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其应对策略.pdf
《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其应对策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其应对策略.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其应对策略黄世忠(厦门国家会计学院3 6 1 0 0 5)【摘要】公允价值会计是否具有顺周期效应从而导致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是学术界、实务界和监管部门争论的焦点问题。本文在综述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公允价值会计诱发顺周期效应的机理和传导机制,最后对准则制定部门和监管部门提出的缓解顺周期效应的应对策略进行评述。【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应对策略一、引言2 0 0 7 年8 月肇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2 0 0 8 年9 月雷曼兄弟倒闭后,引发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不仅导致数以万亿美元计的经济损失,也触发了学术界、实务界和监管部门对公允价值会计空前激烈的
2、大辩论。辩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公允价值会计是否具有顺周期效应(p r o c y c l i c a l i t y),并最终导致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这场前所未有的论战,不仅关系到公允价值会计的前途命运,而且攸关金融监管的改革方向。金融稳定理事会(F i n a n c i a lS t a b i l i t yB o a r d,简称F S B)最近提出的关于完善资本监管和减值拨备(即减值准备,下同)的改革设想,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建立在如何缓解顺周期效应的基础上的。F S B 的改革设想不仅将重塑金融监管框架,而且将影响准则制定机构的会计改革思路,最明显的莫过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 A S
3、 B)和围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 A S B)2 0 0 9 年7 月均步调一致地建议将金融资产减值计提方法由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i n c u r r e dl o s sm o d e l)改为预期损失模型(e x p e c t e dl o s sm o d e l),而这是F S B 工作小组在今年3 月发布的报告所倡导的。可见,如何缓解顺周期效应已成为金融监管和会计改革的政策目标,P r o c y c l i c a l i t y 这一原本非常生僻的术语,在金融界和会计界一夜之间变成脍炙人口的流行词语。因此,加强对公允价值及其潜在顺周期效应的研究,对于防范金融危机和保持金融系统
4、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现实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二、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研究综述顺周期效应和反周期效应(c o u n t e r c y c l i c a l i t y)是经济学用于描述经济数量与经济波动相互关系的术语。如果经济数量与经济波动保持正相关关系,则说明存在顺周期效应,反之则存在反周期效应。在这次金融危机中,F S B 将顺周期效应定义为放大金融系统波动幅度并可能引发或加剧金融不稳定的一种相互强本文是作者主持的财政部重点研究课题“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批准文号为:财会函 2 0 0 8 4 9 号。F S B 的前身为F i n a n c i a lS t a
5、 b i l i t yF o r u m(金融稳定论坛),该组织于2 0 0 9 年6 月起正式更名为F S B。2 0 0 8 年9 月金融危机爆发以来,F S B 陆续发布了对未来金融和会计改革将产生重大影响的五份研究报告,按时间顺序分别是解决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效应:一个H r 能的框架、降低源自资本框架中的顺周期效应、估值和杠杆在顺周期效应中的作用、金融稳定论坛工作小组关于拨备的研究报告、金融稳定论坛关于解决金融系统顺周期效应的报告。2 3 万方数据化(即具有正反馈效应)机制。具体到公允价值会计所产生的顺周期效应,可分为两种不同情况。一是指在经济萧条时期,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将迫使金融机构
6、确认大量的投资损失和贷款减值损失,从而降低其资本充足率、信贷和投资能力,使本已恶化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二是指在经济繁荣时期,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将导致金融机构确认更多的投资收益和计提较少的贷款减值损失,从而提高其资本充足率、信贷和投资能力,使本已过热的经济环境火上浇油。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关于顺周期效应的研究可谓汗牛冲栋,但在会计学中,关于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研究实属凤毛麟角。次贷危机爆发前,有关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代表性研究主要包括巴斯(B a r t h,2 0 0 4)和欧洲央行(E C B,2 0 0 4)。巴斯的研究指出,公允价值的运用加剧了财务报表的波动性,这种波动性有三种来
