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推定与证明责任_从_彭宇案_切入_郑世保.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事实推定与证明责任_从_彭宇案_切入_郑世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实推定与证明责任_从_彭宇案_切入_郑世保.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事实推定与证明责任 从 彭宇案 切入 郑世保 误 P州轻工业学院法政系,河南郑州 450002) _要适用证明责任裁判案件是法官面对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时的普遍性选择,适用事实推定追求案件 事实是法官避免适用证明责任裁判案件的能动性努力;事实推定适用的条件是适用事实推定抑或适用证明责任 裁判案件的界限;适用事实推定后,诉讼前分配好的证明责任不会发生转移,但提供证据责任将发生转移。 铁键词事实推定;证明责任;证据法 Abstrac.t It is the general choice of judges while facing non liquet in courts to apply ihe b
2、urden of proof The appii_ cation of assumption of fact in Pursuing ihe facts is ihe initiative effort made by judges so ihat 1hey may evade ihe applica_ ti n of burden of proof in adjudicati ii The requirements f)r ihe application of ihe presumption of fact lie iheir applica_ ti n boundary After ihe
3、 application of ihe presunption of fact ihe burden of proof will not shift but 1he burden ID Provide evidence wl Keyword? Presumption of fa c;t burdn of proaf evidence aw 中图分类号: DI13 文献标识码 : A 彭宇案 ,一件普通的民事案件,经过媒体 特别是网络媒体的报道、宣传乃至煽动,引起了民 众乃至高层的关注 。 . 南京老太太 被加上引号并 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此案在高层的关注下,像其 它敏感案件一样,以和解结案的方
4、式回避了社会质 询、压力 。作为一个法律人,此案一审判决书的 核心、弓丨起人们批判甚至 痛恨 的东西 事实 推定,不能不激起我们的追问热情:法官适用了事 实推定判案,他为什么不适用最常见的证明责任判 案? 法官没有适用证明责任裁判就是误判吗?是事 实推定本身没有诉讼上的价值,还是事实推定在本 案中被误用?如果该案的判决书有错误,关键性错 误在哪里?实质上这些问题的答案均内含于事实推 定与证明责任的关系之中,为了更为准确地厘清二 者的关系,笔者拟先对推定、事实推定以及证明责 收稿日期: 2010仞 -20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法律 推理研宄 ( 07BZX546)
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郑世保 ( 1969 X男,河南光山人,郑州轻工 业学院法政系讲师,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博士 任等概念予以界定,然后从 3个方面进行讨论。 我们知道,事实推定是推定的一种。所谓推定, 是依照法律规定或者由法院按照经验法则,从已知 彭宇是原告徐寿兰(徐老太太 ) 诉彭宇案中的被告。 2006 年11月 20日上午,原告在南京市水西门公交车站等候 83路车,大 约 9时 30分左右。有 2辆 83路公交车同时进站。原告准备乘坐后面 的 83路公交车,在其行至前一辆公交车后门时,被告第一个从该公 交车后门下车。原告摔倒致伤,被告发现后将原告扶至旁边,在原 告的亲属到来后,被告
