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读音的演变精选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汉字读音的演变精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读音的演变精选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汉字读音的演变第一页,本课件共有23页汉语语音演变的证据n日语中的吴音和汉音n历史上多次翻译佛经n原来双声的连绵词变为非双声n原来叠韵的连绵词变为非叠韵n诗词的押韵发生变化n入声消失第二页,本课件共有23页n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第三页,本课件共有23页古代的叶音说n沈重的“协句”(叶音、叶韵)诗经:燕燕于飞,上下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南:沈云协句,宜乃林反。n朱熹发展到顶峰 家:叶音谷、叶各空反、叶古胡反n明代焦竤笔乘评判说:“如此东亦可以音西,
2、南亦可以音北,上亦可以音下,前亦可以音后。凡字皆无正呼,凡诗皆无正字矣。”n明代陈第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第四页,本课件共有23页汉语语音演变的四个时期n第一是上古音时期,即周秦两汉的语音系统,主要是指从公元前一千年到公元二百年间流传下来的诗经、楚辞等古典作品中反映出来的语音面貌;n第二是中古音时期,即魏晋唐宋间的语音系统,主要是指从公元二百年到公元一千二百年间流传下来的韵书、韵图和其他古典作品中反映出来的语音面貌;n第三是近代音时期,即元明清时代的语音系统,主要是指近代六百多年来的韵书、韵图以及古典作品所反映出来的语音面貌;n第四是现代音时期,即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普通
3、话语音系统。第五页,本课件共有23页中古汉语的声、韵、调n反切n声类字母n守温三十六字母第六页,本课件共有23页第七页,本课件共有23页n声:就是声母,还有声纽、声类、字母、纽、母等名称。n五音:指声母按发音部位分成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n七音:就是在五音的基础上,又分为半舌音、半齿音两类。n字母:声母的代表字。第八页,本课件共有23页n韵部韵目n按照各个韵目,类聚反切和被切字,以为诗文押韵查检字词之用,就成为韵书。n代表:广韵206韵(以隋代陆法言切韵为基础)。n金代平水人刘渊编诗韵(平水韵),共106韵。第九页,本课件共有23页n陈子昂送魏大将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
4、河边,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飞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第十页,本课件共有23页n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23页n调类:四声八调(平、上、去、入四声,又依据声母的清浊各分为二。)n大致中古清平归于普通话阴平、浊平归于普通话阳平,清上和一部分浊上归于普通话上声,去声和一部分浊上归于普通话去声,清入归于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浊入归于普通话阳平和去声。n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入声分到平、上、去三声中)。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23页上古汉语的声、韵、调n1.利用诗经、楚辞等韵
5、文的押韵系统。n2.利用早期汉字的谐声系统。n与中古比较,主要表现为:n(1)古无轻唇音,即中古的帮滂并明、非敷奉微八母,上古合为帮滂并明四母;n(2)古无舌上音,即古无舌头舌上之分,中古的端透定泥、知彻澄娘八母,上古合为端透定泥四母;n(3)古人多舌音。n(4)泥娘合一,日母近泥。n上古单辅音声母共有28个(也有“32”之说),还有复辅音声母。n上古的韵部分为31个(28、29、30)。n上古已有四声。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23页 怎样辨别入声字n(一)利用工具书,查找古入声字。一些工具书,往往注明某字在中古所属的韵部。这就为我们提供了查阅的便利。多数工具书(如辞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等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字 读音 演变 精选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