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仪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_参考.docx
《计量仪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_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量仪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_参考.docx(1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计量仪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计量仪表公司计量仪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目录目录一、公司简介.3二、项目概况.3三、公司治理的产生及动因.6四、企业的演进.16五、内部控制的演进.21六、内部控制演进过程总结.35七、公司治理模式趋同论.37八、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关系.43九、家族治理模式的主要内容.45十、家族治理模式的评价.49十一、控制活动类业务流程.50十二、控制手段类业务流程.66十三、控制活动的基本原理.72十四、内部控制的种类.73十五、运营分析控制.78十六、预算控制.84十七、监事.88十八、监事会.91十九、股东大会的召集及议事程序.94泓域/计量仪表公司内部控制制
2、度二十、股东大会决议.95二十一、管理腐败的类型.96二十二、管理层的责任.98二十三、SWOT 分析说明.99二十四、人力资源分析.109劳动定员一览表.110二十五、项目风险分析.111二十六、项目风险对策.114二十七、发展规划.116泓域/计量仪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一、公司简介公司简介(一)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孟 xx3、注册资本:550 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 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1-5-87、营业期限:2011-5-8 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 市 xx 区 xx(二)公司
3、简介公司全面推行“政府、市场、投资、消费、经营、企业”六位一体合作共赢的市场战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积极响应政府城市发展号召,融入各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商业模式思路上领先业界,对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二、项目概况项目概况泓域/计量仪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一)项目基本情况1、承办单位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2、项目性质:扩建3、项目建设地点:xxx4、项目联系人:孟 xx(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品
4、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强调服务,一直秉承“追求客户最大满意度”的原则。多年来公司坚持不懈推进战略转型和管理变革,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未来我司将继续以“客户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为原则,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对客户以诚相待,互动双赢。公司坚持提升企业素质,即“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员素质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诚信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培育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企业员工,企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公司全面推行“政府、市场、投资、消费、经营、企业”六位一体合作共赢的市场战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积极响
5、应政府城市发展号泓域/计量仪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召,融入各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商业模式思路上领先业界,对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xxx,占地面积约 95.00 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6、46923.69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37530.8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9.98%;建设期利息 892.09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90%;流动资金 8500.7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8.12%。(五)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 46923.69 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28717.74 万元。(六)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泓域/计量仪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 18205.95 万元。(七)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79900.00 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
7、:64285.46 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11413.51 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7.74%。5、全部投资回收期(Pt):6.29 年(含建设期 24 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31432.86 万元(产值)。(八)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 24 个月的时间。三、公司治理的产生及动因公司治理的产生及动因“治理”意为统治、掌;在经济活动中,一般含有权威、指导、控制的意思。“公司治理”是英文的直译,日本称之为“统治结构”,我国有人将“公司治理”的英文翻译成“公司管治”“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机制”“企
8、业法人治理结构”“公司督导机制”等。狭义概念的公司治理是指公司的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泓域/计量仪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经营者之间的权力与责任关系;广义概念的公司治理指企业中关于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权、责、利关系的制度安排。(一)公司治理产生的背景1776 年,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首次提到“公司治理”问题,这是公司治理研究的源泉。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英国公司治理财务报告正式出现了“公司治理”这一术语,即公司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如何分配。其实,公司治理中所研究的基本问题早已存在于经济与管理实践中,已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其每一步发
