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实施蔬果关税政策之影响.pdf
《中泰实施蔬果关税政策之影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实施蔬果关税政策之影响.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泰實施蔬果關稅政策之影響中泰實施蔬果關稅政策之影響 黃文 摘要:根據中泰國 2003 6 月正式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泰王國政府關於在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早期收穫方案下加速取消關稅的協定,中泰國從 2003 10 月 1 日開始實施的中泰蔬果關稅措施,國 188 種蔬菜和水果的貿關稅將全部免除。龐大的市場帶無限的商機,同時也增加競爭的程,蔬果產品進出口總額在雙邊貿中所佔的比重亦大幅上升。中國與東盟的貿之間,中國的比較優勢在於溫帶蔬果,而東盟的比較優勢則在於熱帶蔬果,因此,總體上中國可藉此擴展貿,對山東、河等方溫帶地區而言是有所,但對華南熱帶、亞熱帶作物地區,卻可能有所衝擊。而對消
2、費者而言,關稅最直接的受惠,即是可以買到物美價的進口水果和蔬菜。中國和東盟國家的水果有季節上、品種上的互補性,可在銷售季節上發揮互補、調節的作用;中國的蔬菜與東盟國家相比具有品種多、價格宜的優勢。從短期而言,雖然目前中泰水果進出口貿的總額並是很大,但是東盟國家內部的關稅亦正在調,而中國的蔬菜、水果如果以關稅進入泰國,亦等於進入具前瞻性的東盟市場。未中泰蔬果產業為提高收,在運輸方式、經營策、貿手段等方面應有所調整,除積極與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經濟的合作,亦須擴展其他海的運輸方式。在物方面,應加強蔬果的保鮮與儲存技術以及改善包裝,以提高潤。進一步透過電子商務的應用,僅可擴大中泰國蔬果產品的貿,亦可
3、加速中國與全球市場貿的展。關鍵字:中泰、蔬果、關稅關鍵字:中泰、蔬果、關稅 1一、前言一、前言 2001 底,甫加入 WTO 的中國,在農產貿方面,作出策性的決定,向近鄰東盟地區開放農產品市場。當 11 月 4 日,在中國-東盟第次導人會議,國務院總朱鎔基簽署一個協議。此協議分個階段:2004 至 2006 約有 600種產品關稅要續減免到;第二階段是到 2010,中國與東盟之間將建自由貿區。而第一階段中,約有 600 種產品主要以農產品為主,稱為 早期收穫方案。依據早期收穫計畫,中國與東盟成員國的農產品關稅在 2004 會到 10%的水準,2005 將到 5%,2006 將全面實施關稅。在東
4、盟十國中,中國又視各國情況給予個別國家優惠的政策。2003 6月 18 日,中國商務部長源與泰國商務部長阿蒂,在京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泰王國政府關於在(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早期收穫方案下加速取消關稅的協定。依據此一協定的內容,中國、泰國提前自 2003 10 月 1 日起對雙方蔬菜、水果貿實施關稅,比中國東盟自由貿區原定時程提早三實現此一目標。表示東盟十國中,主要農業國泰國,將先攻入中國市場。根據協定的規定,中泰蔬菜和水果貿共包含 188 個稅目產品,其中蔬菜產品 108 個,水果產品 80 個,關稅將全部免除。中國與東盟的貿之間,中國的比較優勢在於溫帶蔬果,而東盟的比較優勢則在於
5、熱帶蔬果,因此,雖然總體上中國可藉此擴展貿,對山東、河等方溫帶地區而言是有所,但是對華南熱帶、亞熱帶作物地區,卻可能有所衝擊。而對中國和泰國的消費者而言,關稅最直接的受惠,即是可以用宜的價格買到多的進口水果和蔬菜。二、中泰雙邊貿發展況二、中泰雙邊貿發展況 中國與東盟農產品貿的情形,中國出口的農產品主要是蔬菜、食用水果及堅果、魚及其他水生無脊椎動物、肉及食用雜碎產品。2002,上述產品出口至東盟的出口額合計為 5.7 億美元。其中蔬菜產品出口最多,出口值為2.3 億美元,所占比達 40.4,其次是食用水果及堅果產品,出口值為 1.8億美元,所占比為 31.6。在東盟國家中,馬西亞、印、新加坡、越
6、南和 2泰國,是中國主要的農產品出口市場。而中國自東盟進口的主要農產品為食用水果及堅果產品、蔬菜產品、魚及其他水生無脊椎動物產品。2002,三大產品進口總值為 4.4 億美元,其中,食用水果及堅果產品進口最多,進口值達 2.2 億美元。在東盟各國中,出口給中國農產品的主要國家是泰國、越南、菲賓和印尼。在中泰雙邊貿方面,近貿額逐增加,2003 17 月,中泰貿額為 67.37 億美元,其中,中國出口 20.46 億美元,進口 46.91 億美元,中國逆差 26.45 億美元;而在 2002,中泰貿額只有 85.61 億美元,其中,中國出口29.59 億美元,進口 56.02 億美元,逆差 26.
