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第2章警世寓言.ppt
《儿童文学第2章警世寓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文学第2章警世寓言.ppt(1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优秀精品课件文档资料第二章:警世寓言第二章:警世寓言5寓言定义: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和哲理。分类: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印度寓言主要收集或改编在五卷书和一些佛经中。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第一节:古中国庄子傲视诸子寓言的密码更古知音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庄子的思想是东方神秘国度中国最有价值的思想。”林语堂信仰之旅:“读庄子就像读一本伟大的神秘主义的书。”鲁迅鲁迅:“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
2、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莫能先也。”郭沫若郭沫若:“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庄子(约前(约前369前前286),名名 ,字字 ,时期时期 人,人,著名的著名的 ,的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庄子的主要思想是 。在在政治上,他主张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治。为了现为了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屏除世俗名利地位之脱,主张彻底屏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逍遥”之境之境。周周战国战国宋
3、国蒙宋国蒙 道家学派道家学派“老庄老庄”天道无为天道无为思想家、文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子休子休一、庄子其人一、庄子其人庄子临死前,他的心情很平静。弟子们想厚葬老师,庄子倒觉得难过了: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看破生死。于是他说:“我以天地为棺椁(gu),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来为我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弟子们不觉垂泪,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庄子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来吃,地上也有蝼蚁来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庄子庄子列御寇二、庄子寓言二、庄子寓言1、源起“寓言寓言”:“寓意于言寓意于言”之意,在我国最早见于之意,在我国
4、最早见于庄子庄子。庄子庄子天下篇天下篇:“以天下为沉沦,不可与庄语,以以天下为沉沦,不可与庄语,以卮卮言言为为曼衍曼衍,以,以重言重言为为真真,以,以寓言寓言为为广广。”庄子庄子 寓言篇寓言篇:“寓言十九,藉外论之。寓言十九,藉外论之。”本质:本质:“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信。信。”2、奥义(游戏精神+自由精神)寓言(广):支离之意重言(真):重复之言(变文转辞)卮言(曼衍曼衍):晦藏之旨强调卮言之旨强调卮言之旨暗示寓言之意暗示寓言之意3、特点借助卮言,理解寓言,实现借助卮言,理解寓言,实现“得意忘言得意忘言”。“若一志,无听之以耳
5、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庄子人间世人间世4、故事东施效颦庄子天运 井底之蛙庄子秋水 望洋兴叹庄子秋水邯郸学步庄子秋水庖丁解牛庄子养生主 朝三暮四庄子齐物论无中生有庄子齐物论 成者英雄败者贼 庄子盗跖鹏程万里鹏程万里/扶摇直上扶摇直上 庄子庄子逍遥游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
6、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大小之争”背后的理想境界真正的大与小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于人的心智之中。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只有大
7、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大智慧者永远不教我们小技巧,他交给我们的是境界和眼光。一个人真正的聪与明,都不是看外在的世界,而是静下来听见生命最本初愿望是什么。(大人VS小孩)外化内不化,无为无不为(生命要有所坚持,生存可以随遇而安。)参悟内心安定的七重境界1、身外2、外物3、外生4、彻悟5、见独6、无古今7、不死不生庄周梦蝶庄子庄子齐物论齐物论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j)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清人张潮幽梦影齐物
8、论齐物论齐物论认为认为客观事物不分彼此客观事物不分彼此,本质上是同一的,人们,本质上是同一的,人们关于是非彼此之争论,皆出于成见执著。关于是非彼此之争论,皆出于成见执著。有人认为,有人认为,“齐物论齐物论”就是就是齐是非,齐万物,齐物我、合天齐是非,齐万物,齐物我、合天人。人。概括言之概括言之,“齐物论齐物论”就是就是一切平等一切平等。“庄周梦蝶庄周梦蝶”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说不知是庄周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周,充满说不知是庄周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周,充满了梦幻迷离。其实,庄子是在说庄周和蝴蝶是可以混了梦幻迷离。其实,庄子是在说庄周和蝴蝶是可以
9、混同为一的。同为一的。也就是说,世界万物从现也就是说,世界万物从现象上说是象上说是“有分有分”的,但的,但从从“道道”的角度来看,并没有的角度来看,并没有区别。区别。蝴蝶和庄周不过是蝴蝶和庄周不过是蝴蝶和庄周不过是蝴蝶和庄周不过是“道道道道”转化的不同形式而已转化的不同形式而已转化的不同形式而已转化的不同形式而已。梦中化蝶,打破了主观思维梦中化蝶,打破了主观思维与客观现实的界限,打破物与客观现实的界限,打破物我之界,我之界,物我为一物我为一物我为一物我为一,达到了达到了达到了达到了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拓展与延伸拓展与延伸文学意象:文学意象:蝴蝶梦蝴蝶梦 梦与蝶梦与蝶迷离的