9、展往往都是针对公司失败或系统危机做出的反应。如 1720 年英国发生南海公司泡沫,这一事件导致了英国商法和实践的革命性变化;1929 年,美国的股市大危机使美国在其后推出了证券法。2001 年,美国安然事件爆发后,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公司治理失败的案件往往都是由舞弊、欺诈或不胜任等引起的,而这些事件又促进了公司治理的改进。公司治理持续的演进造就了今天的各种与公司治理有关的法律、管制措施、机构、惯例,甚至还有市场等。1、公司治理问题的提出公司治理是伴随公司制企业的产生而产生的。公司制企业与由所有者自己管理的传统型企业的明显区别在于:在公司制企业中,企业泓域/计量仪表公司内部控制制
10、度的所有者即股东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委托给他们所选定的代理人,即职业经理人。由于信息不对称,职业经理人无法被所有者完全控制于是便存在着一种风险,即代理人有可能出于私利而选择有利于自身而不是有利于股东的行为。早在 1776 年,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就指出:“在钱财的处理上,股份公司的董事为他人打算,而私人合伙公司的合伙人则纯是为自己打算。所以,要想股份公司董事们监视钱财用途,像私人合伙公司的合伙人那样用意周到,那是很难做到的。这样,疏忽和浪费,常成为股份公司业务经营上多少难免的弊端。”这是最早提出的由经营者和资本所有者的利益不一致而引起的代理问题。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由于代理的缺陷问题还不
11、突出,因此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一方面,当时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形式是个人业主制企业和合伙制企业,在这两种企业形式中,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二为一,所有者的利益与经营者的利益完全或基本一致,不会产生任何分歧,从而治理问题也就不会存在;另一方面,实行股份制的企业,原先的所有者仍然拥有该企业的控股权,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目标仍可得到顺利的贯彻实施。以美国为例,近代企业家如摩根、洛克菲勒、卡耐基等,不仅拥有摩根银行、标准石油公司、美国钢铁公司等大型企业的大量股票,而且还积极参与其经营管理,使之坚持利润最大化泓域/计量仪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目标。即使在现代,这样的企业也不在少数,如盖茨、戴尔,至今仍分别保持
12、着他们各自开创的微软公司和戴尔电脑公司的最大股东和主要决策者的身份。多年来,这两家公司一直在财富福布斯商业周刊等美国权威杂志的“公司排名”中名列前茅。然而,所有者直接控制公司毕竟不是现代公司制企业的主流,尤其是大规模的公司制企业,所有者更是远离企业,这在客观上为经营者背离所有者的利益提供了可能。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的美国,这种可能不仅成为现实,而且已经相当突出。这种控制形态被称为“管理者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经济学家开始研究所有者如何有效地控制和监督管理者行为的问题,只是当时尚未直接采用“公司治理”这一词汇。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经营者支配公司的情况进一步加剧。在美国,60 年
13、代初,经营者支配公司的资产占 200 家非金融企业总资产的85%;在日本,1970 年 303 家最大非金融公司的 50%及 29 家最大金融机构的 90%被经营者支配;在英国,1975 年最大的 250 家公司中有43.75%被经营者支配;在德国,1971 年最大的 150 家制造业和商业企业中有 52%被经营者支配。在这些公司的董事会中,经理人员占了多数,不少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同时又坐上了董事长的宝座,受聘于公司所有者的管理者反过来控制了公司,导致因偏离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泓域/计量仪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而造成的各种弊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公司到底被谁控制,所有者抑或经营者?在 20 世纪 7
14、0 年代中期,美国拉开了有关公司治理问题讨论的序幕;80 年代,英国不少著名公司的相继倒闭以及随后出台的一系列公司治理准则,则把公司治理问题推向全球,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2、两权分离两权分离只有持续存在而非暂时的,公司治理才有存在的意义。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出现的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引发了理论界对公司治理的关注。伯利与米恩斯的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1932)一书对所有者主导型企业和经理主导型企业做了区分,提出了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理论,从而为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代理理论奠定了基石,引起了人们对股份公司存在的代理问题可能引起公司管理效率缺失的怀疑。他们说:“在所有权充分细分的情况下,经
15、营者持有的股份即使无足轻重,它也会因此成为自我永存的实体。”20 世纪 60 年代前后,鲍莫尔和威廉姆森等人分别提出了各自的模型,这些模型的共同点是以经理(管理者)主导企业为前提。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钱德勒在其颇有影响的著作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中的经理革命中通过分部门、行业的具体案例分析,进一步描述了现代公司两权分离的历史演进过程。泓域/计量仪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伯利和米恩斯将两权分离的原因归结为股权分散化,如 1929 年美国最大规模的铁路公司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最大规模的公用事业美国电话与电报公司和最大规模的产业公司美国钢铁公司的最大股东所持有的股票,占已发行股票的比例分别是
16、0.34%、0.7%和 0.9%。即使综合铁路公司前 20 大股东 1929 年的全部股份数,也只占全体的2.7%,电话电报公司的这一数字为 4.0%,钢铁公司的这一数字为5.1%。随着股份的分散化,两权分离程度也在扩大,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正在弱化。本来股东可以通过行使投票权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表达其意志,然而股份公司的成长以及股份的分散化使得股东所拥有的直接投票权变成了委托投票权。当股东的权力被削弱的时候经理人开始作为公司的实际决策者登上舞台,他们虽然不是公司的所有者,但是他们手中的控制权决定了公司的发展战略,控制权的增加扩大了经营者决策的灵活性。同时,由于股份的分散化降低了股东的监督动力,
17、无论公司的经营者多么无能或腐败,那些拥有少数股份的股东像潜在集团的任何成员一样,不会有动力对公司的经营者发难。在日本和德国,法人相互持股是公司股权结构的一大特点。在日本,不少交叉持股是发生在同一个集团内部的不同法人之间。法人间相互持股并不以经营者对股东更负责任为要旨,而是旨在加强各法人间的联系。泓域/计量仪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总之,无论是日本和德国(以下简称“日德”)的法人相互持股,还是英国和美国(以下简称“英美”)的机构投资者,都不可能消除两权分离的状况,即公司经营者控制所存在的风险。两权分离是持续存在的,公司治理也就成了公司发展中的必然选择。(二)公司治理产生的动因公司治理问题早已存在,但直