7、源,即估计误差波动性、固有波动性和混合计量波动性。估计误差波动性源自公允价值(特别是占主导地位的第二和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需要大量的估计和判断;固有波动性源自内外部经营环境对报告主体业务活动产生的影响;混合计量波动性源自现行会计准则要求对一些资产和负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对其他资产和负债则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巴斯认为,固有波动属于真实的经济波动,财务报表应予客观反映,而估计误差波动和混合计量波动则属于虚假的人为波动,准则制定机构应当通过提供计量指引或扩大公允价值运用范围等方式,尽可能降低财务报表这两种不可取的波动。与巴斯的主张相反,欧洲央行则对扩大公允价值的运用范围持怀疑态度。欧洲央行在题为公
8、允价值会计与金融稳定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扩大公允价值的运用范围将不恰当地加剧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波动,町能降低银行应对不利经济环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扩大公允价值的运用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将加剧银行信贷政策的顺周期效应,因为该协议要求银行在经济不景气从而面临更大的信用风险时,计提更多的减值贷款拨备,从而弱化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信贷的减少无疑将使宏观经济进一步恶化。这次金融危机和随之而来的信贷萎缩,表明了欧洲央行这份研究报告对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先见之明。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直接触及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研究日益增多。帕兰登等人(P l a n t i ne ta l,2 0 0 7)的研究
9、分析了历史成本和盯市会计的优劣,他们认为,历史成本由于忽视了价格信号因而在信息反映上是无效的,虽然盯市会计在信息反映上是有效的,但在发掘现行市价的信息含量时,却增加了额外的与基本面无关的干扰因素从而加剧了价格波动。阿兰和卡理蒂(A l l e na n dC a r l e t t i,2 0 0 8)认为盯市会计具有潜在的传染效应(c o n t a g i o ne f f e c t)并可能引发顺周期效应。沃利森(W a l l i s o n,2 0 0 8)明确指出,公允价值会计不仅在经济萧条时造成资产价格的非理性下跌,而且在经济繁荣时制造资产泡沫,具有鲜明的顺周期效应特征。马斯拉特
10、(M a t h e r a t,2 0 0 8)也论证了公允价值会计在经济繁荣和经济萧条时期对宏观经济波动性的影响,并呼吁各国央行主动作为,协调会计规则、监管要求和风险管理的差异。但劳克斯和卢兹(L a u xa n dL e u z,2 0 0 9)则声称,最近关于公允价值的争论,许多观点是经不起未来检验的,亟需对公允价值会计进行更多的经济分析。尤其重要的是,公允价值会计是否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产生传染效应(c o n t a g i o ne f f e c t)需要更严谨的分析和研究。她们认为,美国证监会(S E C)向国会提交的研究报告虽然说明了2 0 0 8 年银行的倒闭潮与公允价值会
11、计无关,但并没有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公允价值会计是否F S Fw o r k i n gg r o u p,A d d r e s s i n gf i n a n c i a ls y s t e mp r o c y c l i c a l i t y:ap o s s i b l ef r a m e w o r k w w w f s b o r gl b l F 于2 0 0 8 年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显示,2 0 0 7 年底,在美国金融机构的公允价值计量中,第一至第i 层次公允价值的占比分别为6、7 2 和2 2,而欧洲金融公允价值计量中这三个层次的占比分别为5、6 7 和8
12、。町见,按活跃市场上的公开报价进行公允价值计量的并非常态。绝大多数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需要参照相似资产过去的市价进行调整(第二层次)或采用估值模型加以确定(第三层次)。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尚且如此,其他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对估计和判断的依赖程度可想而知。盯市会计是m a r k t o m a r k e t 的意译,经常被误解为等同于公允价值。其实,公允价值的内涵大于盯市会计,比如美国第1 5 7 号准则中提到的公允价值包括三个层次,其中第二和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在很多情况下是通过折现现金流量(D C F)模型确定的,它们也属于公允价值的范畴但却不是盯市会计。2 4 万方数据存在传染