6、又与原告亲属一起将原告送往医院治疗。原 告后被诊断为 左股骨颈骨折并住院治疗,施行髋关节置换术,产生 了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等损失。对原、被告是否发生碰撞进而 导致被告受伤的问题,双方存在意见分歧:原告认为其是和第一个 下车的被告发生碰撞倒地受伤的;被告认为其没有和原告发生碰撞, 其所作所为均系做好事。该案一审法院运用事实推定认定 彭宇撞 倒了原告 并导致其受伤。有关该案的详细情况请参见一审判决书: ht1 /bl g chinacourt oig/wp piofilq. PhP? aut1or= 344. p= 76592. 2008年 6月 1日,笔者以 彭宇案 为关键词在 baiduh
7、 搜索,找到相关网页约 239 000篇,在今戈到相关网页约有 208 000篇;同时江苏省委、省高院,以及最高法院的领导均谈到 此案。 在部分网友眼里 南京老太太 成了 恩将仇报 的同义 词。 彭宇案 上诉到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后,面对 群情激 昂 的舆论,二审法院一直没有裁判。最后江苏省高院院长称彭宇 案已和解并对和解协议的具体内容保密,详见成都商报 2008年 03月16日。 事实推定与证明责任 990 的基础事实推断出未知的推定事实,并允许当事人 提出反证予以推翻的一种证据法则所谓事实推 定,是指法官依已经明确的事实(基础事实 根 据经验法则依自由心证,而推认争执的事实雅定 事实)存在。
8、事实推定属于推理的子范畴,它也是 一个三段论推理过程,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 个方面构成。其中甲事实与乙事实之间的或然性联 系(经验法则)是大前提,甲事实 础事实 ) 是 小前提,乙事实(推定事实)是结论。 Q194而证明 责任,又称为举证责任 。关于证明责任的内涵, 有多种观点和学说。 Wl77_181鉴于研究的需要和便利, 本文采纳学界通说 危险负担说 观点,即在当事 人主张的案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时由一方当事 人负担不利的诉讼结果 。 32si 一、事实推定适用的内因 法官避免适用证明 责任判案的能动性努力 (一)适用证明责任判案 法官面对案件事 实真伪不明时的理性妥协 案件事实与法
9、律规范构成了法官裁判的两大基 础,对于法律规范, 法官知法 是一个基本的理 论预设,而对于事实问题却无法作出这样的预设。 事实问题作为法律适用的前提往往更会成为问题的 关键和争议的焦点所在。由于案件的事过境迁、司 法证明的历史证明性质、事实探知成本以及法官的 有限理性等因素的制约 ,就司法案件整体而言, 司法过程中对于案件事实的认定必然不会达到一个 确定的二分状态 真 或 假 。 416这就是说 在部分案件中,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必然会处在真与 假之间的一个模糊状态,即 事实真伪不明 的灰 色状态。 根据李浩先生的研宄,当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时, 有拒绝裁判、驳回起诉、不予受理、调解解决、按 心证的比
10、例作出裁判、推迟作出裁判、降低证明标 准、运用举证责任作出裁判这八种可能的应对措 施; 5iM诉讼理论与实践公认的观点是 唯有依据举 证责任作出裁判才具有正当性和普适性,而其他各 种应对措施或者不具有正当性,或者只能在有限的 范围内适用 。现代证明责任之所以具有普遍适用 性的原因在于,它在总结人类诉讼经验的基础上, 对于案件事实真伪不明进行的是一种法律的普遍性 拟制,而不是一种个案的拟制;是一种理性的拟制, 而不是一种非理性的拟制 。具体说来,证明责任 分配就是在具体诉讼发生前就 综合衡量各种因素 并进行价值排序 并抽象地在双方当事人之间预先 分配, 6 旦案件要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时, 法
