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考语文课件:诗词鉴赏.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苏教版中考语文课件:诗词鉴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中考语文课件:诗词鉴赏.ppt(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诵读古代诗词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升欣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升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分析看来,诗词鉴赏题的设题范围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分析看来,诗词鉴赏题的设题范围呈呈“课内课外平分秋色课内课外平分秋色”之势。题型多为对诗人情感的把握之势。题型多为对诗人情感的把握与对佳句的赏析。与对佳句的赏析。古诗词大都古诗词大都“状难写之景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意含不尽之意”,因此成为,因此成为中考的一块中考的一块“硬骨头硬骨头”。如何将这块。如何将这块“硬骨头硬骨头”变变“软软”?建议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议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复习中
2、做好归纳一、复习中做好归纳 对课本的复习:狠抓课标推荐的古诗词篇目的掌握。引对课本的复习:狠抓课标推荐的古诗词篇目的掌握。引导学生根据古诗词表达的情感进行归类整理,也可对同一个导学生根据古诗词表达的情感进行归类整理,也可对同一个诗人或同一个朝代的诗人的作品进行归纳。整理归纳诗词名诗人或同一个朝代的诗人的作品进行归纳。整理归纳诗词名称、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经典的诗词名句及其赏析、表达称、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经典的诗词名句及其赏析、表达的诗人情感、诗词的艺术特色等,以便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的诗人情感、诗词的艺术特色等,以便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个完整的系统。对本书的使用:对本书的使用:引领
3、学生关注每一讲中的引领学生关注每一讲中的【考点概述考点概述】,明确知识点、注意事项和考查题型。,明确知识点、注意事项和考查题型。通过体验中考真通过体验中考真题,形成对诗词鉴赏的感性认识。题,形成对诗词鉴赏的感性认识。通过研读通过研读【方法宝典方法宝典】,获取答题技法。获取答题技法。通过走进通过走进【真题真题感悟中考感悟中考】【】【预测预测新新题快递题快递】,将学生的技法转化为能力。,将学生的技法转化为能力。二、答题时运用技法二、答题时运用技法 要指导学生在答题前,仔细体味试题的要求,找到问要指导学生在答题前,仔细体味试题的要求,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再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解答方法:题的突破口,再有针
4、对性地采取相应解答方法:从关键从关键词语入手,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词语入手,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从关键诗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句(主旨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点;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和表达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等)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方式(白描、议论等)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从诗歌所反映的具体内
5、从诗歌所反映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涵(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涵(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依据类属,提取各自所表达的思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依据类属,提取各自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想情感);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铺陈)入手,去领悟诗句的含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铺陈)入手,去领悟诗句的含意和表达的情感。意和表达的情感。在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学宝库中,古代诗词是灿烂耀眼的在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学宝库中,古代诗词是灿烂耀眼的明珠,品味它们,不但能领略到美妙的意境,
6、而且能从中受明珠,品味它们,不但能领略到美妙的意境,而且能从中受到哲理的启迪和精神的洗礼。因此,对古诗词阅读能力的考到哲理的启迪和精神的洗礼。因此,对古诗词阅读能力的考查成为近年来各地中考的查成为近年来各地中考的“重头戏重头戏”。所占分值一般为。所占分值一般为4 4分分左右。其命题角度如下:左右。其命题角度如下:1 1体会思想情感体会思想情感 情感是诗词的灵魂。诗词中的情感:有的委婉缠绵,有情感是诗词的灵魂。诗词中的情感:有的委婉缠绵,有的激昂澎湃,有的沉郁,有的张扬。情感的抒发方式也有所的激昂澎湃,有的沉郁,有的张扬。情感的抒发方式也有所不同: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有的托物言志。体会不
7、同: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有的托物言志。体会诗词的思想情感就是要把握诗词的情感基调,站在时代的高诗词的思想情感就是要把握诗词的情感基调,站在时代的高度,对古诗词中流露出来的情感、观点或态度进行客观地分度,对古诗词中流露出来的情感、观点或态度进行客观地分析评价。析评价。古诗词中常见的情感类型如下:古诗词中常见的情感类型如下:诗词的情感与诗词的主旨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诗词的情感与诗词的主旨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并不是诗人所抒发的情感一定就是诗词的主旨。但并不是诗人所抒发的情感一定就是诗词的主旨。2 2鉴赏语言特色鉴赏语言特色 诗词的语言具有精练性、生动性、准确性、形象性的特诗词的语言具有精练
8、性、生动性、准确性、形象性的特点。具体到某一首诗词,其语言风格不外乎以下几种:朴素、点。具体到某一首诗词,其语言风格不外乎以下几种:朴素、绮丽、清新、沉郁、豪放、活泼、直白、含蓄、婉约、恬淡绮丽、清新、沉郁、豪放、活泼、直白、含蓄、婉约、恬淡等。等。诗词语言的鉴赏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锤炼字词;二是诗词语言的鉴赏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锤炼字词;二是佳句赏析。佳句赏析。锤炼字词:重点关注的是动词、修饰词、叠词、表色彩锤炼字词:重点关注的是动词、修饰词、叠词、表色彩的词。的词。佳句赏析:主要着眼于诗句所蕴涵的丰富内容、独特意佳句赏析:主要着眼于诗句所蕴涵的丰富内容、独特意境,有时也要求分析其语言技巧。