13、效应。上述文献中,除帕拉登和阿兰等人借助模型进行定量研究外,其余文献基本上采用定性分析,因而还不足以提供公允价值会计是否产生顺周期效应的决定性经验证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 0 0 8 年1 0 月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I M F,2 0 0 8)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该报告第三章题为“公允价值会计与顺周期效应”,采用真实数据,通过模拟法,对五家美国和欧洲大型银行集团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在正常、低谷和高峰等三种不同经济周期中是否会产生顺周期效应进行系统研究。模拟结果显示,不论这些银行采用公允价值对全部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进行计量,还是对部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进行计量,都会在正常、低估和高峰
14、这三种不同经济周期引起银行净资产的大幅波动。差别在于,正常周期的波幅明显小于低谷周期和高峰周期。以上简要的研究文献综述表明,学术界对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尽管大多数研究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将产生顺周期效应,但大样本的经验研究仍然稀少。此外,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产生机理和传导机制,也值得学术界、准则制定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认真研究和探索。惟有如此,旨在缓解顺周期效应的会计准则和金融监管改革才能有的放矢,不失偏颇。三、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产生机理和传导机制要理解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产生机理,首先必须厘清现行会计准则对银行两类不同账户的计量目标和计量要求。银行的账户可分为
15、两大类:交易账户(t r a d i n ga c c o u n t s)和银行账户(b a n k i n ga e-c o u n t s)。这两类账户的计量目标和计量要求如表1 所示:表1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计量目标和计量要求账户类别计量目标计量要求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应当反映假设在资产负债表按公允价值计量。若町获取n f 价资料,尽可能采用盯市会交易账户R 出售资产或转让负债可望实现的价值。计;若无法获取市价资料,采用模型估算其公允价值。银行账户初始计量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应当反映入账时的公允价值。按摊余成本计量,对贷款面值进行调整以反映溢价和折价因素。后续计量如果有证据表明已经发生损失,
16、资产的价值应当按单独评估法确认有明确证据表明已发生损失的个别贷款反映减值因素。减值;按组合评估法确认虽没有明确证据但根据以往经验判断已发生损失的组合贷款减值。对处于稳定经营环境下的个别银行而言,现行会计准则对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确立不同的计量目标、提出不同的计量要求合乎逻辑,与银行的商业模式保持一致。这是因为,交易账户是银行为了获取短期盈利或保持流动性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因而市价的变动与之是密切相关的,而银行账户则是银行基于长远的获利性而长期持有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因而市价的变动与之通常是不相关的。然而,会计准则的这种制度设计在不稳定经营环境下却存在重大的缺陷,可能导致交易账户和银行账
17、户产生预想不到的顺周期效应。在交易账户方面,当宏观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包括证券在内的资产价格往往出现非理性上涨甚至形成资产泡沫,此时,采用盯市会计对交易账户中的交易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计量,将导致银行在其利润表确认可观的利润或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估值利得。增加了的账面利润,无疑提高了银行的资本基础,为银行管理层带来更丰厚的奖金或期权。资本基础的增强和财务报酬的提升,反过来又刺激银行管理层购买更多的金融资产,促使资产泡沫化日趋严重。而当宏观经济处于低迷发展时期,资产泡沫开始破裂,甚至出现非理性暴跌。此时,采用盯市会计对交易账户中的交易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计量,将迫使银行在其利润表中确认大
18、量的账面损失或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估值损失。按照现行资本监管要求,这2 5 万方数据些账面损失和估值损失将会侵蚀银行的资本基础,导致银行管理层的奖金和期权大幅缩水。资本基础的弱化和财务报酬的萎缩,反过来向管理层发出抛售金融资产的信号,导致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下跌后的资产价格又成为新的公允价值确定基础。如此往复,将诱发金融资产价格形成螺旋式下跌的恶性循环。螺旋式的价格下跌可能造成市场恐慌,在投资者心理中滋生“羊群效应”,促使他们不惜代价抛售金融资产,导致证券市场流动性枯竭。流动性缺失进步加剧金融资产的价格下跌,使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在银行账户方面,当经济处于银根宽松、信贷投放
