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漆相关质量检验标准.pdf
《油漆相关质量检验标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漆相关质量检验标准.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油漆相关质量检验标准油漆相关质量检验标准涂层的分区:涂层的分区:车身涂层分为 A、B、C、D 四区,见下图。A 区:为前围、车门、侧围搁梁与腰梁之间的区域;B 区:为后围、前保险杠、腰梁与下边梁之间的区域;C 区:为顶盖全部;D 区:为底架与地板下面。检验条件:检验条件:1.检验环境在接近自然光处;2.环境照度10001300lx;3.检验员视力0.8 以上,无色盲。涂层质量见下表,其余要求应符合涂层质量见下表,其余要求应符合 GB11380GB11380 的规定的规定。(宇通客车涂装检验标准)(宇通客车涂装检验标准)序号要求检验方法备注1A区不应有直径超过1.5mm的麻点,B、C 区不应有直
2、径超过 2mm 的麻点目测,触感及用通用梁具测量2A、B、C 区不应有颗粒目测及触感3A、B区不应有直径大于1.5mm的针孔相距 30cm 目测4A、B、C 区不应有露底相距 50cm 目测5D 区不应有露白相距 50cm 目测6A、B 区漆膜光泽度应不低于90%,相邻部位不应有光泽差异相距 50cm 目测(按 GB1743的规定执行)7A、B 区不应有直径大于 1mm的起泡相距 30cm 目测8A区在20c内不应有超过5个直径大于 1mm 的凹陷;B、C 区在 10c 内不应有超过5 个的任何凹陷相距 30cm 目测直径小于0.2mm 的 凹 陷不计9A、B 区在 50c 内,不应有超过 2
3、 个直径大于 1mm 的杂漆相距 50mm 目测10A、B 区表面不应有明显桔皮状皱纹相距 50cm 目测11A、B、C 区不应有明显流痕散乱光下,相距 50cm 目测12A、B 区不应有明显磨痕相距 50cm、与检测面成 20度90 度目测磨痕方向为车辆前进方向13A、B、C 区内同一颜色漆面不应有明显的色差相距50cm目测或对照标准色卡14A 区不应有不光滑触感;A、B 区的同种蒙皮内,同一颜色漆面不应有色差及不光滑处;B、C 区的表面光亮度应均匀一致,不应发乌或局部发乌相距 30cm 目测及触感15A、B 区不应有长度大于 5mm深度大于 0.2mm,且露出底漆或基体金属的划伤相距 30
4、cm 目测,用通用梁具测量16A、B 区不应有直径大于 1mm露出底漆或基体金属的漆层剥落相距 30cm 目测17A、B 区不应有明显的擦伤、污损与压痕相距 30cm 目测18A、B、C 区漆膜厚度应符合GB11380 的规定按 GB1764 的规定进行19A、B、C 区的彩带漆膜应完整均匀,完全遮盖下面漆面,相距 50cm 目测,通用梁具测量且边线整齐不应有锯齿流痕,其直线度为 1000:2涂层外观缺陷分类涂层外观缺陷分类:(引用(引用 GBT13052-91GBT13052-91)1.麻点:涂层表面出现的凹坑现象,即由水、气泡破裂而产生的泡疤。2.颗粒:涂层表面粘附的影响漆膜光滑度的杂质颗