11、官 就视证明责任的归属作出裁判,即如果该事实 属于原告负证明责任的法律要件事实,就判决原告 败诉;如果该事实属于被告负证明责任的法律要件 事实,就判决被告败诉。可见普遍性适用的证明责 任成为法官遭遇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时的 法宝 。 事先分配好的证明责任必然 逼迫 个案当事 人去收集证据,一旦当事人收集的证据无法证明案 件事实且案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时,法官就普遍性 地适用证明责任来裁判案件。这种裁判,实质是依 据证明责任分配将要件事实拟制为 真 或 假 , 进而依据相关法律规范作出裁判 。此时,法官显 然没有以自己 确信的事实为依据进行裁判,而是以 拟制事实 为依据作出令当事人必须接受的判决。 为
12、了保证 拟制事实 裁判的公正性、保证最后适 用证明责任判案的正当性,就有必要通过程序本身 产生的正当性来保证证据的收集与案件的审 理。尽管如此,由于当事人诉讼能力的差异、 证明手段的滞后性等主客观原因,适用证明责任裁 判案件的现实后果是仍有可能使部分案件判决偏离 客观事实。 8439这样,证明责任的存在实质上是人类 在不断完善认知手段和提高工具质量仍无法发现案 件事实的情形下所采取的一种克服有限理性的制度 性保障措施,这也 意味着人们从方法和过程上已尽 了最大努力仍不能确定案件事实,从而被迫采取的 不得已的必要的理性妥协。 回到 彭宇案 中,原告徐老太太诉称被告彭 依据理论通说,推定包括法律推
13、定与事实推定两种,而法 律上的推定,是指立法者根据事物间的常态联系,以法律明文规定 的推定,本文只探讨事实推定。相关理论详见江伟:证据法学, 法律出版社 1999版,第 124页;另见卞建林:证据法学,中国政 法大学出版社 2000版,第 371页, 也有学者认为举证责任不同于证明责任 .本文采取的理论 预设是二者内涵完全相同。 关于人类诉 讼证明活动的滞后性、相对性、有限性的详细 论述,参见卞建林:论诉讼证明的相对性,载中国法学 & 2001年第 2期。 人们能够普遍接受或认同的规则所作出的判决,并不总是 符合案件事实的正确判决, 之所以称为理性的拟制是因为证明责任是法律综合衡量各 种因素并
14、进行价值排序而做出的决断 .但理性的拟制具有时代性, 如古代社会的神明裁判,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种拟制在当时的人 们看来是理性的、可以接受的。 法律上的拟制是将甲事实视为乙事实,使甲事实产生与乙 事实相同的法律效果,并且拟制不可用反证予以推翻。例如民法 通则第 66条 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 表示的,视为同意 ;继承法第 25条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 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 的,视为放弃受遗赠有关法律上的拟制的详细内容参见 fe 罗森贝克:证明责任论,庄敬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年版, 第 220页。 100 法律科学洒北政法大学
15、学报 ) 2010年第 3期 宇撞倒了自己,她就应举证证明侵权的 4个要件。 从一审法庭现有的证据来看,主要有双方当事人的 陈述及对彭宇讯问笔录的电子文档 。 徐老太太的 陈述是被告将其撞倒在地致伤;彭宇的陈述是他没 有与原告相撞,他只是做好事。对彭宇讯问笔录的 电子文档的主要内容为:彭称其没有撞倒徐,但其 本人被徐撞到了。但是原始的讯问材料没有找到 。 除此之外,事故发生后,城中派出所接到报警后, 对该起事故进行了处理。案件诉至一审法院后,该 起事故的承办民警到法院对事件的主要经过作了陈 述,该陈述主要内容为:原、被告之间发生了碰 撞。 仅凭以上证据,原告不能证明自己被彭宇撞倒 过。而现有证
16、据又不能排除彭宇撞倒原告的可能 性案件事实实际上陷于真伪不明的状态中。此 时法官完全可以依据证明责任判定原告徐老太太败 诉。 亡 ) 事实推定 法官避免适用证明责任判 案的能动性努力 鉴于适用证明责任判案制度的价值缺陷,法官 不能随意地、简单地将案件事实定性为 真伪不 明 而适用证明责任裁判案件。只要有比适用证明 责任裁判案件更为接近案件事实的路径,法官就要 努力去追寻,而事实推定就是一个重要的路径。 前文已经提到事实推定也是一个三段论推理过 程: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经验法则 i只要有甲事 实湛础事实)存在就可以推定乙事实 ( 推定事 实)存在的可能性会非常大。而在诉讼中一旦基础 事实被确证后,