19、充足的繁荣时期,企业经营业绩良好,现金流量充裕,还本付息无忧,违约概率低下,银行按单独评估法和组合评估法确认的贷款减值拨备极少。信贷成本的大幅下降增加了银行的利润,从而提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银行管理层与经营业绩挂钩的奖金和期权也水涨船高。信贷成本下降、资本充足率提升、财务报酬增加,加上优异的外部经营环境,必定弱化银行管理层的风险防范意识,刺激银行进一步扩大信贷投放,从而在非理性繁荣和资产泡沫制造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过热的经济必定带来市场的自我修正并引发监管部门的干预,经济发展逐步由繁荣时期转向萧条时期。当经济处于银根紧缩、信贷投放趋紧的萧条时期,企业经营业绩开始恶化,现金流量入不敷出,还本付
20、息压力沉重,违约概率飙升,银行按单独评估法和组合评估法确认的贷款减值拨备大幅增加。信贷成本的攀升将严重挤压银行的盈利空间,降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银行管理层的奖金和期权也相应缩水。所有这些反过来将增强银行管理层的风险防范意识,促使银行采取更加稳健和严厉的信贷政策,大幅减少信贷投放。信贷投放的萎缩,迫使企业压缩经营规模,控制资本支出,裁减多余人员,消费者也随之抑制消费冲动。所有这些无疑将放大经济恶化的程度,使本已脆弱的经济状况不堪重负。日益恶化的经济环境,反过来又迫使银行计提更多的贷款减值拨备,形成极具破坏性的连锁反应。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在银行业产生顺周期效应的机理后,接下来需要探讨的是公允价值会
21、计到底通过何种机制传导顺周期效应。笔者认为,公允价值会计主要通过资本监管、风险管理和心理反应这三个机制传导顺周期效应。1 资本监管传导机制众所周知,银行业涉及公众利益并关系到金融稳定,因而历来是个被高度管制的行业。监管部门主要通过资本充足率调控银行的商业行为,以确保银行具备偿付能力并防止银行的机会主义行为和道德风险。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监管部门通常以银行提供的会计数字为基础,作少量的剔除以确定银行的资本基础,如表2 所示。表2会计数据与资本监管的关系金融资产类别计量方法会计处理规定资本监管规定证券投资:交易性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计入资本基础可供出售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变动确人为其他综合
22、收益,除未实现估值损失计人资本基础,未实非发生非暂时性减值,否则不计人损益现估值利得不计人资本基础持有至到期摊余成本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计人当期损益在现行资本监管框架下,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包括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估值损失,但剔除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估值利得,详见表2。资本充足率(C A R)=(一级资本+附属资本)加权风险资产,其中一级资本包括投入资本和留存收益。我国的资本监管规定总体上与巴塞尔协议保持一致,但也存在若干差异。根据银监会2 0 0 7 年8 2 号文的规定,股票投资从资本基础中全额扣除,故股票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对资本充足率的
23、计算没有任何影响。债券投资的估值损失1 0 0 计入(减少)核心资本,债券投资的估值利得,5 0 计人(增加附属资本)。2 6 万方数据续表金融资产类别计量方法会计处理规定资本监管规定贷款:持有待售成本与公允价值孰低公允价值低于成本部分计人当损益损失计人资本基础长期持有摊余成本已发生的贷款减值损失计人当期损益贷款减值损失计入资本基础匡l 际财务报告准则(I F R S)没有持有待售贷款的类别,如果贷款即将出售,则必须划分为交易性类别,并按公允价值计量,出售前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从上表看出,尽管资本监管规定比会计处理规定略微稳健(表现为剔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估值利得),但资本基础的确定基本
24、上依赖于会计处理。正是资本监管过度依赖于会计处理,才导致公允价值会计(严格地说,计提贷款减值准备也蕴涵着公允价值计量的理念)通过资本充足率这一机制传导顺周期效应。从上表还可看出,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将更加明显,因为监管部门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将证券投资的未实现估值损失以及贷款的减值损失直接从资本基础中扣除。2 风险管理传导机制银行业现行的一些风险管理惯例无意中成为公允价值会计传导顺周期效应的管道。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银行业经常用“贷款对资产价值比率(1 0 a n t o v a l u er a t i o,简称L 1 V 比率)”来控制和规避抵押贷款风险。其他条件保持
25、不变,L T V 比率越大,抵押贷款风险越高,反之风险越低。在经济繁荣时期,房地产公允价值上涨,L T V 比率下降,可能增大银行对抵押贷款的风险偏好,促使银行发放更多的抵押贷款,从而加剧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而在经济萧条时期,房地产公允价值下跌,L 1 V 比率上升,银行对抵押贷款的风险偏好倾向于保守,收紧抵押贷款的发放,使本已不景气的房地产市场日趋恶化。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风险价值”(v a l u e a t r i s k,简称V a R)自2 0 世纪9 0 年代初以来被银行等金融机构广泛用于计量和管理证券投资组合的市场风险。V a R 是指证券投资组合在特定持有期间(通常为1 0 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允 价值 会计 周期 效应 及其 应对 策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