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和富集方法精选课件.ppt
《分离和富集方法精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离和富集方法精选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分离和富集方法第一页,本课件共有47页一一.常量组分沉淀分离法常量组分沉淀分离法(2)提高选择性提高选择性 (一一)无机沉淀剂无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沉淀分离法1.沉淀为沉淀为氢氧化物氢氧化物(1)改善共沉淀现象:采用小体积沉淀法改善共沉淀现象:采用小体积沉淀法b.加入掩蔽剂加入掩蔽剂a.控制酸度控制酸度不足不足共沉淀共沉淀 选择性差选择性差小体积小体积大浓度大浓度大量电解质大量电解质8-1 8-1 沉淀与气态分离法沉淀与气态分离法第二页,本课件共有47页(3)(3)常用的常用的控制溶液控制溶液pHpH方法方法a.NaOHa.NaOH法法强碱强碱 NaOH NaOH pHpH 1212分离分离
2、两性两性金属离子金属离子非两性非两性金属离子金属离子b.b.氨水法氨水法NHNH3 3-NH-NH4 4Cl Cl pH 8pH 8 9 9分离分离形成形成氨络合离子氨络合离子及离子形式存在的金属离子及离子形式存在的金属离子形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氢氧化物沉淀的金属离子的金属离子第三页,本课件共有47页ZnZn2+2+2OH+2OH-控制溶液控制溶液pHpH,防止形成防止形成 Mg(OH)Mg(OH)2 2沉淀沉淀,防止防止Al(OH)Al(OH)3 3沉沉 淀的溶解;淀的溶解;利用利用NHNH4 4+为抗衡离子,减少沉淀对其它金属离子的吸附;为抗衡离子,减少沉淀对其它金属离子的吸附;作为电解质,
3、促进胶状沉淀的凝聚;作为电解质,促进胶状沉淀的凝聚;ZnO+HZnO+H2 2O OZn(OH)Zn(OH)2 2c.c.有机碱法有机碱法如:六次甲基四胺及其盐酸盐如:六次甲基四胺及其盐酸盐(pKa=5.15)pKa=5.15)吡啶及其盐酸盐吡啶及其盐酸盐(pKa=5.23)pKa=5.23)d.ZnOd.ZnO悬浊液法悬浊液法pHpH 6 6pH 5pH 5 6 6加入加入NHNH4 4ClCl的作用:的作用:第四页,本课件共有47页2.2.沉淀为沉淀为硫化物硫化物以以HClHCl调节酸度;调节酸度;H H2 2S S的代用品硫代乙酰胺的代用品硫代乙酰胺 TAATAA3.3.其它无机物其它无
4、机物沉淀沉淀(3 3)磷酸盐磷酸盐沉淀沉淀(1 1)硫酸盐硫酸盐沉淀沉淀(2 2)氟化物氟化物沉淀沉淀第五页,本课件共有47页(二二)有机沉淀剂有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沉淀分离法 沉淀沉淀类型类型:螯合物及离子缔合物:螯合物及离子缔合物有机沉淀剂有机沉淀剂优点优点:吸附无机杂质少;吸附无机杂质少;选择性好;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灵敏度高;第六页,本课件共有47页二二.痕量组分的富集和共沉淀分离痕量组分的富集和共沉淀分离欲富集的痕量组分回收率高;欲富集的痕量组分回收率高;要求:要求:共沉淀剂不干扰待富集组分的测定共沉淀剂不干扰待富集组分的测定.无机无机共沉淀剂共沉淀剂有机有机共沉淀剂共沉淀剂共沉淀剂的
5、分类:共沉淀剂的分类:表面吸附:利用非晶形沉淀表面吸附:利用非晶形沉淀生成混晶:利用晶形沉淀生成混晶:利用晶形沉淀机理机理 经灼烧后易于除去;经灼烧后易于除去;表面吸附作用小,选择性高,分离效果好;表面吸附作用小,选择性高,分离效果好;分子量大,体积大,有利于痕量组分的共沉淀;分子量大,体积大,有利于痕量组分的共沉淀;优点优点第七页,本课件共有47页如:分离如:分离痕量痕量NiNi2+2+,在氨性溶液中加入丁二酮肟及丁二酮肟二烷酯在氨性溶液中加入丁二酮肟及丁二酮肟二烷酯乙醇溶液,后者沉降时把微量丁二酮肟镍螯合物载带下来。乙醇溶液,后者沉降时把微量丁二酮肟镍螯合物载带下来。作用机理:作用机理:利
6、用利用胶体的凝聚胶体的凝聚作用进行共沉淀;作用进行共沉淀;如:分离如:分离痕量钨痕量钨,在酸性条件下加入辛可宁,中和电荷,促进钨酸胶体凝聚。,在酸性条件下加入辛可宁,中和电荷,促进钨酸胶体凝聚。利用形成利用形成离子缔合物或金属络合物离子缔合物或金属络合物进行共沉淀;进行共沉淀;如:分离如:分离痕量痕量ZnZn2+2+,在酸性溶液中加入大量的在酸性溶液中加入大量的SCNSCN-及甲基紫及甲基紫R R+量少大量(载体)利用利用“惰性共沉淀剂惰性共沉淀剂”进行共沉淀进行共沉淀;(固体萃取剂)(固体萃取剂)第八页,本课件共有47页三三.气态分离法气态分离法1.1.挥发挥发3.3.蒸馏蒸馏2.2.升华升