5、粒现象。3.针孔:涂层表面出现一些透底针状小孔的现象。4.杂漆:涂层表面出现不相溶的多种色点(块)的现象。5.桔皮状皱纹:涂层表面出现桔皮状纹的折皱现象。6.露白:涂层表面能见到本体材料(白指由于底漆涂装不均匀而露本体材料本色)。7.露底:涂层表面呈现前道涂层的色泽现象。8.流痕:涂层表面出现涂料流淌痕迹的现象。9.划伤:涂层表面出现由外力引起的不同形状的磕碰划痕的现象。漆膜附着力测定方法(引用漆膜附着力测定方法(引用 GB1720-1979)1.按漆膜一般制备法(GB1727)在马口铁板上(或按产品标准规定的底材)制备样板 3 块,待漆膜实干后,于恒温恒湿的条件下测定。测前先检查附着力测定仪
6、的针头,如不锐利应予更换:提起半截螺帽(7),抽出试验台(6),即可换针。当发现划痕与标准回转半径不符时,应调整回转半径,其方法是松开卡针盘(3)后面的螺栓、回转半径调整螺栓(4),适当移动卡针盘后,依次紧固上述螺栓,划痕与标准圆滚线图比较,如仍不符应重新调整回转半径,直至与标准回转半径 5.25 毫米的圆滚线相同为调整完毕。测定时,将样板正放在试验台(6)上,拧紧固定样板调整螺栓(5)、(8)和调整螺栓(10),向后移动升降棒(2),使转针的尖端接触到漆膜,如划痕未露底板,应酌加砝码。按顺时针方向,均匀摇动摇柄(11),转速以 80100 转/分为宜,圆滚线划痕标准图长为 7.50.5 厘米
7、。向前移动升降棒(2),使卡针盘提起,松开固定样板的有关螺栓(5)、(8)、(10),取出样板,用漆刷除去划痕上的漆屑,以四倍放大镜检查划痕并评级。2.附着力测定仪部件规格:试验台丝杠(9)螺距为 1.5mm,其转动与转针同步;转针空载压力为 200 克;荷重盘(1)上可放砝码,其重量为 100、200、500、1000 克;转针回转半径可调,标准回转半径为 5.25 毫米。3.评级方法:以样板上划痕的上侧为检查的目标,依次标出 1、2、3、4、5、6、7 等七个部位。相应分为七个等级。按顺序检查各部位的漆膜完整程度,如某一部位的格子有70%以上完好,则定位该部位是完好的,否则应认为坏损。例如
8、,部位 1 漆膜完好,附着力最佳,定位一级;部位 1 漆膜坏损而部位 2 完好,附着力次之,定位二级。依次类推,七级为附着力最差。漆膜厚度测定方法(引用漆膜厚度测定方法(引用 GBT1764)1.杠杆千分尺法(仪器精确度为 2 微米)(1)杠杆千分尺的“0”位校对:首先用绸布擦净两个测量面,旋转微分筒,使两测量面轻轻地相互接触,当指针与表盘的“0”线重合后,就停止旋转微分筒,这时微分筒上的“0”线也应与固定套筒上的轴向刻线重合,微分筒边缘与固定套筒的“0”线的左边缘恰好相切,这样算“0”位正确。如果“0”位不准,就必须调整。调整方法:先使指针与表盘的“0”线重合,用止动器把活动测杆固定住,松开
9、后盖,再调整微分筒上的“0”线与固定套筒上的轴向刻线重合,微分筒边缘与固定套筒的“0”线的左边缘恰好相切,然后拧紧后盖,松开止动器,看表盘指针是否对“0”,如不对应重复上述步骤,重新调零。(2)测量:取距边缘不少于 1 厘米的上、中、下三个位置进行测量。先将未涂漆底板放于微动测杆与活动测杆之间,慢慢旋转微分筒,使指针在两公差带指针之间,然后调整微分筒上的某一条线与固定套筒上的轴向刻线重合,为了消除测量误差,可在原处多测几次,读数时,把固定套筒、微分筒和表盘上所读得的数字加起来,即为测得厚度值,然后涂上漆样,按规定时间干燥后,再按此法在相同位置测量,两者之差即为漆膜厚度。也可先测量已涂漆样板的厚
