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版)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版)人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2019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高三年级历史学科试卷历史学科试卷一、单选题(一、单选题(3030 题,每题题,每题 2 2 分,总计分,总计 6060 分)分)1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据此可以推知( ) 朝代 秦汉 唐 宋 元 明 清 次数 375 493 874 513 5105 5344 ?频率 085 次/年 17 次/年 27 次/年 531 次/年 185 次/年 199 次/年 A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降低 B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C明清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 D农业生态治理环境逐步恶化2 “其车之制,除
2、压栏木及列槛椿外,车身用板作槽,长可二丈,阔则不等,或四寸至七寸;高约一尺。槽中架行道板一条,随槽阔狭,比槽板两头俱短一尺,用置大、小轮轴。同行道板上下通周,以龙骨板系其在上。大轴两边各带拐木四茎,置于岸上木架之间,人凭架上踏动拐木,则龙骨板随转,循环行板刮水上岸,”材料所述工具( )A两汉时期已经广泛使用 B标志着古代水利设施的完善C开启了农具自动化先河 D是农业灌溉机械的重大改进3北宋规定,无论是典卖还是绝卖,均需订立买卖合同,合同为一式四份, “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付商税院,一留本县” 。至南宋时改为一式两份,即“在法,典田宅者,皆为合同契,钱、业主各收其一,此天下所通行,常人所共晓。
3、 ”此材料说明宋代( )A土地契约制度己比较完善 B自耕农的数量增多C政府对土地控制完全放开 D庄园经济迅速发展4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由此可见,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社会主流体制的制约 B商人的社会地位高C官办商业强大 D城市主要起政治功能的作用- 2 -5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
4、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 ”该材料意在反映明清时期( )A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 B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C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 D封建伦理道德得到强化6 “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 ”材料主要体现的史观是( )A革命史观 B文明史观 C全球史观 D社会史观7 “英国棉制品在英国本土直接与印度棉制品进行了竞争,完全击败
5、了其印度对手。英国人还把其产品输出到地中海。1820 年到 1860 年间,英国棉纺织品在世界其余地区的销售量持续上升。其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 1760 年的 200 万磅,剧增到 1850 年的不下366 亿磅!”材料中英国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主要得益于( )A棉纺织领域机器发明的使用 B英国已取得了世界殖民霸权C交通运输革新拓宽产品销路 D英国纺织工厂工人数量增加8美国著名汉学家彭慕兰在大分流一书中认为:18 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 ,才使西欧胜出。在西欧对中国的胜出过程中,新大陆起的作用是( ) 推动了西方
6、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提供了西欧的工业原料来源 为工业革命提供技术支持 为手工工场提供大量劳动力A B C D9一种观点将英国工业革命归因于市场的发展。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工业革命前夕,中国和英国的市场发育程度不相上下,而在市场宽度(远距离商品贸易开展情况)和深度(不同地区价格差异的标准差)上,中国似乎更胜一筹。上述论证过程能够说明( )A工业革命应该发生在英国,而不是中国 B工业革命应该发生在中国,而不是英国C政治制度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 D英国工业革命由多种复杂因素促成101914 年初,北洋政府陆续颁布了商人通例 公司条例 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立法过程中采纳了工商界代表的建议和要求,并在
7、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 3 -意了本国状况。下列对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A经济立法涉及领域较为单一 B将西方法规与本国实际相结合C不符合当时世界发展的潮流 D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性质11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根据孙中山“节制资本”的思想,开始创办国家垄断企业,致力于民营资本无力或不适合经营的领域,如能源、军工、航空等,到 1936 年已经形成了规模优势。从客观角度看该做法( )A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模式C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D践行了节制资本的思想12 【加试题】 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 10 年,在(20 世纪)20 年
8、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 ”对材料最恰当的理解是A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作用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快程度高D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13据考证, “到 1937 年,中国所有陆军装备的轻武器几乎都可以自给了” ,同时一些复杂的重型装备也被大批生产出来。这反映了中国( )A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代 B国防近代化在持续推进C对抗日战争已运筹帷幄 D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升14维新派主张“断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与“万国
9、同风” ,便于操作机器和武器、讲究卫生等。1905 年,端方、戴鸿慈等出洋考查宪政的“五大臣”也发出了“断发”的声音,“奏请官员剪发之折,两宫深滋不悦” 。武昌起义后,清政府不得不下达谕旨,准许人们自由剪辫,被迫承认了“断发”的合法性。以上变化主要说明了( )A断发体现革命色彩 B断发触动清朝国体C政府主导社会生活 D政治时局影响习俗15 “自西医发明齿科之学,世之患齿病者,皆受其益。至其所镶之齿,有磁制者、有金制者。金制者价较昂贵,最觉璨然可观,于是此风盛行。即平日并非无齿男女亦有彼此镶嵌二三粒” 。这种现象表明了当时社会( )A盛行外来文明冲击下的拜金之风 B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 4 -
10、C口腔医学受到了国人的追捧 D全盘西化的偏激文化心态16民国时期广东开平匪患不断。1922 年 12 月众匪抢劫赤坎地区开平中学时,被鹰村碉楼探照灯照射,四处乡团及时截击,截回校长及学生 17 人。海外华侨闻讯后纷纷在侨居国请人设计碉楼蓝图,带回家乡建造,集资汇回家乡建碉楼(如图所示)可见,碉楼是中国近代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出现这种建筑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度的影响 B抗击侵略的需要C外来文化的渗透 D安全防卫的考虑17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的
11、意图是( )A肯定新经济政策在工业化方面的作用 B揭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指出斯大林模式在工业化方面具有一定贡献D客观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8有一则笑话讲道:苏联领导人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停下。为了使火车继续前进,四位领导人分别下达了命令。该笑话调侃了前苏联几个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措施。其中调侃戈尔巴乔夫改革措施的是( )A “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B “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C “给我调 100 万劳改犯来,修不通铁路,统统枪毙!”D “立即发动无产者搞星期六义务劳动,修铁路,直通共产主义!”19罗斯福指出:“这一切都要求我们重新评价和核定原