7、华被分离组分以气体的形式分离出去:挥发、升华、蒸馏等被分离组分以气体的形式分离出去:挥发、升华、蒸馏等第九页,本课件共有47页8-2 8-2 液液液萃取分离法液萃取分离法 缺点:缺点:手工操作,工作量大,有机萃取剂常常易挥发、手工操作,工作量大,有机萃取剂常常易挥发、易燃且有毒。易燃且有毒。基于不同物质在基于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不同溶剂中中分配系数分配系数不同的客观规律而建立起来不同的客观规律而建立起来的方法的方法萃取分离法萃取分离法特点特点:优点:优点:既可用于常量元素的分离,又适用既可用于常量元素的分离,又适用于微量元素的分离与富集;方法简单、快于微量元素的分离与富集;方法简单、快速、适用范
8、围广;如萃取组分为有色化合速、适用范围广;如萃取组分为有色化合物,则可直接进行萃取比色法测定;物,则可直接进行萃取比色法测定;第十页,本课件共有47页例:丁二酮肟萃取例:丁二酮肟萃取NiNi2+2+的过程的过程一一.萃取分离法的基本原理萃取分离法的基本原理1.1.萃取过程的萃取过程的本质本质:将物质由将物质由亲水性亲水性转化为转化为疏水性疏水性的过程的过程亲水性:亲水性: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无机盐、易与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无机盐、易与 水形成氢键的化合物。水形成氢键的化合物。疏水性:疏水性: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多为共价键,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多为共价键,极性小,电负性小
9、,不易形成氢键的有机物。极性小,电负性小,不易形成氢键的有机物。加加HClHCl反萃取反萃取NiNi2+2+HClHClpH=9pH=9CHCH3 3ClCl萃取萃取Ni(HNi(H2 2O)O)6 62+2+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47页K KD D:分配系数分配系数,与溶质及溶剂的特性以及温度等因素有关。,与溶质及溶剂的特性以及温度等因素有关。2.2.分配定律分配定律:在一定温度下,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物质A A在水相和有机相分配达到平衡后,在水相和有机相分配达到平衡后,其在两相中的活度比为常数。其在两相中的活度比为常数。分配定律使用分配定律使用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 1)溶质浓度低)溶质浓度低
10、 K KD D P PA A(2 2)溶质在两相中的存在形式应相同。)溶质在两相中的存在形式应相同。否则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47页只有当只有当I I2 2浓度很小(浓度很小(0.2 0.2g/L)g/L)时,时,K KD D D D 3.3.分配比分配比 D D例: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47页又如:又如:用苯萃取苯甲酸用苯萃取苯甲酸(HBz)水相:苯相:KaKc可见分配比可见分配比D D是随萃取条件而变化的,若采取适宜的萃取条是随萃取条件而变化的,若采取适宜的萃取条件,可增大分配比件,可增大分配比D D值,提高萃取效率。值,提高萃取效率。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47页4.4.萃取率萃取率当当 V V
11、o o=V=Vw wE E 与与D D及及V Vw w/V/Vo o(相比)相比)有关有关减小相比减小相比增加萃取次数增加萃取次数增大萃取率增大萃取率增大增大D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47页据:据:多次萃取:多次萃取:第一次萃取第一次萃取二次萃取后二次萃取后n n次萃取后次萃取后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47页 含有镓的HCl水溶液10mL,其中含镓10g,若用10mL乙醚分别按下述情况萃取:(1)全量一次萃取。(2)每次用5mL分2次萃取。求E%.已知 D=18例:(1 1)全量一次萃取)全量一次萃取(2 2)分)分2 2次萃取次萃取解:V有=5mL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47页例:含有含有I I2 2为
12、为2.6482.648g g水溶液水溶液100.00100.00mLmL,用用20.0020.00mLmL有机溶剂进行一次萃取,平有机溶剂进行一次萃取,平衡后分出有机相,若取有机相衡后分出有机相,若取有机相2.002.00mLmL,则需用则需用0.10000.1000mol/L mol/L NaNa2 2S S2 2O O3 318.50mL18.50mL滴定其中的碘。已知:滴定其中的碘。已知:M MI2I2=253.8 =253.8 问问(a)Ia)I2 2的的D D和和E E各是多少?各是多少?(b)b)若对上述分离出的若对上述分离出的20.0020.00mLmL有机相用有机相用10.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离 富集 方法 精选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