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基础种群生态学习教案.pptx
《生态学基础种群生态学习教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基础种群生态学习教案.pptx(7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会计学1生态学基础生态学基础(jch)种群生态种群生态第一页,共70页。第三章第三章 种群种群(zhn(zhnqn)qn)生态生态第一节第一节 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第二节第二节 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第三节第三节 种内与种间关系种内与种间关系第四节第四节 种群的生态种群的生态(shngti)(shngti)对策对策第1页/共70页第二页,共70页。第一节第一节 种群种群(zhnqn)(zhnqn)的概念与基本特征的概念与基本特征一、种群的概念一、种群的概念二、种群的基本特征二、种群的基本特征(一)种群的密度(一)种群的密度(md)(md)(二)种群分布型(二)
2、种群分布型(三)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三)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四)种群的年龄结构(四)种群的年龄结构(五)种群性比(五)种群性比第2页/共70页第三页,共70页。一、种群一、种群(zhn qn)的的概念概念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是否属于一个种群?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是否属于一个种群?种种群群内内个个体体之之间间能能够够进进行行自自然然交交配配并并产产生生出出有有生生殖殖力力的的后后代代,因因此此,种种群群是是种种族生存的前提,是系统发展的结果。族生存的前提,是系统发展的结果。种群具有三种主要特性:种群具有三
3、种主要特性:空间特征:种群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和分布方式;空间特征:种群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和分布方式;数量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密度数量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密度(md)(md)、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特征和性比;、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特征和性比;遗遗传传特特征征:种种群群具具有有一一定定的的遗遗传传组组成成,且且随随时时间间经经常常改改变变其其遗遗传传特特性性,进进行行进进化和适应。化和适应。第3页/共70页第四页,共70页。二、种群二、种群(zhn qn)的的基本特征基本特征 1、种群、种群(zhn qn)密度密度n n种群大小:指一个种的个体数目多少。可用以下指标来衡量n n种群密度:单位面积或单位
4、容积内的个体数目。n n绝对密度:难以计数n n相对密度:表示种群数量(shling)的丰富程度,如:每小时看到的鸟数,或看到动物粪便的数量(shling)等。n n种群密度的高低取决于环境中可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多少、种群对物质和能量的利用效率的高低、生物种群营养级的高低及种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n n最适密度:维持种群最佳状况的密度n n最低密度:太低引起灭亡阿利氏规律: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种群密度(数量)处于阿利氏规律: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种群密度(数量)处于(chy)适度的情况时,种群的增长最快,密度太低或太高都会对种群的增长起着限制作用。适度的情况时,种群的增长最快,密度太低或太高都会对种群
5、的增长起着限制作用。第4页/共70页第五页,共70页。2 2、种群、种群(zhn qn)(zhn qn)的内分布型的内分布型1.定义(dngy):种群在一个地区的个体分布方式,即种群个体是如何在空间配置的。2.种群的三种分布类型:随机分布无脊椎动物(jzhudngw),蜘蛛 均匀的树木(竞争)集群分布橡树(种子)第5页/共70页第六页,共70页。3 3、影响种群、影响种群(zhn qn)(zhn qn)数量的四个变量数量的四个变量(1 1)出生率)出生率(2 2)死亡率)死亡率(3 3)迁入率和迁出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迁出迁出()()迁入迁入()()出生出生()()种群数量种群数量死亡死亡()(
