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短文两篇》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短文两篇》学案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短文两篇》学案 新人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短文两篇短文两篇编制教师总序号审核人学生姓名班级小组序号课题内容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铭”与“说”两种古代文体的特点。2、积累一些文言词句,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3、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的志趣。学习重点1、积累一些文言词句,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2、理解两文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学法指导朗诵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基础知识(1)结合书下注释和相关资料,掌握作家作品。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进步思想家。王安石称他为天下奇才,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有刘梦得文集
2、传世。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曾任州县地方官,后退居庐山莲花峰下,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有名的哲学家,理学中濂洛学派的创始人,程颐、程颢都是他的学生。著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子全书。资料链接:铭,是古代文体名,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其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可分两类:一类埋于地下记述死者生平事迹,叫墓志铭;一类是沿着器物之铭发展下来的述功纪行的文字,有时用于警戒勉励。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
3、颇为相似。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散句。(2)阅读文本,利用书下注释和工具书,初步感知课文。给下列字词注音 一、预习案一、预习案2德馨 xn 鸿儒 hng r 苔痕 ti 案牍 d敦 dn 颐 y 蕃 fn 淤 y 濯 zhu 涟 lin 蔓 mn 亵 xi 逸 y 鲜 xin 噫 y 予 y 解释下列词语名: 斯: 上: 鸿儒: 白丁: 金经: 丝竹: 案牍: 劳形:蕃: 濯: 涟: 蔓: 枝: 益: 亵: 鲜: 宜:结合课后练习五,了解“之”的用法。朗读课文,参照注释及工具书,翻译两篇短文,疏通文意。何陋之有?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之出
4、淤泥而不染。2、问题导学:陋室铭:请把文章划分为三层,并概括每部分的层意。第一部分:从“山不在高”到“惟吾德馨”。开头运用类比,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括全文主旨。第二部分:从“苔痕上阶绿”到“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第三部分:从“南阳诸葛庐”到“何陋之有”。运用类比手法,连举三个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爱莲说:请在文中找出描写莲的形象的句子,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的?句子: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从生长环境、外形、气质三个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第一课时:陋室铭一、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
5、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有什么作用?二、探究案二、探究案列出我的疑惑列出我的疑惑3提示:从山水写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那么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芬芳馥郁,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了伏笔。二、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以“台痕”二句写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再以“谈笑”四句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无丝竹”二句则含有对比的意味,突出了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三、作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四 单元 16 短文 新人
限制150内