额的估计模型如下:模型l:T A L i T A i=母0 l+B 1 l l n T A l+B 2 l(么R V T A j 一R c i T A i)+B 3 1 c E T A j+B 4 1 I 肜TA i+B 5 l d I N R v j I N T A j+即l I N L T j I N T A j+p 7 1 I N c E j I N T A j 邙8 1xD 0 1+印1 D 0 0+B 1 0 lxD 9 9+8 i(1)其中:T A:账面总资产;R V:销售收入;R c:应收账款净额;c E:长期资产年度增加额;I N R V:行业销售收人平均值;I N
18、 T A:行业总资产平均值;I N c E:行业出平均长期资产年度增加额;L T:长期资产;I N L T:行业长期资产平均值;D 0 1,D()o,D 9 9,呻8 为年度哑变量,取1 为该年度,0 为其他;下标i 表示公司,下标j 表示行业。对于经营性应计利润来说,现金销售收入的变动、长期资产水平和增量也是对其非操控部分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例如现金销售收入的增加意味公司信用政策的改变,赊销收入会相应减少,非操控性的经营性应计利润应该降低,又如,较高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水平会降低企业的商业信用成本,这些都会使得非操控的经营性应计利润提高,因此本研究中对非操控经营性应计利润的估计采用了非操控性应
19、计利润总额估计中相同的解释变量:模型2:0 A L T A i=B 0 2+B 1 2 H r A i+阻2-(R V T A l 一么R c 以)+B 3 2+c E T A i+B 4 2 L T,T A i 十B 5 2+d I N R v j I N T A j+p 6 2 I N W I N T A j+印2 I N c E j I N T A j 邯8 2 啪1+印2 D 0 0+B 1 0 2+D 9 9+u i(2)非经营性应计利润主要是由于资产交易等非经营性因素产生的,因此非操控的非经营性应计利润是企业长期资产的水平值和增量的函数,其计量模型如下:模型3N O A L T A
20、 i=印3+B 1 3 l 删+p 2 3 十c E T A i+芦3$L 1 y T A i+畔3 十I N L l y 矾T A j+B 5 3 I N c E j I N T A j+邮+肿1+p 7 3 十D 0 0+郾3$D 9 9+v i(3)用我们的样本数据对上述模型进行回归,模型1,2,3 的调整后的R 2 分别为:j 1 9,3 1 4 和2 9 9,对横截面数据而言,显示出较好的拟合度。上述模型中的残差分别表示操控的应计利润总额、经营性应计利润,以及非经营性应计利润占总资产的比例。六、独立审计质量的检验1 审计意见与操控的应计利润程度。本研究的第一个假设是比起被出具标准审计
21、意见的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意见的财务报告会计盈余管理的程度高,即操控应计利润总额较大。在这里,我们不考虑盈余管理的方向,因此我们将操控应计利润总额取绝对值。我们将样本按照审计意见是否是标准意见分为两组,分别计算两组操控应计利润总额占总资产比例(模型1 的残差)的平均值,然后进行t 检验比较,检验的结果显示,被出具标准意见的一组操控应计利润(应计利润总额、经营性应计利润和非经营性应计利润)占总资产的比例在1 的显著性水平上低于被出具非标准意见的一组,即假设l 得到了验证。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如果不考虑利润操控的方向,两组操应计利润总额绝对值的均值都是在5 的水平上显著的异于零,对于标准意见的一
22、组,操控的应计利润总额占总资产比例的均值9 5 的置信区间为(5 6,6 2),而非标意见的一组为(7 8,1 2 6)。这表明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时对盈余管理数额“重要性”标准的界定在公司总资产额的6 2 至7 8 之间。详见表l。4 7 万方数据裘1按审计意见分组的操控应计利润比较附注:1 标准审计意见组含1 1 印个样本,非标意见组含2 8 8 个样本;2 表示t 检验在5 的水平下显著2 审计意见与盈余管理手段。我们仍然不考虑盈余管理的方向,对操控的经营性应计利润和非经营性应计利润取绝对值。按照表1 所示纵向比较,同一个操控应计利润类型在不同的审计意见组的均值显著不同,说明对不同的盈余管
23、理手段,注册会计师均具有一定的鉴别能力。考虑非标准意见组,操控非经营性应计利润占总资产比例的均值为1 7 3 4,而操控经营性应计利润占总资产比例的均值为2 1 1 3,做均值比较的配对t 检验,结果显示,后者在5 的显著性水平上高于前者。这说明,在独立审计中,当操控的经营性应计利润较操控的非经营性应计利润在数额上有更高的显著性时,才会被反映在审计意见中,换言之,注册会计师在鉴别非操控经营性应计利润上的质量较操控的经营性应计利润高,由此假设2 得到验证。3,审计意见与盈余管理方向。为了探讨独立审计对不同方向的盈余管理是否具有相同的质量,我们将样本按照操控应计利润总额是否大于零分组,大于零的一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会计 盈余 管理 独立 审计 质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