6、)第6页/共70页第七页,共70页。(1 1)出生率)出生率n n出生率(natality)是指单位时间种群的出生个体数与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它反映一个种群的繁殖能力。n n如人口出生率为年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n n最大出生率:是指种群在理想状态下,生理上所能够达到的最大生殖能力。对于特定种群来说,最大出生率是一个常数。最大出生率是理论上的最大值,自然条件下大多(ddu)不能达到。n n生态出生率或称实际出生率:指在实际环境条件下的种群出生率。第7页/共70页第八页,共70页。(2)死亡率n n死亡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的死亡个体数与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死亡率是与出生率平行的概念。n n最
7、低死亡率:是指理想条件下,种群内的个体都达到生理寿命的死亡率。n n生态死亡率或实际死亡率:是实际环境(hunjng)条件下种群死亡率。和出生率一样,最低死亡率是种群的一个理论常数,而生态死亡率则随着种群状况和环境(hunjng)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第8页/共70页第九页,共70页。(3 3)迁入率和迁)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率迁入率:进入该领地的个体(gt)数占种群总个体(gt)的百分数。迁出率:离开种群领地的个体(gt)数占种群总个体(gt)数量的比例。直接估测迁出率和迁入率是相当困难。如:1983年我国人口出生率18.62,人口死亡率7.08;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第9页/共70页第十页,共
8、70页。(4 4 4 4)种群)种群)种群)种群(zhn qn)(zhn qn)(zhn qn)(zhn qn)的年龄结构的年龄结构的年龄结构的年龄结构类型类型图例图例年龄比例年龄比例 出生率与出生率与 死亡率大小死亡率大小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变化变化增长型增长型年幼个体大于年老个年幼个体大于年老个体数体数出生率死亡出生率死亡率率增大增大稳定型稳定型各年龄期个体比例适各年龄期个体比例适中中出生率出生率死亡死亡率率稳定稳定衰退型衰退型年幼个体小于年老个年幼个体小于年老个体数体数出生率死亡出生率死亡率率减小减小意义: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意义: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zhn qn)(zhn qn)密度未来变化
9、趋势的重要依据。密度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又称年龄分布:指种群中各个体(gt)年龄分布状况,即各年龄期个体(gt)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第10页/共70页第十一页,共70页。(4 4 4 4)种群)种群)种群)种群(zhn qn)(zhn qn)(zhn qn)(zhn qn)的年龄结构的年龄结构的年龄结构的年龄结构第11页/共70页第十二页,共70页。(5 5 5 5)种群)种群)种群)种群(zhn qn)(zhn qn)(zhn qn)(zhn qn)的性比的性比的性比的性比性比:种群中雌性与雄性在数量上的比例,是推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的一项指标。雌雄(cxing)相当型:多
10、见于高等动物。雌多雄少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等群体动物。雌少雄多型:较为罕见。如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第12页/共70页第十三页,共70页。外界外界(wiji)环环境境性别性别(xngbi)比例比例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年龄(ninlng)组成组成决定密度大小决定密度大小种群密度种群密度预测变化方向预测变化方向影响数量变动影响数量变动6 6种群特征间的相互关系种群特征间的相互关系第13页/共70页第十四页,共70页。第二节第二节 自然自然
11、(zrn)(zrn)种群的数量种群的数量变动变动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种群的遗传特征是种群遗传学和进化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它们要研究不同(btn)种群的基因库有什么不同(btn),种群的基因频率是如何从一个世代传递到另一世代,种群在进化过程中如何改变基因频率以适应环境的不断改变。1、基因库与基因频率2、哈迪温格平衡3、影响遗传规律的因素第14页/共70页第十五页,共70页。第二节第二节 种群种群(zhn qn)(zhn qn)的增长的增长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二、种群二、种群(zh(zh n n qn)qn)增长型增长型三、自然种群三、自然种群(zh(zh n n qn)qn)的数量变动