17、法官就可以依据该经验法则推论出 推定事实存在的可能性非常大。此时,甲与乙之间 的逻辑关系是或然的 ,即当基础事实甲被证明存 在时,并不必然保证推定事实乙存在,而仅仅是推 定事实乙存在的可能性非常大。这样当基础事实甲 为真时,推定事实乙为真的概率就取决于甲乙之间 逻辑关系的概率:如果甲乙之间逻辑关系的概率越 高,推定事实乙为真的概率也就越高。 975可见事实 推定是哲学中的 一般和个别 、 常规和例外 逻 辑关系在诉讼领域中的具体运用事实推定也反 映了司法对社会生活规律的尊重,所谓 通常经验 表示业经普遍认为真实之事实,法院得认知其为真 实 ; 159最后事实推定也合于民事诉讼中的盖然性 优势标
18、准学说。 1192 事实推定是法官避免适用证明责任裁判案件的 能动性努力 。由于当事人收集证据的能力差异以 及客观世界留下痕迹的不彻底性等主客观原因,在 部分案件中势必导致与案件有关的直接证据无法收 集,侥幸的是却收集到了一些与直接证据相联系的 关联证据 基础事实。 12依据这些关联证据,根 本无法直接认定案件事实,但是在法官充分发挥其 主动性、创造 性的基础上,一旦发现了关联证据 础事实 ) 与直接证据(推定事实)的或然性联 系经验法则 X进而推论出在常态下应该如此的 推定事实。13152法官能动性努力的成果 推定事 实,就更可能接近案件事实 。由于事实推定反映 的是案件事实在常态下、一般情
19、况下、常规情形下 应当如此,可见事实推定虽然还没有达到完全证明 的程度,但是比适用证明责任裁判案件存在着更大 的公正可能性。 从以上分析可知,事实推定仅仅是在基础事实 确认的基础上,依据事物间或然性联系所作出的案 件事实认定,但或然性并不等于必然性。因此,就 有可能在某个个别的案件中, 个别的 、 例外 的 、 非常态的 情形出现,最后导致案件事实认 定错误。此种 非常态的 情形的出现导致了法官 适用事实推定追求案件事实的善良目的的落空,故 此事实推定的危险性不言自明 。因此我们说 事 实推定只能是在穷尽其他证明方式后的一种末位的 选择 。 虽然事实推定在发现案件事实上具有危险性, 有关该案的
20、证据的详细情况请参见一审判决书: htl? / bl g ch jiacourt oig/wp piofilq. PhP? auti =344& 76592. 案件一审期间,处理事故的南京市公安局公共交通治安分 局城中派出所提交了对被告彭宇所做的讯问笔录的电子文档,该电 子文档是用手机拍照对彭宇询问笔录取得的。电子文档的属性显示 其制作时间为 2006年 11月 21日,即事发后第二天。 对该电子文档、承办民警法庭陈述的证据资格等问题,被 告及舆论也存在怀疑。 被告方提供的证人陈二春并没有看到原告摔倒的经过,因 而其证言并不能证明徐老太太因何摔倒。所以,陈二春的证言对于 本案关键问题并无证明作
21、用。 事物间联系有必然性联系与或然性联系两种。必然性联系 是指只要有甲事实的存在,就必然会有乙事实的存在。那么当甲事 实确定后,就可以确认乙事实存在。例如,父母的血型都是 0型与 其子女的血型 0型之间具有必然的联系。当有证据证明某父母的血 型都是0型,则其子女的血型为 0型是必然的。以必然性联系的经 验法则来认定案件事实的方式不是事实推定。 把哲学上两个事物之间的 一般 关系或 常规 关系作 为充分条件关系,由于这种选择包容了绝大 部分的可能性,只把极 少数的可能性排除在外,这就保证了甲乙之间逻辑关系的概率,为 事实推定的真实性创造了条件。 除了法官外,负证明责任的当事人由于存在着利益动机,
22、 其也尽量避免使法官适用证明责任裁判案件。 在 一般 或 常规 的情形下,事实推定更为接近案件 事实。可见事实推定对案件事实的认定价值位于证明责任之前,完 全证明之后。 有关论述详见张悦:论事实推定,载何家弘主编证据 学论坛儀 5卷),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1版。 事实推定与证明责任 101。 但是通过收集与案件事实有关联的基础事实,运用 经验法则,创造性地发现案件事实,简直成为了判 断法官(包括律师、侦探甚至普通民众 ) 是否高明 的唯一标准 。 彭宇案 的案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中,而该 案法官在案件审理过程运用事实推定来追求案件事 实 这种思路无疑是正确的,但事实推定仅仅是 法官追求案件事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事实 推定 证明 责任 彭宇案 切入 郑世保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