9、境,有时也要求分析其语言技巧。一首诗或一首词的语言特色要么活泼,要么一首诗或一首词的语言特色要么活泼,要么沉郁;要么直白,要么含蓄;要么豪放,要么婉约;要么朴沉郁;要么直白,要么含蓄;要么豪放,要么婉约;要么朴素清新,要么华美绮丽素清新,要么华美绮丽不可能同时具备相反相对的两个不可能同时具备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的特点。方面的特点。【典例典例】(20112011杭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杭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 1)()(2 2)两小题。)两小题。春山夜月春山夜月 唐唐于良史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
10、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1 1)“欲去惜芳菲欲去惜芳菲”中的中的“惜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答:_【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所蕴涵的情感的理解。联系整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所蕴涵的情感的理解。联系整首诗的意思,从诗人首诗的意思,从诗人“赏玩赏玩”的兴致方面理解。的兴致方面理解。【答案答案】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依惜别的深情。(2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这两句诗妙趣横生
11、,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后人传诵,请作赏析。答:答:_【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对优美诗句的赏析。抓住动词本题考查对优美诗句的赏析。抓住动词“掬掬”“弄弄”和形容词和形容词“香香”分析作答。分析作答。【答案答案】“掬水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二为一,写泉水清句,将明月与泉水合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弄花”句,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写出句,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写出花的香气溢满衣衫。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花的香气溢满衣衫。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致。1 1体会诗词的思想情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体会诗词的思想情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1)把握题目,
12、即从题目看题材,也就是看诗词写的)把握题目,即从题目看题材,也就是看诗词写的是什么。是什么。(2 2)弄清诗句含意,特别是)弄清诗句含意,特别是“诗眼诗眼”的含义。的含义。(3 3)明确与诗词有关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思想背)明确与诗词有关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思想背景,探究诗人的写作意图。景,探究诗人的写作意图。(4 4)体味诗词的感情色彩。如)体味诗词的感情色彩。如【典例典例】T T(1 1)。)。要避免因对诗人的生活背景、经历和思想倾向要避免因对诗人的生活背景、经历和思想倾向不够了解,对诗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不深入,不够了解,对诗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不深入,导致对情感
13、的理解过于肤浅,或把握情感出现偏差的情况。导致对情感的理解过于肤浅,或把握情感出现偏差的情况。2 2鉴赏诗词的语言特色可视具体题型从下列方法中选鉴赏诗词的语言特色可视具体题型从下列方法中选用解题:用解题:(1 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 2)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列例证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用诗中有关语句
14、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情感(指出表达析情感(指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如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如【典例典例】T T(2 2)。)。不要因为忽视了不要因为忽视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不离篇”的解题原则,分析字词不能结合句意,赏析佳句不的解题原则,分析字词不能结合句意,赏析佳句不能联系整首诗词的内容和情感,造成赏析的片面性。能联系整首诗词的内容和情感,造成赏析的片面性。1 1把握意象、意境把握意象、意境 诗词中所绘之诗词中所绘之“景景”,所咏之,所咏之“物物”,即为客观之,即为客观之“象象”;借景所抒之;借景所抒之“情情”,咏物所言之,咏物所言之“志志”,即为主观之,
15、即为主观之“意意”。“象象”与与“意意”的完美结合,就是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意象”。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意象意象”可以从诗句中找到,意境包含着意象,可以从诗句中找到,意境包含着意象,可以从诗中找到写景的句子,但找不到明确的答案,需要从可以从诗中找到写景的句子,但找不到明确的答案,需要从景、情、境三个方面自行组织语言。景、情、境三个方面自行组织语言。2 2赏析表达技巧赏析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创
16、造意境时所采取的特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时所采取的特殊殊“手段手段”,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艺术,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艺术构思等。构思等。(1 1)常用表现手法:白描、用典、象征、想象、映衬)常用表现手法:白描、用典、象征、想象、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等。生等。(2 2)常用抒情方式:)常用抒情方式: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交融;托物言志。托物言志。(3 3)常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比、)常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
17、、借代、对比、通感、互文等。通感、互文等。表达技巧不限于以上所列这些,解题时要从全表达技巧不限于以上所列这些,解题时要从全诗的结构特色、艺术风格,以及诗词中景与情、事与理的关诗的结构特色、艺术风格,以及诗词中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系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典例典例1 1】(20102010东营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东营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 1、2 2题。题。梅梅 花花 陈陈 亮亮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玉笛休三弄,东君,东君正主张。正主张。【