12、的数量变动类型类型四、种群四、种群(zh(zh n n qn)qn)调节调节第15页/共70页第十六页,共70页。1 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1)环境容量(K):某种群在一定生态系统中,即一个有限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或最大密度)称为系统或环境对该种群的容量,常用K表示。容量的大小取决于:(1)温度、光、水、营养等因子或 事 物、空 间 等 资 源 所 构 成(guchng)的环境(2)是食性、行为、适应能力等种群遗传特性;第16页/共70页第十七页,共70页。1 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2、内禀增长率是指在环境条件(如食物、生存空间、资源、其他竞争的生物个体等)没有限制性影响时,由种群
13、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度。也称为(chn wi)瞬时增长率或生殖潜能,它是物种固有的,由遗传特性所决定。是种群增长固有能力的唯一指标。生物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取决于该种群的生殖能力、平均寿命、发育速度和年龄结构等。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 十 净迁移率 出生率 死亡率 迁入率 迁出率。如果设迁入 迁出,那么,增长率就等于自然增长率。第17页/共70页第十八页,共70页。2 2、种群、种群(zhn qn)(zhn qn)增长型增长型 在没有限制的指数增长中,增长速在没有限制的指数增长中,增长速度(度(G G)与个体数量()与个体数量(N N)成正比,)成正比,也就是说,个体数量越大,增长速
14、也就是说,个体数量越大,增长速度越快。度越快。指数增长模式指数增长模式(msh)(msh)只是一种理想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的状态l l指数指数(zhsh)(zhsh)增长模式增长模式第18页/共70页第十九页,共70页。2 2、种群、种群(zhn qn)(zhn qn)增长型增长型 实际的种群增长都是有限的,因为种群的数量总会受到食物、空实际的种群增长都是有限的,因为种群的数量总会受到食物、空间和其他资源的限制。间和其他资源的限制。细菌实际增长曲线,分为三段:最初的阶段个体数量的增长在加细菌实际增长曲线,分为三段:最初的阶段个体数量的增长在加速;减速速;减速(jin s)阶段阶段;动态平衡;动态
15、平衡。种群生长限制因子、环境限制因子种群生长限制因子、环境限制因子l l逻辑逻辑(lu j)(lu j)斯蒂增长模型斯蒂增长模型增长率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增长率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按一定的比例下降而按一定的比例下降K值为环境容纳量值为环境容纳量第19页/共70页第二十页,共70页。2 2、种群、种群(zhn qn)(zhn qn)增长型增长型 l l逻辑逻辑(lu j)(lu j)斯蒂增长模型斯蒂增长模型以大草履虫为例以大草履虫为例的型增长的型增长(zngzhng)曲线曲线环境负荷量:环境负荷量:实际上,在一定的空间时间下,环境条件(包括资源、食实际上,在一定的空间时间下,环境条件(包括资源、食
16、物、生活空间等)是有限的,它所能支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也是有限的,物、生活空间等)是有限的,它所能支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也是有限的,其极限值,即环境负荷量,用其极限值,即环境负荷量,用K表示。表示。第20页/共70页第二十一页,共70页。环境(hunjng)对一个物种的承受容量决定于这个物种对环境(hunjng)的需求和该物种繁衍的各种决定因素。正常情况下,大多数种群个体的数量基本都是稳定的,种群的数量在环境(hunjng)承受容量K值上下波动。3、种群的数量(shling)动态变化与调节 种群中个体数量(shling)的变化与其天敌有直接的关系。第21页/共70页第二十二页,共70页。3、种群(zh
17、n qn)的数量动态变化与调节(1)种群平衡:种群较长期地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称为种群平衡。(2)种群的周期性波动 种群是一个(y)动态系统,种群数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这就是所说的种群波动。自然界中某些种群的波动是有规则的,这种有规则的波动就称为种群数量的周期波动。第22页/共70页第二十三页,共70页。3、种群(zhn qn)的数量动态变化与调节 1 1、季节消长、季节消长 :由于环境因子(如光、温、水分等)随着季节而有规律的变化,:由于环境因子(如光、温、水分等)随着季节而有规律的变化,引起种群数量也表现出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种类的动物所表现的季引起种群数量也表现出随着季节的变化而
18、变化。不同种类的动物所表现的季节消长而不同。节消长而不同。2 2、年际变化:最典型、年际变化:最典型(dinxng)(dinxng)的就是加拿大猞猁和美洲兔之间由于捕食和被捕的就是加拿大猞猁和美洲兔之间由于捕食和被捕食的周期变化。食的周期变化。第23页/共70页第二十四页,共70页。3、种群的数量(shling)动态变化与调节(3)非周期性波动:种群爆发或大发生:最闻名(wnmng)的大发生见于害虫和害鼠。例如,索马里1967年一次蝗灾,蝗虫的总重量达5104吨;赤潮是种群爆发的典型例子。蝗灾蝗灾(hungzi)爆爆发发黄海海州湾海域赤潮黄海海州湾海域赤潮第24页/共70页第二十五页,共70页