18、到 20 世纪 80 年代才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1、经理人的高薪引起了股东和社会的不满据统计,1957 年整个美国只有 13 个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年薪达到40 万美元;到 1970 年,财富 500 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的平均年薪是40 万美元;到 1985 年,美国大公司执行董事的年薪基本都在 40 万67 万美元:1988 年美国 300 强公司 CEO 的平均年薪是 95.2 万美元;到 1990 年,商业周刊调查中的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平均工资和奖金达到 120 万美元,如果加上股票期权和其他长期薪酬计划的收入,平均总薪酬则达到 195 万美元。LucianB
19、ebchuk 与 JesseFried 在哈佛大学出版社 2004 年出版的没有业绩的薪酬:高管报酬未实现的许诺中,列举了很多企业的例子,指出美国企业的 CEO 没有任何财务风险,不管企业业绩好坏,始终获得令人咂舌的薪水。在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数据显示,富时 100 指数成份股公司首席执行官的总收泓域/计量仪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入,1999 年为英国全职员工收入中位数的 47 倍,2009 年跃升至 88倍。据英国研究机构“收入数据公司”2011 年 10 月底发布的数据,过去的一年中,构成伦敦金融时报 100 指数的公司董事收入平均增长了49%,其中奖金平均增加了 23%,从 2010 年的
20、73.7 万英镑增至 90.6 万英镑,而且这些上涨都与公司的业绩毫无关系。2、机构股东“积极主义”的兴起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机构投资者对待公司治理的态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一逐渐从消极的间接治理向积极的直接治理转变,西方学者将此称为机构股东积极主义的兴起。股东进一步法人化和机构化的趋势,使得英美国家股东高度分散化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养老金和共同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股份。到 90 年代末,在美国,机构投资者持有美国 1000 所规模最大公司的 60%股权,而在其中三分之二的公司内,他们更集体持有超过 50%的股权。在英国,差不多 75%的英国
21、股票皆由机构投资者持有,其中三分之一由退休基金持有。由于资产规模大,持股比例高,机构投资者卖出股份(用脚投票)会导致市场的剧烈震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选择只能是继续持有股票,而相对长期地持有股票就不能不对公司业绩的持续下滑做出反应,否则将进一步损害其利益。因此,“用脚投票”改为“用手投票”,积极介入公司治理是机构投资泓域/计量仪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者的必然选择。机构股东积极主义的兴起改变了企业的权力结构,同时导致了西方国家治理结构的革命性变革。一些学者甚至认为“投资者资本主义”将替代“经理资本主义”。3、恶意收购对利益相关者的损害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掀起了一股兼并收购的浪潮。在这一浪潮
22、中,股东为了自己的短期利益接受并购协议,损害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种股东接受“恶意收购”的短期获利行为,往往是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相违背的。一个企业在发展中,已经建立起一系列的人力资本、供销网络、债务关系等,这些安排如果任意被股东的短期获利动机所打断,必将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率。在这一背景下,美国许多州从 80 年代末开始修改公司法,允许经理对比股东更广的“利益相关者”负责,从而给予了经理拒绝“恶意收购”的法律依据,因为尽管“恶意收购”给股东带来暴利,但它损害了公司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4、公司丑闻案件是引发各国公司治理改革的直接动力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英国不少著名公司如蓝箭、克拉罗
23、尔、波莉、佩克等相继倒闭,引发了英国上下对公司治理的讨论;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人们对东亚的公司治理模式有了清楚的认识;2001 年以安然、世界通信、施乐事件为代表的美国会计丑闻又暴露了美国公泓域/计量仪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司治理模式的重大缺陷;2008 年,法国兴业银行重大诈骗案件,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等公司轰然倒下,显示了风险管控的缺失。为什么不少声势浩大的公司悄然倒闭关门?为什么近来各种股东诉讼案件的数量大增?伴随着诸多知名公司(包括我国的银广夏、蓝田股份、三鹿公司和万福生科等)丑闻的接连被披露,如何加强公司治理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课题。在惨痛的教训刺激下,各国整个管理领域对构建完善的
24、公司治理机制的需求日益强烈。5、投资者投资对象的选择投资对象是指投资者准备投资的证券品种,它是根据投资收益目标来确定的。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满足某一特定市场内的所有投资者,至少无法让所有投资者得到同样的满足。国际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 2001 年发表的一份投资者意向报告表明:四分之三的投资者表示在选择投资对象时,公司治理与该公司的财务指标一样重要;80%的投资者表示,他们愿意出更高的价钱去购买公司治理好的公司的股票;在财务状况类似的情况下,投资人愿意为“治理良好”的亚洲企业多付 20%27%的溢价,愿为“治理良好”的北美企业多付 14%的溢价。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公司治理状况往往比单纯的
25、财务指标更重要。6、新型公司治理模式的产生泓域/计量仪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公司治理模式是公司制度长期发展演变的结果。在英美模式、德日模式、家族模式 3 种主要公司治理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出现新型公司治理模式。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事实上是一场治理危机,人们开始研究东亚公司的治理模式。转轨经济国家存在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又促使人们探讨内部人控制模式。内部人控制是在现代企业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控制权)相分离的前提下形成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的不一致导致了经营者控制公司,即“内部人控制”的现象。筹资权、投资权、人事权等都掌握在公司的经营者即内部人手中,股东很难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四、企业的演进企业的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量 仪表 公司内部 控制 制度 参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