10、度,再用合适的方法除去测量点的漆膜,然后测出底板的厚度,两者之差即为漆膜厚度,取各点厚度的平均值即为漆膜的平均厚度值。2.磁性测厚仪法(漆膜厚度仪器精确度至少为 2 微米)(1)调零:取出探头,插入仪器的插座上。将已打磨未涂漆的底板(与被测漆膜底材相同)擦洗干净,把探头放在底板上按下电钮,再按下磁芯,当磁芯跳开时,如指针不在零位,应旋动调零电位器,使指针回到零位,需重复数次,如无法调零,需更换新电池。(2)校正:取标准厚度片放在调零用的底板上,再将探头放在标准厚度片上,按下电钮,再按下磁芯,待磁芯跳开后旋转标准扭,使指针回到标准片厚度值上,需重复数次。(3)测量:取距样板边缘不少于 1 厘米的
11、上、中、下三个位置进行测量。将探头放在样板上,按下电钮,再按下磁芯,使之与被测漆膜完全吸合,此时指针缓慢下降,待磁芯跳开表针稳定时,即可读出漆膜厚度值。取各点厚度的算术平均值为漆膜的平均厚度值。漆膜颜色及外观测定法(引用漆膜颜色及外观测定法(引用 GB1729)1.标准样品法:按漆膜一般制备法(GB1727)将测定样品与标准样品,分别在马口铁板上制备漆膜。待漆膜实干后,将两板重叠 1/4 面积,在天然散射光线下检查,眼睛与样板距离 1 尺左右,约成 120140 度角,根据产品标准检查颜色和外观,颜色应符合技术允差范围;外观应平整、光滑或符合产品标准规定。2.标准色板法:按漆膜一般制备法(GB
12、1727)将测定样品在马口铁板上制备漆膜。待漆膜实干后,将标准色板与待测色板重叠 1/4 面积,在天然散射光线下检查,眼睛与样板距离 1 尺左右,约成 120140 度角,其颜色若在两块标准色板之间或与一块标准色板比较接近,即认为符合技术允差范围。3.标准样卡比对法:将被测样品与漆膜颜色标准样卡(GSB05-1426-2001)进行比对。漆膜硬度测定方法漆膜硬度测定方法 1(GB/T1730 摆杆法)摆杆法)原理:静止在涂膜表面的摆杆开始摆动,用在规定摆动周期内测得的数值表示振幅衰减的阻尼时间,阻尼时间越短,硬度越低。操作步骤:1.仪器校准:参照 GB/T1730 附录。2.环境条件:在温度(
13、23)度和相对湿度(50)%条件下进行试验,除非另有规定。3.摆杆阻尼时间的测定:(1)将试板涂膜面向上放在仪器台上。(2)将摆杆轻轻地放在试板表面上。(3)在支轴没有横向位移的情况下,将摆杆偏转合适的角度(科尼格摆为 6 度,珀萨兹为 12 度)并将它放到预订的停点处。(4)放开摆杆并同时启动秒表或其它计时装置。(5)记录振幅由 6 度3 度(科尼格摆)或由 12 度4 度(珀萨兹摆)的时间,以秒表示。(6)在同一块试板的三个不同位置上进行测试。记录每次测量的结果及三次测量的平均值。漆膜硬度测定方法漆膜硬度测定方法 2(GB/T6739 铅笔法)铅笔法)铅笔硬度:用具有规定尺寸,形状和硬度铅
14、笔芯的铅笔推过漆膜表面时,漆膜表面耐划痕或耐产生其他缺陷的性能。缺陷分类:1.塑性变形:漆膜表面永久的压痕,但没有内聚破坏。2.内聚破坏:漆膜表面存在可见的擦伤或刮破。3.以上情况的组合。原理:受试产品或体系以均匀厚度施涂于表面结构一致的平板上。漆膜干燥/固化后,将样板放在水平位置,通过在漆膜上推动硬度逐渐增加的铅笔来测定的铅笔硬度。试验时,铅笔固定,这样铅笔能在 750g 的负载下以 45 度向下压在漆膜表面上。逐渐增加铅笔的硬度直到漆膜表面出现上述各种缺陷。操作步骤:1.在温度(23)度和相对湿度(50)%条件下进行试验。2.用特殊的机械削笔刀将每只铅笔的一端削去大约 5mm6mm 的木头
15、,小心操作,以留下原样的、未划伤的、光滑的圆柱形铅笔笔芯。3.垂直握住铅笔,与砂纸保持 90 度角在砂纸上前后移动铅笔,把铅笔芯尖端磨平(成直角)。持续移动铅笔直至获得一个平整光滑的圆形横截面,且边缘没有碎屑和缺口。每次使用铅笔前都要重复这个步骤。4.将涂漆样板放在水平的、稳固的表面上。将铅笔插入试验仪器中并用夹子将其固定,使仪器保持水平,铅笔的尖端放在漆膜表面上。5.当铅笔的尖端刚接触到涂层后立即推动试板,以 0.5mm/s1mm/s 的速度朝离开操作者的方向移动至少 7mm 的距离。6.除非另外商定,30s 后以裸视检查涂层表面,看是否出现上述缺陷。如果未出现划痕,在未进行过试验的区域重复