10、梦幻色彩迷离的梦幻色彩 李商隐李商隐锦瑟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春心托杜鹃。”拓展与延伸拓展与延伸哲学问题:哲学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人如何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还是在现实中,在做梦还是在现实中,也就是说,也就是说,人不可能确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和虚幻。切地区分真实和虚幻。小 结故事表现了他在一种梦幻状态下对故事表现了他在一种梦幻状态下对现实的思考。庄子以此说明现实的思考。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物我为物我为物我为一,万物齐等一,万物齐等一,万物齐等一,万物齐等的思想。的思想。庄子认为人们
11、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够打破生死、如果能够打破生死、如果能够打破生死、如果能够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庄周梦蝶,皆在庄周梦蝶,皆在人境化一。人境化一。人境化一。人境化一。三、先秦诸子寓言三、先秦诸子寓言孟子: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长、齐人有一妻一妾韩非子:三人言市有虎、买椟还珠、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战国策:画蛇添足、狐假虎威、鹬蚌相争吕氏春秋:刻舟求剑、一鸣惊人四、傲视之缘由四、傲视之缘由境界之大小觉悟之高低视角之独特第二节:古印度来自佛教经典和五卷书的大智慧一、一、佛本生故事佛本生故事欣赏至尊
12、释迦牟尼佛一生的画卷释迦牟尼佛一生之寓意究竟是何?1 1、简介、简介佛本生故事亦称佛本生经,是佛经中最具文学性的作品之一。它不仅是一部宗教典籍,而且是一部时间古老、规模庞大、流传极广的民间故事集。佛本生经(jtaka)有广义和狭义。广义是指佛经中的一个部类,包括所有讲述释迦牟尼前生事迹的作品;狭义指南传巴利文佛典小部中的一部佛经,它将一些讲述佛陀前生事迹的故事编辑在一起,共有547个。2 2、古老寓言:佛陀前生、古老寓言:佛陀前生有罪改名字:名叫长寿亦死去,名叫护财亦贫穷,名叫指路亦迷路,有罪回来不改名。丑太子二娶月光公主:人无完人、姻缘天注定起死回生的咒语:不辨善恶、滥施恩情智止太子与智力国
13、王的故事:以血肉之躯换慈悲之心鳖的报恩:背信弃义终食恶果、好人好报不假真心龙忍容忍:贪欲为狂人,没有仁义心;嫉妒欲害爱,唯默忍为安。3 3、现代寓言:无间道、现代寓言:无间道【无间道】梵语anantarya-marga“无间道”来源于佛曰:“受身无间永远不死,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无间道(无间地狱)是法华经、俱舍论、玄应音义等佛经里“avicinaraka”的新译,旧译为“阿鼻地狱”,是佛经故事中八大地狱中最苦的一个,也是民间所谓十八层地狱中最抄底的那一层。凡被打入无间地狱(无间道)的,永无解脱希望,要经受五种无间:第一“时无间”,无时无刻不受罪。第二“空无间”,从头到脚都受罪。第三“罪器
14、无间”,各式各样刑具无所不用。第四“平等无间”,用刑不论男女均无照顾。第五“生死无间”,重复死去无数回还得继续用刑。依佛典所载,此地狱位于阎浮提地下二万由旬处,堕此地狱之有情,受苦之状,在长阿含经卷十九有详细描述:云何名无间地狱?其诸狱卒捉彼罪人,剥其皮从足至顶,即以其皮缠罪人身,着火车轮疾驾火车,辗热铁地周行往返,身体碎烂皮肉堕落,苦痛辛酸万毒并至,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是故名为无间地狱。复次无间大地狱有大铁城,其城四面有大火起,罪人在中,东西驰走,烧炙其身,皮肉焦烂,苦痛辛酸,万毒并至,其中罪人举目所见,但见恶色;耳有所闻,但闻恶声;鼻有所闻,但闻臭恶;身有所触,但触苦痛;意有所念,但念恶法
15、。又其罪人,弹指之顷无不苦时,故名无间地狱。究竟涅槃慈爱平等智慧无私善良诚信善恶因果佛佛法法义义理理二、二、百喻经百喻经1、简介: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古天竺高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天空三藏法师求那毗地译。本书的写成正是印度寓言文学的盛时,也是有名的五卷书(婆罗门学者所撰用来教授贵族子弟的一部梵文寓言集)流行的时代,可谓应时之作,但在印度,直到现在没有发现它的梵本。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原经真正的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称之为“百”,有两种说法,一就整数而言,二是加上卷首引言和卷尾偈颂共为百则。2 2、形式与内容、形式与内容本书于十二部经中,属于譬喻一类,每篇都有喻
16、和法两部分合成。喻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法是本篇寓言所显示的教诫。这些寓言主要描写幽默可笑的事情,有很犀利的讽刺性,也可以作笑话看。本书以戏笑的方法来阐明佛法,如以苦药和石蜜,虽损蜜味,但主要是为了治病。先讲笑话,后讲佛法,如先服吐下药,后以酥滋润身体。笑话里包含佛法,如树叶裹阿伽陀药,希望读者但取佛法的阿伽陀药,而抛弃戏笑的树叶。但本经各篇所述的寓言,可能都是从前民间所流传,后为佛教学者采取应用。3 3、结构分类、结构分类A、对治烦恼的,有十种:(一)对治贪的,有第十六灌甘蔗喻、第十七债半钱喻等七喻,(二)对治嗔的,有第十三说人喜嗔喻、第四十八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等四喻,(三)对治痴的,有第八山羌
17、偷官库喻、第九叹父德行喻等十九喻,(四)对治慢的,有第二十八为妇贸鼻喻、第四十三磨大石喻等四喻,(五)对治疑的,有第二十六人效王眼瞤喻、第七十尝庵婆罗果喻两喻,(六)对治身见的,有第三十牧羊人喻、第三十五宝箧镜喻等四喻,(七)对治边见的,有第六十一梵天弟子造物因喻、第六十二病人食雉肉喻两喻,(八)对治邪见的,有第五十八两子分财喻、第九十四摩尼水窦喻两喻,(九)对治见取的,有第四妇诈称死喻、第五渴见水喻等三喻,(十)对治戒禁取的,有第一愚人食盐喻、第十二煮黑石蜜浆喻等八喻。B、其中对治恶行的,有四种:(一)对治悭吝的,有第二愚人集牛乳喻、第六十五五百欢喜丸喻等四喻,(二)对治犯戒的,有第六子死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文学 警世 寓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