7、43 億美元,在 2002 泰國為中國第十四大貿夥伴國。中國對泰國出口的主要商品有:自動資處設備及部件、紡織品、手持或載無線電話機、放像機、鋼材、電動機及發電站、積體電及微電子組件等。中國自泰國進口的主要商品有:自動資處設備及部件、初級形的塑膠、積體電及微電子元件、化工原、天然橡膠、鋼材、原油等。在農產品方面,泰國根據 WTO 農業協定,對 23 種農產品實關稅配額管,分別是桂圓、椰肉、牛奶和脫脂牛奶、土豆、洋蔥、大蒜、椰子、咖啡、幹辣椒、玉米、大米、大豆、種子、豆油、豆餅、甘蔗、椰子油、棕櫚油、即溶咖啡、土煙絲、生絲等,這些商品在關稅配額內,實低關稅,在關稅配額外,實高關稅。中國對泰較有競爭
8、實的土豆、洋蔥、大蒜、玉米、黃豆等在上述 23 種農產品之,其他有競爭的蔬菜和蘋果、橘子、等水果則在此範圍之內。根據泰國海關資,泰國進口其他蔬菜、水果等農產品需申請配額或許可證,只需出口地商檢部門出示無蟲害證明即可辦通關手續。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02 出口泰國的蔬菜和水果產品分別為 847 萬美元、1,372 萬美元,分別佔中國出口泰國總額的 0.29%、0.46%,中國自泰國進口的蔬菜和水果產品分別為 1.14 億美元、7,055 萬美元,分別佔中國自泰國進口總額的 2.04%、1.26%。從 2003 1-9 月底,中國從泰國進口的食用蔬菜的關稅大多為 13%,食用水果的關稅一般為 11
9、%至 33%。在 2003 10 月 1 日協定生效以前,泰國的熱帶水果進口關稅按照 WTO 規定的約束稅是在 21%至 28%之間,但是由於熱帶水果在中國屬於高消費產品,基本上並受約束關稅的影響,使得泰國水 3果在中國市場的價格約是國產熱帶水果的倍。2003 9 月中旬在廣西南、欽州、防城、海等主要的城市,從泰國進口的榴槤每公斤售價約在人民幣45 至 60 元之間,山竹每公斤售價約在人民幣 30 至 40 元之間。因此,中國之前是透過高關稅,壓制對泰國水果的消費。現在實施關稅,使進口的成本大幅低,在價格相同的情況下,顯然泰國水果質佳。隨著中泰蔬果產品進口規模的擴大,中國消費者將可以較宜的價格
10、買到榴槤、紅毛、山竹等泰國特色水果,而泰國市場上也將大出現產自中國的子、蘋果、大棗、洋蔥、馬薯等物美價的農產品。而關稅為後,估計泰國水果的價格將比原低 11%-25%,勢必對市場產生影響。三、關稅的影響三、關稅的影響 自 2003 10 月 1 日開始實施中泰蔬果關稅後,中國境內原產泰國的蔬菜水果銷售價格預期平均約有 17%的幅。中泰蔬果產業為提高收,在運輸方式、經營策、貿手段等方面將有所調整,以因應此一改變。中國與泰國的水果和蔬菜產品在種上有所差性,在季節上也有互補性,泰國生產的榴槤、紅毛、山竹等熱帶水果,中國僅有少地區能夠種植;而中國方地區生產的子、蘋果、大棗、哈密瓜、洋蔥、馬薯等農產品亦
11、是泰國所欠缺的,因此互通有無對雙方均獲。另一方面,泰國生產的眼、荔枝、香蕉、番茄等水果和蔬菜產品成熟時間較早、上市時間較長,中國的同農產品上市雖然具有季節性,但是在品質方面具有優勢,因此,國產品可以在季節上發揮互補、調節的作用。以蘋果、為主的中國方水果,用與泰國及東盟的熱帶水果有很強的互補性,以擴大泰國及東南亞出口。從 2003 10 月以,出口泰國的蘋果、等方水果已較前一增加 3 成。在於在中國南方,受到泰國優質水果低價的影響下,與東盟農業產業相近的熱帶作物主要產區,華南的廣東、廣西、海南、建和雲南五,將受到很大的影響。廣西、海南農業佔 GDP 的比重較為高,再加上此地的水果少有出口,而在中
12、國國內的市場佔有勢將低,因而首當其衝。廣東、雲南水果生產與銷售亦受到很大衝擊,廣東口岸 2003 10 月份進口泰國蔬果增 61.8%,其中榴槤、山竹、泰國香蕉的進口大增,分別比 2002 同期增加 1.2 倍、1.7 倍 4和 6 倍。關稅雖有負面的衝擊,亦有促進中國與東盟邊境國家農業結構的調整與水果產業的發展。鑒於泰國水果生產旺季在每 4、5 月,與中國 8、9 月旺季有一定季節差,中國南方的農企業開始做大幅調整。如,廣東德慶縣的柑橘,原先在廣東一帶非常暢銷,每斤售價高達人民幣 6-7 元。現在在泰國進口衝擊下,企業一方面走出區域市場的經營模式,全攻佔上海、京等大城市的市場;另一方面,開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施 蔬果 关税 政策 影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