16、试验(36),更换较高硬度的铅笔直到出现至少 3mm 长的划痕为止。如果已经出现超出 3mm 的划痕,则降低铅笔的硬度重复试验(36),直到超过 3mm 的划痕不再出现为止。7.以没有使涂层出现 3mm 及以上划痕的最硬的铅笔的硬度表示涂层的铅笔硬度。漆膜耐冲击测定法(漆膜耐冲击测定法(GB/T1732-93GB/T1732-93)设备:4 倍放大镜、冲击试验器测试步骤:1.测试条件除另有规定外应在(23)度和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进行测试。2.冲击试验步骤将涂漆试板漆膜朝上平放在铁砧上,试板受冲击部分距边缘不少于15mm,每个冲击点的边缘相距不得少于15mm。重锤借控制装置固定在滑筒的某
17、一高度(其高度由产品标准规定或商定)按压控制扭,重锤即自由地落于冲头上。提起重锤,取出试板。记录重锤落于试板上的高度。同一试板进行三次冲击试验。3.试板的检查用4倍放大镜观察,判断漆膜有无裂纹、皱纹及剥落等现象。制钮重锤即自由地落于冲头上提起重锤取出试板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GB/T1728)表面干燥时间测定法1.吹棉球法:在漆膜表面上轻轻放上一个脱脂棉球,用嘴距棉球 1015 厘米,沿水平方向轻吹棉球,如能吹走,膜面不留有棉丝,即认为表面干燥。2.指触法:以手指轻触漆膜表面,如感到有些发粘,但无漆粘在手指上,即认为表面干燥。实际干燥时间测定法1.压滤纸法:在
18、漆膜上放一片定性滤纸(光滑面接触漆膜),滤纸上再轻轻放置干燥试验器,同时开动秒表,经 30 秒表,移去干燥试验器,将样板翻转(漆膜向下),滤纸能自由落下,或在背面用握板之手的食指轻敲几下,滤纸能自由落下而滤纸纤维不被粘在漆膜上,即认为漆膜实际干燥。2.压棉球法:在漆膜表面上放一个脱脂棉球,于棉球上再轻轻放置干燥试验器,同时开动秒表,经 30 秒钟,将干燥试验器和棉球拿掉,放置 5 分钟,观察漆膜无棉球的痕迹及失光现象,漆膜上若留有 12 根棉丝,用棉球能轻轻掸掉,均认为漆膜实际干燥。3.刀片法:用保险刀片在样板上切刮漆膜或腻子膜,并观察其底层及膜内均无粘着现象(如腻子膜,还需用水淋湿样板,用产
19、品标准规定的水砂纸打磨,若能形成均匀平滑表面,不粘砂纸)。即认为漆膜或腻子膜实际干燥。4.厚层干燥法(适用绝缘漆):用二甲苯或乙醇将标准铝片盒擦净、干燥。称取试样 20 克(以 50%固体含量计,固体含量不同时应换算),静止至试样内无气泡,水平放入加热至规定温度的电热鼓风箱内。按产品标准规定的升温速度和时间进行干燥。然后取出冷却,小心撕开铝片盒将试块完整地剥出。检查试块的表面、内部和底层是否符合产品标准规定,当试块从中间被剪成两份,应没有粘液状物,剪开的截面合拢再拉开,亦无拉丝现象,则认为厚度实际干燥。漆膜耐水性测定法(漆膜耐水性测定法(GB/T1733GB/T1733)浸水试验法:1.试板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油漆 相关 质量检验 标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