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间工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民间工艺.ppt(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1级装饰艺术设计2班201113050218马白荣民间工艺民间工艺云南省博物馆青铜工艺五牛铜线盒五牛铜线盒 时期:战国时期:战国尺寸:高尺寸:高31.2厘米、盖径厘米、盖径18厘厘米米出土地:江川李家山出土地:江川李家山描述:器身上段为圆形,下段描述:器身上段为圆形,下段渐收束,至底部呈圆角方形;渐收束,至底部呈圆角方形;平底,底部有四个扁平足;器平底,底部有四个扁平足;器盖饰蛇纹及竹节纹,顶端正中盖饰蛇纹及竹节纹,顶端正中饰一大牛,周围有四小牛,牛饰一大牛,周围有四小牛,牛身有云纹及编织纹图案;盒内身有云纹及编织纹图案;盒内装满残丝线,已碳化。装满残丝线,已碳化。立鹿铜针筒立鹿铜针筒
2、时期:战国时期:战国尺寸:高尺寸:高27.5厘米厘米出土地:江川李家山出土地:江川李家山描述:整体作圆筒形,器身遍描述:整体作圆筒形,器身遍布蛇形花纹;器盖与器身口沿布蛇形花纹;器盖与器身口沿处均有对应的小耳,盖顶立一处均有对应的小耳,盖顶立一鹿,四肢弯曲,尾上扬,侧首鹿,四肢弯曲,尾上扬,侧首张望,作惊惧状。张望,作惊惧状。虎鹿牛贮贝器 时期:战国尺寸:高34.5厘米出土地:江川李家山22号墓器物呈圆筒形,束腰,底有三足,足作人形,头部及双手上托器身。腰部阴刻人物、动物等花纹三组:一组为6只孔雀衔蛇;一组为4人,有牵牛者、赶牛者及持斧者;一组为鹿、牛及绳纹。直径16.6厘米器盖上圆雕一组动物
3、造型:一牛体型较大,居中,周边一虎三鹿,逆时针环绕大牛。铸造精细,纹饰华美。虎噬牛铜枕 时期:战国尺寸:高15.5厘米出土地:江川李家山17号墓器物整体似马鞍状,两端上桥翘,各雕铸一牛,牛静立状,恬静、可爱;枕一侧以云纹为底,饰浮雕三组虎噬牛图像,另一侧饰云纹。是滇国特有的专供随葬用的枕具。滇王编钟 时期:西汉尺寸:高4229.5厘米出土地:晋宁石寨山6号墓因与“滇王之印”同墓出土故名滇王编钟。尺寸各异,各枚形制纹饰基本相同。钟体呈椭圆形,上宽下窄;纽呈半环形绳纹壮,口平齐;钟面饰对称双龙纹,近唇处饰一圈云纹和绳纹。器物造型规整。纹饰华丽,数量不多(为偶数)大小依次,气度不凡。反映了中国传统礼
4、乐制度对滇王国的影响。牛虎铜案 时期:战国尺寸:高43厘米出土地:江川李家山24号墓器物造型特异,主体为一头大牛,站立状,牛角飞翘,背部自然下落成案;尾部饰一只猛虎虎作攀爬状,张口咬住牛尾;大牛腹下中空立一小牛。用范模铸造,大牛和虎一次成型,小牛另铸再焊接。大小搭配合适形体塑造动静结合,立意独具匠心,想象力丰富。虎和小牛加大器物自身的重力,至此器物既美观又稳重。此案是云南青铜文化艺术的杰作,是云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鎏金骑士贮贝器 西汉 高50厘米晋宁石寨山10号墓出土该器为典型的束腰圆筒形贮贝器类型,腰部两侧各饰一虎形耳,虎作向上攀爬状,异常逼真、生动。器盖上的装饰较为复杂,又可分为两层:外层
5、雕铸呈逆时针方向排列的公牛4头,牛角长而弯,显得膘肥体壮;里层一圆柱物之上,饰一骑马之骑士形象,马昂首,翘尾,骑士佩剑,且全身鎏金,显得极外耀眼醒目。在区区25.3厘米的直径范围内,4头环绕而行的壮牛显然代表墓主人生前拥有财富的情况。而中间处于居高临下位置的鎏金佩剑乘骑者形象,则代表墓主人生前除了拥有大量财富外,还拥有极高的权力,其身份与地位非同一般,是王族成员,或是奴隶主贵族 青铜是人类最早发明的合青铜是人类最早发明的合金,它远比红铜坚硬,同金,它远比红铜坚硬,同时铸造、锻打性能优良。时铸造、锻打性能优良。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成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成熟和繁荣于商周时期的青熟和繁荣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最富有铜器,是中国古代最富有礼制色彩的制品。秦汉以礼制色彩的制品。秦汉以前的青铜器,可分为用于前的青铜器,可分为用于国家和宗室大典的礼器、国家和宗室大典的礼器、一般日用器皿和陪葬用的一般日用器皿和陪葬用的明器三大宗。除了专门为明器三大宗。除了专门为王公贵族死后陪葬的明器王公贵族死后陪葬的明器外,其它青铜器按照使用外,其它青铜器按照使用功能,又可以分为兵器、功能,又可以分为兵器、乐器、炊具、食器、酒器、乐器、炊具、食器、酒器、水具和车马饰物等。水具和车马饰物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