19、。3、种群的数量(shling)动态变化与调节(3)非周期性波动:种群爆发或大发生(fshng):生物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德国大闸蟹泛滥,中国组团去吃目前,中国四大家鱼在美国泛滥成灾,严重挤压本地无刺鱼的生长,美国总统责成有关部门予以治理;水葫芦被引入中国后,在中国南方大面积蔓延,无法控制。第25页/共70页第二十六页,共70页。水葫芦再次水葫芦再次(zi c)入入侵闽江侵闽江第26页/共70页第二十七页,共70页。4、种群(zhn qn)调节种群调节:当种群数量偏离平衡(pnghng)水
20、平上升或下降时,使种群返回平衡(pnghng)水平的作用。使种群具有一定稳定性,减少波动。种群的调节机制1、密度制约作用随密度增加,个体间竞争激烈,导致密度下降,不改变环境容纳量K2、非密度制约与密度无关的其他因素包括温度、光照、降雨等因素引起的,环境变化可导致环境容纳量K值的变化。第27页/共70页第二十八页,共70页。4、种群(zhn qn)调节种群的调节(tioji)机制种种群群(zhn qn)调调节节外源性学说外源性学说内源性学说内源性学说1.1.气候学派气候学派2.2.生物学派生物学派3.3.折衷派折衷派1.1.行为调节学说行为调节学说2.2.内分泌调节学说内分泌调节学说3.3.遗传
21、调节学说遗传调节学说气候因子是影响种群动态的首要因素。气候因子是影响种群动态的首要因素。密度制约,包括强调食物因素的学者密度制约,包括强调食物因素的学者密度制约和非密度制约都起作用密度制约和非密度制约都起作用强调动物种群的社群行为强调动物种群的社群行为种群中的遗传两型现象或遗传多型现象有调节种群的意义种群中的遗传两型现象或遗传多型现象有调节种群的意义第28页/共70页第二十九页,共70页。4、种群(zhn qn)调节n n当种群数量上升时,种内个体经受(jngshu)的社群压力增加,加强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影响了脑垂体和肾上腺的功能,使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2
22、.2.内分泌调节内分泌调节(tioji)(tioji)学说学说生长激素减少生长激素减少生长代谢障碍生长代谢障碍免疫力降低免疫力降低促肾上腺皮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激素增加机体抵抗力减弱机体抵抗力减弱生殖受到抑制生殖受到抑制死亡率上升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下降出生率下降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分泌减少第29页/共70页第三十页,共70页。第三节第三节 种内、种间关种内、种间关系系(gun x)(gun x)一、种内关系一、种内关系 (一)植物的密度效应(一)植物的密度效应 (二)性别(二)性别(xngbi)(xngbi)生态生态二、种间关系二、种间关系 (一)竞争(一)竞争 (二)捕食(二)捕食
23、(三)共生(三)共生 (四)寄生(四)寄生 (五)他感作用(五)他感作用第30页/共70页第三十一页,共70页。一、种内关系(gun x)n n种种内内关关系系:是是指指种种群群(zh(zh n n qn)qn)内内个个体体间间的的相相互互关关系。种内竞争同样是基本的种内关系。系。种内竞争同样是基本的种内关系。n n植植物物种种群群(zh(zh n n qn)qn)与与动动物物种种群群(zh(zh n n qn)qn)的的种种内内关关系系有有很很大大的的不不同同,除除种种内内竞竞争争外外,植植物物种种群群(zh(zh n n qn)qn)的的种种内内关关系系主主要要表表现现为为集集群群生生长长
24、、密密度度效效应应等等,动动物物种种群群(zh(zh n n qn)qn)的的种种内内关关系系则则主主要要表表现现为为生生殖殖行行为为、空空间间行行为为、社社会会行行为为、通通讯讯行行为为和和利他行为等方面。利他行为等方面。第31页/共70页第三十二页,共70页。(一)植物(一)植物(zhw)的密的密度效应度效应1 1、最后、最后(zuhu)(zuhu)产量衡值法则产量衡值法则2 2、“3 32”2”自疏法则自疏法则第32页/共70页第三十三页,共70页。1 1、最后、最后(zuhu)(zuhu)产量衡产量衡值法则值法则n n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种群的密度如何,其最后产量差不多总是
25、一样的。n n例如,Donald对车轴草的种植研究,不同密度种植,发现60天后产量和密度呈正相关,但181天以后收获时,产量与密度无关。n n最后产量衡值法则公式表示为:Y W d。Y为总产量,W为平均每株重,d为密度,总产量最终(zu zhn)接近于一个定值。n n意义:种植密度第33页/共70页第三十四页,共70页。n n随着植物播种密度的提高,种内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的生长发育的速度,也影响到植株的存活率,这一过程叫自疏。密度与生物个体平均株重呈现负相关关系,在对数图上为32斜率。这种关系叫做“32”自疏法则。其公式可以表述为:n nW=Cd32;W为平均每株重,d为密度;C为一个常数(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学 基础 种群 生态 学习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