12、有的价值观念现在的任务为剩余产品开辟国外市场,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 ”这反映了罗斯福( )A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 B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C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201976 年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说:“正如没有一个社会能够完全以命令原则来经营,一个社会也不可能完全靠自愿的协同合作来推动。相反地,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人类自由。 ”此处作者表达的意思是( )A赞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C计划经济促进经济的繁荣 D要强化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5 -2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13、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 2 0 世纪 3 0 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的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是美英逐鹿国际经济舞台的结果。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订也标志着,战后以美国霸权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在世界经济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列不属于材料反映内容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种新的国际货币体系B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了动荡不安的国际货币金融关系C标志着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形戍D有利于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22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指出:“世界经济在 19501973 年间比任何时候增长都要快,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黄金时代,其原因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创造
14、了一种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 ”下面属于“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内容的是(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A B C D23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写道: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一支稳定的移民潮从印度、巴基斯坦、西印度群岛和非洲流向英国;法国吸收了来自其前北非殖民地,特别是阿尔及利亚的大批移民;荷兰成为许多印度尼西亚人的家园。移民的涌入( )A导致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 B为欧洲恐怖主义提供了温床C引发欧洲种族色彩的社会冲突 D使欧洲种族和文化日益多元化24G20 第十一次峰会于 2016 年 9 月上旬在中国杭州举行。作为国际合作论坛,G20 以非正
15、式的部长级会议为主要运行形式,没有常设秘书处,主席采取轮换制。与 G20 运作方式相类似的国际经济组织是( )A世界银行 B欧洲联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252009 年 2 月,美国国会参议院最终投票表决批准了总额为 7870 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这份计划保留了受到各方广泛批评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即要求计划支持的项目使用的钢铁和制成品应为美国生产。该条款受到各方批评的主要原因是( )A违背了自由贸易的原则 B打断了经济全球化进程C迎合了区域集团化的要求 D不符合世界多极化趋势26在哥伦布发现“世界是圆的”500 多年后,美国作家弗里德曼却提出“世界是平的” 。- 6 -“世界是
16、平的”就等于“全球化 30” ,即全球化进程的最高阶段。在全球化 30 的环境下,地域、文化、技术、知识等一切因素都再不会成为分工的阻碍。世界变得更小,个人却变得更强大。任何人都可以是决定生产的主人,都可以根据自己在全球范围内的比较优势来经营事业。弗里德曼提出这个结论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A世界的多极化 B经济的自由化C经济的体系化 D互联网和信息产业发展27 全球通史中说: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第三世界历史是由政治上的胜利和经济上的彻底失败相结合构成的。上述“经济上的彻底失败”缘于( ) 第三世界国家独立后政局动荡 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仍然存在 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 第三世界内部未开展国
17、际合作A B C D28在实施 “一五”计划的同时,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这表明,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A受到了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B顺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C推动了多种经济形式的发展 D初步奠定了中国工业化基础29 “这几年城市改革的试验充分表明,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同样适用于城市。为了增强城市企业的活力,提高广大职工的责任心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在企业内部明确对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的工作要求。 ”材料中“农村改革”具体是指(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0 “分田到户,包产到
18、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但是,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 ”材料旨在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不符合基本国情 B阻碍了农业现代化C不被民众认可 D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二、材料阅读二、材料阅读(40(40 分分) )31 (20 分)现实问题的讨论往往会投射到对于历史问题的关注。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社会转型成为近年来历史学界普遍关注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 7 -乃为后代社会。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
19、,皆属门第社会,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等的平民社会。就宋代而言,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 钱穆理学与艺术 材料二 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到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
20、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 “旧辙已破,新轨未立” ,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概述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作者提出“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的理由。(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到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8 分) (3)根据材料三, “三元并存与互补”指的是“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 ,从这三个角度展开,指出现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6 分)32 (2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
21、一种经济统冶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 8 -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中国形象的影响力日益彰显。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世界经济领域发生哪些变化?(5 分) (2)依据材料二并运用具体史实,说明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主要方式的不同,并分析这两种侵略方式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10 分) (3)综合以上材料,你从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中得到哪些启示?(5 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