18、注注】三弄:指笛曲名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花之说。东君:司春之神。东君:司春之神。1 1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答:答:_【分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能力。应抓住此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能力。应抓住“瘦瘦”“”“先变先变”“”“传春信息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不怕雪埋藏”等分析梅花的特点。等分析梅花的特点。【答案答案】清瘦明丽,敢为花先,传报春信,傲雪凌霜。清瘦明丽,敢为花先,传报春信,傲雪凌霜。2 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答:答:_【分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诗歌
19、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要根据对上此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要根据对上题的解答,结合梅花具有的清瘦明丽、传报春信的特点,以题的解答,结合梅花具有的清瘦明丽、传报春信的特点,以及梅花敢为花先、傲雪凌霜的品质,还有及梅花敢为花先、傲雪凌霜的品质,还有“玉笛休三弄,东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君正主张”思考作答。思考作答。【答案答案】寄寓了作者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寄寓了作者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和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愿望。和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愿望。【典例典例2 2】(20112011德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德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 35 5题。题。旅
20、夜书怀旅夜书怀 杜杜 甫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3.3.分析颔联中分析颔联中“垂垂”“”“涌涌”二字的好处。二字的好处。答:答:_【分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赏析。解答时应从动态描写此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赏析。解答时应从动态描写的角度入手,结合描绘景物的特点来分析。的角度入手,结合描绘景物的特点来分析。【答案答案】“垂垂”和和“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
21、之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4.4.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答:答:_【分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解答时可从修辞、此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解答时可从修辞、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入手分析。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入手分析。【答案答案】比喻、设问;比喻、设问;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对比、对比、反衬。反衬。5.5.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答:_【分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诗人抒发的情感的把握。应重点领会第此题考查对诗人抒发的情感的把握。应重点领会第五、六句。这是反话,诗人素有远大
22、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五、六句。这是反话,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而心愿。而“细草细草”“”“独夜舟独夜舟”“”“沙鸥沙鸥”,点明了作者的渺小、,点明了作者的渺小、孤寂和漂泊。孤寂和漂泊。【答案答案】怀才不遇的苦闷,漂泊无依的感伤。怀才不遇的苦闷,漂泊无依的感伤。1 1如何把握意象、体悟意境,下面的方法、步骤可供如何把握意象、体悟意境,下面的方法、步骤可供参考:参考:(1 1)把握意象的方法、步骤:)把握意象的方法、步骤:(2 2)体悟意境的方法、步骤:)体悟意境的方法、步骤:如
23、如【典例典例1 1】T1T1。描绘意境时要力求忠实于原诗句,但不是字描绘意境时要力求忠实于原诗句,但不是字字落实地翻译诗句,应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富有诗意的字落实地翻译诗句,应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富有诗意的语言语言“绘景绘景”“”“品景品景”。2 2赏析表达技巧可采用以下格式:赏析表达技巧可采用以下格式:如如【典例典例2 2】T4T4。面对赏析表达技巧类的题,不少同学感到茫然,面对赏析表达技巧类的题,不少同学感到茫然,觉得无从下手,那是因为对一些常用的表现手法、抒情方式、觉得无从下手,那是因为对一些常用的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手法和艺术构思方面的巧妙之处不熟悉,因此,不能作修辞手法和艺术
24、构思方面的巧妙之处不熟悉,因此,不能作出准确判断,更谈不上个性解答。出准确判断,更谈不上个性解答。一、(一、(20112011内江中考)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内江中考)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 1、2 2题。题。武武 陵陵 春春 李清照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载不动许多愁。1.1.上片中,上片中,“_”,交代的是季节特征,交代的是季节特征,“_”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
25、来表达内心的哀伤。答案:答案:花已尽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日晚倦梳头2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浓愁”的?的?答:答:_【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此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浓愁浓愁”具体体现在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行为;二是作者运用了形象的比喻。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行为;二是作者运用了形象的比喻。答案:答案:作者先用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日晚倦梳头”和和“欲语泪先流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后用形象的比喻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后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中考 语文课件 诗词 鉴赏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